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像科技推出空中成像技術,讓影像突破屏幕局限

2020-11-22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ilieyun)杭州】7月17日報導(文/盛麗豔)

普通視頻、3D、AR、VR,人們對於畫面顯示的追求不斷更新迭代。今日獵雲網想要介紹的飛像科技,帶來了一種新穎的成像方式,無需介質的空中成像。在硬蛋舉辦的北京嗨科技酷品展中,它吸引了不少目光,獵雲也由此與飛像科技結緣。

它的原理是通過對光學材料的結構化設計,形成由多個微型光學稜鏡(尺寸約 100um)組成的複合稜鏡,線性光源通過材料層後會改變原有的傳播路徑,並在指定空間範圍內重組成像,實現裸眼可見的效果。這一技術實現還有一個前提,即像本身可散發光源或人為地為像打上燈光。公司的成像方案由三個模塊組成,它們分別是內容模塊、顯示模塊以及交互模塊。至於成像大小,在原理上可以做到物理上的無限延伸,但實際成像清晰度會受到像源系統制約,目前已實現的較大面積的成像有3 - 5米。

飛像科技能夠實現2D和3D畫面的虛空成像,裸眼看3D已經實現。它不能改變原本的顯示效果,換句話說,2D電影通過投射後仍是2D,3D電影通過空中成像顯示後才有更好的景深效果。而要完全實現空中立體成像,則需要內容模塊先以3D的方式進行改造。通過該技術實現的成像是1:1的實像,而非海市蜃樓式的虛像。

交互則通過手勢互動實現,飛像科技對手勢識別進行了升級,能夠實現x軸、y軸、z軸的定位,並對劃線和點擊等手勢都進行深度識別,使用者在空中輕觸便能完成確認指令。這一部分飛像科技使用的是合作方的交互方案,它通過紅外線實現空間坐標識別。

據了解,飛像科技的主要通過跨領域合作的方式拓展B端市場,娛樂、教育、多媒體、博物館等都是其合作方向。公司在積極部署與各大旅遊區和博物館的合作,希望能為其實現無屏化顯示。而在C端市場,飛像科技還需進行用戶習慣的養成,空中成像技術在兒童娛樂和教育領域也有望實現更多玩法,公司正在面向該C端市場進行產品研發。

落地方面,該技術在提詞器和半身廣告牌領域的應用已較為成熟,有望藉此迅速進入盈利階段

(產品演示現場)

電子提詞器被廣泛使用,但時常對著提詞器念稿容易造成觀眾不滿,也會導致尷尬場景,舉例來說,歐巴馬在演講過程中重度依賴提詞器,在某次演講中他被提詞器遮擋住頭部,有礙形象。飛像科技所提供的提詞器拋棄了傳統的物理屏幕,並且只有在特定方向和角度才能看到成像內容,因此演講者可堂而皇之地使用提詞器,又不用擔心觀眾會瞥見講稿。它迎合了公眾人物的需求,便攜和隱秘程度極高。提詞器已在落地階段,飛像科技以客戶定製的方式開始進行小規模生產,常態化的量產則會在未來實現。

與提詞器採用相同原理,廣告機所呈現的畫面也只有在特定角度才能被查看。傳統廣告需要物理空間或界面作為載體,投入市場過程中需核算佔地成本和物料搭建成本,飛像科技的廣告機則不受此限制。它讓原本不能鋪設廣告的區域產生廣告價值,創始人李俊道,「甚至可以把廣告鋪在人行道上,且車輛等不受影響,無損於交通安全。」

目前,360度成像的技術也已成熟,成像的基礎原理相同,只是對像源系統進行了升級。它在視覺呈現方面更具衝擊力,飛像科技也在思考它的商業化路徑。

在未來發展規劃上,推出了提詞器、廣告機硬體的飛像科技希望能成為無屏顯示的解決方案提供商。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依賴於前期的市場教育和用戶規模提升,這必然是一條長期發展之路,因此飛像科技在早期會選擇一些可以迅速盈利的方式,來實現正向現金流,並未終極目標的實現做前期鋪墊。

團隊方面,合伙人團隊共有7人,其中多數對光學、材料學、電子學有著深度了解,在空中成像領域已有多年積澱。團隊正在積極進行天使輪融資。

 

