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卡登陸!洛倫佐或成三級颶風,91W模擬大變化,或對準日本而去

2021-01-09 冷眼科學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全球風暴發展在最近幾個月之中,都算是一個常見的事情,因為都沒有間斷過。根據北印度洋氣旋報告顯示,位於阿拉伯海的強氣旋風暴「希卡」(HIKAA)已經登陸了,等級大小為11級狀態,如今已經在持續的減弱之中,該「阿拉伯颱風」已經給阿曼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帶來了強降雨,局部還有大雨到暴雨,所以影響也比較大。同時位於北大西洋熱帶風暴之一的「洛倫佐」也增強了。

根據科學數據顯示,強度已經增強到了11級,美國氣象預報該風暴可能會持續增強,最終會達到3級颶風的強度,所以實力不小覷,按照模擬的路徑來看, 由於最強的時候會出現轉彎現象,所以影響的可能性不大,後續再來觀察是否會出現變動,主要是在「洛倫佐」的附近,還有兩個風暴的存在,可能這三個風暴在產生「呼應」效應。當然對我們是沒有影響的,所以暫時就不看了。

如今需要注意的就是西北太平洋的91W颱風胚胎,根據歐美氣象數據顯示,該颱風胚胎也是才生成了的,不過將可能出現一個穩定增強的情況。根據GFS的初步預估最快可能在9月29日的時候,發展出一個颱風,如果按照順序來說,這將是今年的18號颱風米娜,而GFS的模擬影響我國概率很多,初步預估會靠近我國華東沿海,然後在江浙滬地區進行盤旋。按照趨勢來看,登陸的可能性不大。

預估在10月6日的時候,將會轉彎行走,進入日本海最後消失。而EC的模擬離我國更加的遠,甚至可能只有海區出現大風和降雨,華東的降雨可能性都比較低,是直接奔向了日本方向,所以這個颱風胚胎的模式不確定性很高。剛好中央氣象臺也進行了調整,根據颱風預報顯示,未來十天,西北太平洋將有1個颱風生成,給我國東部海區帶來一定的風雨影響,所以已經從華東調整到了東部海區。

這說明什麼問題,模擬預測比較符合歐洲數值中心的說明,偏轉的情況比較大,這是綜合模擬的一個大變化,這下大家可以安心了,可能形成的「國慶颱風」按照綜合的數據來看,影響我國海區是最大的,影響陸地區域概率是比較小的,可能是對準日本而去,但是基本可以確定的是,該颱風是會形成的,也就是18號颱風米娜,這下數據大家暫時參考,在後期可能變化很大,因為各大機構的模擬路徑差別很大,主要爭議短就是在我國近海區域。

如果是看GFS的路徑,那就是要影響我國華東或江浙滬沿海,如果是EC和中央氣象臺的說法,那基本可以確定就是影響海洋區域,後期在來跟進吧。十一大長假要來了,先給大家說聲節日快樂。

