尚未完成且未經過檢驗的弦理論,為何生命力如此頑強

2021-01-08 萬象經驗

弦理論是一種假設的關於一切的理論,它能夠解釋從自然力到物質組成部分的所有現實的基本微觀方面。這是一種強大的理論,它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它尚未完成且未經過實驗檢驗。

對撞出新東西

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物理學家們都非常自信:他們發現了他們認為是物質(質子、中子和電子)基本組成的粒子。他們又在那幾年完成了將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結合成量子場論的壯舉,而量子電動力學(QED)又是量子場論中最成熟的分支。

但後來,他們開始研發非常強大的粒子對撞機。在這些儀器中,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堆分裂的質子和中子,這表明這些粒子根本不是基本粒子。更糟的是,對撞機開始產生各種新的粒子。而統治它們的是一種新的自然力:強力。

用於開發QED的工具隨著從對撞機中彈出的各種各樣的粒子而崩潰。物理學家們不知所措,試圖使用新的想法來解釋這一切。於是一些理論家開始在數學的海洋中,尋找可能有用的數學工具。在那裡,他們發現了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維爾納·海森堡提出的一系列有趣的想法。

找到了弦

在量子力學的早期(20世紀上半葉),還不清楚用什麼數學方法才能最好地解釋所有這些奇怪的現象。在1930年代,海森堡提出一個相當極端的想法:不要採用常規的經典物理方法。這個經典物理方法為:

寫下所有參與相互作用的粒子的起始位置;建立該相互作用的模型;跟蹤粒子隨時間的演化,用模型來預測結果。相反,他認為我們可以跳過上述過程,開發一種叫做散射矩陣(s-矩陣)的機器,它能從初始狀態立即跳到最終狀態,這是我們真正想要測量的。這臺機器將所有的相互作用編碼在一個巨大的盒子裡,我們不必擔心系統的演化過程。

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它的證明太難了,最終不了了之。直到60年代物理學家陷入困境後,才又重新使用這種方法來研究新發現的強核力。理論家們擴展並發展了s矩陣的思想,發現某些重複自身的數學函數特別強大。

其他的理論物理學家也加入其中,忍不住想給這個框架一個傳統的時空解釋,並跟隨粒子隨時間的演化。在那裡他們發現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為了描述這種強大的力量,它必須由微小的振動弦來攜帶。

理論困難

這些弦似乎是強力的基本組成部分,它們的量子力學振動決定了它們在微觀世界中的屬性。換句話說,它們的振動讓它們看起來和行動起來都像是微小的粒子。

最後,這個早期版本的弦理論,被稱為重子弦理論,因為它試圖解釋的粒子種類,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它還要求存在速度超過光速的粒子,這是早期弦理論的一個主要問題,如果它們存在,就會公然違反非常成功的狹義相對論。

還有就是重子弦理論需要26個維度才能在數學上講得通,考慮到目前宇宙發現只有四維,這真是一個難以下咽的苦果。

最終,重子弦理論的消亡有兩個原因。首先,它的預測與實驗不一致,這是一個很大的否定。第二,強力的另一種理論,包括一種叫做夸克的粒子和一種叫做膠子的力載體,能夠被摺疊到量子框架中並成功地做出預測。這個新的理論,被稱為量子色動力學(QCD),今天仍然是我們關於強核力的理論。

從那以後,弦理論就逐漸消失在物理的大背景中。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理論學家們意識到它可以描述比強力更多的東西,並且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擺脫理論中的超光速粒子的預測,它又復活了。這個理論仍然需要額外的維度,但是物理學家能夠把這個數字降低到一個合理的範圍。當我們意識到這些維度可能很小,並且蜷縮在我們觀察不到的尺度之下時,弦理論似乎一點也不古怪。

