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蚌、蟬和蜉蝣的介紹

2020-12-05 科學界扛把子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科學界扛把子,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大蚌、蟬和蜉蝣的介紹。

大蚌不一定會長出大珍珠

珍珠,是責重的裝飾品,也是重要的藥材。誰都知道,珍珠產自那些生活在海裡和淡水裡的貝類。那麼,是不是大蚌一定會長出大珍珠來呢?當然不是。如果沒有寄生蟲或外物侵入蚌的體內,再大的蚌也不會長出珍珠來。能夠產珍珠的貝類很多,大約有三十多種,其中,我們熟悉的蚌是能產珍珠的一種。掰開一個蚌看看,就會發現,它的貝殼最裡層有著最美麗的珍珠質。當寄生蟲鑽進蚌堅硬的貝殼內時,為了防護,蚌的外套膜就會加速分泌珍珠質,將這個寄生蟲包住,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了珍珠。

有時,一些沙粒掉進蚌裡,蚌一時沒法把沙粒排出去,受了痛癢的刺激以後,就趕緊由外套膜分泌出珍珠質來逐層包圍它。時間久了,沙粒外面包裹的很厚的珍珠質也就變成了一粒圓圓的珍珠了。人工養殖珍珠,是把一些貝類(主要是珍珠貝)養大後,在外套膜結締組織內插入用蚌殼製成的核,在核上覆以一片外套膜小片,經過一定時間,就生成人工培養的珍珠了。在我國沿海和內陸湖區,都用這種辦法來養殖珍珠,而且已從養殖一般珍珠發展到養殖彩色珍珠和形象珍珠。因此,你以後再也不要以為大蚌會生出大珍珠來了。

並非嚇得屁滾尿流的蟬

炎熱的夏天,蟬在樹叢裡「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逮過蟬的人都知道,蟬在奪路而逃時,總是嚇得「屁滾尿流」,即使逃走了,還要就地撤上尿。其實,準確地說,蟬掉的並不是尿,而是被它排掉的汁液。蟬每天不知疲倦地唱著單調的「知了」歌,靠吸取樹葉等的汁液為生。蟬每天唱得很累,所以要吸很多的汁液,以此維持自己的體力。

蟬平時都把吸進的汁液放在一個袋子裡,它邊吸取汁液中的營養,一邊不斷排出剩餘的汁液。因為袋子盛滿汁液,沉甸甸的,所以蟬一般呆在樹叢中,很少飛來飛去。它的翅膀比身體小,本來飛得很慢,若再背上沉甸甸的袋子,飛行會更費力。當蟬受到驚擾而要逃跑時,為了保護自己,飛得更快,它便及時排掉袋裡的汁液,這樣,體重減輕,輕裝飛行,蟬便可以迅速飛走,逃避敵害了。

蟬不是「短命鬼」

整整一個夏天,蟬都在樹上不知疲倦地唱著「知了」歌,似乎一天都不願休息,一直唱到秋天來臨。其實,蟬的一生只能唱七天歌,也就是說,整整一個夏天,你所聽到的「知了」歌,是由無數隻蟬不停地接力唱下去的。這樣說來,蟬可算得上是短命鬼了。不,蟬其實是長壽的昆蟲,只不過它生活在地面的時間比較短而已。一隻健康的蟬最少能活4~5年,有的能活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蟬的一生主要在地底下度過。正因為生活在地底下,人們很難在平時發現它,總以為它是短命的秋天來臨的時候,蟬把卵產在樹皮裡,等冬天一過,卵就變成蟲。

這時侯,幼蟲可怪啦,它不去外面尋東西吃,卻鑽進土裡,找到樹木的根,睡起大覺來。餓了,就吃一點嫩樹根。這樣的生活,蟬的幼蟲一過就是三四年。等到有一天,幼蟲長大了,再也耐不住地下的黑暗生活,它才重新爬到地面上來,艱難地脫去身上那層外殼,終於變成了一隻蟬。此時的蟬只能活1~3個星期,所以雄蟬得抓緊時間找對象「結婚」。這時候,它扯起嗓子來唱「知了」歌,向雌蟬求愛。等到雌蟬被它的歌聲打動後,雙雙進入洞房。不久,雄蟬就準備死了。因此,蟬的叫聲雖然很吵人,可是它也挺值得同情的。