相關焦點

  • 洛倫佐飆升到14級!91W風速升至20KT,或成18號颱風「橫跨」日本
    根據全球氣旋報告顯示,颶風洛倫佐已經增強為二級颶風,風力已經飆升到了14級狀態,根據初步預估顯示,該風暴還將持續增強,可能達到3級颶風的實力,所以說,有可能是一個相當於我國超強颱風級別的風暴,當然很幸運的是,這個風暴不影響任何區域,我們看下情況就行。根據衛星圖像顯示,洛倫佐已經出現了「風暴眼」,又黑又大,這也是發展增強的一個標誌。
  • 二次登陸!18號颱風米娜「咬住」韓國,2級颶風洛倫佐威力不減
    今天兩場風暴繼續「攪動」兩大洋,分別為太平洋的18號颱風「米娜」和大西洋的超級颶風「洛倫佐」,兩場風暴在今天紛紛登陸,給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的破壞。「米娜」已於今天晚上8點登陸韓國西南部島嶼,繼續保持9級熱帶風暴水平,而「洛倫佐」長途跋涉直接朝英國飛奔而去,不巧的是,2級颶風洛倫佐今天橫掃了亞速爾群島,帶來了強降雨和風暴潮。
  • 5風暴肆虐全球,米娜大轉彎離開我國,洛倫佐即將登陸
    西太平洋的18號颱風「米娜」登陸我國浙江舟山後大轉彎向東北方向移動,並再次進入東海,已經減弱為10級強熱帶風暴,東太平洋的風暴「納爾達」已於昨晚襲擊墨西哥,目前減弱為熱帶氣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目前正在監測三場席捲大西洋的風暴,它們分別是洛倫佐、熱帶擾動1號和熱帶擾動2號。
  • 一夜之間飆到5級颶風,洛倫佐再擴大,歐洲拉響警報
    颶風洛倫佐夜間再次加強,再次達到5級,風速為每小時249公裡。現在,英國和愛爾蘭處於警戒狀態,因為破紀錄的颶風將目光投向歐洲。上周六,颶風洛倫佐重新降至三級,周日夜間又迅速加強至5級。根據國家颶風中心(NHC)的最新報告,這次破紀錄的颶風風速達到5級颶風標準,並將對亞速爾群島造成影響,洛倫佐也將成為大西洋盆地中有記錄以來最強的颶風。一夜之間,它變成了5級颶風,然後又稍微減弱到4級,目前仍在那裡。在亞速爾群島之後,洛倫佐預計將向北走向歐洲,其殘骸可能會影響愛爾蘭。
  • 洛倫佐「眼壁更換」,大西洋新颶風已加強為4級「野獸」
    「洛倫佐」颶風是一場巨大而強大的風暴,已成為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最強的風暴之一,隨著風力繼續增強,可能會影響南美東北部海岸和迎風群島。洛倫佐是本颶風季的第五次颶風,上周開始時是熱帶風暴,本周初,熱帶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然後又變為颶風。
  • 全球4個風暴「席捲」兩大洋,4級颶風洛倫佐獨樹一幟
    2019年颶風季節還在繼續,隨著四個氣象系統在各自的海洋中運行,預計全球範圍內會有更多的風暴活動。颶風洛倫佐是席捲全球的四大颶風之一,也是大西洋東部有史以來最強的颶風,目前洛倫佐已經發展為4級超級颶風,並且逼近5級水平。
  • 大西洋東部歷史上最強颶風生成,洛倫佐「風眼」清晰可見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數據,洛倫佐颶風威力驚人,在穿越東大西洋時還在繼續增強,洛倫佐位於亞速爾群島西南約1660英裡處,預計英國下周將開始受到颶風的影響。洛倫佐的衛星圖像顯示,一個厚厚的內核環繞著一隻清澈的「風眼」。上一次在大西洋這一地區風速達到每小時233公裡的風暴是1988年的颶風海倫,然而,直到距離洛倫佐所在位置以西400英裡時,颶風強度才達到峰值。
  • 超強颶風洛倫佐現身,這次吃不消的不是美國,而是英國
    正當東半球東亞這邊,不少人的關注點放在正在持續發展的18號颱風米娜上的時候,這兩天西半球其實也不太平靜,北大西洋正在有不少颶風正在活動,在這當中,位於非洲以西的颶風洛倫佐(Lorenzo)正在這兩天裡迅速增強,一度發展出清晰的風眼結構。
  • 大西洋又來個超強颶風洛倫佐,這次英國要吃不消了
    正當東半球東亞這邊,不少人的關注點放在正在持續發展的18號颱風米娜上的時候,這兩天西半球其實也不太平靜,北大西洋正在有不少颶風正在活動,在這當中,位於非洲以西的颶風洛倫佐(Lorenzo)正在這兩天裡迅速增強,一度發展出清晰的風眼結構。
  • 2019年颶風季節再次登頂,新的5級颶風將達到65米/秒
    大西洋上空熱鬧非凡,洛倫佐現在達到4級颶風水平,但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警告說,這一強熱帶風暴預計將變得更強。周四,洛倫佐颶風成為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三大颶風,這場巨大的風暴風速達到每小時209公裡,達到薩弗爾·辛普森風力等級的4級颶風。
