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會招人煩,而講故事就不會

2020-12-05 心理相先生

道理是什麼?道理往往是很正確的話,但是我們會發現那些特別正確的話,很多時候會讓別人覺得是「廢話」,非常空洞,因此給別人講道理會招人煩。

那不講道理怎麼可以呢?大家都是文明人,不講道理那講什麼,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要講故事,講自己的內心感受,以此和別人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1、不要給別人講道理,這是進化心理學的觀點

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看出,人類誕生距今大約幾百萬年了,而文明和語言的形成才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也就是說用講道理溝通這件事,在進化的點時間軸上佔了很小的一段,更長的時間,人類是通過其他方式溝通的。

其中講故事就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的大腦更偏向於聽故事,而不是聽道理,喜歡聽故事,不喜歡聽大道理,這是進化使然。

所以不要給別人講道理,這是進化心理學的觀點,這一點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我們喜歡看小說、看電視劇、看電影,因為他們本質上都是故事。

再比如聽一個人演講,如果他給你講大道理,你可能會坐立不安,但是他如果是把道理穿插在故事中,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你娓娓道來,你可能也會聽的津津有味。

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儘量不要給別人講道理,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2、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道理沒有真情實感,所以會招人煩

為什麼在人際交往中,給別人講道理會招人煩,這是因為講道理本身是一種心理防禦,是在把對方和自己的距離拉遠。

既然你和我這麼遠,你還要教育我,指導我,我肯定會嫌你煩,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說到這裡,咱們就需要給大家講一個心理學上的詞,這個詞就是情感隔離。

情感隔離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說的是一個人覺得自己給別人袒露自己內心的情緒、感受,這讓自己不舒服,所以會表現得過度理智,不表露自己的情緒、情感,而講道理本質上就是一種情感隔離。

而我們知道人際交往的本質是情緒、情感的連接,隔離了情感,這個連接就不會成功,那麼人際交往也就沒有辦法實現,所以聽道理的那個人會覺得,你和我這麼遠,你還要佔據我的時間,給我講道理,我肯定會厭煩你。

比如下面這個心理諮詢中的例子:

來訪者王強(化名),三十五歲,是一名雜誌社的編輯,他平常喜歡看書,也喜歡給別人講道理,但是他朋友很少,也沒有談過戀愛,他對於別人不理解自己感到很苦惱。

但是經過深入了解,諮詢師發現,來訪者王強其實是內心自卑,他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為了避免這樣的感覺,他讀了很多書,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就喜歡給別人講這些書本上的大道理。

他覺得這樣的時候,自己感覺是好的,自己是有存在感的,可是他用這樣的方式沒有辦法和其他人建立親近的關係。

因為別人和他沒有情感的交流,別人感覺他和自己的距離很遠,既然離得這麼遠,你還要拉著講道理,自然就很招人煩。

3、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相當於在貶低別人,所以會招人煩

從某種意義來說,給別人講道理就相當於在貶低別人,人際關係中不僅需求情緒、情感的流動,更需要讓關係中的雙方感受到平等。

給別人講道理,就會讓別人感受到自己不如你,他和你在關係裡是不平等的,這時候,他就會產生牴觸的情緒,很厭煩你。

而一個人之所以會有講道理的習慣,這與他的成長過程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小時候父母、老師沒有對他進行情感上的關注,沒有和他平等的交流,更多的是對他進行批評,或者給他講大道理,於是他就會學會了這種和別人建立關係的方式。

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來訪者李軍(化名),他就特別喜歡給別人講道理,喜歡說教別人,他認為自己這樣是在指導別人,是在幫助別人,可是實際上他的朋友很少。

他告訴諮詢師,曾經確實有人說他講道理,很招人煩,但是他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自認為自己懂得那麼多道理,是自己博學的體現。

我們可以看出來,來訪者李軍他是在用講道理這樣的方式來獲取存在感,來達到自己比別人好,自己比別人強的自戀感。

而他沒有看到,當他構建自己比別人強,自己比別人好的關係的時候,也是在構建關係的不平等,是在貶低對方,這會讓對方厭煩,所謂的招人煩,也是體現在這裡。

而他的這的心理習慣與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小時候他的父親對他很嚴厲,經常對他耳提面命,給他講道理,有的時候會貶低他,他的母親忙於工作,所以很少有人和他交流情感。

這就是他的成長過程,這也是他和父母構建的關係模式,在這個模式裡,他和父母的關係是不平等的,父親經常給他講道理,很少有人和他交流情緒、感受。

所以長大後,在他和別人構建關係的時候,他也就會和別人構建這種不平等的關係,還喜歡給別人講道理,但是別人和他又沒有依附關係,所以別人不願意聽他講道理,別人會覺得他很煩,所以就會遠離他。

既然給別人講道理,會招人煩,那該怎麼辦呢?