蜉蝣並非朝生暮死

人們提起「朝生暮死」一詞,就會想到蜉蝣。如果有人問:「什麼昆蟲壽命最短?」你一定會說是蜉蝣。其實從蜉蝣的一生來看,這是一個片面的認識。蜉蝣和蜻蜓一樣,一生也分作卵、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蜉蝣的幼蟲也生活在水裡,所以靠近水邊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許多蜉蝣。不同的是,它的幼蟲成長後變成帶翅的「亞成蟲」,由水面飛到陸地上去,停在合適的地方再蛻一次皮才是真正的成蟲。還有一點不同的是,蜉蝣的成蟲是不吃東西的,它的嘴已退化,不像蜻蜓到處飛翔捕食小蟲。

成蟲蜉蝣細長的身子拖著兩條或三條長毛似的尾巴,三角形的翅總是合起來豎在背上,它一般不太活動,白天一動不動地停在樹葉下,有時停在房外的紗窗上。在它停過的地方,也常常留下亞成蟲的皮。有時,飛來的是一隻蜉蝣,不一會剩下一張幹皮,這也許是它被誤認為很快就死了的一個原因吧。傍晚,許多蜉蝣在水邊成群地飛舞,在空中忽上忽下地追逐交配。當它們完成了傳代的任務後,雄的就死了,雌的把卵產在水裡後也結來了生命。

這樣看來,蜉蝣的壽命確實很短,早晨變成的蜉蝣只不過活了一天,而黃昏時才變出來的成蟲,也僅僅生活了幾個小時。因此被人們稱作「朝生暮死」。蜉蝣成蟲雖然壽命短,但它的幼蟲期在水裡卻要生活很久,一般要一兩年甚至三四年才能變成蜉蝣飛出水面,這樣算來,蜉蝣一生的壽命就不短了。即使只算成蟲期,蜉蝣也並不全是「朝生暮死」的,不同種的蜉蝣壽命長短也不同,有的可活一星期到十來天呢!

