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理論或證實多重宇宙存在—新聞—科學網

2020-12-02 科學網

 

暴漲產生的引力波會在宇宙微波背景的兩極化中產生微弱但獨特的扭轉樣式。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2014年3月21日消息,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

,近日天文學家監測到宇宙大爆炸後1/1045秒的時間內發生的情景。在萬物伊始的短暫瞬間,宇宙開始急劇膨脹——這個理論被稱為宇宙暴漲理論。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當這種爆炸性事件發生時,它會在時空織布上產生漣漪,也就是所謂的「引力波」。科學家們對有關引力波的重大發現或暗示著,我們的宇宙並非獨立存在,它可能是組成「多重宇宙」的眾多平行宇宙之一。在這種情境下,在不同的宇宙裡可能有不同版本的你在做著不同的事,進行著不同的人生選擇。

 

去年,科學家們表示他們發現了其它宇宙存在的首批「真憑實據」。宇宙學家研究了利用普朗克宇宙飛船收集的數據製成的宇宙地圖,它們總結稱異常現象只可能是有其它宇宙的引力拖拽作用所引起的。地圖顯示,現在宇宙裡仍能監測到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輻射,也就是宇宙微波輻射。科學家們預測這種輻射應該是均勻分布的,然而,地圖顯示在南半部分天空更高的濃度以及神秘的「冷斑點」的存在,這些都無法利用現有的物理學來解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家蘿拉·梅爾西尼-霍頓(Laura Mersini-Houghton)表示:「這些異常現象都是宇宙大爆炸時形成的其它宇宙對我們宇宙的拖拽作用造成的。」

 

這張圖顯示了宇宙從開始到現在的進化圖。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認為宇宙在出生後非常短暫的時間內從亞原子規模膨脹到現在的天文學規模。

 

多重宇宙理論的基礎是這些原始引力波都指向了早期宇宙一種特別強大的膨脹類型。「在大多數模型裡,如果產生了暴漲,就會產生多重宇宙。」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物理學家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這樣說道。

 

從左至右的科學家們依次為克萊姆·派克(Clem Pryke)、傑米·博克(Jamie Bock)、郭昭麟(Chao-Lin Kuo)和約翰·科瓦克(John Kovac),他們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臺(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有關引力波的突破性成果。

 

理論學家辯論稱,在宇宙大爆炸的餘波裡,不同類型的宇宙已經存在,從我們熟悉的宇宙到具有完全不同物理特性的宇宙。「當涉及暴漲時,我們宇宙以外的其它宇宙將包裹我們——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宇宙其實是暴漲停止之後殘留下的。」《科學裡的大問題》一書的作者科林·斯圖爾特(Colin Stuart)這樣說道。「我們發現了暴漲理論的確鑿證據——這是我們目前為止發現的有關宇宙大爆炸後真正情景的最具體的證據。因此多重宇宙的存在非常有可能。」

 

另一項多重宇宙理論認為,如果時空永恆存在,那麼它一定會在某個點開始重複,因為粒子排列的方式是有限的。多重宇宙理論或可以解釋一系列困擾宇宙學家多年的物理過程。例如,1998年的一項發現表明我們宇宙的星系似乎正以加速速率彼此遠離。這與另一規則背道而馳,後者認為相互的萬有引力會減慢星系彼此遠離的速率。

 

去年,科學家們創造了來自於宇宙只有38萬年老時的地圖。

 

如果真的存在多重宇宙,那麼我們所存在的宇宙可能恰好是暗能量相對較弱的宇宙。此外,多重宇宙理論還可以解決「超弦理論」困境。超弦理論從最基本的層面上將所有亞原子粒子描述為振動的細絲和能量膜。弦理論只適用於10維或者11維空間,而現在我們人類只生活在四維空間。「多重宇宙理論甚至可以解釋我們為什麼存在。」斯圖爾特說道。「我們宇宙裡的自然力量,例如引力,似乎被精心的調整以適合生命的存在。」

 

「任何參數略微的改變都可能創造一個沒有恆星、行星和人類的宇宙。為什麼我們的宇宙所有的參數都那麼完美,恰好適合生命的存在?這似乎並非巧合。然而,如果真的存在多重宇宙,每個宇宙都有各異的參數設定,那麼至少有一個是適合生命存在的。」

 

