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局部光圈與PV、RMS之間的關係與區別

2021-03-01 光學在線

面型是光學製造中的重要精度指標之一,簡單來說是表面不平整度;這就好像鋪水泥路面,鋪的好的表面很平整,沒有坑坑窪窪,車子開過去好的路面很平穩、不好的坑坑窪窪的,就顛簸得厲害!面型的兩個參數PV和RMS值,PV是表示路面的最高處與最低處的差值,RMS值是全部路面高低的平均值;因此PV值能夠做到0.1個波長,RMS值至少在0.02左右,一般來說,PV值是RMS值的6-8倍。目前很多商家說出所謂的1/8波長或1/10波長實際上多指RMS值,其PV值往往達不到1個波長,而良好的天文觀測器材應該具備PV=1/2波長才算是精度比較的。

在實際中,光學圖紙對光學零件的要求用光圈數(N)和局部光圈表示,而在加工出來後用ZYGO幹涉儀檢測卻是pv和rms值,用ZYGO可以測出光圈,局部光圈,PV。RMS。不同的設置測出來的是不同的。並不是出來的都是PV。光圈和PV的關係是:光圈好的。PV肯定好。PV好的。光圈不一定好。PV是光圈的波峰和波谷的相對值。不考慮局部誤差的影響。說光圈時一般要考慮局部光圈誤差的影響。

儀器測量光學零件的光圈(N),讀的不是很準,要讀的話就是軟體上面surface map中的power值,不過要把單位轉化成光學單位。至於局部光圈讀profile map中的pv直,很準確,把surface map 中的line放在最高點和最低點位置,看高或低所佔的pv的比例就行。

圖紙中的光圈數是加工元件與樣板的偏差而產生的幹涉條紋數;而幹涉儀測量時,參考球半徑(類似於樣板半徑)可變,條紋多少是可以變化的,測量結果(PV和RMS值)是加工元件與最接近參考球的偏差

一道圈是面型偏差有二分之一個波長大小,546.1nm是標準波長,PV是面型偏差的最大值,除以546.1就是幾分之幾波長,和二分之一個波長比較,有幾個二分之一波長就有幾道圈.

