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花錢時,根本不講道理

2020-12-01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李檬相對論,作者李檬,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近日,有一個大型零售商的boss私下跟我講了一個概念——價格敏感型消費者。

什麼意思呢?他公司有一個員工剛去韓國休完年假,回來時,旅行包裡一頂帽子990、一條褲子6000+,而且發到朋友圈裡生怕別人不知道。可是,boss推薦這位員工一套商務課程99元,員工嫌貴,只願意花5塊錢到淘寶上買一套盜版的。

這種情況,我更喜歡用「都市中的新窮人」來描述。

TA們掙錢不少,但花得更多,頻繁出入高檔辦公場所,追求品質、追隨時尚,外表光鮮,但存款極少,甚至要靠信用卡來維持支出。

結果,很多在5A寫字樓裡上班的,沒有一些送外賣的有錢。

仔細想想,這似乎也不只是錢的問題。

今年2月,我到上海辦事期間,親眼看到大隊人馬在星巴克店門口排隊,要買一個什麼杯子。

朋友告訴我那是一款「貓爪杯」,光看外表感覺也就是一款普通的玻璃杯,只不過杯子內部有一個貓爪設計。聽說,為了買到這個杯子,很多人睡在星巴克門口,甚至有人大打出手,差一點砸了星巴克的店。

很久以前,我就聽Papi醬說過,現在年輕人買東西多麼不講道理。

場景一

「吃日料去嗎?人均200」

「去!」

「吃火鍋去嗎?人均100」

「去!」

「吃烤串去嗎?人均50」

「去!」

「外賣20:搶錢啊!」

場景二

買青菜一路從6.5殺價到6.2,還是覺得不夠便宜,甩手走人。

買口紅,500?1000?實在不行用「花唄」支付。

生活上可以節衣縮食,「精緻」上不能打折。

新一代人的精神氣質變了,現在觀念要與時俱進。「精緻主義」已漸成潮流,你我無法獨善其身,精緻消費已經成為這一代人構建身份認同的渠道。

下面,我想簡單回顧一下最近20年消費市場的變化,談談臨近核聚變反應的品牌營銷邏輯。

01曾經的「螞蟻鍊金術」

最近,阿里巴巴宣布要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涉及盒馬、釘釘以及阿里文學、音樂等等業務。

外界普遍關注,誰誰誰職位發生了變動,或者調整中透露的戰略方向變化。

不過,我更看重阿里巴巴精神氣質的變化,很多調整都是氣質變化的產物。

注意:一個企業的精神氣質與主要用戶的精神氣質是相通的。

如果你的主要用戶是農民工,那麼,你肯定只會打價格戰;如果你的主要用戶是精英貴族,無疑,你的產品和品牌也會格外精緻。

企業的氣質與用戶的氣質,是相互影響、相互映射的,阿里巴巴這些年來的精神氣質變化,也是新一代人精神氣質的一種折射。

很長時期,崛起中的阿里巴巴特別看重兩點:一是「金字塔底層(BOP)的寬度」,二是奮鬥者的遊戲。

1)拓展「金字塔底層(BOP)的寬度」

多年以來,你不可否認阿里巴巴是靠廉價取勝。

外界在炒作O2O、網際網路金融、社交電商等等風口的時候,阿里巴巴的金礦始終在無風口地帶——廉價市場。

這可能超乎你的常識理解。

日本的首富是優衣庫的boss,西班牙的首富(一度還是世界首富)是ZARA的boss,德國的首富是廉價超市ALDI的boss。

馬雲旗下公司幾乎都是「螞蟻XX」、「菜鳥XX」、「平頭哥XX」……生意做那麼大,仍在堅持瞄準底層的草根路線。

曾經,阿里高層很喜歡講「低端市場的螞蟻鍊金術」,有人特別佩服印度的首富拉丹·塔塔竟在汽車市場上擊敗了德國寶馬、日本豐田。

拉丹·塔塔看到印度窮人,全家貼在一輛機動車上,父親騎車,小孩站在前面,母親坐在後面,懷裡還抱個嬰兒。

能不能製造一輛窮人買得起的轎車呢?

