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來說說體檢。目前體檢普遍篩查的一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一些胃腸道疾病的發生,其中就包括胃癌。哪些感染人群需要徹底清除?如何避免傳播呢?
為什麼我們要在體檢時主動篩查幽門螺旋桿菌?這是有原因的,全球範圍內,大概一半的人都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在中國平均感染率也在50%左右。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李巖:「本身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病性,相對來說是比較強的。現在據研究表明,譬如我們擔心的一些問題,胃部腫瘤的發生,還有一些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幽門螺旋桿菌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較高感染率和較強的致病性,讓我們要對它有所重視。生活中很多舉動和行動都會造成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口口途徑,比如經常在外聚餐又不使用公筷,細菌就會通過唾液傳播。一旦感染且攜帶病菌後,也容易在家人間傳播。研究發現,大多數幽門螺旋桿菌發生在5歲以前,與大人共用餐具,咀嚼餵飯,嘴對嘴親密接觸都有可能成為感染原因。此外,幽門螺旋桿菌還會隨大便排出體外,飯前便後不注意洗手,生食蔬菜也可能被感染。目前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的主流方法是碳13,碳14呼氣試驗,那如果查出幽門螺旋桿菌,該怎麼辦呢?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李巖:「對於中國來說,我們的感染率這麼高,大面積的篩查和大面積的清除,目前來看是不太可能的。譬如你只是體檢,得了幽門螺旋桿菌,然後你平常沒有任何臨床的自覺症狀,又沒有胃癌的家族史,那麼你可以先觀察。」
但有一部分人群,醫生建議進行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比如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狀、胃黏膜萎縮、糜爛,曾經做過胃部腫瘤手術,有胃癌家族史。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李巖:「抗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現在是五花八門,抗生素也非常多,我們的幾聯療法有各種各樣的配合,這種配合是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之下才能進行,不要自己去進行抗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記住這一點就可以了。」
對於已經確定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卻還沒有治療的人,為了家人的健康,醫生建議在家也要養成使用公勺公筷的習慣。同時注意勤洗手,不共用牙刷,給孩子專用餐具。做到了這些,就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風險。
65333333記者報導。
【來源:都市條形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