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2025年飛絮不再招人煩,10部門「聯合作戰」治飛絮!

2020-11-30 北晚新視覺網

又到一年飛絮時。漫天飛絮招人抱怨。市園林綠化部門的飛絮治理工程這幾年也從未間斷。今年,本市的飛絮治理更上一個臺階,從原來的園林綠化部門單打獨鬥升級為發改委、科委、公安局、財政局、城管委、交通委、水務局、衛健委、園林綠化局、氣象局10個部門的「聯合作戰」。

14日上午,市園林綠化局舉行飛絮治理現場會。出動噴水、清掃車輛對南四環輔路毛白楊飛絮進行治理,並對部分雌株進行修剪。王海欣攝

用如此大的「陣仗」去治理楊柳飛絮,這在北京歷史上還是首次。10部門聯手,究竟能發揮哪些方面的作用?在「絮幕」徐徐拉開之際,記者對林業專家和園林綠化部門進行了深入採訪。

城市化加劇擾人飛絮

「楊柳飛絮越來越嚴重和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指出。在他的記憶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從白石橋開始一直到頤和園,也就是現在的中關村大道兩側,全是一人合抱那麼粗的大楊樹,「高大挺拔,春夏秋三季的林蔭道就像畫兒一樣。」

那時候楊樹也飛絮,但沒有什麼人在意。「楊樹『吐』出來的飛絮雖然多,但那時不太會變成漫天飛雪。因為緊挨著水渠和大片農田,飛絮很快會被「吸附」在水面上,或者掛在草地、莊稼的葉片上,不會長時間地在空中飄來飄去。

40多年過去了,中關村一帶早已從城市邊緣變成城市的核心區。農田消失了,與農田林網相依相傍的引水渠也不見了,現在的中關村更多的是高樓大廈、硬化的水泥路面。沒有了地面植被的「吸附」,楊柳飛絮很難在一個地方停滯,或者在林立高樓間漫天飛舞,或者靜止在硬化路面上,聚成團狀、球狀,一有風又立即扶搖直上。這就是園林部門所說的「二次飛絮」。

多部門聯手源頭治飛絮

城區大面積楊柳飛絮,背後有複雜歷史原因。張志翔表示,楊樹還有柳樹是北京綠化的「大功臣」,不能因為飛絮這一樹木自然繁衍現象,而將多年來帶給北京的巨大生態價值而抹殺。要讓飛絮減少,需要對樹種進行漸次更新,在這段不會很短的時期內,還需要城市管理部門出臺更加精細化的措施,同時也需要廣大市民的理解。

今年10個部門聯手治理飛絮,各有各的分工,有的著眼短期,有的著眼長遠。具體如下:

市發展改革委:按照楊柳飛絮防治工作有關要求,對符合現行投資政策的楊柳飛絮防治項目予以支持,並將楊柳飛絮相關技術規範作為審批園林綠化建設項目的技術支撐。

市科委:支持飛絮防治關鍵技術攻關及示範應用。

市公安局:配合做好楊柳飛絮防治期間灑水車、噴水車等特殊作業車輛的臨時通行保障及依照程序辦理臨時佔道施工許可。

市財政局:指導各區加大對楊柳飛絮防治資金支持力度,執行現行政策,強化落實區級事權支出責任。

市城市管理委:組織各區、各環衛專業作業單位加強飛絮期間城市道路溼化和清掃的工作力度。

市交通委:負責做好自管綠地內楊柳飛絮防治。

市水務局:負責保障楊柳飛絮防治用水、應急用水,做好自管綠地內楊柳飛絮防治。

市衛生健康委:做好敏感人群醫療知識宣傳普及。

市園林綠化局:負責統籌協調全市楊柳飛絮防治工作,制定各類防治技術規範,做好防治技術指導,會同市相關部門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

市氣象局:提供楊柳飛絮期間相關氣象數據,會同市園林綠化局及時發布預測預報。

氣象園林聯手報「絮情」

防「絮」於未飄,今年市園林部門與氣象部門攜手,首次向市民推出「絮情」預報服務。

從目前的觀測結果來看,今年楊柳飛絮高發期預計將有三次。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的飛絮期一般從4月上旬開始,到5月中旬結束,持續40至50天,飛絮量較大的高峰期只有20天左右。市園林綠化局今年在楊柳雌株分布較密的地區建立了人工監測點50處,遠程視頻監測點50處,對飄絮情況全程監控。