給別人講道理,會招人煩,那怎麼樣和別人溝通呢,下面給大家三點建議,這三點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

建議一:不給別人講道理,和別人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不要給別人講大道理,特別是那些大家都知道了的道理,要給別人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道理可能大家都懂,所以道理不屬於自己,而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你要和別人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當你和別人談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時候,對方就知道你是真心和他在交流,真心換真心,他也會對你真誠以待,你們的關係會更好。

建議二:如果非要給別人講道理,就把道理隱藏到故事裡,給別人講故事

我們儘管倡導不要給別人講道理,但是有的時候還是不可避免要給別人講道理,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方法就是把道理蘊藏在故事中,古今中外的故事是怎麼樣佐證你的道理的,你自己的實踐又是怎麼樣說明這個道理的,你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又是怎麼樣的,以故事為載體把這些說給對方。

建議三:不要給別人講自己沒有實踐,或者自己不相信的道理

實踐是經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道理是不是成立需要自己去實踐,而不是道聽途說,很多喜歡給別人講道理的人自己未必相信自己所講的道理。

所以不要給別人講自己沒有實踐,甚至自己不相信的道理,這是誠實做人的一個基本要強,也是我們和別人建立關係的基本條件。

好了,最後我們簡單總結一下文章內容,今天我們論述的主題是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會招人煩,而講故事就不會,全文分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這三個方面分別是:

1、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進化心理學表明,人們更喜歡聽故事,而不喜歡聽道理,這是因為在進化的時間尺度上,人們聽故事的時間更長;

2、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沒有真情實感,所以會招人煩,這是因為道理往往是空洞的,缺乏真情實感的,而人際交往的本質是情緒、情感的流動;

3、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相當於在貶低別人,所以會招人煩,這是因為當一個人給別人講道理的時候,他是在試圖和別人構建自己比別人強的不平等關係,這相當於在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根據這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提出了改變的三個建議:

1、不給別人講道理,要和別人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如果非要給別人講道理,就把道理隱藏到故事裡,給別人講故事;3、不要給別人講自己沒有實踐,或者自己不相信的道理。

