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南區發現全新人種:馬鹿洞人

2020-11-25 驅動之家

最近,發表在國際著名科學期刊《PLoS ONE》上的一份研究報告引起各大媒體的關注。

這份報告是我國和澳大利亞考古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幾年前,他們開始對我國西南境內發現的被稱為「馬鹿洞人」的古人類化石進行分析研究。研究者推測,「馬鹿洞人」也許是此前從未發現的新人種,他們生活在距今1.45萬~1.15萬年前的東亞大陸,直到1.1萬年前冰期結束才消亡。

1萬多年前,在我國其他地區生活著現代人類的祖先。活躍在西南地區的「馬鹿洞人」有何不同?它的發現有何意義?

以馬鹿為食熟練用火 消失於約1.1萬年前

這篇研究報告的題目很長:《來自更新世向全新世過渡期間中國西南地區的人類遺蹟表明東亞人複雜的進化歷史》。研究中最為吸引的焦點在於,專家們表示,他們所研究的來自中國西南地區的4具古人類化石,也許是此前從未在人類進化史中出現過的全新人種。

在這一新發現之前,大家曾以為現代人,即智人(Homo sapiens),獨佔東亞大陸,沒想到曾有其他和現代人不同的人種也曾生活在這片大陸之上,只是其血脈卻因種種原因消失於無形。如今,考古人類學家把這些在人類歷史上「失蹤」的人群重新置於時間的坐標之上。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生物、地球及環境科學學院的副教授達倫·克諾伊(Darren Curnoe)以及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類部主任吉學平是該項研究的科研人員,他們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這些化石是由中國考古人員發現的。1979年,一名中國地理學家在廣西隆林的一個洞穴中發現了一具古人類骨架化石。1989年,中國人類學家在雲南蒙自的一個洞穴中又發現三具古人類化石。不過,一直到2008年,才開始由中國和澳大利亞的數個研究機構共同開始對這4具古人類化石展開研究。

研究者將在這兩處洞穴發現的人類命名為「馬鹿洞人」,之所以有此稱呼,是因為研究者發現這些古人類以已經滅絕的大型哺乳動物——馬鹿為食,所以稱之為「馬鹿洞人」。在西方媒體的報導中,也稱其為「紅鹿洞人」(red deer cave people)。克諾伊博士表示,兩種稱呼並無不同,都可使用。

吉學平教授說,其實,當時在雲南蒙自的山洞中發現這些化石的時候,山洞還沒有名字,由於洞中發現了大量大型鹿類化石,考古隊員將遺址命名為馬鹿洞,在此曾經生活的古人類被命名為「馬鹿洞人」。除了人類頭蓋骨化石遺蹟和馬鹿獸骨之外,在洞中還發現了大量灰燼、燒紅土、柴炭、燒骨炭等,顯示出這一時期的人類已經能熟練用火。

頭骨在解剖學上獨一無二 或代表一條新人種進化線

根據畫家描繪的馬鹿洞人假想圖,可看到他們既具有某些現代特點,又有一些不尋常的特徵。克諾伊博士介紹,馬鹿洞人可能是一個新人種的主要根據是:其化石在人體解剖學上體現出與眾不同的特徵,其頭骨在解剖學上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看起來和所有現代人非常不同——無論是生活在今天的現代人還是生活在15萬年前的非洲現代人。「總的說來,在人體解剖學上,他們在人類『進化樹』的所有成員中是獨一無二的。」

儘管有此推斷,但科研人員依然未能決定如何將這些人科學地進行歸類。克諾伊博士解釋,人類的進化過程非常複雜,即便對我們現存人種「智人」,也仍然缺乏一個大多數人都認同的滿意的生物學定義。儘管如此,馬鹿洞人頭骨化石獨特的解剖學特點還是令研究者傾向於認為馬鹿洞人代表了一條新的人種進化線。

此外,一個已被科學界認可的事實是,1.1萬年前,也就是馬鹿洞人在地球上消失前,具有現代人外貌的人種和他們同時生活在亞洲東部和南部,但他們彼此間也許是隔離的,從這種隔離可推測他們沒有進行異種交配,或者即使有,也是以非常有限的方式在進行的。對於這一種群為何會在中國西南被發現,吉學平教授指出,中國西南地區受青藏高原的影響,地理多樣性豐富,進而使這片地區以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而著稱。

東亞最「年輕」古人類 開啟進化史新的篇章

此前,人們對人類在亞洲的進化歷史所知甚少,因為亞洲古人類化石較為缺乏,已發現的化石也有很多搞不清楚年代,所以之前的人類起源研究主要關注歐洲和非洲。馬鹿洞人的發現則顯示出人類於冰期末期在亞洲的進化歷史是多麼複雜,又是多麼有趣。