項目:飛像科技
公司:杭州飛像科技有限公司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讓畫面從虛擬空間飛出來,飛像科技用無屏化空間成像來實現
    隨著VR/AR技術的快速興起,人們對於新型顯示方式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對場景化體驗也越來越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杭州的飛像科技研發的無屏幕化空間成像技術也快速走到了商用的階段。 飛像科技的核心技術是通過對光學材料的結構化設計,使其能夠形成多個稜鏡的複合體(單個尺寸在亞毫米級),光線透過材料層,會打散其原有的傳播路徑,進而在材料層上方不依賴屏幕地重新聚焦成像。在這樣的技術基礎上,飛像科技最先產品化的硬體方案組主要由三個模塊組成,包括內容模塊、顯示模塊以及交互模塊。
  • 突破立體成像局限:vivo正式發布TOF 3D超感應技術
    備受關注的是,vivo還在MWCS現場首次發布了「TOF 3D超感應技術」,這項技術的出現突破了目前手機行業立體成像技術的局限,為未來的影像、人機互動、AR等帶來了無限可能2D向3D進化,vivo加速推動行業變革 vivo一直遵循以科技時尚創造非凡生活的理念,堅持以技術加速來突破智慧未來。在去年的MWC大會上,vivo正式發布了屏幕指紋技術,並在後續發布的vivo X20 Plus屏幕指紋版、vivo X21以及最新的AI智慧旗艦vivo NEX上實現量產。
  • 未來「觸」手可及 東超科技用全新一代空中成像技術改善「人機互動」
    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東超科技」)攜自主研發的負折射平板透鏡、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翻蓋式空中密碼輸入展示機等「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及相關應用產品亮相展會,受到與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光源+DCT-plate+交互模組」的先進技術打造,具有無介質、可交互、呈實像、低功耗、應用廣等五大特點,創新突破全息技術痛點,改變了人類的視覺方式,為顯示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 無接觸成「剛需」,「東超科技」空中成像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 噢氪了
    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將常規電梯的樓層、開關按鍵以電子影像的方式呈現在空中。,發現通過特殊材料——負折射平板透鏡,可以使光在通過透鏡之後重新匯聚在空中形成實像,結合傳感器技術可以實現與空中影像的交互。這項技術的發現解決了以往的全息影像只能成像而無法實現交互的痛點,從而擴大了空中成像技術的應用場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東超科技結合核心技術可交互空中成像,緊急研發無接觸自助終端、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產品,將常規的自助服務終端與電梯按鈕,於空中成像,且用戶可全程在空中操作。
  • 空中成像技術開發商「東超科技」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近日,空中成像技術開發商「東超科技」完成585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安徽省量子基金、中企金嶺、贏初資本、弘博資本、合肥新經濟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本輪資金用途主要是核心技術、材料的更新迭代,產品的應用推廣以及市場拓展和產線升級。公司此前曾獲得合肥高新投資集團的天使輪投資,中科創星的Pre-A輪融資。「東超科技」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空中成像技術和材料的研發。公司的核心創始團隊成員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董事長韓東成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碩士,CEO範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論物理學碩士。
  • 科幻世界中的顯示模式,「東超科技」空中成像技術產品落地
    空中成像技術真正實現了畫面的無介質成像。空中成像技術的本質是利用一種平板透鏡,應用光場重構原理將發散的光線在空中重新匯聚,從而形成不需要介質承載的實像。同時空中成像技術結合交互技術還可以實現人與空中實像的直接交互,這是傳統全息投影、鏡面衍射技術所無法實現的。
  • 「觸」手可及 東超科技攜多款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設備亮相DIC EXPO...
    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東超科技」)攜自主研發的負折射平板透鏡、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翻蓋式空中密碼輸入展示機等「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及相關應用產品亮相展會,受到與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具有無介質、可交互、呈實像、低功耗、應用廣等五大特點,創新突破全息技術痛點,改變了人類的視覺方式,為顯示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 上海5G雲VR產業聯盟專訪 | 「黑科技」像航科技無介質全息技術
    像航李總:像航科技公司是通過自主研發新型光學材料和技術實現無介質浮空投影和交互,即用戶可在沒有任何介質的空中,看見真實存在的影像,可通過手指觸摸和操作空中影像,將傳統的人機平面交互轉化為人與空中影像在三維空間中的交互。  2015年,張兵博士創立杭州飛像,創始團隊成員都是科研技術大牛。
  • 東超科技獲5850萬元A輪股權融資 空中成像多種產品進軍應用市場