相關焦點

  • 蟬的生死輪迴
    如今牠們一起現身,數億隻幼蟬破土而出,造就地球甚是奇觀的大遊行。《國風·曹風··蜉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自我嘆息生命短暫、光陰易逝的詩,借蜉蝣這種朝生暮死的小蟲寫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暫美麗和對於終須面臨的消亡的困惑。
  • 蚌和野馬的啟示
  • 蚌和野馬的 啟示!
    如果你還沒關注我,請點擊圖片上面日期右邊創造未來→就可關注我! 吸血蝙蝠叮在野馬腳上吸血,野馬覺得很不舒服,但又無法把它趕走,於是就暴跳狂奔, 不少野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學家研究發現, 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就是暴怒和狂奔。
  • 合蚌高鐵鐵軌腳踏「大託盤」(圖)
    http://ah.anhuinews.com  2011年03月29日 04:31  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概況簡介]  合蚌客運專線  北起蚌埠市,南至合肥市,沿途經過鳳陽縣、淮南市和長豐縣。
  • 《仙鶴和蜉蝣的愛情故事》
    在凡界有一隻小蟲子,名叫做蜉蝣, 有一天一隻仙鶴,無意碰到了一隻美麗的蜉蝣,並且愛上了她,那一天,他們有說有笑,嬉戲玩鬧很開心,後來仙鶴把蜉蝣當成了自己一生的伴侶。 有一次,仙鶴告訴蜉蝣,他見過世間滄海變成桑田,高山變成花園,水滴匯成大海。
  • 古詩說「蜉蝣朝生而暮死」,蜉蝣壽命真是那麼短嗎?
    說到蜉蝣的壽命,你可能會長嘆一口氣,惋惜道:「朝生暮死,典型的英年早逝啊。」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真的知道關於蜉蝣的生物知識,只是憑藉著廣為人知的詩句主觀給蜉蝣貼上了短壽的標籤,蜉蝣真的像詩裡寫的那麼短命嗎?
  • 「寄蜉蝣於天地」的「蜉蝣」,原來長這樣
    蜉蝣身材纖細柔弱,翅膀膜質,複眼發達,腹部末端有一對長的絲狀尾須。蜉蝣的英文是mayfly,從這個名稱可以看出五月(May)是人們能見到蜉蝣目數量最多的季節。在有翅昆蟲裡,只有蜉蝣目和蜻蜓目昆蟲的翅膀在停歇時不能向後摺疊,其中蜉蝣目是有翅昆蟲裡最原始的一個目。說起蜉蝣,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朝生暮死」這類形容時間短暫的成語。蘇東坡的《前赤壁賦》裡就有「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描述,以蜉蝣與滄海一粟形容人生的短暫和渺小。
  • 姬星美人和黃蟬的品種以及栽培知識介紹
    黃蟬的人工管理要點黃蟬為夾竹桃(詳情介紹)科黃蟬屬的半蔓性常綠灌木,黃蟬的花期較長,現在常被製作成中型盆栽擺放在廳堂、陽臺等處,觀賞價值比較高。喜肥,種植時施腐熟餅肥或垃圾作基肥,春季花前和夏季盛花期,分別施複合肥1次,可促進開花多和延長花時。根系發達,盆栽植株宜每年或隔年換盆1次。枝條多參差不齊,每年冬春季,強度修剪1次,使多發側枝,形成團國樹冠或將較長的蔓生枝,盤紮成圓球形,控制枝條徒長,可促使多開花,形態亦較美。枝條較易衰老,5、6年生可將老枝全部剪去,使其萌芽更新或重新種植。
  • 蟬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過,出來七天就死,你想說什麼?看完不淡定了
    每年炎熱的夏天到來的時候,蟬的幼蟲「知了猴」就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從泥土裡爬出來,蛻掉自己的外殼,來一個「金蟬脫殼」,變成一隻美麗的蟬。再這麼下去的話,蟬也會成為瀕危物種了。
  • 軟枝黃蟬的品種及栽培知識介紹
    軟枝黃蟬的品種簡介軟枝黃蟬(詳情介紹)又名黃鶯、小黃蟬等,為夾竹桃(詳情介紹)科、黃蟬屬多年生常綠灌木類木本植物。軟枝黃蟬的枝條柔軟,並且花蕾的形狀和顏色都非常像即將羽化的蟬蛹,現在在熱帶地區比較常見。
  • 蠵蠖螠蛂虻蚰蜒蛞蝓蜉蝣蟛蜞蝤蛑蛁,你都認識嗎?