「我們的存在似乎是高度不可能的,又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如果存在無限個宇宙,那麼肯定存在無限個地球,裡面有無限個你,閱讀著無限個相同版本的這篇文章。」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多重宇宙」理論新發現
    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提出了「多重宇宙」(multiverse)論,並為尋找其證據不懈地努力著。日前,加拿大安大略周邊論物理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的科學家馬修.詹森(Matthew Johnson)及其同事提出的「氣泡海」理論,首次為多重宇宙論找到了可測試的方法。
  • 宇宙暴漲理論,將推導出有平行宇宙的結論
    目前,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被宇宙學家們普遍接受,但是最初的大爆炸理論存在一些問題,與衛星觀測到的現象不符。科學家們提出了暴漲理論來完善大爆炸理論,解決了與觀測不符的問題,然而接受暴漲理論後,將推導出有平行宇宙的結論,這就是說在離你非常遠的地方,必然存在著一個和你非常相似甚至幾乎一致的人,正在讀我這篇文章。
  • 暴漲理論是如何誕生出多元宇宙的?
    ——《莊子·齊物論》有關多元宇宙的哲學思想,最早出現在我們都很熟悉的一個故事:莊周夢蝶!莊周在夢中分不清那是蝴蝶的莊周,還是莊周的蝴蝶,正是說明了我們無法分辨真實和虛幻,而多元宇宙也是自量子力學和宇宙暴漲理論發展起來以後,有關現實性問題提出來的科學猜想。今天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聊以下幾個問題。
  • 宇宙之外是什麼?暴漲理論揭示「多重宇宙」的奧秘!
    宇宙學的發展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道路,現在我們已有有力證據表明真正的宇宙,一個完整的宇宙,比這要大的多。大家可能都會去問這個問題,這個物體邊界的外面是什麼呢,在宇宙大爆炸前又是什麼呢 ?關於這個,科學家們提出了暴漲理論,暴脹理論就是說,最開始宇宙不僅是在擴張,而且是以指數方式擴張,意味著在極短的時間內,它的大小就能一次次翻倍,它原本很小,然後將其拉伸到,整個可觀測宇宙。根據暴脹理論,當我們的宇宙還是一團火焰時,宇宙的每一部分都開始暴脹,暴脹速度非常快,以至於嬰兒期宇宙的均勻性得以保留。
  • 網友問:在宇宙大爆炸前,奇點存在了多久,宇宙為什麼會暴漲?
    目前沒人能準確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存在了一瞬間,或許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就經歷了無數次的循環。大爆炸模型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當前天文學解釋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最佳理論,已被眾多天文觀測所證實;大爆炸模型描述,我們宇宙開始於138.2億年前的一次暴漲,暴漲前宇宙的所有物質集中於一點,叫做宇宙奇點。當前所有物理理論,在宇宙奇點處都失效了,目前科學家能做到的最好結果,就是把強力、弱力和電磁力,在宇宙大爆炸時統一起來,除此之外一無所知,更別說大爆炸之前的情況。
  • 宇宙暴漲理論,證據儘管很充分了,但無法完全解釋宇宙起源
    最早發現和一般物理學界公認的宇宙起源理論和大爆炸有關,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宇宙在138億年前始於一次劇烈的爆炸,而後經過了數十億年宇宙慢慢冷卻下來,星系由於大爆炸,宇宙至今仍然在快速膨脹,我們把這個稱之為大爆炸理論。宇宙的暴漲在宇宙之初的極端環境下引力可以翻轉,這種力不是把物質吸引到一起,而是排斥周圍所有物質,從而產生了巨烈的膨脹。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高能物理研究所不僅在中微子實驗領域成績驕人,在中微子理論研究領域也表現出眾。大亞灣實驗項目的啟動和成功使得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中微子研究更具資源優勢。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中微子研究組也從1996年開始研究中微子振蕩並建立相關的新物理理論模型。
  • 宇宙暴漲怎麼回事?
    宇宙的暴漲,指的是早期宇宙極短時間內的一種空間指數級膨脹的過程,在大爆炸後1036秒開始,持續到大爆炸後1033至1032秒之間,暴脹之後,宇宙繼續膨脹,但速度低了很多。暴漲將普朗克尺度內宇宙發生的量子漲落,在普朗克時間內迅速地放大,使之成為未來宇宙結構成長的種子,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今天依據巡天計劃構建的宇宙大尺度結構。
  • 宇宙暴漲理論創始人艾倫·古斯:談關於宇宙學的下一輪重大觀點
    在最近的《科學美國人》雜誌上,登載了宇宙暴漲理論之父、著名物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阿蘭·古斯(Alan Guth)談關於宇宙學的下一輪重大觀點:大爆炸之前的奇怪時代,描述了有關宇宙起源的新觀念,宇宙中的其它事件以及最初導致宇宙存在的原因。
