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9日報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科學家通過模擬發現了3種可穩定存在的新型碳結構。這些材料的密度超過現有三維材料中密度最大的鑽石,具有獨特的電子和光學性能,如能成功合成,將成為材料學領域的一大突破。相關論文6月7日發表在《物理評論B》(Physical Review B)雜誌網絡版上。
碳是地球上最常見的一種元素,但其原子的不同組合和結構方式卻造就了多種「身懷絕技」的同素異形體:從柔軟的石墨到超硬的鑽石,從具有完美結構的富勒烯到超級材料碳納米管。幾乎每一種對碳結構的修改都導致了新的技術革命,與碳結構相關的研究在15年內被授予了兩次諾貝爾獎(有關富勒烯的研究1996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有關石墨烯的研究2010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為了探討是否存在比鑽石密度更大的碳結構,研究人員朱強(音)和地質與物理學教授阿特穆斯·歐甘納夫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下對碳原子的結構形式進行了模擬。結果發現了3種可能存在的穩定結構,它們分別被命名為hP3、tI12和tP12。
模擬結果顯示,這3種結構的硬度雖然都未超過鑽石,但它們的密度卻分別比鑽石高出1.1%到3.2%,而更高的密度則意味著更好的導電性能和更優異的色散性和折射率,這將使其比鑽石更加光彩奪目。
研究人員通過計算發現,3種材料的帶隙從3.0伏特到7.3伏特各不相同。帶隙是半導體或絕緣體的價帶頂端至傳導帶底端的能量差距,是材料電子結構的一項重要特徵。其中tP12具有目前碳同素異形體中最大的帶隙,電流在上面運行時將幾乎毫無阻力,這使其有望成為超導體和新型電子工程材料的有力候選人。
其他有趣的特性包括超低壓縮性。當受到壓力時,新結構耐壓性能比目前絕大多數材料都要好,甚至比目前的紀錄保持者鑽石還要稍勝一籌。
研究人員稱,在合成上目前雖然還沒有什麼明確的路徑,但在高溫高壓下對石墨或無定形碳(碳同素異形體的一大類,沒有特定的原子晶體結構)進行擠壓或許能得到一小部分這種新材料。
歐甘納夫說,碳在結構上的變化使其在物理上具有無窮無盡的應用價值,如果這些預測的材料得以成功合成,將是材料學的一大突破,也將為計算機等領域帶來新的變革。(來源:科技日報 王小龍)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