克諾伊博士介紹,馬鹿洞人是迄今為止東亞大陸發現的最「年輕」人類,也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年代最近的在解剖結構不吻合現代人類特徵的人群。此前,除了我們的祖先「智人」外,東亞大陸還沒有發現其他距今10萬年以內的古人類化石。

此前的證據顯示,第一批現代人類抵達東亞之前,這個區域可能沒有人類居住,但「馬鹿洞人」的發現可能會使人們重新認識人類在亞洲的演化。克諾伊博士表示,「馬鹿洞人」種群是對亞洲早期人類生存狀況的「驚人揭示」。人類進化史上,「曾有多個人群生活在這個區域,也許代表著不同的進化線。」他說。比如馬鹿洞人,他們最早也許來自非洲,卻未能在東亞地區繁衍下去。曾生活在印尼佛羅勒斯島上的佛羅勒斯人也是一種史前人類,其主要特徵是體型小,大腦小,因此也被叫做「哈比人」,這個人群在約1.2萬年前滅絕。與馬鹿洞人、哈比人同時生活在亞洲的,還有從東北亞一直到澳大利亞廣泛分布的現代人,也就是現存人種的祖先。

「馬鹿洞人的發現開啟了人類進化史中新的篇章:「亞細亞篇」,而且這是一個剛剛才開始講述的故事。」克諾伊說。對馬鹿洞人的研究帶出的問題目前遠遠超過它所能給出的答案。

提取DNA 希望揭開人類起源之謎

克諾伊博士介紹,今年他們將完成對馬鹿洞人化石以及文化遺物的研究工作,並將陸續把他們的發現發表於科學雜誌上。此外,他的研究夥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嘗試從馬鹿洞人的牙齒化石中提取DNA,展開新的研究。

研究者認為,這個兼具遠古人類和現代人類的某些特徵、兼有亞非歐人群交融特徵的古人類種群的發現,佐證了東西方文化、人種、基因在早期就已有雙向交流融合的說法,說明人類並不是在某一個地區單獨起源的,而是在不斷遷徙、交融中演進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深入研究,一點點揭開人類起源進化的面紗。

消失之謎:鹿死人亡還是競爭力不夠?

克諾伊博士表示,馬鹿洞人可以被認為是一種來自非洲的、早期的且不成熟的現代人種,在遺傳學上與現代人並無關係。他們在兩萬年前冰期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最嚴寒的階段之一 ——「末次盛冰期」中倖存下來。在1.5~1.1萬年前,也就是在更新世向全新世過渡的時期,興盛於今天中國西南地區。當時,地球氣候以及人類生態正逐漸過渡為和今天相似的狀況。

關於馬鹿洞人為何未能在東亞大陸延續下去,克諾伊博士坦承這仍是一個謎。

他推測:「他們在冰期最惡劣的寒冷氣候階段存活了下來,當氣候變得較為溫暖時,他們也是存在的。但我們也知道,就在這個時期,全球範圍內,一些直到冰期結束時仍然存活的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了。在馬鹿洞,我們發現了一些巨型馬鹿幼崽的骨頭化石,它們也是在這個時期滅絕的。馬鹿洞人曾以這些馬鹿為食。也許他們就是隨著這種巨型陸地動物的滅絕而滅絕的?」

另外,他介紹,這個時期,生活在中國南方的現代人類在行為上有一個主要的轉變,那就是他們開始製造陶器用來儲存食物,以及開始收集野生的稻米,這標誌著現代人類向成熟農耕文明邁進了第一步。馬鹿洞人曾和這些前農業時期的現代人類共同分享過東亞大陸同一歷史時期的風景。

「但是我們不得而知他們是否曾相互影響,或者是否為資源而競爭。」克諾伊說。他猜測馬鹿洞人的消失也許與他們無力和這些早期的農民在食物及其他資源上展開競爭有關。(文/廣州日報)


馬鹿洞人想像圖


科學家Darren Curnoe和Andy Herries在馬鹿洞進行挖掘工作


馬鹿洞人的頭骨在解剖學上是獨一無二的


從馬鹿洞挖掘出的鹿骨化石,其中一些曾被馬鹿洞人燒過

 