市氣象局通過氣象數據,每天組織園林專家研判,兩局首次聯合發布了楊柳飛絮預測預報信息。

根據預測,今年楊柳飛絮高發期預計將有三次,現在的飛絮樹種是毛白楊,目前已進入尾聲。由歐美楊、垂柳等帶來的第二次高峰期將出現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三次高峰在5月中旬,飄絮樹種是歐美楊,主要發生在部分山區,對城區影響較小。

楊柳飛絮的「絮情」預報,市民可關注「氣象北京」微信公眾號查詢。

環衛車勤灑掃「降絮」

一旦楊柳絮「起飛」,噴灑樹冠和地面是「降絮」效果最直接的做法。

園林與環衛部門聯手,結合「絮情」的預測預報,綜合利用「噴水、溼化、清掃」等安全有效應急措施,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確保將飛絮影響降到最低。

按照今年的方案部署,居民區、學校、醫院、重點單位、集中辦公區、主要商業街區等重點區域每日10時至16時飛絮尖峰時段安排專人利用灑水車、霧炮車等對硬化地面進行溼化,配合清掃,見絮即溼、見絮即掃。

主要道路每日10時至16時飛絮尖峰時段利用灑水車等加大溼化力度,增加清掃作業班次。行道樹、片林利用高壓噴水車、霧炮車等衝刷樹冠、衝掉花序、溼化地面,配合清掃。公園、公共綠地綜合利用微噴、人工噴灑等方式進行溼化。高速路收費站、胡同等易堆積飛絮的區域,要及時溼化和清掃。水面飄落飛絮結合清汙進行清理。

為了讓飛絮治理工作「指哪兒打哪兒」,市園林綠化局還製作開發了「北京飛絮防治APP」,方便全市各區和有林單位開展楊柳雌株的精準定位。目前楊柳雌株信息採集工作已經啟動,助力飛絮治理事半功倍。

2025年將顯著減少

對於園林部門來說,要打贏楊柳飛絮防治攻堅戰,「最根本的措施是優化樹種結構,營造高質量喬灌草複合林層,提高生物多樣性,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姜英淑表示。

她介紹,園林部門已將楊柳飛絮長期綜合防治納入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各項防治任務將落實到年度、落實到區域、落實到地塊。

為做好楊柳雌株源頭管控,北京的園林綠化工程嚴禁使用楊柳雌株,確需使用楊柳樹,選擇優良楊柳雄株,堵住飛絮源頭。另外逐步撫育疏伐和改造更新老弱病殘楊柳雌株和片林雌株,替換為楊柳雄株或其他優良鄉土樹種。機械作業不便的胡同、院落等重點區域,可採取科學手段抑制花芽分化,減少花序數量。結合冬春季養護修剪,對病蟲枝、交叉枝和過密枝條進行適度修剪。

此外,在不影響景觀前提下,河道兩側、公園等區域內長勢良好的柳樹雌株可高位嫁接為優良雄株。加快裸露地生態治理,增加植物表面對飛絮的吸附阻滯,減少二次飛絮。

按照本市的飛絮治理目標:到2025年,楊柳飛絮總量顯著減少,飛絮密集時間顯著縮短,重點防治區域實現精準化防治,樹種結構進一步優化,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連結

