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成都的行道樹,成都人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法國梧桐樹了。行走在成都的街頭,常在道路兩旁見到這樣的行道樹:它們樹形高大,樹冠寬廣, 葉子看起來像個巴掌,樹皮則斑駁粗糙,還會一片一片地剝落;春季常飄果毛,夏季葉綠蔥翠,秋天落葉飄飄,這就是法國梧桐。
成都的法國梧桐最早種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長到八十年代,就在街道兩旁形成了壯觀的綠色走廊。老成都們成長在法國梧桐樹下,對它的感情相當深厚。那時的街道不寬,兩側的人行道上每隔十來米就會種著一棵法國梧桐樹。夏天枝繁葉茂,太陽光從樹葉縫隙間射到地面,光影斑駁。秋天樹葉變成金黃色,清風拂過,葉子緩緩飄落一地。
關於法國梧桐的來源,是因為一個美麗的誤會:公元401年,印度高僧鳩摩羅什到中國傳播佛教,就攜帶這種樹,鳩摩羅什將它種植於西安附近的戶縣古廟前,至今尚存樹幹得有4人才能合抱。在歐洲廣泛栽培後,法國人把它帶到了上海,栽在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帶)作為行道樹。加之葉子很像梧桐,被誤以為是梧桐,又是法國人引進的,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了。
而據專家介紹,其實法國梧桐並不是梧桐,而是中國人對幾種懸鈴木的通稱。它屬於懸鈴木科中的懸鈴木屬。這種落葉大喬木,高度可達30米,一直是世界著名的優良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根據9、10月份結果期,果枝上球形果序的個數不同,懸鈴木常又被分為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成都種植的是二球懸鈴木。
但是,法國梧桐的大量種植也引發了很多問題,比如:在每年的5-6月結果,果實上面會有白色絮狀物,這種白色絮狀物對人體的健康有較大的危害,吸之則咳嗽不止,入眼則眼紅奇癢無比,觸碰到皮膚則會導致皮膚過敏;梧桐的花粉對人體的危害要比飛絮要大得多,法國梧桐花粉由其自身的微粒性,散布的面積大,更容易進入人體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秋天法國梧桐大量落葉給城市環衛工人增加勞動強度。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很多老的街改造時,大量法國梧桐被砍伐,與那些新修建的街道一樣,逐漸被銀杏等新的行道樹代替。但在主城區的太升南路、祠堂街、西安北路、紅照壁、西御街、人民北路、馬鞍東路、商業街等街道上,還是能看到遮天蔽日的法國梧桐,這也算留給老成都人的一點念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