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做燭火還是太陽
一心大師剛剃度的時候,在法門寺修行。法門寺是個香火鼎盛、香客絡繹
不絕的名寺,每天晨鐘暮鼓,香客如流。一心想靜下心神,潛心修身,但法門
寺法事應酬太繁,自己雖青燈黃卷苦苦習經多年,但談經論道起來,自已遠不
如寺裡的許多僧人。有人勸一心說:「法門寺是個譽滿天下的名寺,水深龍多,
結集了天下的許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侶中出人頭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閱經讀
卷,這樣,你的才華便會很快光芒迸露了。」
一心自付良久,覺得這話很對,便決意辭別師父,離開這喧喧嚷嚷、高僧
濟濟的法門寺,尋一個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於是,一心就打點了經卷、包
裹,去向方丈辭行。
方丈明白一心的意圖後,問他:「燭火和太陽哪個更亮些?」
一心說:「當然是太陽了。」
方丈說:「你願做燭火還是太陽呢?」
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當然願做太陽!」
方丈微微一笑說:「我們到寺後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門寺後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松林。方丈將一心帶到不遠處的一個山頭上,
這座山頭上樹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兩棵松樹,方丈指著其中最高
大的一棵說:「這棵樹是這裡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麼呢?」
一心圍著樹看了看,這棵松樹亂枝縱橫,樹幹又短又扭曲,便說:「它只
做煮粥的劈柴。」
方丈又信步帶一心到那一片鬱鬱蔥蔥密密匝匝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
日,棵棵松樹秀頎、挺拔。方丈問道:「為什麼這裡的松樹每一棵都這麼修長、
挺直呢?」
一心說:「都是為了爭著承接天上的陽光吧。」
方丈鄭重地說:「這些樹就像芸芸眾生啊,它們長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
為了一縷的陽光,為了一滴的雨露,它們都奮力向上生長,於是它們棵棵可能成為棟梁。
,而那遠離群體零零星星的三兩棵,一團一團的陽光是它們的,許許
多多的雨露是它們的,在灌木中它們鶴立雞群。沒有樹和它們竟爭,所以,它們就成了斷柴啊!」
一心聽了,思索了一會兒,慚愧地說:「法門寺就是這一片莽莽蒼蒼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遠離樹林的樹了。方丈,我不會再離開法門寺了!」
在法門寺這片森林裡,一心苦心潛修,後來,終於成為一代名僧。
佛語禪悟
如果說佛經是教人認識這個世界,那麼佛法實踐則是積極向
上的一條人生之路。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
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說佛法不離世間法,世法也就是佛法。
所以,修行不是脫離現實,而是要在世間對境練心,做心地功
夫。教世人學會保持樂觀的態度,去除悲觀、失望、沮喪的不健
康心理。對於世俗的人來說,為了成就大的事業,就要努力提高
自己的能力,敢於競爭,善於競爭,而不能固步自封,消極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