今天,弦理論仍然存在。

相關焦點

  • 一統宇宙的弦理論,為何從愛因斯坦去世至今未被發現?
    一統宇宙的弦理論,為何從愛因斯坦去世至今未被發現?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力源起於空間和時間的幾何,空間與時間則合併成時空。任何在時空形狀上留下痕跡的具質量物體,都適用於愛因斯坦在1915年制定的一條方程式。
  • 弦理論為什麼一直存在?雖然強大卻從未經過檢驗
    這是一個強大的理論,但並不完整,也沒有經過檢驗,但至今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然而,這個理論本身的開端並不順利。研究者最初是用弦理論來解釋強核力,而這並不是該理論所擅長的。  直到20世紀60年代,物理學家還相當自信,他們覺得自己已經發現了所謂的物質基本成分,即質子、中子和電子。
  • 弦理論為什麼能一直存在?雖然強大卻從未經過檢驗
    這是一個強大的理論,但並不完整,也沒有經過檢驗,但至今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然而,這個理論本身的開端並不順利。研究者最初是用弦理論來解釋強核力,而這並不是該理論所擅長的。他們還完成了將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與量子電動力學(QED)統一起來的壯舉,後者是對電磁力的完全量子描述。但是後來,在研發出了超級強大的粒子對撞機之後,突然間,物理學家開始不喜歡他們已有的發現。通過這些儀器,物理學家對一大堆質子和中子進行了撞擊,使其分裂,表明這些粒子根本不是基本粒子。更糟的是,對撞機開始產生各種新的粒子,包括介子、π介子,k介子、Ξ粒子,等等。
  • 為什麼弦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似乎,通過稱其為「弦理論」而將其表示為一種科學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已經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是的,弦理論就是一種科學理論。但它僅僅是數學意義上的理論, 這意味著它有自己獨有的一套公式、假設、元素與由其推導的定理和推論。集合論、群論、數論都是數學理論的例子,弦理論也是如此。
  • 弦理論為何引發爭議?我們能從弦理論中得到什麼,這些假設又有何意義
    ,完善或推翻替換假設,並繼續進行測試以使理論能夠接受進一步的檢驗。 似乎,通過稱其為「弦理論」而將其表示為一種科學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已經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是的,弦理論就是一種科學理論。但它僅僅是數學意義上的理論, 這意味著它有自己獨有的一套公式、假設、元素與由其推導的定理和推論。集合論、群論、數論都是數學理論的例子,弦理論也是如此。
  • 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地衣
    植物世界中,數地衣的生命力最頑強。據試驗,地衣在-273攝氏度的低溫下還能生長,在真空條件下放置6年還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溫度高一倍的溫度下也能生存。因此,無論是沙漠、南極、北極,甚至大海龜的背上它都能生長。
  • 如此玄幻的弦理論究竟是什麼?
    弦理論是一個前沿的觀點,即所有基本粒子實際上都是弦的微小振動環。弦理論試圖將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一個可以解釋所有物理現實的總體框架結合起來。它通過假設粒子實際上是一維的、像弦一樣的實體來實現這一點,這些實體的振動決定粒子的特性,比如它們的質量和電荷。
  • 弦理論
    雖然量子場論中的重整化理論可以解決無窮大,然而在量子的微觀尺度,卻是充滿隨機的量子漲落,結構層次的改變將使得重整化無法適用。這是因為廣義相對論中傳遞引力的介質可以視為整體時空,當時空背景為量子尺度時,結構將會不穩定,且若將量子力學的計算方式強行套用在廣義相對論則會產生限制。因此,若用弦來描述粒子相互作用的費曼圖,基本上不會產生奇點,這是由於弦的運動軌跡是世界面。
  • 弦理論已死?一個包羅萬象理論,奏出物質之音
    解釋一下它們為何水火不容,因為它們很極端。簡單來說,物理學家研究的東西要麼是小且輕的(如原子電子),要麼是大且重的(如恆星和星系),幾乎沒有兼具兩樣性質的。所以對於某一樣事物,只需運用量子力學或廣義相對論其中任何一種就夠了,這也是它們兩個理論相互對抗的原因。極端情形也是存在的,比如宇宙大爆炸。
  • 弦理論解釋—什麼是現實的真正本質?
    但當我們了解到更多,模型就變得更加奇怪且複雜,有些甚至困難到,相當難以精確地說明它,就像弦理論——一個著名的、充滿爭議的、並且常被誤解的理論。為何會有人想出這套理論,而它的描述是正確的嗎?或者只是一個不值得重視的想法?為了知道自然的樣貌,我們近距離地觀察各種事物,並且驚奇於其中深藏的奧妙。
  • 這種植物被人稱之為「豪豬草」,生命力極其頑強,且價值珍貴