綜合以上論述,希望大家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儘量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多和別人談論自己的真情實感,以獲得一個更好的人際關係,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什麼事都講道理,不行!
    講道理是文明的表現,但這個世界並不是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文明了,儘管看上去科技水平很高,或者穿得很好。跟一個聽不進道理的人講道理,不僅講不通,而且會被視為軟弱。中國有老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因為你只有道理,沒有槍。在塞倫蓋蒂大草原,角馬遇到獅子,只有跑,拼命逃跑,不能講道理。
  • 5個有道理的小故事,你一定要講給寶寶聽
    「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講道理,說到我臉都綠了,但是他還是不聽我說,只有我衝他喊時,他才會聽我說。」 有人說,有些時候最沒用的家教方法就是講道理。但是沒幾個孩子願意聽你嘮叨那些「沒用」的道理!小編覺得,給孩子講道理不如講故事。
  • 反覆講道理會養出「媽媽的聾子」:別做扭曲的父母,讓語言失效
    (二)我們不要做一個「扭曲」的父母想要改變自己無效講道理的狀態,首先要意識到我們的講道理,為何是無效的。比如,一個吃飯反覆離開座位的孩子。我們反覆對他說:「吃飯期間,不允許離開座位,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讓孩子體驗邏輯後果,下一次孩子自然會懂得離開座位意味著什麼。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餓壞了怎麼辦。就是因為這個、那個、無數個沒有必要的擔心,才讓我們的話變得毫無意義。
  • 講道理,你瘋了嗎
    其實像這種情況,一般是不能惹她生氣的,因為你們2個的關係還什麼都不是,2個人的感情關係還很薄弱,你惹她生氣了,她可能就再也不理你了。這個時候你也沒辦法像男朋友一樣送花,送禮物的哄她,所以這就很尷尬了。穆銘的建議就是先不要理她,讓時間去緩衝你們的感情,等過幾天她消氣了,或則忘了這件事,你在裝沒事人一樣去找她,只要這個錯誤不是特別嚴重,都會沒事的。
  • 別人詭辯怎麼辦?學點邏輯同一律,就無懼別人不講道理(三維樹)
    如果別人跟你詭辯,不講道理的時候,應該怎麼對付呢?在職場的爭論中,很多人面對別人的胡攪蠻纏,可又抓不住別人錯誤的關鍵點,只會心裡難受、生氣,這樣即解決不了問題,也不利於你的個人形象。其實,你只要學點基本的邏輯,你就能夠找出問題所在,很好的去處理別人的詭辯了。
  • 男朋友就要找會服軟的,天天講道理乾脆認他做兄弟
    朋友說,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我臨時有事,難道是我的錯嗎?後來他們就氣衝衝地掛了電話,他的女朋友直到現在都沒理他。朋友問我,林熙,你說我做錯什麼了?我都和她打電話說了公司有急事,不能去看電影了,她非要和我說什麼,她都洗了頭,化了妝,難道這些有什麼大不了的嗎?
  •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教育孩子「上策」是什麼呢?
    但其實,孩子生性善良,只是父母教育不得當,才導致他們出現不懂事的表現,尤其是那些喜歡講道理的父母。教育路上,對孩子發脾氣是下下策,講道理是下策。所以慣用這兩種教育方式的父母,最後的教育成果並不顯著。孩子生來單純善良,只是父母的教育和生活環境,讓他們的內心發生了變化而已。家長必須明白一個事實:越是喜歡對孩子講道理,往往孩子越不聽話。
  • 以史為鑑|美國曾經是列強裡講點道理的國家
    當你超過別人一點點,別人會嫉妒你;當你超過別人一大截,別人就會羨慕你。今天中美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經濟上,以美元計算的GDP美國比中國高,以平價購買力計算的GDP中國比美國高;軍事上、政治上,美國依然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中國則是按照本國國情探索發展道路典範。疫情以來,美國的心態有點崩了。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新聞也是講故事
    但是把「人」的元素放進故事裡就不一樣了,只要選對了「人」聽著就會感同身受,就會以相同的情態沉浸在你的故事中。千百年來,全世界的文學實踐,音樂世界,包括近代的新聞事件,都在證明同一個道理,所有的故事最後都要回歸到「人」的主題。02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笑話,有的人講就特好笑,有的人講就不好笑;同樣的故事,有的人講就特好聽,有的人講就不好聽,為什麼?
  • 跟孩子講道理根本沒用:了解孩子原始人人格,溝通變得更加簡單
    文|橙果媽媽圖|網絡作為兩個娃的媽媽,每天都要跟家裡的娃溝通各種問題,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育兒過程中最明白的一點就是:別遇到事,就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真的沒用,孩子還很煩,嫌棄叨叨。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是知道,但是為什麼孩子會聽不進去道理,還是有些疑惑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情況,比如:控制不了脾氣,總是批評完孩子就後悔; 還有,跟孩子一起定的計劃,可計劃挺好,就是堅持太難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總是讓人有些沮喪,也讓大人和孩子之間,感到自己缺乏掌控性,做事情沒有信心。
