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HP)在這幾年可謂是曝光度最高的一種細菌之一了,它作為唯一定植存活在胃裡的細菌,是胃潰瘍、萎縮性胃炎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實這個菌在幾萬年前就在地球上存在,並且一直活躍在人體內了。但直到1983年才被澳大利胃腸病學家馬歇爾發現,並證實多種胃部疾病和它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馬歇爾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既然這個菌跟胃病關係緊密,我們就應該多多關注。不過常聽有人說碳13/14呼氣試驗的檢查數值越高就證明體內HP越多,患胃癌的機率就越大,甚至有些在線問診的醫生也會這樣跟患者交代。今天吳醫生就針對這個謠傳來闢辟謠。
對結果的錯誤解讀容易引起恐慌
因為HP致病的廣泛性,在體檢中心的套餐項目中,HP的檢測慢慢地成為了標配。常見的檢查方法為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吹氣」。不過雖然大家都知道了檢測HP的重要性,卻不太了解這個檢查結果的解讀,甚至是一些非消化專業的醫生也會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解釋。比如這一位:
這是吳醫生今天在網上看到的某平臺的在線問診截圖,在這裡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錯誤,我標記了出來。這位醫生如此解讀,如果一些檢測數值比較高的患者看到之後,豈不是會引起大家的恐慌?
網絡上也經常流傳這種說法,就是吹氣試驗的數值越高說明感染越重,引發胃癌的風險越大。吳醫生在這裡告訴大家:在一般條件下進行的吹氣試驗,其結果數值(dpm)的高低和HP感染程度基本沒有什麼關係。
碳13/14呼氣檢查簡介
一般來說,胃部不適的患者去醫院看病,除了要做個胃鏡檢查以外,碳13/14呼氣檢查一般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於並不是所有人都熟悉這種檢查,我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
接受檢查的患者需要服用一粒膠囊,這個膠囊的內部有被碳13或碳14同位素標記的尿素。當膠囊進入胃部後,如果胃裡存在著HP,那麼HP釋放的特有物質——尿素酶就會與之發生作用,產被標記的二氧化碳和氨,繼而入血,由呼吸循環呼出體外。
這時候對患者呼出的氣體進行收集並檢測,儀器就會根據碳13或碳14的含量來判斷是否存在著HP感染了。
所以簡單來說,這個檢查的過程就是,吃膠囊—呼氣—等結果。只要注意在檢查前保持空腹6小時以上,並且14天內沒有服用抗生素、抑酸藥(奧美拉唑、耐信等)或鉍劑,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一般都比較高。
結果的高低與感染程度到底有沒有關係
我們以碳14的結果為例,正常值(dpm)一般都是小於100的,也就是說當檢測數值超過100的時候,就說明這位患者體內感染了HP,需要進一步的診治。
我們在臨床上經常見到檢測數值超過1000的患者,也會有數值就在100上下浮動的案例。很多人,包括一些臨床醫生(就像是文章開頭的那位醫生)都會有這樣的錯覺,既然這個檢查結果以數值的形式表示,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數值越高,感染的程度就越高呢?
雖然我在文章開頭的回答比較斬釘截鐵,但其實這裡面也是有條件的。理論上來說,呼氣試驗數值的高低應該是跟HP的菌落密度或者數量有關係的,但為什麼吳醫生說沒關係呢?
這是因為,要想呼氣試驗的結果,也就是dpm值能夠充分反映體內HP的感染密度,那就要保證包括同位素劑量、胃排空時間、HP尿素酶活性、氣體收集時間,甚至是監測儀器的敏感性都進行嚴格的控制,這個標準在實際的臨床中是不可能達到的。所以呼氣試驗無法真實地反映體內HP菌群密度或者數量,只能定性地告訴我們是否存在著HP感染。
與此同時,大量的試驗也證實HP的感染程度跟胃潰瘍、胃癌發病的機率和嚴重程度都不相關(菌群存在是會引起發病的,但是發病率或嚴重與否跟菌群的多少沒有關係)。因此,臨床上也並沒有對呼氣試驗有更嚴苛的試驗標準或要求。
綜上得出的結論就是,在一般臨床中,呼氣試驗數值的高低和感染的程度並不呈正相關,數值只能反應是否存在著HP的感染,而不是確定菌群的數量,跟胃癌的致病性的大小就更沒有關係。所以碳13或碳14檢查,看似是一種定量檢查,實則是定性檢查。
不過檢查數值的高低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數值距離正常值差距越大,就證明本次檢測的結果準確性越高。比如檢測值1000多的患者就能非常肯定地確診HP感染,而如果結果僅為100上下浮動,那麼就不能輕易定為HP感染,需要再複查或者結合其他檢查來作出診斷。
HP感染已經是大概率事件
據報導,HP在我國的感染率已經超過了50%,也就是說兩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會被HP所感染,所以檢查出HP陽性其實是個大概率事件。目前的專家共識普遍認為:在發現HP後不可一概而論地進行根除治療,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具體問題指的就是患者有沒有胃部相關的疾病或者症狀亦或者是家族史等。
所以當我們體檢發現HP陽性的時候,尤其是發現如果數值比較高的話,也不必過於恐慌。因為它跟我們有多大機率得胃癌沒什麼關係,只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下一步治療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吳醫生針對「碳13/14檢測數值越高,證明感染越重」的謠傳作出了闢謠。在這裡也希望網絡問診能再規範一點,儘量細化到科室來進行相關答疑。至少不要讓這種誤導患者的信息再次出現吧,雖然不知者不怪,但不知者亂說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參考文獻
1.Debongnie JC, Pauwels S, Raat A,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gastritis and ulcer disease using a simple and rapid carbon-14-urea breath test. J Nucl Med. 1991;32:1192-8.
2.Desroches JJ, Lahaie RG, Picard M, et al. Methodological validation and clinical usefulness of carbon-14-urea breath test for documentation of presence and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J Nucl Med. 1997 ;38:1141-5.
3.《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疾病防控100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劉文忠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