2008年,塔塔公司的Nano車終於上市了,售價不到2000美元,是當今世界上最便宜的轎車。

Nano車的成本控制達到極致。它只有一個雨刮器,沒有電動車窗,沒有自動座位調整等一般舒適性設施,座位由塑料和織布材質做成,發動機是雙缸0.6升排量,沒有空調系統,沒有音響……

印度街頭經常是汽車與牛車同行。Nano車儘管很簡陋,但很適合印度的路況。因為Nano車在印度實在太暢銷,日本車、德國車在印度的市場份額節節下降。

拓展「金字塔底層(BOP)的寬度」,螞蟻可以搬動大象。

2)奮鬥者的遊戲

擔任過阿里巴巴B2B業務總裁的衛哲,在阿里巴巴工作時建立了一支被稱作「中供鐵軍」的銷售團隊,負責地面推廣業務,若干年後,包括滴滴CEO程維、美團COO幹嘉偉、大眾點評COO呂廣渝都是從這裡面出來的。

為什麼「中供鐵軍」出了那麼多的一流戰將?

當年衛哲在做招聘的時候,只要「苦大仇深」的人,「苦大」是指小時候餓過肚子,對貧窮有清晰記憶,「仇深」表示翻身做主人的志向十分強烈。只要這樣的人,才有堅韌、頑強的特種兵攻堅能力。

2005年以後,「苦大仇深」的人不好找了,而且越來越不好找,阿里巴巴開始轉型——尋求轉變精神氣質。

什麼BOP(金字塔底層)早已是過時的觀念了,現在年輕一代,只要認為好的,哪裡還看價格?只要是覺得不好的東西,再廉價也沒用。

現在年輕人買東西,可以越貴的東西,花錢越不手軟,也可以將不講道理的購買進行到底。

你看,今年諸如「百雀羚」「大白兔奶糖」「六神花露水」等等70後、80後都覺得老掉牙的爺爺奶奶品牌,突然煥發生機,一個個都成了網紅品牌。

你要說產品突然變得有多好,真的未必,年輕人突然就喜歡了,沒道理好講。

現在阿里招聘新人,特別關注網際網路原住民,只有年輕人更懂年輕人,只有女人更懂女人。

以前,淘寶、天貓與京東商城在拼什麼,拼價格、拼效率。他們在物流、供應鏈上做了大量投資,東西還是那麼便宜、到貨越來越快,用訂單規模來攤薄運營成本。用極致的成本和效率讓競爭對手知難而退。

現今,淘寶、天貓要跟京東商城拼「看誰更懂年輕人、看誰更懂女人」。

從「奮鬥者的遊戲」變成了「消費者的遊戲」,支付寶做了網貸和理財,淘寶不斷向「娛樂公司」轉型,阿里還主動向小紅書投資,要使生意變得更社群化、更熱鬧、更好玩。

02、95後如何顛覆你的營銷邏輯

最近,很多數據都顯示:85後還是存錢的、90後不存錢、95後敢借錢。

滙豐銀行公布了一組數據,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按90後人口總數1.715億來算,這一代人負債總額高達22萬億元。

花唄用戶中,90後年輕人佔比47.25%,平均每4個90後,就有一個會開通花唄,而把花唄作為支付方式的人群裡,90後超過四成。

《彭博商業周刊》更有一個顛覆常識的商業洞察:中國的95後是富養的,美國的95後是窮養的。

中國95後和00後的消費額在中國家庭整體收入裡能佔到15%,但是美國這個比例只有4%。

中國這個群體,僅僅花在奢侈消費(比如蘋果手機、出境旅行等)上的錢,平均每人每年能達到4萬5。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

