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頭骨發現「新人種」,卻深陷偽科學論戰,結果卻成為一場鬧劇
文/收藏大事記 圖/來源網絡
「考古界特大欺騙案」的「皮爾丹人」事件,發生在英國。世界一流的博物館,以及眾多知名的考古專家、古生物學家、醫生和作家,都被捲入了這一「世紀騙局」。騙局的影響,持續了數近100年。
1912年12月18日,倫敦地質學會召開的會議,爆出了一個讓讓全世界震驚的消息:從猿到人進化過程中缺失的那一環,被一個叫查爾斯·道森的業餘考古學家找到了。道森在英國蘇塞克斯郡一個叫皮爾丹的小村莊附近,發現了一種全新的人種化石。
大英博物館地質部主任亞瑟·伍德沃德與會並宣布他的鑑定結論,使得這次發布顯得很權威。伍德沃德展示了他根據化石復原的頭顱,並宣稱,這是生活在50多萬年以前的一種全新的人類,建議將這一新發現,命名為「皮爾丹人」。這一划時代發現的主人公道森,雖然是學法律的,但終身愛好卻是考古,而且在考古界赫赫有名。因為他的考古發現實在太多了,31歲成為英國地質學會會員、倫敦古文物學會鑑定組成員,大英博物館也授予他榮譽稱號,當地報紙稱他為「蘇塞克斯的巫師」。
他發現了三具禽龍化石,一些哺乳動物的牙齒和化石植物,羅馬時期不常見的鐵雕像,新石器時代帶把手的石斧,以及保存完好的上古木船,等等。當然,所有這些,與他的「皮爾丹人」比較起來,都不值一提。
道森共兩次發現的「皮爾丹人」化石,包括兩個較為完整的頭蓋骨、一些顱骨頜骨碎片、一副完整的牙齒、還有許多原始工具。這些發現,絕大部分是道森獨立完成的。第一次的遺址大家都清楚,但第二次發現的確切地點,沒有人知道。道森1916年死於敗血症。
最早質疑道「皮爾丹人」的,是美國史密斯學會的一些古生物學家和解剖學家。隨後,英國和德法的主流科學家們,加入了這一論戰。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大衛·瓦特斯通,在《自然》雜誌上發文稱,道森展示的頭蓋骨,顯然是人類顱骨與猿的下頜骨的混合體。
與瓦特斯通一樣得出相同結論的,還有包括弗朗茲·魏敦瑞在內的各國人類學家。魏敦瑞曾於1935年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之聘,接替布萊克(中文名字步達生),來華主持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研究工作。
魏敦瑞在檢查了這些「皮爾丹人」頭蓋骨化石後明確指出,這是由現代人的頭蓋和大猩猩的頜骨再加上銼光了的牙齒,構成的。但他們的反對者攻擊他們是種族偏見、文化傲慢和狹隘的民粹主義者,稱他們為了自己的野心和名聲而否定道森的偉大發現。
因為據研究,「皮爾丹人」並非典型的白人,至少與「海德堡人」不是一個人種。一場科學與偽科學的論戰中,也夾雜了不少人身攻擊。但是,隨著「小孩湯恩」在南非發現,「北京猿人」在中國發現,「皮爾丹人」不再可能是猿與人之間「遺失的那一環」。傲慢與偏見派不上用戶場了,英國科學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皮爾丹人」的熱度,才有所消退。但1938年,英國地質學會還是在皮爾丹村旁邊的遺址,立了一塊紀念碑。為紀念碑揭幕的,正是當年反對道森的人。
1953年,《時代》雜誌發表了幾名科學家聯合署名的文章。根據他們多年收集的證據,「皮爾丹人」化石由中世紀的人類頭骨、500年前的猩猩的下頜骨以及黑猩猩的牙齒化石,偽造而成。有人用鐵漿和鉻酸為這些骨頭著色,牙齒經過銼磨。1970年,人們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倉庫裡,發現了一箱動物骨頭和打磨過的牙齒,以及一些上色劑。根據檔案,這個箱子正與當年的「皮爾丹人」有關。隨後,對道森的研究表明,他的諸多發現中,至少有38個樣品是假的。
2016年,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和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用DNA技術,確定了「皮爾丹人」案件中,所有人的骨頭來自中世紀的三個人。他們中最老的,是720年,而不是50萬年。所以人們猜測,道森在文物商店裡買下人骨和猩猩骨頭,敲碎作偽後埋入不同的地點,然後自己將其挖出來,混拼在一起。
許多年裡,人們都在問,參與造假的,究竟有多少人?他們究竟為了什麼?不少人堅信,除了道森,還有許多當時極有名望的科學家和社會名流,都在嫌疑人名單上,如《福爾摩斯》的作者柯南·道爾。學醫出生的柯南,和道森一樣,都以非專業人士的身份,成為英國地質學會的會員,倆人交情匪淺,都希望能成為科學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