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全覆蓋 全市13家醫院加緊建設

2020-11-28 西部網

醫務工作者為邊遠鄉村貧困戶上門義診。(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攝)

「以前有個大病小痛,要跑到醫院排隊掛號看病,現在國家政策好,只要一個電話,家庭醫生就上門服務,真是太方便了。」當記者採訪的時候,家住雁塔區的楊芳俠老人說。

今年70歲的楊芳俠老人家住蘭喬聖菲社區,因為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加之眼睛不好,電子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郭飛燕團隊得知情況後,定期上門為老人進行相關檢查。「有了家庭醫生,身體有什麼不適,直接打電話,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身邊。有了家庭醫生的陪伴,我們心裡特別踏實」。老人說。

近年來,西安逐步建立了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制度,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貧困人口、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目前全市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開展了家庭醫生籤約工作,實現了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制度全覆蓋。同時,西安建設「家門口醫院」和打造「15分鐘」就醫圈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根據《西安市衛生健康事業重點項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新建市兒童醫院經開院區、市紅會醫院高鐵新城院區、市公共衛生中心、市中醫醫院南院區等13個重點建設項目。目前,這13家醫院正在加緊建設,屆時將新增床位16775張,給市民群眾就醫帶來更多便利。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健康。破解看病難、看病貴,西安正努力。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合肥積極推進智慧醫院建設 做實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部中心及產業園、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智慧醫院建設;做實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推進落實分級診療……作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部中心,合肥正深入實施健康合肥建設,努力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生命健康服務,讓每一個百姓感受到健康的美好。
  • 全市醫學影像雲中心初步建成 17家市級醫院接入雲中心,放射類影像...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李珩 實習生 王玉英)9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全市醫學影像雲中心已初步建成,17家市級醫院接入雲中心,醫生可以跨院調閱放射類影像數據,讓患者少跑路,也讓病情診斷更為準確。
  • 智慧家庭醫生專題報告:調研工作站落地進展,解決家醫服務五大痛點...
    2011年,上海在全市逐步推進家庭醫生制度試點,組建以全科醫生為核心,公衛醫師、社區護士、志願者等共同組成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與居民開展長期穩定的籤約服務關係。  2012年3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6部委聯合印發《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國建立10個家庭醫生服務試點,打造家庭醫生服務標準範本。
  • 天津將建立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提高家庭醫生籤約履約質量
    家住翠園的魏大爺,是東麗區華明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孫健醫生的籤約服務對象。  2020年,魏大爺參加了天津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老年人免費體檢,孫醫生看到心電圖後發現魏大爺存在非常嚴重的心肌缺血,建議轉診天津市胸科醫院,魏大爺說:「我沒有不舒服,吃點藥就行了」,孫醫生耐心勸說:「您有多年的糖尿病,您對疼痛的感受是不敏感的,還是轉診看看吧」。
  • 13家三級醫院全部建成網際網路醫院、增加學位16500個,2021年常州10...
    主要是:常州市疾控中心檢驗檢測大樓、市二院陽湖院區二期、市兒童醫院遷建、市七院二期病房大樓、鐘樓區公共衛生中心等項目完成主體封頂。加快建設市婦幼保健院公共衛生中心。新增10個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二是推進智慧醫療建設。13家三級醫院全部建成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常州市「一站式」智慧健康服務體系,提供統一預約掛號、智能導診、在線支付、檢驗檢查報告查詢、電子健康卡、健康檔案調閱等服務。
  • 孫東生親自帶隊赴上海市學習考察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等醫改工作