而且中國95後、00後的儲蓄率比美國、英國、法國、巴西等等這些國家的同代人都要低,完全逆轉了上幾代人世界第一高儲蓄率的狀況。

尤其是上一代人越來越想不通,一些網紅快餐、網紅冰淇淋50元、100元,年輕人排隊買,超市裡5元、10元的冰淇淋可以在冰櫃裡安然度過整個夏天。

我看到一些電商數據,諸如飛利浦電動牙刷、雷射虛擬鍵盤、Bose耳機、戴森吹風機和吸塵機等等網紅產品,功能沒啥特別,就是貴,屬於「小商品中的奢侈品」,但這些恰恰是買不起大件(房、車)的年輕人選擇自己承受範圍內最貴的商品,來製造一種內心的安慰。

他們不富有,甚至負債很多,但仍不願忍受平庸的產品、粗糙的生活。

是的,現在賣東西啊,你一定要滲透年輕人的精神世界。我將這個時代的營銷分成三個層次:

最低層次:哪裡有流量往哪裡擠。

電視流量上來了,使勁打電視廣告,流量到了微博上,又使勁聯絡網紅大V。這只會使人群的基數越變越小,信息維度不斷收窄,也不符合新一代人的精神氣質。

一般層次:差異化的飽和攻擊。

比如,你要推廣一個牛奶品牌,選擇將很多網紅和KOL組合搭配,有用戶可能更關注食品安全、營養,而去關注一些科普博主,有用戶可能更關注牛奶口感,而去關注生活類大V,有用戶可能更關注牛奶的喜感,而去看網紅主播的飲品調製……你將這些不同類型的傳播方式,組合成為一個傳播矩陣,用戶的想法再怎麼差異化,經過「飽和攻擊」以後,也總有機會觸達品牌。

最高層次:「做同路人」是最佳策略。

在我看來,網紅對品牌的意義,其實就是消費對年輕人的意義。

1、年輕人更願意花錢買安慰、買陪伴,網紅則幫助用戶找到「買東西的靈感」,促成更喜歡的生活方式;

2、年輕人往往希望用錢換來一種歸屬感,對,就是社群歸屬,網紅則幫助品牌錨定潛在用戶,實現精準營銷;

3、年輕人有意無意地在社交網絡中打造自己的人設,消費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網紅則幫助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的人營造多樣化的人生體驗、消費需求,擴大整個社會的購買動力。

在精緻生活、網紅消費的驅動下,90後、95後、00後,哪怕收入在增長,也可能成為「都市中的新窮人」。

正如英國學者齊格蒙特·鮑曼在《工作、消費、新窮人》一書中提出的「新窮人」來形容現在的年輕人:年輕人的窮有時候是無可奈何,有時候是心甘情願,有時候是自作自受,但沒有年輕人願意用消費代替真情實感和真人的陪伴。

