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動化所光學分子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獲突破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中科院自動化所光學分子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獲突破
2014-06-25 21:2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在301醫院手術室應用場景。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採用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成功研製的中國國內首臺乳腺癌早期臨床檢測設備,通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多家醫院開展臨床應用,目前已成功診治百餘例的乳腺癌患者,從而實現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臨床應用的重大突破。

  目前,對於腫瘤的精確定位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及科研人員的挑戰性問題,醫生通常憑藉主觀經驗對腫瘤組織進行切除,少切會造成復發,多切又會對患者造成傷害,所以一種術中提供客觀腫瘤邊界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科院自動化所田捷研究員團隊自主研發的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突破現有解剖結構影像的局限,獨創性地將分子影像方法應用於臨床手術中,對於乳腺癌及其他腫瘤的早期診斷、術中邊界精確定位以及實現細胞分子水平的精準醫學目標具有革命性意義,從而為臨床醫生手術治療提供有效的幫助。

  業內專家稱,田捷團隊在分子影像領域中理論算法、平臺搭建和實驗分析等各個環節都進行自主創新,相關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人體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精確治療上,這不僅打破了國外公司在高檔醫療設備上的技術壟斷,同時也拓展了光學分子影像研究與應用的範圍,對於中國醫療技術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據介紹,通過對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理論及方法的基礎研究,中科院自動化所已研發出基於生物組織特異性的高階近似數學模型和快速動態成像算法,並建立較為完整的、系統的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數據融合方法。前期研發的系統樣機已獲得國家藥監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合格檢測報告,驗證了系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與傳統技術相比,利用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則縮短手術時間,並改進手術方法,使外科醫生可以在手術過程中做出判斷,準確地發現、確認疾病,可大幅減少人為失誤。