    蠵蠖螠蛂虻蚰蜒蛞蝓蜉蝣蟛蜞蝤蛑蛁蟟螞蟥螺螄蠨……之前我們說過鳥字旁和魚字旁的生僻字其實蟲字旁的生僻字似乎更多而且它們對應的不光是昆蟲還有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等你有沒有想過把這些蟲字旁的字和那些小動物>但個頭比蒼蠅大而且它的雌蟲會吸牛、馬等牲畜的血牲畜被它叮咬後的傷口會形成腫包且非常疼痛所以對牲畜的騷擾性非常強據統計乳牛可因虻的叮咬使產奶量下降11%-15%不僅如此它還會傳播很多疾病比如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泛傳播的馬傳染性貧血病就是通過虻的叮咬傳播的
  • 介紹一下食藥用蟬
    鳴蟬鳴蟬在我們這叫做斑頭蟬,在其他地方也稱為晝鳴蟬、雷鳴蟬、伏了。鳴蟬屬於蟬科、屬昆蟲。成蟲體長33到44毫米,頭頂至翅端長56到63毫米,雌雄個體同形同大。體背黑色,頭小,複眼大,單眼三個,胸部背面有灰綠色至黃褐色斑紋,腹面全為灰綠色至黃褐色。翅膀膜質透明,翅脈明顯,前翅中部有淡黃褐斑四個,外緣脈端有六個顏色更淡的褐色斑。
  • 貴妃蚌是一種個體大、肉質鮮美、經濟價值高的名貴海產食用貝類
    我們今天說的是貴妃蚌的做法,有吃過的嗎?關於貴妃蚌也有個歷史傳說,在說做法我們先來說說它吧, 海蚌,廣東香港稱貴妃蚌。 西施舌俗稱海蚌,是一種個體大、肉質鮮美、經濟價值高的名貴海產食用貝類。看到這是不是對它有了個新的認識那,哈哈,居然歷史的傳說好關係到了西施,我說這名字怎麼這麼的高貴,好吧,那我們先說到這,想學它的做法我們一起看一看吧~黃金蒜烤貴妃蚌用料貴妃蚌10隻蒜蓉50克油10克
  • 地下潛伏几年,地上活幾天的蟬,圖什麼?
    有人說,蟬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過,出來七天就死,是不是一生都很悲慘?如果一切都是從人類的角度去看,估計每個動物都是奇怪的(吃便便的那麼多)。對於一隻昆蟲來說,蟬算是比較長壽的,老話總說:蜉蝣,朝生暮死。而蟬一般都能活個幾年,三年五年,有的甚至能活13年17年。它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章節,地上和地下。
  • 軟枝黃蟬的簡單介紹
    軟枝黃蟬(學名:Allemanda cathartica L.)是夾竹桃科、黃蟬屬多年生藤狀灌木,長可達4米;軟枝黃蟬的枝條軟彎垂,葉片紙質,端部短尖,基部楔形,葉脈兩面扁平,葉柄扁平,聚傘花序頂生;軟枝黃蟬的花萼裂片披針形,花冠橙黃色,大形,花冠下部長圓筒狀,基部不膨大
  •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知道「蜉蝣」是什麼嗎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赤壁賦》中感嘆著人生短促無常,雖說有些許悲觀意味,卻也能啟迪我們珍惜眼前,不負韶華。「蜉蝣」此處的出現,是很多人與之的初次相識,從字體結構來看,顯然這應是一種昆蟲,不過相比於蒼蠅、蚊子之流,「蜉蝣」二字更覺動聽罷了。
  • 珍珠在蛤、蚌裡怎樣形成的?
    珍珠的母親,是海洋中的蛤、珍珠貝和淡水中的蚌等貝類。一般人都會想當然地認為:蛤、蚌越大,裡頭的珍珠也越大。蛤、蚌只有在寄生蟲寄生或有外物侵人體內時,才能孕育出珍珠。掰開一個珍珠貝或蚌一看,在它貝殼的最裡層,即「珍珠層」,有一道美麗而富有光澤的、珍珠般的光彩,這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質。
  • 蕎麥和十七年蟬
    第三次就在隔夜,我和裡則林約好去上山找蟬猴,帶了手電筒,編織袋和粘著口香糖的長杆。來到樹下時,發現竹蓆猶在,蕎麥卻不見了蹤跡。裡則林檢查了一下席上諸物,並沒有楊梅,正沮喪時,猛聽到上方有人問話,你倆找啥?我倆頓時如遭遇晴天霹靂,忙拿起電筒往樹上照,結果看到發現一隻巨大的蟬猴,哦不,是蕎麥正穩穩騎在樹杈上。我問,你在樹上幹嘛?
  • 蟬花知識大科普
    、冬蟲夏草僅僅是其中的兩種;是一種外形具有「動物」和「植物」形態特徵的奇妙生物,根是蟬的幼蟲體,花是從單個或是2-3個蟬幼蟲頭部生長出來的,約一寸多長,從頂端分枝開花,花粉為乳黃色也稱為」蟬花孢子粉「,簡單地說就是」種子「,具有繁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