相關焦點

  • 雲南馬鹿洞人,神秘的「穿越」人種
    原標題:雲南馬鹿洞人,神秘的「穿越」人種   新華網北京12月18日電 歷經對一根神秘人腿骨化石的數年研究,中國和澳大利亞古人類學家發現,1.4萬年前生活在中國雲南蒙自的「馬鹿洞人」雖然一直生存到農耕文明曙光前一刻,但卻保留著能人或直立人的許多特徵。「馬鹿洞人」到底是誰?
  • 雲南發現新人種「馬鹿洞人」 距今約1.4萬年(圖)
    這一發現肯定了馬鹿洞遺址存在全新的古老型人類種群。  對雲南蒙自馬鹿洞人類股骨的最新研究顯示,雖然其年代距今1萬4千年左右,但其特徵卻與最古老的人類極其相似,且可能與早期現代人共存在同一區域。  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介紹,2012年,該研究團隊曾發表在雲南、廣西地區發現四具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的消息,認為從雲南蒙自馬鹿洞人頭骨形態上看,推測其具有十萬年以上的人類體質特徵,認為是此前從未在人類進化史中出現過的全新人種。在這一新發現之前,大家曾以為現代人,即智人獨佔東亞大陸,沒想到曾有其他和現代人不同的人種也曾生活在這片大陸上,只是其血脈由於種種原因消失於無形。
  • 7個已經滅絕的神秘人種!人類能夠脫穎而出真是不容易
    他們具有強大的戰鬥力,估計當時只有少數人種可以與之抗衡。在2010年的科學研究中發現,歐亞大陸的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並且一篇發布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稱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不過縱使他們再強壯,也沒能跟隨歷史的潮流發展至今。
  • 1.1萬年前的石器時代新人種化石在中國發現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頭骨兼具古代人類和現代人類特徵對馬鹿人頭骨進行的分析發現,他們可能是一個全新的人種  北京時間3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學家表示在中國洞穴內發現的4塊石器時代古人化石的主人可能代表著一個全新的人種,這一發現打開了人類進化史的一個新篇章。
  • 雲南發現一萬年前古人群,有非洲和歐洲人特點 專家:不值得驚訝
    馬鹿洞人的發現又為考古學開闢了新的前景。但是如果僅僅依據馬鹿洞人當時的特點,便認定馬鹿洞人便是我國的祖先,那這一觀點實在是大錯特錯。但是這位專家所肯定的是,馬鹿洞人是當時人群之中的少數民族。不過與馬鹿洞人生活在同時代的人類有很多種,相比於馬路洞人所掌握工具以及使用工具的能力來看,同時代人類要遠比馬路洞人先進許多。而這一點恰好說明了,馬鹿洞人確實是在雲南存在過一段時期,但是很快便被滅絕。
  • 中澳專家在雲南發現1萬年前未知古人群
    中澳科學家關於雲南「馬鹿洞人」的重大考古發現備受關注,不願具名的研究人員稱,「馬鹿洞人」可能是一個過去未知的新人群。  雲南發現1萬年前「馬鹿洞人」  如今亞洲有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但現代人如何在亞洲大陸出現,他們又是如何進化的,科學界對此還知之甚少。
  • 人屬中有17個人種,除智人外其他16種去哪了?科學家:被吃了
    以老虎為例,老虎代表了一個物種,它的亞種有東北虎、華南虎、蘇門答臘虎和孟加拉虎等等,它們都是老虎,卻在形態外貌和地理分布上有著顯著的差異,東北虎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區和我國的東北地區,孟加拉虎則分布在東南亞的孟加拉國。東北虎的體型和體重,都比孟加拉虎大。
  • 我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是什麼人種?考古學家:大部分是黃種人
    匈奴人到底是什麼人種,網絡上可謂眾說紛紜,魚龍混雜。而且多數分析都是文本分析,缺乏可信的科學分析。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參考蒙古,俄羅斯還有我國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的研究成果,以出土骸骨的人類學研究成果為主要依據,結合畫像磚和繪畫等文物資料,以數據為主,避免對文本做充滿主觀臆測的定性分析。
  • 中國西南考古發現古人類新種 距今只有一萬多年