    就拿這種植物來說就好了,很多的植物的生長習性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生命力頑強,而有的卻是生長在水裡面的,而有的卻是生命力極其的柔弱。但是在我們印象中,植物就是必須在溼潤的氣候下生長比較好,但有很多卻是可以生長在沙丘或者是其他的沙漠中,生命力可以說是非常的頑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植物吧。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呢?這種植物被人稱之為「豪豬草」,生命力極其頑強,且價值珍貴。
  • 7種耐陰且生命力頑強的客廳綠植,你都認識嗎?
    這款奧黛麗榕比琴葉榕外形更漂亮,且更易養活~當然如果你照顧得夠好,它完全可以長成一棵小「樹」,為你家撐起一片綠意。鴨掌木耐陰而且生命力特別頑強鴨掌木喜陽,忌暴曬。不僅好看好養而且生命力頑強,一盆在室內綠得生機盎然。
  • 水熊蟲的生命力如此頑強,它們為什麼沒有「大爆發」?
    水熊蟲是已知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之一,它們也是地球上第三種在太空可以生存的生物,而且它們的分布是世界性的。那麼為什麼擁有如此強大生命力且世界性分布的水熊蟲沒有大爆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事實上也是如此,水熊蟲主要分布在苔蘚植物、潮溼土壤以及淡水沉渣的水膜之中,以植物中的類胡蘿蔔素為食,以水膜中的氧氣呼吸。在顯微鏡下,水熊蟲的祥泰就像是一個擁有8條腿的小怪獸,不同的水熊蟲顏色有一定的差別,但這並不是水熊蟲原有的顏色。
  • 【弦理論】入門須知,拿去炫,不謝!
    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可能聽到的都是「弦理論」。但其實弦理論是從玻色弦理論發展到超弦理論。我們知道基本粒子包括玻色子(光子、膠子等)和費米子(電子、夸克等)。最早期的弦理論叫玻色弦理論,只包括了玻色子;而超弦理論(加入了超對稱性)不僅以弦的振動解釋了玻色子,還解釋了費米子。玻色弦理論認為空間維度為二十五維,超弦理論則必須在九維空間才合理。
  • 弦理論誕生可以統一宇宙嗎(上)
    這些理論的最基本觀點就是:夸克由叫作「弦」的極小實體構成。顧名思義,你可以把它們想像成小提琴或吉他的弦,而不同的夸克對應不同的琴弦的振動模式。有許多弦論的不同版本,但是為了我們的研究目的,我們可以專注於使之尤其有趣的一對特性:●它們結合了引力和其他基本力,因此可以描述大爆炸的最早階段。●它們在數學上很複雜,通常涉及10或11個維度的弦振動。
  • 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直接驗證弦理論,弦理論家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弦理論」名稱的由來是振動的基礎「弦」,它也是最初構建該理論的核心。弦理論認為,量子理論中所有基礎的亞原子粒子都存在於弦理論中,它們是由弦的振動而來,弦的不同的振動對應不同的亞原子粒子。這一點非常像是從振動的小提琴琴弦產生出的不同的音符。
  • String Theory 弦理論
    科學家難以同外界說明為什麼弦論如此刺激:為什麼它有可能實現愛因斯坦對大統一理論的夢想,為什麼它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宇宙為何存在」這樣深奧的問題。然而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理論開始在觀念上統合在一起,而且出現了一些可檢驗但還不夠精確的預測。外界對弦論的關注也隨之升溫。今年7月,伍迪·艾倫在《紐約人》雜誌的專欄上以嘲弄弦論為題材——也許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卡拉比-丘」空間理論來談論辦公室戀情。
  • 十個問題帶你認識弦理論
    三位獲得者分別是Joseph Polchinski,Andrew Strominger 和 Cumrun Vafa,以表彰他們在弦理論及其對黑洞、宇宙的意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雖然弦理論還未獲得實驗驗證,但突破基金會的創始人Yuri Milner表示:「物理學獎是對智力成果的一個肯定,有時候這可能是提出一個很有創見性的問題,並不是只頒發給給出答案的人。這是和諾貝爾獎的一個重要區別。」
  • 弦理論簡說
    為回答這一問題,人類提出了各種描述世界的理論,我們檢驗這些理論並且得知哪些可以保留哪些應該拋棄,不過我們了解得越多,我們的理論就變得更加奇怪和複雜,以至於很難理解它們講的是什麼,比如弦理論,一項著名的頗受爭議的並且常常讓人誤解的關於萬物本質的理論,我們為何提出它?它是正確的嗎?或者,它應該被屏棄?
  • 跳出弦理論的陷阱,曾經的弦理論家揭露弦理論圈內真相
    曾經有一個權威統計,說過去的20多年裡,只要是做量子引力理論的助理教授們,如果不以弦理論或高維理論為基礎,沒有一個能被美國相關大學錄用,弦理論的風靡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從文章的標題上猜測作者可能是一個「反弦論者」,在這裡筆者也不諱言,自己曾經是弦理論的擁躉,但現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