所以,最高明的營銷不是輸出產品和品牌,而是注入「同路人的真實情感」。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這屆年輕人不講武德,舊消費主義社會性死亡
    來源:野馬財經這屆年輕人不講武德,把「關棍節」逼成了「雙節棍」,網易嚴選也「金盆洗手」退出雙11,宣示與年輕人一起站在消費主義的對立面。尼爾森《2019年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指出,年輕人信貸產品的滲透率高達86.6%,年輕人的平均負債超過13萬,超60%的工作90後擁有實質性負債。真是一個敢借,一個敢花!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絕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大舉進軍消費信貸市場,他們一邊培養用戶借錢消費的習慣,一邊誘導用戶超前消費,透支未來。
  • 這屆年輕人不好帶,長輩眼裡的「經典車」竟入不了眼_易車網
    好處是在應對坑窪較多的路段時,減振器也可以把顛簸化解掉,從而確保車內乘坐舒適性。作為一款家用車來說,英朗是稱職的,開起來比較舒適,但要想找一些駕駛樂趣的話,還是算了。方向盤手感一般,而且懸掛為了照顧舒適性更加鬆軟一些,在高速併線以及過彎時對側傾的抑制不足,懸架支撐性有所欠缺,運動的基因保留的不多了,更多是為車主提供較為輕鬆舒適的駕駛感受。
  • 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會招人煩,而講故事就不會
    其中講故事就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的大腦更偏向於聽故事,而不是聽道理,喜歡聽故事,不喜歡聽大道理,這是進化使然。所以不要給別人講道理,這是進化心理學的觀點,這一點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我們喜歡看小說、看電視劇、看電影,因為他們本質上都是故事。
  • 這屆最會玩的的年輕人 不結婚不生娃間歇式熱愛生活的年輕人
    不想結婚、不想生娃報復性熬夜、魔性養生……你是這一屆的年輕人嗎?你了解他們嗎?他們時而覺得人間不值得,時而又會像打了雞血般意氣風發!最近有一個名詞火了:間歇式熱愛生活了解一下!而為這組極端數據做出「貢獻」的主要群體是90後。去年,「第一批90後加入離婚大軍」這個話題就曾在網上引起熱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一份關於離婚糾紛司法大數據的報告顯示,婚後2年至7年為婚姻破裂高發期,七年之癢變三年。
  • 對話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年輕人怎麼才能不做韭菜?
    然而,與社會的主流論調不同的是,陳志武教授一直致力於糾正這種以偏概全、以點概面的一刀切式論斷;強調一定程度上的借錢花是沒有錯的,而且只要借的錢總體上沒有超出未來的收入預期,就不違背「量入為出」原則。為什麼說借錢消費不是一件壞事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年輕的時候是一輩子最缺錢、收入最低;但卻最需要花錢、花錢所能得到的好處最多的階段。
  • 經歷過疫情的「毒打」 這屆年輕人更懂理財了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對於保險,曾經的張瑤難言有多少認知,人還年輕,還有房貸壓身,保險這種「可有可無」的東西自然不會出現在家庭消費清單裡,「甚至對保險有一些牴觸」。 改變源自年初的這場新冠疫情。老家在武漢的張瑤雖然在疫情暴發時因為工作原因一家人一直留在深圳,並沒有親歷江城的封城之痛,但通過新聞報導和電話,她和在漢的親戚朋友一同經歷了長達76天的煎熬。
  • 什麼事都講道理,不行!
    講道理是文明的表現,但這個世界並不是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文明了,儘管看上去科技水平很高,或者穿得很好。跟一個聽不進道理的人講道理,不僅講不通,而且會被視為軟弱。中國有老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因為你只有道理,沒有槍。在塞倫蓋蒂大草原,角馬遇到獅子,只有跑,拼命逃跑,不能講道理。
  • 跟孩子講道理根本沒用:了解孩子原始人人格,溝通變得更加簡單
    文|橙果媽媽圖|網絡作為兩個娃的媽媽,每天都要跟家裡的娃溝通各種問題,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育兒過程中最明白的一點就是:別遇到事,就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真的沒用,孩子還很煩,嫌棄叨叨。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是知道,但是為什麼孩子會聽不進去道理,還是有些疑惑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情況,比如:控制不了脾氣,總是批評完孩子就後悔; 還有,跟孩子一起定的計劃,可計劃挺好,就是堅持太難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總是讓人有些沮喪,也讓大人和孩子之間,感到自己缺乏掌控性,做事情沒有信心。
  • 這屆年輕人活得最清醒,也最痛苦