    其中,9項重大考古成果中的第一項「中國西南晚更新世-全新世過渡時期古老型人類的發現」,揭示出過去從未知曉的一種或幾種古老型人群的存在。2012年3月14日,澳大利亞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戴倫·克諾爾(Darren Curnoe)教授和雲南文物考古研究所、雲南大學考古研究中心的吉學平研究員等17位學者,聯名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卷》(PLoS ONE)上發表長篇論文,公布了中國西南兩個洞穴,即雲南的馬鹿洞和廣西的隆林洞所發現的古人類化石。
  • 「新人種」出現了?科學家發現藍色和綠色人種,數量只剩3000人!
    在我們的認知中,人類只有黃白黑三種人群之分,但實際上地球上還存在著其他顏色的人種,比如綠種人和藍種人,他們究竟是變異的人類還是外星人的後代呢?藍色人種曾經就有一支考察隊在非洲的山區裡發現了兩種人的蹤跡,當時他們正對這片山區進行生物考察,突然發現在茂密的森林中出現了幾個人有,這幾個人影一晃而過,吸引了探險隊的注意。
  • 人種基因研究報告揭示越南人祖先來源
    Vinmec幹細胞-基因技術研究院人員國際知名刊物《人類突變》(HumanMutation)剛發布「越南人種基因研究」報告。該研究由Vinmec幹細胞-基因技術研究院(VRISG)進行,這是針對越南人種基因的規模最大的研究項目。 「越南人種基因研究」是越南人基因組的龐大資料庫。該項目共分析了305個健康的京族人的基因以及之前公布的101人的數據。 該項目從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VRISG獨立進行,使用美國最先進的基因測序儀Hiseq 4000。
  • 世界的人種
    原創課件:《世界的人種》教材版本:湘教版七年級第三章第二節
  • 美媒:科學家在西非人身上發現未知人種「印記」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導美媒稱,在現代西非人的基因組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遠古人種的「幽靈」。這一發現表明,生活在該地區的早期人類與這一未知人種雜交的程度如此之深,以致在現代人身上留下了印記,這讓我們對人類歷史上一個鮮為人知的領域有了深入了解。
  • 藍血人種在海拔6000米的深山被發現
    大家知道,世界上人種可分為白人、黑人、黃種人等,無論他們的膚色如何,其血液都是鮮紅色的。
  • 藍血人種,藍血人種是新人種?
    原標題:藍血人種,藍血人種是新人種? 藍血人種從表面上看是一種渾身呈藍色的稀有人種,成為藍色人或藍血人。美國生理專家韋斯特在智利海拔6000米的奧坎基爾查峰山區發現了一群藍色人種。後來又在美國肯塔基州的深山中發現了一個200多人的藍血人種的大家族。從此之後,人們開始研究藍血人種的成因以及藍血人種是否應該作為一個新的人種列入人種的分類中去。最初在1735年瑞典人林耐把全世界人種分為:美洲紅種、歐洲白種、亞洲黃種、非洲黑種等四種。
  • 4萬多年前,我國曾出現過一群「神秘人」,DNA檢測是全新人種
    通過DNA測序,研究者發現,這是一個全新的人類種群,骨骼化石的主人,是一名5-7歲的小女孩。 通過和其他人類種群進行對比,研究者發現,這個神秘的X女孩,和尼安德特人是親緣關係,同時,她所屬的人類種群,應該是從海德堡人演化而來的。
  • 藏在我們身上的「幽靈」人種DNA
    10年前,隨著對第一個古人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完成測序,一個了解他們的全新窗口被打開了。基因組測序表明,尼安德特人跟我們的直系祖先——現代智人有過雜交。從那時起,遺傳學家一直在尋找更多過去跨人種雜交的證據。他們的研究沒讓我們失望。但是,就在他們旗開得勝之際,「幽靈」也跟著來了:有跡象表明,在人類基因組中隱藏著某些DNA片段,來自我們從來不知其存在的人種。
  • 人屬曾經至少有11個人種,為什麼現在只剩下我們智人了?
    這些留在當地的人種雖然比我們提前到達了世界各地,但是他們並沒有站在食物鏈頂端,據研究發現,元謀人還有天敵,劍齒虎就是它們的天敵。由於這些直立人使用的工具不夠先進,體型不夠強壯,因此被後來來到此地的人種所趕盡殺絕,比如:尼安德特人。
  • 一顆頭骨發現「新人種」,卻深陷偽科學論戰,結果卻成為一場鬧劇
    一顆頭骨發現「新人種」,卻深陷偽科學論戰,結果卻成為一場鬧劇文/收藏大事記 圖/來源網絡「考古界特大欺騙案」的「皮爾丹人」事件,發生在英國。世界一流的博物館,以及眾多知名的考古專家、古生物學家、醫生和作家,都被捲入了這一「世紀騙局」。
  • 黑色人種_尼格羅人
    黑色人種又稱黑種人,是尼格羅人種。黑種人種膚色黝黑,頭髮黑呈波浪或 鬈曲 ,鼻子寬扁,鼻根低矮或中等,佔世界總人口的16%,其分類主要有 蘇丹尼格羅人 、班圖尼格羅人等。黑種人大部分分布在非洲,黑種人體能優秀,身體素質強於其他人種,肌肉線條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