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趣味】你知道「加、減、乘、除、等於」這些運算符號是怎麼來的嗎?

2021-02-19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運算符號並不是隨著運算的產生而立即出現的。我國在商代就已經有加法、減法運算,但同埃及、希臘和印度等文明古國一樣,都還沒有加法符號,只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來表示相加。公元6世紀,印度人開始把單詞的縮當成運算符號。後來歐洲人承襲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紀,義大利科學家N·塔塔裡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先使用「+」當加號,「+」是在橫線上加一豎來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蘭數學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數運算符號之一,後來又經過法數數學家F·韋達的宣傳和提倡,「+」開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認。最初減號由拉丁文「minus」縮寫成「m-」,意為「減去」,後來又被略去字母m,表示為「-」。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曼在創造出來「+」後不久,經過多次分析和研究,又創造了減號,即「-」。在加號上減去一豎,表示減少。也有人說,「-」出現於中世紀。當時酒商在售出酒後,用橫線標出酒桶裡的存酒,而當桶裡的酒又增加時,便用豎線把原來畫的橫線劃掉。於是就出現了用以表示減少的「-」和用以表示增加的「+」。人類很早就掌握了乘法運算。在我國,早在2000多年之前就已出現了「九九」乘法表,在西方也出現了格子乘法。1540年,德國數學家史提非用拉丁字母「m」表示乘法,它是拉丁語乘法「multiplicntio」一詞的第一個字母。1631年英國數學家W·奧特雷德提出用「×」表示相乘,但是由於「×」號易與拉丁文「x」相混,17世紀末,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提出改用「·」表示相乘。在我國,這兩種符號都採用,數字的乘法用「×」,而數字和字母相乘,或字母之間相乘則用「·」或者省略不寫。我國古代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上說:「凡除之法,與乘正異。」當時,人們用算籌和口訣來計算除法。阿拉伯人曾用過兩個數之間加一條短線「-」的方法表示相除,1631年,數學家W·奧特雷德也曾設想過用符號「:」表示除法,但沒有推廣開來。數學中正式把目前的除號作為除法運算符號的,是瑞士數學家哈納。哈納在計算時,遇到一個整數分成幾份的問題,卻沒有恰當的符號表示這種算法。於是他把阿拉伯人表示除法的小短線「-」和奧特雷德的除法記號「:」合二為一,用一條橫線段「-」和兩個小圓點「:」從中間分開,產生了表示除法的新記號「÷」,即除號。

等號「=」 是數學中最重要的關係之一,用來表示兩個量相等的意思。它的產生比「+」和「-」晚大約100年。在沒有發明這些符號以前,人們運算都要用很複雜的文字進行說明才行。1557年,英國人列可爾德認為:兩條平行線是最相像的兩件東西了,可以用這兩條平行線來表示相等的意思。過了大約100年的時間,德國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茨才提出倡議,把「=」作為等號,表示「等於」。等號「=」由此產生。

