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借鑑先進經驗,推動我省醫改深化,按照陸昊省長在省政府第71次常務會議上的講話要求,近日,孫東生副省長親自帶隊,一行11人,赴上海市學習考察了家庭醫生籤約服務、醫聯體建設和藥品採購等醫改相關工作,省衛生計生委趙忠厚主任、魏新剛副主任,體改處、家庭處、藥政處負責同志,省人社廳醫保處、省政府採購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衛生計生委主要領導參加了學習考察活動。學習考察組會見了上海市翁鐵慧副市長,與市醫改辦、衛生計生委、人社局領導、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現場考察了靜安區中心醫院、曹家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的相關工作。
上海市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中,立足市情,求真務實,注重基礎工作,堅持穩中求進,醫改整體工作處於全國前列,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等工作得到國家充分肯定,並向全國進行推介,在醫聯體建設、藥品採購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鑑的做法和經驗。
在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方面,上海市一是以漸進式改革為路徑。採取「1+1+1」組合式籤約方式,即:居民在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籤約的基礎上,再選擇1家區級醫療機構、1家市級醫療機構進行籤約,形成「1+1+1」的籤約醫療機構組合,籤約居民在組合內可任意就診,如需到組合外就診,需由家庭醫生(或籤約醫療機構)轉診。通過這種「軟綁定」方式,將大部分人群納入分級診療體系,再通過政策引導和優質服務,吸引籤約居民在社區首診,漸進式地推進和實現分級診療。二是以精細化管理為基礎。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功能定位,確定了6大類141項基本項目,明確實施基本項目的規範流程、路徑、要求與考核指標。同時,引入標化工作量方法,以一個全科門診作為一個標化工作量,以此為參照,根據不同工作的難易、風險、耗時等因素制定每個基本項目的標化工作量。在此基礎上,建立財政補償、崗位管理、薪酬分配與考核評價機制,形成信息化應用標準。三是以優惠和激勵政策為引導。對籤約居民實施市級醫療機構門診預約號源優先開放、慢性病籤約居民藥品「長處方」、延續上級醫院處方、門診診查費減免等優惠服務,引導居民籤約。以家庭醫生為最小核算單位,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明確家庭醫生年度績效薪酬預期,根據績效考核結果發放家庭醫生基本薪酬,充分體現了「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引導家庭醫生積極做好籤約服務。同時,通過拓展崗位培訓渠道、完善職稱晉升路徑、推動院校緊密合作、開展系列評優表彰等多渠道擴大家庭醫生職業發展空間,增強家庭醫生崗位吸引力和職業認同感。四是以優質醫療資源和信息化為支撐。各區縣依託二、三級醫療機構,建立區域影像、檢驗、診斷技術支持中心,實現區域內優質資源共享,推進服務同質化;建立二、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接機制,上級醫院醫生定期下沉社區,開展業務指導和技術把關。建立社區衛生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全面預算管理、衛生服務監管、績效考核、財政資金撥付、薪酬總額核定等功能;建立分級診療支持平臺,實現籤約信息在市級平臺、縣區級平臺、醫療機構、醫保之間的同步,支撐預約轉診、處方延伸、藥品物流配送等改革舉措實施;建立家庭醫生管理醫保費用支持平臺,使家庭醫生及時完整掌握籤約居民在二、三級醫院的就診記錄、處方信息和費用信息,開發費用審核系統,並與市醫保系統對接。
在醫聯體建設方面,上海市從優化區域衛生資源配置出發,以需求為導向,試點先行、分層次探索,推動、鼓勵醫療機構多形式聯合。在市級層面,於2011年1月、4月啟動了瑞金-盧灣、新華-崇明兩個區域醫療聯合體試點,分別成立了理事會及辦公室,制訂了聯合體章程,重點在落實成員機構功能定位、加強醫療機構間梯度支撐、推進聯合體信息平臺建設以及在醫聯體內實行居民籤約和雙向轉診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在區縣層面,上海市各區共組建區域醫療聯合體40餘個,主要是以管理、技術和醫療服務項目為聯合基礎的鬆散型聯合體,合作內容包括雙向轉診、疑難病例聯合討論、聯合查房、專家門診坐診、影像和檢驗報告互認、檢查診斷報告互認、講座、進修、合作研究、派遣業務管理人員等。在醫療聯合的方向上,主要有三種:一是以縱向聯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採取「3+2+1」方式,即:由1所三級醫院與若干所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一個醫療聯合體。以靜安區醫療聯合體為例,由華山醫院、靜安區中心醫院和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根據合作協議,各層次醫療衛生機構行政隸屬關係不變、國有資產歸屬不變、獨立法人地位不變、原有功能定位不變、財政投入渠道不變,華山醫院派出1名副院長擔任靜安區中心醫院院長,負責醫院的管理與經營。通過柔性引進上級醫院專家、基層檢查上級醫院診斷、上級醫院出方案基層治療、在下級機構建聯合病房、開展雙向轉診、開展慢病防治等方式,加強區級醫院學科建設、提升社區機構服務能力,促進分級診療和構建有序就醫秩序。二是以橫向聯合,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採取「1+X」方式,即:由一所三級綜合醫院與若干所專科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組成一個區域醫療聯合體,通過落實醫聯體內各成員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實現功能互補,完善和提升區域綜合醫療服務能力。三是以專科聯合,適應居民醫療服務需求。探索以學科為紐帶,由不同醫院專科組成專科醫療聯合體。2014年4月,組建了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為龍頭,聯合8家提供兒科、新生兒科服務的附屬醫院,組建了復旦大學兒科醫療聯合體。2016年,依託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市兒童醫院、新華醫院、瑞金醫院等三級兒童專科醫院或優勢醫院,在全市構建「東、南、西、北、中」五大兒科醫療聯合體,加強技術支撐和輻射,解決兒科常見病、多發病方面的臨床服務需求。同時,還由市中醫醫院與區中醫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縱向中醫醫聯體。目前,正在積極打造康復醫聯體。
在藥品集中採購方面,上海市成立了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為市人社局(醫保辦)直屬正處級全額事業單位,建設了市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利用醫保結算專線接入醫院信息系統,實現了藥品集中採購的「範圍全覆蓋、模式全支撐、流程全陽光、信息全共享」。在「帶量採購」方面,建立了仿製藥質量評價體系,設立了帶量採購專戶,實施了全程創新質量監控。在分類採購方面,採集周邊15個省份數據,按照中間價原則,對未開展帶量採購藥品啟動中標結果動態調整工作;對常用低價藥、兒童用藥、自費藥和緊缺藥品實行「直接掛網」採購;在高價藥談判工作中,試行醫保梯度支付政策,降價幅度越大醫保支付比例越高,共同減輕腫瘤患者的藥費負擔。在醫療器械採購方面,建立了四個層次的醫療器械分類規則,建設了網上資證授權管理系統,實行網上逐級書面授權,通過信息披露,推動醫療器械購銷行為規範化,為實行帶量採購奠定了基礎。孫東生副省長考察後指出,雖然我省的情況與上海市存在較大差異,但是上海市在深化醫改工作中的理念、思路對我省很有啟發,上海市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很有借鑑意義。要求省衛生計生委和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梳理,深入學習、研究。
學習考察期間,雙方還就我省下一步安排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赴上海學習,以及繼續開展專題學習考察等事宜達成了一致意見,為兩省市在深化醫改領域長期、深度交流與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採編:郭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