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旅遊四十年的發展中,旅遊客運承擔著「行」的重任。特別是近些年來,民航、高鐵逐漸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公路客運卻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
中國航空客運市場增速領跑
《全球航空運輸業現狀及展望》中顯示,2019年,中國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同比增長8.5%,在全球航空客運市場中名列榜首。
國際航協首席經濟學家皮爾斯表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是中國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增長強勁的主要動力。最近幾年,隨著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全球航空運輸業重心東移速度在加快,其中最主要的牽引力就是蓬勃發展的中國國內航空客運市場。
高鐵成為旅遊出行重要選擇
2019年,全國鐵路營業總裡程達到13.9萬公裡。其中,全國高鐵營業總裡程3.5萬公裡,是2008年高鐵通行以來的53.7倍。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
其中,最令人驚喜的是,中國高鐵不僅是中國製造的「標杆」,更成為了遊客出行的重要工具。有數據指出,我國每3位鐵路出行旅客中,就有兩位選擇高鐵。
中短途公路客運場景被替代
近些年,由於民航和高鐵網絡對大中城市的全覆蓋,加上自駕車、網約車、軌道交通對公路客運市場的擠壓,公路客運企業在中短途客流量上進一步流失。
事實上,自2015年道路客運出現斷崖式下降以來,到2019年,整個行業一直處於6%左右的負增長態勢,汽車客運市場不斷萎縮已經成為無法逃避的事實。
以京津冀的城際交通為例,以往汽車客運大約需要四五個小時的車程,被壓縮到了半小時,或者一小時,不斷縮減的時間,無疑成為城際交通替代汽車客運場景的最佳砝碼。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馬聰玲表示,諸多數據反映出,目前,民航和高鐵已成為大交通出行的兩大主力,道路客運業務表現略顯尷尬。對於旅遊汽車客運公司來說,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比如在疫情的影響下對團隊遊造成巨大衝擊,進一步加快了散客化的趨勢,以及原有班線客運為了謀求新的發展,也想進入旅遊出行中分一杯羹。市場在縮小,對手在增加,讓本就處境艱難的市場競爭變得更為激烈。
相對來說,被替代的旅遊汽車客運場景大多數是發生在一二線,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它在下沉市場中仍然有著不可體現性。特別在當下,鄉村旅遊振興的大背景下,旅遊汽車客運仍有機會。同時,客運企業也要運用好智慧平臺,為業務拓展爭取更多的機會。如雲南的旅遊客運公司在「一機遊」的帶動下,業務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
對於旅遊汽車客運的後續發展,馬聰玲建議,汽車客運可以利用好汽車客運機動、靈活的屬性,去嘗試做一些點對點、門對門的接駁服務,未來這一領域仍然會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比如做好高鐵和民航的銜接環節,以及很多城市構建目的地交通樞紐中市內小環線的銜接工作。
自駕遊、房車露營快速發展
逆境中從不缺乏機遇。文旅部數據中心統計,國慶假期前7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18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543.3億元。國慶中秋長假成為「車輪上的黃金周」,一家一車的自駕遊成為今年最熱門的旅遊方式。
近幾年來,自駕遊佔國內遊的比重從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超過60%,名副其實地成為出遊的主體形式。2019年也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
其實,自駕遊、房車露營在國內發展有些年頭了,但一直受到的關注度並不高。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推動,自駕遊、房車露營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今年的特殊環境下,安全成為遊客出行重要的考量因素,出行習慣發生了極大的轉變,自駕遊、房車露營等相對私密性和舒適型等出行方式成為熱門選擇。
此外,房車露營也表現良好的增長趨勢。《中國自駕車、旅居車與露營旅遊發展報告》中指出,到2018年底,中國旅居車保有量首次突破了10萬輛。2019年得益於整體價格下降,旅居車市場進一步擴大,整體銷售量同比增長35.5%。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旅居車保有量將超過15萬輛。
伴隨著自駕遊、房車露營的市場繁榮,也極大地刺激了汽車租賃市場需求,國內汽車租賃行業進入到全新的爆發期。
《中國旅遊租賃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旅遊用車租賃需求在進入冰點之後逐漸恢復,以短租、散租為主要形態的自駕遊租賃從「五一」開始預熱,持續到「十一」。特別是在「十一」假期期間,自駕遊租賃市場火爆,單車租價比平日近乎翻一番,訂單量超過去年同期近一成。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汽車租賃行業市場規模為248億元,到2019年達到917億元。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2020年中國汽車租賃市場規模預計將首次突破千億元。
北京同和時代旅遊規劃設計院院長付磊表示,巨大的汽車保有量,過剩的汽車產能,恰恰是汽車租賃源源不斷的供給保障,也為價格的穩定創造了條件。同時,伴隨「新基建」計劃的實施和建設,也為汽車租賃的升級換代創造了基礎設施和技術條件。
此外,汽車租賃行業也逐漸走上了規範化之路。今年8月,攜程租車正式發布「無憂生態」戰略與「無憂租」九大行業標準,明確了在租車過程中,押金、車況、退改、油量等消費者應當享受的權益,填補國內汽車租賃行業標準領域的空白。
據了解,攜程租車已成為各大旅遊業務板塊中,復甦最快的業務線,GMV超越去年同期。攜程租車COO江文表示,租車自駕將成為大眾化的主要出遊出行方式,在中國還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
但對於租車市場來說,同樣也面臨著諸多的困難。比如取、還車輛,異地還車的便捷程度不高;租車計費政策的靈活性不足;汽車租賃淡、旺季差異;租車押金高,辦理手續多,押金退還時間長;以及全國各地針對汽車租賃執法政策統一標準等。
交通為旅遊帶來了便利,旅遊為交通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旅遊與交通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強勁。
早在2017年,六部門發布的《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構建「快進慢遊」的交通網絡。2019年,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深化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推動旅遊專列、旅遊風景道、旅遊航道、自駕車房車營地、遊艇旅遊、低空飛行旅遊等發展,完善客運樞紐、高速公路服務區等交通設施旅遊服務功能。
馬聰玲表示,從目前來看,「快進」交通體系實際上由民航和高鐵來承擔的,而客運、自駕則解決的是「慢遊」的問題,彼此銜接、融合,才能實現大交通和目的地小環線的整個出行閉環。
她也表示,交旅融合發展是交通運輸和旅遊行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之一。未來,圍繞交通出行的旅遊服務設施,開發具有吸引力的交通類旅遊產品,以及促進交通與沿線特色產業、旅遊資源的對接融合等具有巨大發展潛力。比如說很多服務區休閒化的改造升級,加油站做旅遊文章,以及交通資源導流等。
還有一大利好消息是,「新基建」在重要會議中多次被提及。其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建設、人工智慧等都與出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也為旅遊出行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有數據預測,到2023年,全球旅遊業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旅遊水平。交通運輸部首席專家徐康明表示,在全球旅遊業完全恢復以前,對於國內旅遊出行發展來說,不失為一次良機。究竟是一場危機,還是把握住機會重獲新生,只能各憑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