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科學是一種基於錯誤的或不存在的科學證據做出斷言的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偽科學以一種使它們看起來可能的方式提出主張,但幾乎或者根本沒有經驗支持這些主張。現實中,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偽科學言論,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筆相學、數字算命法和佔星術都是偽科學的例子。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偽科學依靠一些奇聞、軼事和名人推薦來支持他們稀奇古怪的說法。當你想要確定某件事是否為偽科學時,你可以通過尋找以下幾個關鍵信息來進行剖析。
首先,考慮其目的。科學總是致力於幫助人們發展對世界更深入、更豐富、更全面的了解。偽科學則常常專注於推進某種意識形態議程。
其次,如何面對不同的聲音。科學歡迎一切挑戰和反駁不同觀點的嘗試。相反的,偽科學則傾向於敵視任何對其教條的挑戰與反駁。
然後,查找相關的研究。科學是由不斷增長的知識和研究來支撐的。隨著新事物的發現和新研究的進行,圍繞同一個主題的想法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偽科學則往往是相當靜態的,自從這個想法問世以來,可能沒有什麼改變,而且也可能不存在什麼新的研究。
最後,你需要了解它是否可以被證偽。可證偽性是科學的一個關鍵標誌。這意味著,如果某件事是假的,研究人員可以證明它是假的。但許多偽科學的說法根本無從檢驗,所以研究人員也無法證明這些說法是錯誤的。
顱相學是偽科學吸引人們注意並長久流傳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根據顱相學的觀點,只需要用手摸一摸顱骨,就能揭示一個人的個性和性格的各個方面。這一想法由弗朗茨·加爾醫生在18世紀末首次提出,他認為一個人頭部的隆起與大腦皮層的物理特徵相對應。
加爾研究了醫院、監獄和精神病院中的一些人的顱骨,並據此開發了一套基於頭骨隆起來診斷不同特徵的系統,寫了一套《神經系統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系列著作。他的系統包括27個「官能」,他認為這些官能直接與大腦的某些部分相對應。具體表現為,他認為顱骨隆起的人,可能象徵著貪婪,是監獄中扒手,眼睛明亮的人則記憶力比較好。
而這一切,都是根據他個人長期的個案觀察得出的。像其他偽科學一樣,加爾的研究方法缺乏科學的嚴謹性。不僅如此,任何與他的主張相矛盾的地方都被簡單地忽略了。
但是,總有你不知道的事,加爾的思想遠比他本人更長壽。在19世紀和20世紀,加爾的理論廣為流傳,成為一種非常流行娛樂形式。甚至還出現了可以放在人頭頂上的顱相學儀器,戴上之後,內置的彈簧探針將產生一個頭骨不同部位的測量值,並據此計算出個體的特徵。
雖然顱相學最終被當作偽科學而摒棄,雖然它確實對現代神經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但其最初的主張並沒有得到學術界的認可。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加爾認為某些能力與大腦的某些部位有關,這一觀點引起了人們對大腦定位的興趣,或者某些功能與大腦的特定區域有關的觀點。這對後來進一步的研究和觀察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大腦的組織方式,以及大腦不同區域的功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定有朋友會聯想到那些在朋友圈中被瘋狂轉發的內容,例如「XXX小妙招」、「不吃XXX少活十年」的等等,這些其實算不上真正意義的偽科學,因為,只要你願意關注鹿角網,就會發現它們早已被闢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