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櫟祐
據悉,今年10月10日,公安部、國務院聯合發聲,即日起在全國開展「斷卡」行動,致力於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活動,「斷卡行動」開展以來,各地一直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目前,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5.5萬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4.5萬人,同比增長65.6%和74.1%;成功停止支付凍結涉案資金1000多億元。
在「斷卡」行動中,斷的是哪些卡?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我國銀行卡發行量已達87.98億張,即人均擁有6張銀行卡。在這個智能化發展的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在網際網路上幾乎是「裸奔」的狀態。
尤其是到了年底,當人們想存錢的時候,電信詐騙犯罪的形勢也十分嚴峻。電話卡、銀行卡是這一系列犯罪活動爆發的重要源頭。今天的「斷卡行動」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而且「斷卡」行動進行得非常徹底,主要針對銀行卡和電話卡。
手機卡方面,既包括我們平時所用的三大運營商的手機卡,也包括虛擬運營商的電話卡,同時還包括物聯網卡。
在銀行卡方面,即包括個人銀行卡,也包括對公帳戶及結算卡,比同時還包括非銀行支付機構帳戶,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
這幾乎涵蓋了騙子目前使用的主流通信和金融工具,必將對整個欺詐行業的生態產生巨大影響。
為何要實施「斷卡行動」?
首先,它是極其有害的。買賣銀行卡、電話卡的行為,不僅是犯罪分子利用銀行卡、電話卡進行電信詐騙的行為,還會用來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的犯罪行為。「兩卡」違法犯罪嚴重破壞了社會風氣,嚴重動搖了社會公信力的基礎,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甚至一些儲戶甚至付出了血價。據悉,河南省周口市一男子被騙8000元後在銀行門口自殺。也有很多大學生和村民不知道真相,他們被發卡機構忽悠後,犧牲信用辦理電話卡、銀行卡,並提供給他人用於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
其次是時機成熟。事實上,這一行動已經計劃了4年。早在2016年9月,許多部門就提到了嚴格控制銀行卡和電話卡的措施。但由於種種因素,直到今年才真正開始實施。
中國聯通和中信銀行已經開始實施,影響上億儲戶
在此之前,中國聯通發布了相關的「斷卡行動」公告,明確指出:「中國聯通所有冰激凌(套餐更便宜、流量更多的卡)/網際網路卡品實行一人一卡政策,一個身份證只能申請一張冰激凌/網際網路號卡」。
在「斷卡行動」下,各家銀行也紛紛表態,並開始落實有關部門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相關規定。例如,中信銀行近日宣布,「對帳戶餘額在10元(含)以下的個人結算帳戶和連續兩年(含)無任何無息交易的帳戶進行清理」。也就是說,如果您是中信銀行的持卡人,如果有上述兩種狀態的銀行卡,現在就要注意了,您的銀行卡可能被清算了。
實際上,從今年年初開始,中信銀行就開始對銀行卡進行監督檢查。因此,儲戶也可以多多少少感受到,今年以來,銀行明顯開始加大對個人銀行帳戶的管理力度。
今年11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也發布了關於清理個人長期帳戶的公告。那麼,銀行為什麼要開始清理這兩類銀行卡呢?
要知道,這種帳戶餘額少、多年未使用的銀行卡,如果沒有人來註銷,通常會被視為閒置或丟失的銀行卡。這類銀行卡,即使用戶不慎丟失,也不知情,這就增加了電信詐騙和詐騙的風險。為此,近幾年來,銀行開始清理個人長期不動帳戶,清理同一儲戶開立的大量帳戶。
最後,也要提醒大家,銀行卡帳戶持有人和電話卡帳戶持有人不得出售、出租、出借銀行卡和電話卡進行違法活動,否則將依法追究公安機關的責任。另外,一旦我們覺得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一定要查清是否有不明身份的電話卡或銀行卡。
現在,「斷卡行動」正在激烈進行,要求大家提高警惕,保護好個人隱私,以免被當成「犯罪嫌疑人」來攻擊和懲罰,影響個人生活,甚至連累到自己的家庭。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