  • 超強颶風洛倫佐肆虐大西洋,將給英國愛爾蘭帶來狂風暴雨
    在2019年9月28日,北大西洋上的颶風洛倫佐(Lorenzo)創造了歷史——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資料,颶風洛倫佐一度發展成為最高等級的五級颶風(相當於我國標準的17級超強颱風),然而北大西洋歷史上從未有一個五級颶風能比颶風洛倫佐出現的位置更加偏東。
  • 研究稱受氣候變化影響 颶風在登陸後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減弱
    根據一項新研究,由於氣候變化,颶風在登陸後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減弱。該研究發現,結果是更強的風暴可能會對更遠的內陸社區造成嚴重破壞。這是最新的警告,即颶風可能會在一個變暖的世界中造成更多的破壞。由於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科學家們開始了解全球變暖對颶風的影響並不僅限於此。「每當我們認為氣候變化沒有對我們產生影響時(因為某種程度上我們很幸運)--如果你看看引擎蓋下,有一些東西正在潛伏。而不幸的是,這裡就是一個例子。」
  • 大調整!16級超強颱風即將生成,或對準日本東京,16號琵琶或誕生
    大調整!16級超強颱風即將生成,或對準日本東京,16號琵琶或誕生都9月8日了,氣象界依舊不消停。大陸上,華西秋雨正在猛烈爆發,四川重慶等地暴雨或大暴雨下個不停,官方最新預報,或將持續5日左右,川渝地區的朋友們要注意了。
  • 「多利安」減弱成為三級颶風,路徑調整北上,美國或將逃過一劫?
    昨日(9月3日)上午,北大西洋颶風「多利安」已由四級颶風減弱成為三級颶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仍高達54米/秒,相當於我國的超強颱風級。預計「多利安」將向西北方向移動,靠近美國佛羅裡達州,並逐漸轉東北方向移動,掠過美國東部近海地區。
  • 北大西洋「颶風王」蘿拉登陸美國,風眼又黑又大
    所以如今8號颱風「巴威」才登陸減弱,沒想到9號颱風美莎克可能又將緊隨其後而來,按照超級計算機模擬來看,在94W發展成為颱風之後,後面10號颱風海神預計也將快速出現,當然10號颱風的情況由於時間較遠,所以暫時無法確定。當然在這裡面不排除有「boss級」的颱風發展,這個需要重點關注。
  • 「塞爾吉奧」減弱為三級颶風
    東北太平洋四級颶風「塞爾吉奧」(SERGIO)已於今天(5日)早晨減弱為三級颶風,今天上午8點鐘(北京時,下同)其中心位於墨西哥(MEXICO)南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INIA)聖盧卡斯角(CABO SAN LUCAS)西南方約1340公裡的洋面上,就是北緯15.7度,西經120.2
  • 雙風暴或奔向美國,巴威預計成16級超強颱風,91W要復活了?
    當然這裡也需要說明下,如今的8號颱風「巴威」變化的空間較大,並且是屬於「搖擺不定」的模式,路徑變化非常複雜,從最新的情況來看,又靠近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了一點點,所以影響又大了一點,後期大家要重點注意發展模式。
  • 由於海水溫度上升,北大西洋颶風在登陸後的減弱速度較過去有所放緩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指出,由於海水溫度上升,北大西洋颶風在登陸後的減弱速度較過去有所放緩。這一研究結果表明,颶風的破壞性影響今後可能會進一步向更遠的內陸地區擴展。颶風等自然災害會對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打擊,並導致大量生物死亡。颶風的動力來自海洋中的水汽,因此在登陸後會迅速衰減並失去強度,從而限制了對沿海地區的破壞。
  • 洛倫佐躥升至五級颶風 引發NASA等機構密切關注
    隨著大西洋上生成的洛倫佐颶風迅速升到五級,美國宇航局(NASA)等機構正在對其展開密切的觀測,因其有望成為 2019 年衝擊北美大陸的最強颶風。 颶風多發的季節,已經讓許多人心生敬畏。9 月初掠過巴哈馬地區的多裡安颶風,已經給當地造成過毀滅性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