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顆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行星。一直以來,天文學家都以為它是行星中的孤兒,也就是所謂的「流浪行星」。這些行星沒有主星,在星際漫無目的地飄泊。
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這顆行星其實有主星。它和一顆遙遠的恆星有從屬關係。
這兩個天體間的距離大約有1萬億公裡。此前有記錄的最遠距離是3700億公裡。以軌道半徑來計算,這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太陽系。
藝術家描繪的2MASS J2126
如果和我們的太陽系作個比較,那麼這顆行星和主星的距離相當於冥王星和太陽平均距離的140倍,是地球和太陽平均距離的6900倍。
這顆行星在軌道上跑一圈,幾乎需要100萬個地球年。
與此相比,前不久有科學家宣稱發現的所謂「行星九號」並不遙遠。
澳洲國立大學的Simon Murphy博士說:「在距離主星如此遙遠的地方發現質量如此低的天體(但其質量仍然達到了木星的十幾倍)是非常令人驚訝的,它不太可能是以我們太陽系的方式,在原始的氣體塵埃盤中形成的。」
TYC 9486-927-1和2MASS J2126的偽彩紅外照片。箭頭所指是這兩個天體1000年內在天空中的移動方向。右下角標出了4000天文單位(AU)的比例尺。1個天文單位等於地球和太陽間的一個平均距離
這顆行星的主星是一顆紅矮星,編號為TYC 9486-927-1。二者離地球大約100光年。
天文學家經過仔細分析後發現,這兩個天體處於共同的運動中,並進一步得出了行星正圍繞恆星運行的結論。以它們之間如此遙遠的距離,恆星發出的光需要足足一個月才能到達行星。
據推算,這兩個天體是1000至4500萬年前從星際氣體中產生的,然後它們便朝著同一個方向移動。它們所處的環境必然不怎麼擁擠,因為它們之間的引力作用相當微弱。如果近旁有恆星,它們間的軌道關係就會被徹底打亂。
這一發現將於本月晚些時候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每月通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