    作為一種新型顯示技術,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工程安全、公共服務終端、醫療顯示、智能車載、廣告媒體、展覽展示等領域,是顯示行業的未來追求和趨勢。其擁有國內外170多項包括發明和PCT在內的技術專利,其中自主研發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目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該技術通過核心產品負折射平板透鏡(又稱DCT-plate),應用光場重構原理,將發散的光線在空中重新匯聚,從而形成不需要介質承載的實像,結合交互技術可實現人與空中實像的直接交互。
  • 專注無介質空氣成像技術,像航科技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投資界消息,像航科技正式獲得由A股上市公司盈趣科技(002925)(002925)、獅吼基金、如東鑫濠產業基金共同投資的數千萬元融資。此前,像航科技已獲得中航聯創,浙商產融等機構的聯合投資。
  • 杜絕交叉感染,像航科技提供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助力抗疫
    像航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新型光學材料和技術實現無介質浮空投影和交互,即用戶可在沒有任何介質的空中,看見真實存在的影像,可通過手指觸摸和操作空中影像,將傳統的人機平面交互轉化為人與空中影像在三維空間中的交互。其具有空中可成像、空中可定位、空中可操控等特性。
  • 索尼推出「黑科技」屏幕,看 3D 電影終於不用戴眼鏡了
    如果要投票選出最失望的未來科技,裸眼 3D 可能會高票當選。 原因無他,目前主打裸眼 3D 技術的產品在視覺效果上很難令人滿意,無論是與戴「墨鏡」看的 3D 大片還是與頭戴式 VR 的虛擬實境相比,目前的裸眼 3D 技術都不能給人們帶來眼前一亮的震撼感。
  • 站點新聞 | 杜絕交叉感染,像航科技提供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助力抗疫
    國內高新技術企業像航科技所開發的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提供了避免這種風險的有效解決方案。像航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新型光學材料和技術實現無介質浮空投影和交互,即用戶可在沒有任何介質的空中,看見真實存在的影像,可通過手指觸摸和操作空中影像,將傳統的人機平面交互轉化為人與空中影像在三維空間中的交互。其具有空中可成像、空中可定位、空中可操控等特性。
  • 中科院自動化所光學分子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獲突破
    中科院自動化所光學分子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獲突破 2014-06-25 21:2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採用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成功研製的中國國內首臺乳腺癌早期臨床檢測設備,通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多家醫院開展臨床應用,目前已成功診治百餘例的乳腺癌患者,從而實現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臨床應用的重大突破。
  • 醫學成像(影像)技術類型及其原理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成像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醫學成像是指醫學影像數據的形成過程,也指形成醫學成像(現代醫學成像)的技術或裝置。醫學成像技術是藉助於某種能量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體內組織或器官的形態、結構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為生物組織研究和臨床診斷提供影像信息的一門科學。
  • 空氣成像技術助力「肺炎戰役」 東超科技無接觸電梯按鈕首應用
    而來自東超科技的這一產品——無接觸電梯按鈕,則可有效解決此問題,因為它甚至沒有「實體屏幕」的存在,按鈕完全在「一整塊」空氣中。設備採用全球領先的無介質空中成像技術,乘梯人可以在空氣中完成樓層選擇操作,無需接觸實體按鈕,避免了「人-物-人」式的交叉感染。
  • 全新技術——3D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投影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高科技技術,向世人展示了高科技的魅力。它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改變著人們對那些傳統舞臺的聲光電技術的審美態度。初音未來是世界第一個應用全息技術的虛擬歌手。全息投影技術可應用於360度幻影成像系統。360度幻影成像是一種將三維畫面懸浮在實景的半空中成像,營造了亦幻亦真的氛圍,效果奇特,具有強烈的縱深感,真假難辯。
  • 分子影像成像:人類「戰癌」再進一步—新聞—科學網
    ②分子影像示意圖   ③北京科技周主場,劉延東聽取介紹。 王坤介紹,傳統成像技術中,靈敏度最高的是核素PET成像和光學成像,但這兩種技術依然存在局限,不能夠在腫瘤發展的早期發現微小腫瘤病灶。這主要是解析度和信噪比不夠,形成了對早期微小腫瘤探測的靈敏度瓶頸。 自動化所研究員田捷領導的科研團隊,提出了高能伽馬射線和低能契倫科夫螢光輻射進行內源雙重激發成像,即REFI成像,從而代替傳統的外源單一光學激發的光學成像模式。
  • 【技術】熱成像技術創新應用:無人機&智能化
    正是基於熱成像技術與無人機的技術契合點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大疆宣布與全球熱成像的領導者美國菲力爾公司(FLIR)合作,推出夜視無人機產品,開啟無人機+熱成像跨界合作的典範。而作為國內熱成像品牌企業,大立科技、武漢高德、廣州颯特、上海巨哥、深圳景陽等也紛紛開始了對無人機探索。
  • 無介質裸眼看3D,這樣的空氣成像技術你見過嗎?
    即,將投影機的光線投影到一層薄薄的水霧或紗幕上,因為周圍的背景環境漆黑一片,遠遠看去就好像是在空氣中成像的。看起來很美,卻也危機暗藏:屏幕依賴、錯覺虛像、無穿透性、無交互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業內尚未實現『去屏化』、『可交互』的全息影像顯示效果,全息投影仍需藉助特定材質、有形的屏幕呈現影像,這就帶來顯示效果差、光汙染嚴重、受環境影響較大等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