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臨床病例 抽絲剝繭解析
身臨其境講解
課程由7位電生理手術例數超過5000的國內外優秀術者輪流擔任主講,通過回顧經典臨床病例,從心電圖解析、鑑別診斷、導管消融手術步驟等入手,一步步剖析各類電生理手術的要點和難點,幫助學員快速汲取要點精華,提升電生理術者的專業素養。
>
蔣晨陽 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哈特瑞姆華東團隊創始人
病例介紹
臨床資料
患者65歲女性。因反覆發作性心悸入院。考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入院擬行心內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消融術。
電生理檢查
心房S1S2刺激如下:
圖中自上至下導聯分別為:體表I、II、aVF、V1導聯;HRA:高右房導聯;His-p,m,d:分別是希氏束近、中、遠導聯;CS-p至CS-d為冠狀竇電極近至遠各導聯;RV:右室導聯;Stim:為刺激導聯。
分步解析:
查竇律下AH=80ms,HV=40ms。心房S1S2刺激可見跳躍現象,AH跳躍100ms。
心室S1S2刺激如下:
分步解析:
心室S1刺激可見室房通過快徑逆傳(可能),最早逆傳A波位於His,VA間期短。S2刺激可見VA間期明顯延長,最早逆傳A波位於冠狀竇,提示通過慢徑逆傳(可能),後心動過速發作,A波激動順序與S2刺激後A波相同。
心動過速發作圖如下:
分步解析:
心動過速表現為窄QRS波,形態同竇律,AH間期與竇律時相同,RP間期長。AH間期
鑑別診斷需考慮:
1、快-慢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
2、慢旁路參與的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
3、房性心動過速(AT)。
分步解析:
心動過速時右心室基底部拖帶,起搏停止後產生「假性」V-A-A-V。前4跳A波為心室刺激逆傳產生,順序與心動過速中A波順序相同,AA間期同心室起搏周長。此「假性V-A-A-V」反應不支持房速。圖中可見心室起搏的SA及VA間期明顯長於心動過速VA間期,同時PPI-TCL>115ms,考慮快慢型AVNRT可能性大,但隱匿性慢旁路參與的AVRT仍不能完全排除。
分步解析:
心動過速發作過程中出現文氏傳導阻滯。如圖5所示,前5跳AH間期逐漸延長,直至第6跳A波未下傳(紅色箭頭),H及V波脫落,與此同時心動過速繼續,AA間期不變。此現象提示房室結下部共徑出現傳導阻滯。因為AA間期不因VV間期變化而變化,此時可以排除隱匿性慢旁路參與的順向型AVRT,明確該窄QRS波心動過速為F-S AVNRT。
分步解析:
心動過速發作過程中由快慢型AVNRT轉為慢快型AVNRT。圖中前4跳AA間期不變,AH逐漸延長,考慮房室結下部共徑遞減傳導,第4跳A波前傳由原先的快徑跳躍至慢徑,第5跳開始慢快型AVNRT發作,可見VA融合,最早逆傳A波位於His(經心室拖帶和RS2刺激明確診斷為F-S AVNRT)。
分步解析:
針對F-S AVNRT的慢徑路改良,心動過速時在冠狀竇口內標測得最早A波,在該處進行消融後,F-S AVNRT無法誘發,但能夠誘發S-F AVNRT。隨後在冠狀竇口消融前傳慢徑,心動過速無法誘發。
圖8. S-F AVNRT慢徑路改良。
分步解析:
常規冠狀竇口慢徑路位置,竇律下,消融導管遠端可記錄到明顯得慢徑路電位(箭頭所示),該處消融可獲得很好得交界性反應,消融後心動過速無法誘發。
總 結
AVNRT是最常見的窄QRS波形心動過速,根據AH間期與HA間期的相對長度,以及A波的激動順序,大致可分為:慢快型(S-F),快慢型(F-S),以及慢慢型(S-S)。其中慢快型為典型AVNRT,其餘類型可統稱為不典型AVNRT。不典型AVNRT多表現為長RP,需要與AVRT和AT鑑別。
該病例心室拖帶出現假性V-A-A-V,這一現象多見於不典型AVNRT伴緩慢的VA逆傳(經慢徑路),導致心室起搏後V-A明顯延長,位於上一跳心室起搏產生的逆傳A波之後。通過分析AA間期與心室起搏周長的關係可鑑別假性V-A-A-V反應。心室拖帶後PPI-TCL常用於鑑別AVNRT與AVRT。但對於隱匿性慢旁路參與的AVRT上述方法難以鑑別,需要進行心室RS2刺激鑑別。該例中可見VV間期改變時AA間期不變,說明心室不參與心動過速,可以直接排除隱匿性慢旁路參與的AVRT,同時說明F-S AVNRT時發生了下部共徑的遞減傳導。
另外該患者同時存在S-F AVNRT,且與F-S AVNRT的消融靶點不同,前者靶點在常規冠狀竇口前緣慢徑路區域,後者在冠狀竇口內,說明有兩條不同的慢徑路分別參與了兩種不同類型的AVN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