    上海市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中,立足市情,求真務實,注重基礎工作,堅持穩中求進,醫改整體工作處於全國前列,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等工作得到國家充分肯定,並向全國進行推介,在醫聯體建設、藥品採購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鑑的做法和經驗。  在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方面,上海市一是以漸進式改革為路徑。
  • 大小醫院 都能看上好中醫
    「醫術精湛,情暖人心」,近日,家住紅橋區的患者邵阿姨將一面錦旗送到「90後」醫生韓偉和段成鈺手中。
  • 成都醫院「群英譜」來了:全市「龍頭」專科都在這裡
    重點專科覆蓋25種二級學科、22個區(市)縣,涉及近50餘個醫院,在全市形成了廣覆蓋態勢。在此基礎上,我市率先形成了一批「龍頭」專科。那麼現在,小錦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全市各大醫療機構的「群英譜」。「貧困家庭腦癱兒童救助計劃」的定點醫療單位、四川省高壓氧質控中心嬰兒氧艙操作培訓基地、成都市高壓氧質控中心嬰兒氧艙質控單位。
  • 家住13樓的我被蜈蚣咬了,全市只有一家醫院能看
    丨Pixabay晚上的醫院很安靜,還沒走進急診大門,門口的保安師傅看我一瘸一拐的,問了句:「咋了,腳受傷了?」老媽飛快地接道:「被蜈蚣咬了。」師傅經驗老道、無比篤定地說:「蜈蚣(咬傷)這裡看不了。」堂堂三甲綜合醫院居然看不了小小蟲咬嗎?老媽抱著僥倖心理進去找值班醫生詢問了。
  • 掌上家庭醫生如「約」而至?新基層醫療的「造門神」運動來了
    智慧醫院是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重要載體,2018年年底前廣東將建設網約家庭醫生平臺,逐步開展網約醫療衛生服務。2017年11月,深圳市發布國內首個家庭醫生服務管理的規範性文件《深圳市家庭醫生服務管理辦法(試行)》,為家庭醫生服務明確制度框架。
  • 珠海金灣中醫門診村居全覆蓋,老百姓家門口「免費」看中醫
    「我這腰痛持續好幾年了,每次復發到醫院看病都得花不少錢。今天,記者從珠海市金灣區獲悉,隨著中醫門診在該區22個村民全覆蓋,居民在家門享受免費的中醫理療服務,這項由百姓點單人大代表投票選出的民生實事得到老百姓由衷點讚。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單獨評價
    小邱是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大浪社康中心的一名全科醫生,除了看病,解決居民的「頭痛腦熱」、發現危急重症及時轉診之外,她還要承擔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健康體檢、慢病管理等基本公衛工作和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換句話說,只要是跟居民健康有關的事,他們都要關。
  • 速讀長三角:滬社區醫院實施「延時服務」, 雙休日門診全覆蓋
    (新民晚報)上海力推高質量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近日,從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在公利醫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海正大力推進區域性醫療中心,首批確立的覆蓋全市16個區、25家區域性醫療中心正全力投入高質量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結合各自「區位」特色、自身優勢,做好「中段醫院」這篇大文章,答好分級診療這道醫改大題的關鍵點:讓老百姓看病「不斷層」。
  • 臨沂就醫進入全預約時代 掛號方便、秩序改善
    從看病掛號、繳費只能到醫院排隊,到可以選擇手機、網站、自助機等多種渠道預約就診,還能在線繳費、查看報告,甚至可以辦理住院手續……  如今,山東省臨沂所有市級醫院全部實施網上預約掛號、預約診療等諸多便捷化手段,臨沂人看病就醫已進入全預約時代。而這,只是全市衛生計生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個縮影。
  • 家庭醫生工作室標準化建設及服務效果研究
    家庭醫生制是以全科醫生為主要載體、社區為範 圍、家庭為單位、全面健康管理為目標,通過契約服務 的形式,提供連續、安全、有效、適宜的綜合醫療衛生 服務和健康管理的模式[1]。作為推進家庭醫生制的核心 力量,家庭醫生也將逐步成為居民健康、衛生服務、醫 療保險 ( 醫保) 費用的 「守門人」。
  • 六安第一家!這個實驗室全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備設施最先進
    該分子病理實驗室是目前我市第一家,也是我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備設施最先進的分子病理實驗室,將為患者病理標本的診斷提供「金標準」服務。 「病理診斷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十分陌生,但對於某些患者,特別是腫瘤患者來說,精準的病理診斷對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營造全社會尊重關心全科醫生的氛圍
    營造全社會尊重關心全科醫生的氛圍——專訪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全科醫學,這一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從國外引入的概念,隨著我國家庭醫生制度的逐步推進,居民對全科醫生的接觸和了解也與日俱增。但是,全科醫生的經濟和社會地位還沒有得到足夠提升。就此,記者專訪了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