綠色北京的「煩惱」

楊柳飛絮問題可以說是北京園林綠化建設的「成長的煩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缺林少綠的北京並沒有飛絮的困擾,但是卻面臨著風沙的威脅,用最短的時間讓北京「綠起來」成為最迫切的現實。楊樹、柳樹憑藉著適合北京土壤氣候、易於繁殖成活、生長速度快、養護成本低等優勢,成為拯救北京自然環境的功臣,也奠定了如今北京良好生態環境的基礎。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介紹,與其他落葉喬木相比,楊樹長得特別快,五六年就能成林,最高能長到30多米,遮陰效果好,如果沒有楊樹,北京的「綠色天際線」將會下降10米。如果沒有柳樹,北京的綠色會少一個月。另一方面,楊樹、柳樹也是北京鄉土樹木中名副其實的「王者」。金無足赤,市民看到的飛絮其實是楊柳雌株的種子和衍生物,它們為了傳播繁衍下一代,每逢春天,就「派出」這些絮狀物,攜帶著種子,以風為媒,漫天飛散。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王海燕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楊柳飛絮怎麼辦?青島城陽園林管理部門有高招!
    齊魯網青島4月18日訊又是百花爭豔,楊柳飛絮的季節。在古詩詞中,柳絮是這樣的:「煙柳飛輕絮,風榆落小錢」。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楊柳飛絮卻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楊樹和柳樹為雌雄異株植物,分為雌株與雄株。雌株花序為穗狀的葇荑花序,授粉後上面著生若干蒴果,種子包被著白色絮狀的絨毛,隨著雌花序發育成熟,逐漸裂開,那些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著種子漫天隨風飛散,這種現象就是通常所說的「楊柳飛絮」,為楊柳樹雌株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階段性自然現象。楊柳飛絮本身無毒無害,但是在人員車輛較為密集的城市裡,會對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影響。
  • 治飛絮,冰城8100株大樹正打「避孕針」
    治飛絮,冰城8100株大樹正打「避孕針」 2020-06-05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飛絮花粉漫天 教你輕鬆扛過「過敏季」-新華網
    輕度過敏 試試這些處理方法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治未病科的主管護師蔡爽介紹,楊柳絮過敏最常見的反應是引起強烈的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狀,甚至會引起哮喘發作。皮膚上也會出現過敏性反應,如皮膚瘙癢、眼結膜發紅等。       已經中招兒了,怎麼辦?
  • 上海植物飛絮花粉爆發 園林專家解讀過敏區域
    「浦東這邊是漫天飛絮,到了浦西,梧桐樹的毛毛就一個勁往車裡鑽。 」一直比較喜歡自然風的他,近一個月在上班途中都沒怎麼開過車窗,擔心由植物而引發過敏。呼吸道疾病患者年增20%曙光醫院呼吸科主任張煒表示,花粉在空中飄浮,極易攜帶包括灰塵、二英等在內的過敏源,一旦被人體吸入,很有可能直接損傷呼吸道,破壞黏膜,產生呼吸道疾病,引發哮喘復發。
  • 漫天惱人飛絮啥時才能絕跡 苗木專家:需十年左右
    也是這個季節,惱人的飛絮漫天飛舞,迷人眼,亂心緒,大煞風景,困擾出行。打「節育針」、更換樹種,泉城已治理「惱人的飛絮」數年,何時才能讓飛絮的楊柳絕育?苗木專家說,大概需要十年;綠化人員說,柳樹是濟南的市樹,婀娜多姿,美化了泉城,請多些耐心,多些包容。飛絮迷人眼蒙面方出門「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有很多柳絮,出門必須戴眼鏡和口罩。」
  • 楊柳飛絮背了多年的「鍋」,原來過敏原是它
    楊柳飛絮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中國科學報》為此專訪了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張志翔。  改善生態環境的「大功臣」  這些年,北京風沙幾乎很少了,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背後的「大功臣」正是楊柳樹。
  • 惱人的飛絮花粉將會持續至月底 過敏人群最好戴口罩
    綠化管理部門說,從懸鈴木果毛的量上來說,今年和往年基本差不多。長期以來,園林綠化部門一直在通過冬季修剪、夏季剝芽、在個別路段使用激素、豐富行道樹樹種等各種方式,控制飛絮的量,儘量降低其對部分人群的影響。專家說,懸鈴木、柳樹之後,可能還有楊樹的飛絮,各種飛絮、花粉的影響到本月底、下月初會大幅降低。
  • 如何減少明年果毛飛絮數量?上海夏季行道樹剝芽了解一下
    漫天飛舞的懸鈴木果毛「飛絮」即將進入尾聲,但如何減少明年果毛「飛絮」的數量?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和市容局獲悉,繼此前的冬季修剪、飛絮季物理衝刷等措施以後,作為減少果毛有效措施之一的夏季剝芽工作也即將開始了。