  • 破解神邏輯:不講道理的人怎麼總有理
    「別人都結婚,你幹嗎不結婚?」「還讓我支持正版,難道你就沒在網上下過電影嗎?」「你要是不好好念書,就考不上大學,將來只能去掃大街!」「你那麼有錢,幾千塊錢對你來說就是一件衣服的事兒,果然越有錢越摳門,再也不找你借錢了!」——熟悉嗎?這些擲地有聲、好像不容反駁的話,看似很有道理,其實都是不講道理的神邏輯。本文摘編自《神邏輯》一書,由澎湃新聞經新經典文化授權發布。
  • 講道理,微波爐到底安不安全?
    講道理,微波爐到底安不安全?我們到底能不能站在它面前?首先要說的是,微波爐的安全跟媽媽們最愛念叨的「輻射」沒啥關係。微波爐裡加熱用的微波,作為一種電磁波,當然會「輻射」,但是別慌!而且你想,微波爐的門不都是半透明的嗎,這就是設計來給你看的啊!如果不能站在微波爐面前,人家廠家乾脆全塗黑好了。
  • 史上最「講道理」的減速帶|聚侃
    視頻中的新型減速帶是不是很有創意也很講道理呢?這就是國外一家公司研製的「傳統減速帶終結者」非牛頓流體傳送帶。車聚君覺得中國車友很有資格說一下對減速帶的看法,因為無論是村莊小路還是城市道路▲澱粉液即非牛頓流體不知道各位客官記不記得小時候玩泥巴,如果泥巴粘稠度適中,用力拍一下並不會有很多泥巴濺出,手更不會陷到泥巴裡。
  •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善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讓娃覺知道理
    我常常會感慨,我娃真的長大了,不用媽媽操心了。但雖然如此,跟他講道理依然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有次早上我送大寶去幼兒園,他本來情緒就不高(早餐跟弟弟搶牛奶喝,結果牛奶撒了,他有些傷心),到了學校門口,他開始大哭,怎麼都不肯進去了。我剛開始站在一旁看著他,之後在他哭的不那麼厲害的時候,試圖給他講道理。可我一句話還沒說完,他又高聲哭了起來。
  • 講道理老師告訴你外企常用文具英語怎麼說
    名人日誌  講道理老師告訴你外企常用文具英語怎麼說  所屬:滬江英語 作者:講道理老師 來源:部落日誌 評論:3 收藏 31  享受在線背單詞樂趣,更有模考系統助你過關!編輯點評:滬江網校名師講道理老師來為你科普外企辦公室裡文具的那些詞兒。辦公文具,說起來是小事,但是小到一支描線筆,一個訂書機的英語,你真的會說嗎?不少外企申領文具都是要填表申請的,到時候不知道常用文具的英文表達可不行哦。
  • 別再跟孩子講道理了:擅長「邊門效應」的家長,才能讓娃更懂事
    家長明顯被氣得不輕,但還是耐著性子跟娃講道理,然而小傢伙根本左耳進右耳出,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眼看家長越說越生氣,一場戰爭就要升級,我連忙上去敲了門。倒不是我多管閒事,而是我們屬於老社區,鄰裡關係都特別好,還保留著傳統的鄰裡關係。小傢伙平常見了我都激動地叫「姨姨」,如今不管不問反而說不過去。進門後,我就拉著小傢伙的手問她:「你知道雞蛋裡面能孵出什麼嗎?」
  • 【重點推薦】講道理的話,熱帶該不該有企鵝?
    講道理的話,其實熱帶不應該有企鵝。為什麼呢?無非是太違反人類直覺了,胡扯說北極有企鵝也就罷了,至少還知道企鵝是生活在極低的,如果沒有百分之一百把握,還是不會輕易說熱帶有企鵝的,說白了,其實是沒有勇氣說熱帶有企鵝這樣的話來騙自己。但是呢,這個世界大了,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還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比如,熱帶真的有企鵝,當然是野生型的。
  • 講道人分享信息時當注意的三個點
    過去老一輩的講道人比較擅長分享自己的見證,也就是神在自己身上的工作,他們分享的同時也在述說神的恩典,在向神感恩,讓別人看到自己對神的經歷,也可以讓會眾更加對神充滿信心的生活。當時很多人信耶穌也是因為聽到了別人的見證,看到別人身上有神的大能,以至於確定接受這位耶穌是真實的。反觀當下的講道人需要更多的經歷神,並且可以把神給見證出來。其實我們明白傳福音的內容裡面就包含自己的見證,說白了就是自己信耶穌之前和信耶穌之後的改變。
  • 袁隆平小時候,母親給他講一個故事,讓他懂得「不可貪多」的道理
    她又會對袁隆平的人生成長有過哪些幫助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袁隆平的母親名字叫做華靜,她是一位新社會的知識女青年。
  • 這屆年輕人花錢時,根本不講道理
    近日,有一個大型零售商的boss私下跟我講了一個概念——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什麼意思呢?他公司有一個員工剛去韓國休完年假,回來時,旅行包裡一頂帽子990、一條褲子6000+,而且發到朋友圈裡生怕別人不知道。可是,boss推薦這位員工一套商務課程99元,員工嫌貴,只願意花5塊錢到淘寶上買一套盜版的。這種情況,我更喜歡用「都市中的新窮人」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