  科研人員表示,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方法,一方面可以在術中對乳腺癌腫瘤及微小轉移灶進行應用,實現對乳腺癌不同亞型進行術中分子分型;另一方面,該方法不僅可以應用在乳腺癌上,還可以在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種癌症上進行應用,實現不同腫瘤的分子影像技術應用突破。(完)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分子影像設備在臨床應用中獲進展
    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製的乳腺癌早期臨床檢測設備——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國內多家醫院開展臨床應用,目前成功診治百餘例的乳腺癌患者,實現了分子影像在臨床應用的重大突破,該方法受到了院方領導、外科醫生積極肯定的評價。當今世界,癌症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殺手。目前手術治療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 自動化所「分子影像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獲認定
    5月18日,經北京市科委批准,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分子影像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獲得認定。該實驗室自2010年10月份遞交申請,今年1月參加建設匯報答辯,3月順利通過北京市科委組織的專家現場考察,得到與會專家和科委領導的積極肯定與支持,成為北京市第一個批准成立的醫工交叉的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也是自動化所首個獲得批准成立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轉》訪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田捷教授:影像組學新技術和光學多模融合分子影像
    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主要工作是緊密圍繞多模態分子影像和影像組學兩個科研方向深入推進研究、應用及轉化工作,取得系列突出進展。在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以光學分子影像為核心,融合多種分子影像成像模態,獲取腫瘤等重大疾病在分子細胞水平的影像學信息,突破了常規醫學成像技術只能檢測疾病在功能代謝和器官結構上異常的瓶頸,促進了疾病早期檢測、精準治療和相關生理病理研究,將分子影像與手術導航技術深度融合,開展了腫瘤術中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方法研究、設備研製和臨床轉化應用,為個體化精準手術提供高精度和高靈敏度的實時影像學導航
  • B肝纖維化臨床智能診斷獲新突破
    B肝纖維化臨床智能診斷獲新突破 2018-04-24 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針對這一臨床挑戰性問題,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通過多項技術創新,將影像組學領域中基於深度學習的醫學影像大數據人工智慧分析技術,應用於超聲彈性成像的計算機輔助診斷。通過相關模型和算法的定製化設計,使其能夠基於超聲彈性圖像,無創、智能化分期診斷患者的肝纖維化程度,從而輔助醫生實現B肝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決策。
  • 分子影像成像:人類「戰癌」再進一步—新聞—科學網
    目前,腫瘤的早期成像對於癌症病人的臨床診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長期以來國際上腫瘤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一大挑戰性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近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癌症的早期診斷、腫瘤的早期成像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新型光學—核素多模融合分子影像成像技術。 這種先進的技術,相比目前的醫學成像技術,其靈敏度和解析度有著極大的提升。
  • 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的臨床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新興的光學分子影像技術為圖像引導手術治療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等學者進行了眾多研究,試圖在活體上用螢光成像方法「點亮」腫瘤,解決腫瘤標識的問題,開啟了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手術導航領域應用的先河。同時,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將螢光成像技術用於解決臨床問題,但一直面臨諸多挑戰。
  • 臨床分子診斷自動化的應用現狀與展望
    二分子診斷自動化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其應用現狀1.分子診斷自動化系統的基本組成:依據功能分為3部分:樣本前處理系統、檢測處理系統和分析處理系統,各個子系統由相應的軟體和硬體緊密結合而成。系統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樣本提取和處理技術、目的分子的獲取與放大技術、信號檢測技術和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技術。
  • 術中光學分子影像點亮腫瘤細胞,讓外科手術更精準
    孵化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北京數字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DPM)正是這個燈塔的建設者之一。「在手術中,現有的診斷技術對微小病灶很難進行成像,對精準手術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性問題。」DPM總經理兼聯合創始人遲崇巍希望他們所研究的螢光分子影像手術導航技術能最大程度地改變這一現狀,以期保證手術效果並謀求更長久的術後生存,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影像革命。
  • 自動化所等在胃癌隱匿性腹膜轉移智能診斷研究中獲進展
    自動化所等在胃癌隱匿性腹膜轉移智能診斷研究中獲進展 2019-03-28 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團隊、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劍波團隊、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單秀紅團隊和雲南省腫瘤醫院放射科團隊合作,開展了基於CT影像組學的胃癌隱匿性腹膜轉移的多中心、回顧性臨床研究,取得了診斷效果的顯著突破,相關研究工作發表於臨床腫瘤期刊Annals of Oncology。
  • 分子影像技術應用於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取得臨床科研成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田捷帶領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長期專注於新型分子影像成像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工作,並與全國多家三甲醫院開展系統化的臨床科研合作。近期,實驗室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介入超聲科合作,在分子影像應用於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以及應用於肝癌的分子標誌物生物學機制研究兩大領域,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科研成果。相關研究進展分別發表於《醫學研究評論》(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和《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成為實驗室與臨床醫院醫工交叉合作取得突破的典型範例。
  • 分子影像為腫瘤診斷與治療提供新技術—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科院自動化所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介入超聲科合作,在分子影像應用於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
  • 我校舉辦「現代分子影像技術在幹細胞示蹤中的應用探討」研討會
    我校舉辦「現代分子影像技術在幹細胞示蹤中的應用探討」研討會 來源:同濟大學介入血管研究所   時間:2017-05-11  瀏覽:
  • 近紅外螢光成像技術為腫瘤手術「導航」—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自動化所)研發的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MI),讓我們不僅對癌細胞「看得早」,而且與以上三種手段不同的是,MI能在手術中從分子層面精準定位癌細胞,為醫生「導航」。 「其貌不揚」的MI 「這是第一代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那是現在最新的產品化樣機。」
  • 自動化所973項目「多模態分子影像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在結題驗收中...
    自動化所973項目「多模態分子影像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在結題驗收中獲優秀 2016-11-14 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ICBC2020】學術專題介紹:分子影像與精準醫學
    學術專題介紹 VOL.8分子影像與精準醫學分論壇1:分子影像與精準醫學·新成像技術Molecular Imaging and Precision MedicineImaging Technology聚焦醫學影像前沿技術,分別從全環SPECT
  • 科學家將分子影像應用於胰腺癌介入式光熱治療—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田捷帶領的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長期專注於新型分子影像成像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工作,並與全國多家三甲醫院開展系統化的臨床科研合作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分子影像前沿技術和產品開發...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分子影像前沿技術和產品開發」通過了科技部近日組織的項目結題。    惡性腫瘤的早期檢測效果會直接影響癌症病人的治療效果和五年生存率,對於癌症病人臨床診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分子影像行業解析:診斷行業新機遇
    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的分子影像是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技術。在正在進行的臨床前研究中,發現了不同疾病的新分子靶點,並隨著多模態分子成像新技術和儀器的發展,研究者開發了用於成像的複雜和多功能造影劑。分子影像可以將細胞功能可視化,並且在不幹擾生物體代謝功能的情況下持續跟蹤分子傳遞。
  •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成立
    6月18日,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分子影像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及分子影像高峰論壇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舉辦。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搭建分子影像平臺,促進合作研究應用。大會得到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超聲醫學分會、核醫學分會、以及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物理學會 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專業委員會等兄弟學會的支持。
  •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納米機器人技術研究在近年來取得了進展,一方面,出現了自身尺寸在納米尺度的納米機器人(如DNA納米機器人),可以裝載藥物分子並隨著血流將藥物分子輸運至特定地點(如癌細胞)以實施在體單細胞精準給藥;另一方面,出現了本體是宏觀尺寸,但末端執行器可對納米物體進行機器人化操作的納米操作機器人。納米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進展為生物醫學領域科學問題的解決及臨床疾病診療提供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