  • 杭州梧桐飛絮抑制試驗顯成效 預估可減少50%的球果
    工作人員在進行梧桐飛絮抑制控果修剪工作 江楊燁 攝中新網杭州4月2日電 (江楊燁 錢晨菲)杭州春天,漫天的飛絮時而竄進鼻孔裡,時而竄進脖子裡,惹人惱。為了減少春季梧桐(懸鈴木)飛絮,2019年,杭州園林專家們在下城區香積寺路、西湖區通普路首次開展了梧桐飛絮抑制試驗。
  • 外面的飛絮,像是思念,到處都是,風也吹不散
    初夏除了驕陽、綠陰,以及偶爾亮眼的些些花外,就數飛絮為可觀了。柳絮或早已老了,這飛絮則是楊樹上的綿子,在五月裡隨著風到處飄轉。從早到晚,滿天都是,夜裡也不止息。到今日,已記不清它們究竟飄飛了多久。日日翻飛眼前,看著漸漸變得習慣,似乎原是天空中的一部分,一直都在那裡的。至於還將繼續飄多少天,則任由它們去吧!
  • 杭州梧桐樹飛絮抑制控果修剪今天開始,注藥控制第一次試驗結果顯示...
    為了減少春季懸鈴木(梧桐)飛絮的發生,從今天(4月2日)開始,在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的統一部署下,全市懸鈴木(梧桐)飛絮抑制控果修剪工作正式啟動。懸鈴木,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梧桐樹,它為什麼會飄絮?絮毛的源頭在哪?跟著園林工人登高一看,原來飄落在地上的黃褐色、毛絨絨的絮毛是從梧桐樹上那一顆顆圓滾滾的球果裡爆出來的。
  • 懸鈴木飛絮提前"殺到" 有花粉過敏者少去樹木多的地方
    小心,今年第一波懸鈴木飛絮已經發威,比往年大幅提前!  近日,記者接讀者反映後來到瑞金二路發現,林蔭道上種植的懸鈴木球果開始散球並飄出飛絮。地上、空中不時可見縷縷球毛,有的地方已積起沉絮。不同於柳絮,懸鈴木的飛絮顏色偏黃,沉積在路邊,像是被風吹來的黃色泥沙,顆粒較粗。  今年「飛絮」來得極早。
  • 飛絮季戴口罩 鼻炎病例變少 專家提醒:重點預防皮膚和眼睛過敏
    楚天都市報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喻鉲 劉姍姍江城又到了飛絮季,記者昨從武漢市不少三甲大醫院獲悉,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外出注意戴口罩,飛絮引起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面部皮炎病例有所減少,但因飛絮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皮膚過敏、眼部過敏的患者仍有。
  • 【詩詞鑑賞】一鉤殘照,半簾飛絮,總是惱人時。
    一鉤殘照,半簾飛絮,總是惱人時。 好景不長,這是千百年流傳的古訓。由墨菲定理可知,越害怕的事情便越會發生。越渴望,越難求;越珍惜,便越易失去。相知相伴,最是難求。「十年青鳥音塵斷」,此處「十年」雖非實指,但也足以說明詞人與所愛之人已經分離多年,且送信的青鳥不見,杳無音訊。那些陳年往事日日溫習,愈思量愈清晰,愈清晰愈徒增煩惱。
  • 昆明空港多部門聯合作戰築牢「航空國門」
    昆明空港多部門聯合作戰築牢「航空國門」 供圖 近日,雲南瑞麗市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新變化,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也發現境外航空輸入確診病例一位工作人員說,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昆明機場全員都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公安、海關、邊檢、航空公司、衛生、文旅等部門建立起高效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共同守住外防輸入的「航空國門」和內防反彈的傳播渠道,為復工復產提供循環動力。
  • 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會招人煩,而講故事就不會
    1、不要給別人講道理,這是進化心理學的觀點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看出,人類誕生距今大約幾百萬年了,而文明和語言的形成才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也就是說用講道理溝通這件事,在進化的點時間軸上佔了很小的一段,更長的時間,人類是通過其他方式溝通的。
  • 飛絮、風箏、飄雪,長春那些飛得更高的文化符號
    長春的文化符號,是春天百年人民大街上滿天的飛絮,夏天文化廣場放飛的風箏,也可能是秋天萬紫千紅的落葉,還可能是冬天裡寂靜而來的雪花。長春的文化意象,是一個飛得更高的故事。2008年,長春雕塑大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國的500多位雕塑家和規劃建築師達成了《城市雕塑長春宣言》,呼籲市民認識城市雕塑的重要意義,讓城雕真正走入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