  • 大爆炸理論的奇點產生了宇宙所有的物質,它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大爆炸的起始點「奇點」的由來也是有著一定歷史的,首先是大爆炸宇宙論的提出,後來由霍金與彭羅斯兩人的貢獻,基於廣義相對論提出了宇宙必然來自於「奇點」。奇點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知道宇宙是膨脹著的,現在仍然處於加速膨脹的階段,而在早期,宇宙暴漲的過程中,宇宙的大小呈指數級暴漲,這就說明宇宙來自於一個體積很小、能量極高、密度極大的「奇點」,很好理解,由於奇點很小,能量密度高到了現代物理學都無法解釋的地步,因此才暴漲的如此迅猛。
  • 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原初引力波 為宇宙暴漲遺蹟
    新聞背景  北京時間17日,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宣布,架設在南極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器BICEP2捕捉到了宇宙暴漲時期遺留下來的最重要的遺蹟:宇宙原初引力波。  這是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以來,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從而首次在引力強場中檢驗了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
  • 解讀宇宙微波背景輻射B模偏振 暴漲產生原初引力波
    宇宙暴漲理論與引力波有什麼關係? 暴漲理論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阿蘭 古斯(Alan Guth)提出。他認為,在大爆炸後的10-37秒時,宇宙發生了一次急劇的膨脹,宇宙從不到一個原子大小膨脹到一個足球的大小。暴漲理論能解釋宇宙學家面臨的諸多難題,例如為什麼可觀察宇宙表現出驚人的一致性。
  • 【科技日報】我國學者提出「精靈反彈暴漲模型」 解釋宇宙起源
    2014年3月18日,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稱,南極BICEP2望遠鏡首次探測到來自宇宙大爆炸的原初引力波疑似信號。當代宇宙學研究表明,宇宙在極早期曾經歷過短暫的劇烈膨脹過程,稱之為暴漲,而原初引力波正是時空在這一時期產生的漣漪。在此理論框架下,宇宙學家相信原初引力波會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留下特殊的極化B模式信號,這很可能正是最近BICEP2望遠鏡探測到的。
  • 「慧眼」直測宇宙最強磁場—新聞—科學網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通過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科研人員對X射線吸積脈衝星的一次暴發進行詳細觀測,通過X射線能譜,首次直接測量到迄今為止宇宙中的最強磁場,強度可達10億特斯拉。目前,人類在地球實驗室可製造出的最高磁場強度為幾十特斯拉,二者相差數千萬倍。
  • 2019年全國量子力學年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2019年全國量子力學年會召開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研究結果表明該模型在合適的參數空間依然可以提高希格斯玻色子衰變到Z玻色子與光子過程的信號強度值,為未來大型對撞機發現新物理提供一種理論指導;同時考慮了該模型中繆子磁偶極矩的雙圈輻射修正,使得繆子磁偶極矩的理論值更為精確,能更嚴格地通過相應實驗值來約束該模型的參數空間。 該團隊還在重子數—輕子數局域規範群拓展下的超對稱模型中,詳細研究了中子、重夸克與電子的電偶極矩及電弱重子產生。
  • 研究人員揭示五重孿晶形成機理—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研究部聯合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以及密西根大學等合作單位,採用高分辨原位透射電鏡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兩種五重孿晶的形成機理
  • 多重宇宙理論到底是什麼?我們宇宙可能只是其中一個
    物理有一個理論假設認為,可能只是多重宇宙的其中之一,這聽起來可能有點玄幻,但是有專家支持,還有堅實的理論支持多重宇宙,但下面的內容可能有點像科幻小說。大家有沒有想過,會不會還有其它宇宙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回到宇宙產生的那一刻,去經歷一遍宇宙暴漲的過程。
  • 宇宙的架構模型是這樣的?
    研究人員相信他們可以證實多重宇宙理論,因為宇宙中有大量的真空,而真空中蘊含能源,如各種暗能量,真空能量等。「就像漂浮空氣中的肥皂泡。每個氣泡形成一個真空,雖然能量較低,但不是沒有。這種能量推動氣泡開始擴大。.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氣泡不會永遠保持獨立性,一些氣泡開始碰撞,可能產生一些二次氣泡。這些氣泡就是一個宇宙。如此,我們的宇宙是氣泡海洋中的一個氣泡。」即我們的宇宙氣泡可能會與另一個宇宙氣泡碰撞。
  • 「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存在」毫無根據可言
    最初,它被認為是對宇宙膨脹等某些主流解釋的正式說法,但令人震驚的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原始火球」的發現,這一理論得到了證實。「原始火球」保留了部分早期熱而緻密狀態,也就是今天所知的宇宙微波背景。雖然在此之前暴漲理論也存在過一段時間,但50多年來,作為描述宇宙起源的理論,大爆炸理論佔據了至高無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