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進行梧桐飛絮抑制控果修剪工作 江楊燁 攝
中新網杭州4月2日電 (江楊燁 錢晨菲)杭州春天,漫天的飛絮時而竄進鼻孔裡,時而竄進脖子裡,惹人惱。為了減少春季梧桐(懸鈴木)飛絮,2019年,杭州園林專家們在下城區香積寺路、西湖區通普路首次開展了梧桐飛絮抑制試驗。從第一次試驗結果來看,注藥後梧桐樹上的球果變少了,據專家預估,試驗路段的梧桐樹預估可以減少50%左右的球果。
據悉,飄落在地上的黃褐色、毛絨絨的絮毛是從梧桐樹上那一顆顆圓滾滾的球果裡爆出來的。杭州市西湖區城管局綠化科的工作人員杜亮亮說,這些黃色毛絨絨的絮毛都是梧桐樹的種子。
懸鈴木絮毛 江志清 攝
原來,梧桐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開花和長新葉;3月下旬到4月初,會結出小小的幼果;9月、10月,梧桐樹的球果會成熟,呈綠褐色,不會產生絮毛;冬天到了,梧桐樹會落葉,一顆顆圓圓的球果還是會完好無損地掛在枝頭過冬,遠遠望去,就好似一個個小鈴鐺,所以它才有了「懸鈴木」這個名字。
等到來年春天,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成熟的球果會被一陣暖風徹底吹散,形成飛絮。
杜亮亮介紹,梧桐飛絮的抑制試驗原理與柳絮抑制試驗原理相似,也是通過樹幹注藥的方式,從而達到抑制植株結果的效果。
據悉,這個試驗,除了觀察控果和抑制飛絮,還要觀察注入樹體的藥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對抑制梧桐花芽分化程度的影響,以及注藥孔能否完全癒合等方面。
杜亮亮表示,從第一輪的試驗來看,試驗藥劑還需要在試劑用量和注藥時間上進行再優化和調整,力求讓它發揮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在藥劑抑制梧桐飛絮工作尚未全面推廣的前提下,仍會進行修剪作業。據了解,對懸鈴木的修剪作業,一般有常規修剪和控果修剪兩種形式。
杜亮亮說,去年只是小試,今年這個試驗還要繼續,而且範圍會擴大。等到試驗成果出來了,藥劑和注藥技術成熟了,才會在杭州全市範圍內推廣,相信在未來的幾年,梧桐飛絮也會和柳樹柳絮一樣,越來越少。
今年,從4月2日開始,在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的統一部署下,杭州懸鈴木(梧桐)飛絮抑制控果修剪工作正式啟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