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填志願的時間了,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學當然非清華北大莫屬。在近日公布的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清華北大分別位列第16和第22名,可謂是中國之光。然而仔細看來,清華大學的英文翻譯竟然是 Tsinghua University 北京大學是 PekingUniversity 而不是 Beijing. 這是為什麼呢?其中緣由本文將為你細細道來。
北大清華的歷史
想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從北大清華的歷史說起。
北京大學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今天的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這兩所大學在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都曾南遷至長沙,與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又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於1946年遷回北京。北大清華的變遷,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抗戰的歷史。去年上映的影片《無問西東》其中的一個分支故事,就是以這一時間段的歷史為背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心中會有疑惑:「是的,北大清華歷史悠久這個我們都知道,但是這個和英文翻譯有什麼關係呢?」別急,看完下面關於我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的介紹,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了解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每個進入學校的孩子學習語文的第一課,有漢字的地方就有拼音,這似乎成為了一個常識性的問題。甚至不懂拼音都沒法發信息、打文章……可是,手機屏幕前的你是否想過,拼音是否一開始就存在呢?拼音的歷史真的如漢字一般久遠嗎?如果不是,那我們現在使用的拼音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呢?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漢語拼音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朋友」。
漢語拼音是拼寫漢民族標準語的拼音方案。這是官方對於漢語拼音的解釋,簡單來講就是標註漢語發音的一套方案,或者更通俗的來講,一套「工具」。
解釋漢語拼音用法和標準的《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拼音文字方案的國家標準,也是聯合國規定用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和專用詞語的國際標準。 但這一標準,是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之後,才被批准公布推行的。
細心的你也許已經發現了,我們現在實行的漢語拼音實際上是1958年才開始正式使用的,而北大清華的建立(北大1898年創立,清華1911年創立),卻早於這之前很多年!
新的問題
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在沒有漢語拼音的漫長歲月裡,如果要進行對外交流或者在國外期刊上刊登關於這兩所學校的文章,怎麼翻譯呢?這就得提到「威妥瑪式」拼音了。
威妥瑪式是一個以拉丁字母拼寫中國地名的系統。始於晚清,1906年春季於上海舉行的帝國郵電聯席會議通過其使用。此系統對中國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寫法進行統一和規範。簡單來講,就是威妥瑪式是不同於漢語拼音的另一套漢語發音標註「工具」。但其開始使用時間比漢語拼音更早。
可以想像在清北建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外國期刊發表相關內容以及對外交流時,清北的譯名是以威妥瑪式為標準來翻譯的。
雖然現在威妥瑪拼音已基本被漢語拼音取代,但港澳臺地區和部分海外華人,還是習慣以威妥瑪式拼音拼寫。
於是我們還會時不時地看到威妥瑪式的歷史痕跡。例如廣東以及廣西、福建一部分地區的地名,例如Foochow(福州)、Canton(廣州)、Amoy(廈門)等在翻譯時,依然沿用了之前威妥瑪式的拼寫方法。同樣的還有揚子江 the Yangtze River. 當然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也就是我們的清華大學(THU Tsinghua University)和北京大學(PKU PekingUniversity)了。
更多英文實用美食、彩妝、護膚、旅行、學習等資訊,歡迎關注、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