總之,光圏和PV、RMS是兩種不同的評價標準。局部光圈如果作為PV來評價的話,是比對的PV值還要高。

聲明:以上信息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光圈與PV值的換算
    在實際中,光學圖紙對光學零件的要求用光圈數(N)和局部光圈表示,而在加工出來後用ZYGO幹涉儀檢測卻是pv和rms值,用ZYGO可以測出光圈,局部光圈,PV,RMS。不同的設置測出來的是不同的。並不是出來的都是PV。光圈和PV的關係是:光圈好的。PV肯定好。PV好的。光圈不一定好。PV是光圈的波峰和波谷的相對值。不考慮局部誤差的影響。說光圈時一般要考慮局部光圈誤差的影響。
  • 光圈和f值的關係是什 如何設置光圈自動曝光【詳解】
    光圈和f值的關係是什麼?  由於數位相機的焦距比傳統相機的焦距短很多,使鏡頭的口徑開度小,故很難產生較窄的景深。有部份數位相機會有一特別的人像曝光模式,利用內置程序與大光圈令前景及後景模糊。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設置光圈自動曝光。
  • 第3期|光圈,快門速度,ISO三者之間的關係
    簡單來說,快門是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光圈是控制相機進光量的,而感光度又是指相機對光的敏感程度,可見三者之間最簡單粗暴的聯繫就是「光」。那他們三者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它們可以說是「三角戀」的關係,被稱為」曝光三角「。他們之間互相補充,互相影響。如果在曝光不變的前提下:* 光圈與快門的關係:反向。光圈越大,進光量就越大,那快門開關的時間就越短,快門越快,這樣進光量才會不變。* 光圈與ISO的關係:反向。
  • 攝影小白須知:光圈的定義,大小光圈與f係數、景深的關係
    要理解這個內容,我們首先要把光圈的概念搞清楚,要把光圈的特殊用途搞清楚。什麼是攝影的光圈?我們一定要把它深刻理解吃透,這是攝影愛好者必須要掌握的重要內容。什麼是攝影的光圈?光圈是安在照相機鏡頭的特殊設置,是控制曝光量大小多少的一個裝置,它與快門速度共同控制攝影的光線。光圈有哪些?
  • 相機攝影技巧:光圈數值的推算與實際應用,鏡頭光圈大小影響關係
    關於光圈,更準確一點的定義是安裝在鏡頭內部,用於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元件光量的裝置。也就是說對於已經製造好的鏡頭,雖然無法任意改變其直徑,但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形,並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圈來控制鏡頭通光量。鏡頭內光圈的示意圖,可以通過金屬片的收縮與擴展來控制光圈的大小變化。
  • 大白話說攝影-光圈 快門 感光度三者關係
    如果你看過我前幾篇關於光圈,快門,感光度的介紹,你就很快能理解我今天講的內容了。好吧,我今天簡答粗暴的解釋一下三者的關係。光圈 F4 F2.8 F2快門 1/125 1/160 1/250感光度100 100 100這幾組數值的曝光值都是一樣的,區別在於你想要哪種效果,
  • 認識鏡頭:恆定光圈和浮動光圈有什麼區別?哪一種鏡頭成像更好?
    在購買鏡頭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些鏡頭焦距一樣,但體積和價格差距非常大,除了口徑上的區別以外,鏡頭上的數字也不同。例如有些鏡頭上寫著1:3.5~5.6,有些鏡頭上只有一個1:4,這到底是什麼呢?本文就帶你了解恆定光圈鏡頭和浮動光圈鏡頭。
  • 攝影技術課:光圈,快門,ISO之「光圈」篇
    換個角度解釋,光圈小(光圈值大),景深深,光圈大(光圈值小),景深淺!舉例來說:患有近視眼的朋友,不戴眼鏡的話,總是習慣性地眯起眼睛看東西,這樣往往看得清楚一些,套用攝影的術語,這就叫做:縮小光圈(瞳孔),增加景深!下面這張圖形象的闡述了光圈大小與景深的關係,便於大家直觀理解。
  • 相機光圈快門和ISO感光度有什麼關係呢?
    一、了解ISO感光度前面我們講了相機的各種拍攝模式及它們的使用區別,可以關注我,在我的作品裡找。其實相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在拍攝曝光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就是ISO感光度。那麼對於初學攝影的朋友,我們怎麼具象地理解光圈快門和ISO感光度的關係呢?二、具象地理解攝影用光和ISO設置人們常說:攝影是用光的藝術。首先,我們攝影要用到光。
  • 什麼是恆定光圈?恆定光圈是否意味著光圈大小已經被固定了?
    我一個朋友最近買了一個變焦鏡頭,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每次調整焦段時,最大光圈值也在跟著變化,拍照時想要用最大的焦距,但是卻不能用最大光圈值,這讓她很苦惱。不知道大家在使用變焦鏡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有,那麼請好好閱讀今天的文章。
  • 單眼相機基礎知識1:光圈、F值、景深三者是什麼關係?
    使用單眼相機攝影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光圈對相片效果的影響。在放寬或收窄光圈後,會如何改變圖像的最終效果?在本文中,我們會透過幾個例子研究不同光圈對景深的影響,並了解f值的概念。-進入感應器的光線量可通過光圈的放寬或縮窄來控制。光圈可以讓我們能夠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線量。光圈放寬時,會有較多的光線能夠進入;相反,當光圈被收窄,能夠進入鏡頭的光線便較少。代表光圈大小的數值稱為f值,而標準f值包括f/1.4、f/2、f/2.8、f/4、f/5.6、f/8等。放寬光圈f值會減小,收窄光圈則f值會增加。
  • 我對快門和光圈的理解
    在了解這些基本知識後,第一個我在學習過程中認為比較重要的就是關於快門和光圈。以下是我的個人理解:快門,是一個控制相機曝光,進光量多少的裝置,快門的速度越快,曝光時間越短,進光量越少,反之,曝光時間越長,進光量越多。然後就是拍瞬間用高速快門,拍軌跡的時候用低速快門。
  • 如果僅僅從光圈的大小來考量,什麼光圈值最好?
    光圈是曝光過程中用來控制進光量大小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也決定了畫面質量。如果需要十分講究畫面質量,究竟採用多大的光圈值為好呢?光圈值的排列是一個以根號2為公比等比數列,但是為了便於記憶,都是只保留了一位小數或取整數的數值。
  • 入門攝影必學課 光圈是什麼?如何應用?
    普及知識點:光圈是什麼?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目前的光圈主要分為三大種類,固定式光圈、貓眼式光圈和虹膜式光圈。
  • 等效焦距和等效光圈
    提要:感光元件尺寸是決定數位相機性能的重要因素,除影響畫質外,與鏡頭的視角和照片景深也有很大關係
  • 攝影:光圈怎麼使用?8句攝影口訣教你用好光圈
    光圈,作為相機參數的關鍵參數,用好光圈對學習攝影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今天Tony分享8句攝影口訣,教大家用好光圈,拍出好照片。光圈決定曝光量,數值越小孔徑大。開大光圈畫面亮,縮小光圈光線差。光圈越大景深小,背景虛化顯主體。光圈縮小大景深,背景清晰拍風光。
  • 為何相機的快門、光圈、ISO值與標準值不同?「步長」是啥概念?
    在B組參數中,兩個標準級差快門值之間多出兩個參數。例如標準值得1/250和1/125之間多出1/200和1/160,就是說如果1/250稍有曝光不足,而1/125稍有曝光過度,那麼你就可以使用1/200或者1/160拍攝。
  • 鏡頭說的「恆定光圈」是什麼
    恆定光圈,通常是指變焦鏡頭在所有焦距段都能使用的最大光圈;比如: 24-105mm f/4L 這個變焦鏡頭 f/4 代表的就是恆定光圈值,也就是說從焦段24一直到105焦段, 光圈最大值都可以保持在f/4這個值。
  • 光圈、快門、感光度,弄懂攝影基本算入門了
    》上面這三篇文章分享了光圈、快門、感光度的知識,大家一定要先弄懂這三個東西,接著才能學習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光圈、快門、感光度」被稱為「曝光三要素」,拍攝者需通過這三個要素來控制照片是亮還是暗。
  • 等效的焦距、放大倍率、光圈
    它的尺寸是36X24毫米,膠片上下方有卡孔,上下卡孔之間的距離是35毫米,這也是35毫米膠片稱呼的來源。35毫米膠片也被稱為135膠捲,是因為柯達公司賦予這個尺寸規格的型號叫135,使用135膠捲的相機也被稱為135相機。到了數位相機時代,36X24毫米的規格被稱為全幅或者全畫幅。         全幅對應的概念是「殘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