    01「小丑竟是我自己」反映了當代年輕人怎樣的一種心態?這屆年輕人,可以說是活得最清醒,也是最痛苦的一代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愈發明白一件事:現實生活,跟我們接受的教育當中所描繪出來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 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到底是什麼梗!
    一位青年女性接受採訪時一臉無奈地說:「我男朋友一天到晚模仿馬保國講話,什麼『偷襲』『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馬保國「好自為之」的魔性發音)、「接化發」、「連五鞭「、「我大意了,沒有閃」等等金句,已經成為2020年最火爆的流行語,都出自這位2020年5月17日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太極拳手之口。
  • LOL職業賽場上LEVI一秒五鍵搶龍,看完終於明白什麼叫不講道理
    LOL職業賽場上LEVI一秒五鍵搶龍,看完終於明白什麼叫不講道理 LOL職業賽場上LEVI一秒五鍵搶龍,看完終於明白什麼叫不講道理
  • 如何打動這一屆年輕人?寶馬有獨家配方
    然而,任性的歲月哪有道理可言。這屆年輕人自己還在糾結中找尋內心秩序呢!但也有少數幾個有門道的。在它們看來,每一屆年輕人都分享著共同的屬性,千百年來莫不如此——熱血的基因在青春中永不缺席!那骨子裡迸發的探索欲望,難以壓抑的無限好奇都讓他們在面臨生活中各道選擇題時更習慣傾聽直覺的答案。選衣如是,戀愛如是,擇車亦如是。
  • 「年輕人不講武德」是什麼梗?怎麼突然火了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鮮事情通過網絡傳播,最近是不是你也聽到很多口頭禪變了,是不是聽見了周圍很多人在講「年輕人不講武德」,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最近超過的梗。太極大師馬保國的一句「年輕人不講武德,偷襲我這個69歲的老人家」火遍全網,馬保國對49歲民間拳手王慶民下戰書,要為傳統武術正名,結果被民間拳手3次打倒在地,網上流傳著馬保國的視頻,控訴:年輕人不講武德。網際網路的日新月異,網上新名詞層出不窮,下面的名詞你是不是也用過呢?
  • 他根本沒興趣!聽聽北大心理學博士講英語育兒之道
    在現今這個技能比拼的年代,很多家長都願意花錢讓孩子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無論是收入水平高的還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在英語教育上花錢那是毫不含糊的。最近,我又聽說了身邊幾個生活條件比較富裕的家庭給他們的小寶貝們又報了在線的XX班,純外教教學,孩子很樂在其中。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學技術了?
    很多人都發現不管是工地還是工廠車間,從事技術工的都有點年紀,很難看到年輕人的身影。很多家長也納悶,一直讓孩子學個技術,可就是聽不進去,說多了孩子又嫌煩。為什麼都不願意學技術呢?是嫌學技術太累了還是什麼原因呢?
  • 短視頻正在毀掉這屆年輕人?碎片信息製造的無意義感!
    在網上,諸如「短視頻,正在毀掉這屆年輕人」「短視頻,年輕人的慢性毒藥」之類的文章,不斷在強調一點:短視頻就是新洪水猛獸。 本質上,這類泛道德化的「原罪論」,就是一隻既「保守」又「激進」的錘子。在手持這把錘子的人眼裡,什麼新事物都像是釘子。這是以一元化思維評判多元化事物,也很容易走向市場思維的反面。
  • 耗子尾汁是什麼梗 年輕人不講武德又是誰說的
    最近經常會看到有網友在網上發「耗子尾汁」這個梗,乍一看這個詞,會讓人覺得有一種噁心想yue的衝動,因為耗子就是老鼠,耗子尾汁單看字面意思真的不雅觀。那網上傳聞的耗子尾汁究竟是什麼梗?這個梗的出處又是哪裡?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看看吧。
  • 反覆講道理會養出「媽媽的聾子」:別做扭曲的父母,讓語言失效
    這樣的「耳聾現象」如果不加以及時調整,最後會發展到針對所有對他講道理的人。比如老師、領導、伴侶。說到這裡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到身邊的哪個成年人,出現過這種「耳聾現象」?有沒有一種炸雷響在耳邊的感覺?(二)我們不要做一個「扭曲」的父母想要改變自己無效講道理的狀態,首先要意識到我們的講道理,為何是無效的。比如,一個吃飯反覆離開座位的孩子。我們反覆對他說:「吃飯期間,不允許離開座位,這是非常不禮貌的。
  • 講道理,微波爐到底安不安全?
    圖:giphy.com/search/microwave-exploding就在你盯著倒計時的時候,突聞親媽在背後大喊:「不要站在微波爐面前!有輻射——快點滾出來——」微波被困在裡面出不來,所以完好的微波爐幾乎不會有微波洩露。
  • 這屆年輕人也太迷信了吧
    繼「佛系」之後,這屆年輕人的內心世界又被「玄學」充實。同時,年輕人還將「佛系」和「玄學」有機結合到了一起:今日星座運勢看看,運勢好開心一下,運勢不好就當沒看過;換壁紙,反正圖還蠻好看,換換也不吃虧;轉發錦鯉,也就隨手的事,如果真的走運就當賺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