文章源自網絡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編輯部

總機:029-85308154 或 85308536

上旬·高中:801      中旬·初中:802

下旬·學研:803      網站·微信:807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加、減、乘、除、等於」這些運算符號是怎麼來的嗎?
    原標題:你知道「加、減、乘、除、等於」這些運算符號是怎麼來的嗎? 點上方好玩的數學可加關注 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數學世界 我國在商代就已經有加法、減法運算,但同埃及、希臘和印度等文明古國一樣,都還沒有加法符號,只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來表示相加。公元6世紀,印度人開始把單詞的縮當成運算符號。後來歐洲人承襲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紀,義大利科學家N·塔塔裡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先使用「+」當加號,「+」是在橫線上加一豎來表示增加的意思。
  • 【小姿勢】你知道「加、減、乘、除、等於」這些運算符號是怎麼來的嗎?
    運算符號並不是隨著運算的產生而立即出現的。我國在商代就已經有加法、減法運算,但同埃及、希臘和印度等文明古國一樣,都還沒有加法符號,只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來表示相加。公元6世紀,印度人開始把單詞的縮當成運算符號。後來歐洲人承襲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紀,義大利科學家N·塔塔裡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
  • 「加、減、乘、除、等於」這些運算符號原來是這樣來的!
    運算符號並不是隨著運算的產生而立即出現的。我國在商代就已經有加法、減法運算,但同埃及、希臘和印度等文明古國一樣,都還沒有加法符號,只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來表示相加。公元6世紀,印度人開始把單詞的縮當成運算符號。後來歐洲人承襲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紀,義大利科學家N·塔塔裡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
  • 我們都學過數學,可是你知道四則運算符號是誰發明的嗎
    我們都學過數學,都知道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但是只有數字還不行,還得有一些數學運算符號,這樣計算起來才可以更加的方便。我們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已經好幾千年了,而使用+、-、×、÷這些數學運算符號則剛剛出現了幾百年而已。那這些大大簡便運算過程,提升運算效率的數學符號,到底是誰發明的呢?
  • 2020江蘇省考面試熱點:數學符號「加、減、乘、除」聯想
    例題:聯想題從數學符號「加、減、乘、除」你聯想到了什麼?我們要減少負面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不能退步 不能搞內耗、不能失去進取心 從乘法和除法我想到了溫總理說的一句話,中國再小的事,乘上13億都會變成天大的事,所以說群眾利益無小事;中國再大的事,除以13億,也會變成一件小事,所以說人多力量大,人心齊泰山移 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就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 《數學提高》運算符號包括哪些
    運算符號有如加號(+),減號(-),乘號(×或·),除號(÷或/),兩個集合的併集(∪),交集(∩),根號(√ ̄),對數(log,lg,ln,lb
  • 數學符號,鮮為人知的偉大發明!
    你留意過數學符號嗎?我們現在可以用+、-、×、÷這樣的運算符號,很方便進行數學表達和運算,比如:3×2=? 4+15=19 21÷3=7可是你知道嗎?
  • 數學運算(四)——帶符號整數的運算
    數學運算(一)—— 無符號數加法器數學運算(二)——無符號數乘法器結構數學運算(三)——無符號數除法器
  • 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定理:實數的運算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定理:實數的運算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加法:   (1)同號兩數相加,取原來的符號,並把它們的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可使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 數學運算和它們的逆運算
    一級運算包括加法和減法。加法a+b=c,由此推出逆運算,減法c-a=b和減c-b=a。也可以把減法看做加法,即c+(-a)=b和c+(-b)=a。二級運算包括乘方和除法。乘方a×b=c,由此推出逆運算,除法c÷a=b和除法c÷b=a。也可以把除法看做乘法,即c×(1/a)=b和c×(1/b)=a。
  • 數學運算(一)——無符號數加法器
    數學運算(一)—— 無符號數加法器數學運算(二)——無符號數乘法器結構(待更)數學運算(三)——無符號數除法器(待更
  • 初中數學趣味記憶口訣,快快收藏吧!
    原標題:初中數學趣味記憶口訣,快快收藏吧! 初三的同學們可以看看這裡所提到的每一個知識點你都清楚嗎;初一,初二的同學可以看看你們現在所學過的知識點你都理解嗎 大家好,我是數姐,現在在運營初中數學微信訂閱號:chuzhong-shuxue,每日推送備考經驗,知識總結,提醒總結,學習方法,考試技巧,
  • 原來數學符號是這樣來的,終於懂了
    +ー×÷=,這些符號是怎樣來的?這五個符號,小學生,甚至有些學齡前幼兒就已經懂得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在高等數學裡也少不了它們。然而,它們的來歷確實經過了一段相當曲折的發展道路。公元1489年,德國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才正式用這兩個符號來表示加減運算。後來又經過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大力宣傳和提倡,這兩個符號才開始普及,到1630年終於獲得大家的公認。不在中國,以「李善蘭恆等式」聞名於世的數學家李善蘭,曾經用「上」表示「+"用「T」表示「一」。由於當時社會上普海使用第算和珠算來做加、減、乘、除,因而還沒有創立專用的運算符號。
  • 【趣味數學】發現數學之美——數學中的符號
    數學符號就像一座橋梁,其作用不言而喻。通過運用數學符號,我們可以表達出數學世界中紛繁複雜的邏輯關係,那麼大家是否知道這些符號的來源呢?
  • 2020初中數學知識點:實數的運算順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數學知識點:實數的運算順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乘方、開方為三級運算,乘、除為二級運算,加、減是一級運算,如果沒有括號,在同一級運算中要從左到右依次運算,不同級的運算,先算高級的運算再算低級的運算,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裡的運算。無論何種運算,都要注意先定符號後運算。
  • 你試過建立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嗎
    1516字,預計學習時長4分鐘圖源:unsplash你試過建立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嗎並不是說不能通過建立一個近乎完美的端到端神經網絡模型來直接回答數學問題,而是說,這樣完全沒有必要。相反,我們可以使用人工智慧來理解數學問題或給定問題的數學部分,然後通過機器的運算單元來解決它。這將是解決數學問題最簡單、最可靠的方法,甚至在神經網絡模型中嵌入一個運算單元也可能有效。
  • 背熟這些口訣,初中數學不用愁!
    數學難學,每個學習階段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困擾,其實學好數學只要做到理解加實踐就夠了,其中相關的公式和口訣一定要記牢,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其中,初中常用到的口訣有下面這些,一定要背熟並學會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已知未知要分離,分離方法就是移,加減移項要變號,乘除移了要顛倒。
  • 七年級下冊數學,單項式除單項式,學會類比法提高運算能力
    上次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公式的應用,這次課經歷探索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的過程,進一步體會類比方法的作用,提高運算能力。對比學習的方式比較單項式乘單項式法則,從乘法與除法互為逆運算的角度,我們可以想像所求單項式的係數乘1等於1,即所求單項式係數為1,所求單項式的冪值部分可以轉化為同底數的冪相除。單項式相除,可以分為係數、同底數冪、只在被除式裡含有的字母三部分運算;實際上單項式相除是在同底數冪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
  • excel函數公式:加與乘的混合運算 你會了嗎?
    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紹了,使用加法運算代替or函數,使用乘法運算代替and函數,在某些情況下操作會更加的簡單,不需要添加輔助列,直接一步到位就可以計算。其實加法和乘法還能混合的運算,功能就更加強大了,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個案例就是 "加" 與 "乘" 的混合運算。在下面的表格中,已知 「憑證號數」「部門」「科目劃分」「發生額」 這四項數據 。
  • 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實數的運算順序
    下面是《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實數的運算順序》,僅供參考!   實數的運算順序:     乘方、開方為三級運算,乘、除為二級運算,加、減是一級運算,如果沒有括號,在同一級運算中要從左到右依次運算,不同級的運算,先算高級的運算再算低級的運算,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裡的運算。無論何種運算,都要注意先定符號後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