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武漢人都不知道,原來法國梧桐是個浪漫的誤會

2021-01-13 WHatplus

No._

1056

//



還沒欣賞夠制霸朋友圈的藍天白雲,幾場灰濛濛的陣雨又不期而至。


沁透人心的雨滴,溜入脖間,神經倏忽一蹙,脖子縮進衣領。


待到驟雨初歇,氣溫轉涼,漫步在街頭,不經意間,滿城的翠綠竟溢出眼帘。


這是武漢夏天最值得留念的瞬間,也是城市生機勃勃的風景。



情深深雨濛濛,「法國梧桐」煙雨中。


虎背熊腰的枝幹,是令人安心的存在。


枝葉繁茂的綠蔭,庇護著新城舊區的街景。


老一輩武漢人對「法桐」記憶深刻,常會想起童年在樹下乘涼玩耍的時光,以及那些相互依偎牽手走過的梧桐街巷。


一個涼爽的雨後,WHat君溜達在街頭,除了拍下那些綠意盎然的「梧桐樹」外,還了解到很多關於它有趣的故事。可能,90%的武漢人都不知道



武漢的法桐既不來自法國也不是梧桐

/


臺灣作家蔡珠兒在《法國梧桐》裡這樣寫到:


「有法國梧桐的地方,就適合走路和停駐;春夏有亭亭青傘,足以庇蔭思緒,秋冬有沙沙落葉,踩出滿地韻律,世界上有兩種城市,有法國梧桐,以及沒有的。」



關於法桐的唯美描述還有很多,但鮮有人知道它的官方稱呼:「懸鈴木」。它是中世紀時英國人培育出來的品種,最早傳入國內始於上世紀初,由法國人種植在上海的租界區內。落地生根後,富有浪漫氣息的上海人覺得此樹的葉子和梧桐樹酷似,便稱呼它為「法國梧桐」。



武漢只有一顆法桐其餘皆是英國梧桐

/


按照比較專業的說法,根據果球多少,「懸鈴木」可分為三種,俗稱分別是美國梧桐、英國梧桐、法國梧桐。目前武漢大面積種植的皆是英國梧桐,早在100多年前它就開始為江城遮陽避雨,但因為「法桐」的稱呼太深入人心,以至於延續到至今。


據資料顯示,武漢真正的「法桐」僅有一顆,位於首義公園內,至今已有80多歲,盤根錯節,老態龍鍾,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時光裡。



武漢的英桐哪裡最繁密?

/


十裡英桐,亭亭如蓋,隔盡塵俗,遊人徘徊。


據統計,武漢目前約有30萬株英桐,廣泛分布在三鎮的大街小巷。最繁密的地方包括解放公園路、解放公園、京漢大道、東湖南路、和平大道、廣八路、司門口、地大、華科(全國種植英桐最多的大學,沒有之一)。這些地方的英桐蔚然成林,平均年齡都超過50歲。



武漢最老的英桐在哪裡?

/


曾有報導稱,它栽種於普愛醫院宿舍區內,年齡超過120歲,是礄口最老的古樹,由英國殖民者入侵漢口時種下的,目前已被掛上《武漢市古樹名木》的黃牌。但很遺憾,WHat君最終沒有找到它的蹤影,倒在醫院門口見到一顆皮若裂巖的英桐,這,會不會就是它呢?



武漢最大的英桐在哪裡

/


據說在東湖南路,那裡水土肥沃,陽光充足,擁有英桐野蠻生長的優越條件。周圍逛遍,做了對比後,WHat君還是認為司門口天橋下的那顆英桐,或許才是最大的,畢竟兩個成年人伸開雙臂都無法環抱它,巴掌大的樹葉抑制了仰望天空的念頭,手臂粗的虯枝盤曲迴旋,龍蛇飛舞。



英桐為什麼會大面積脫皮?

/


當然不是臉皮太厚,也非身患疾病,而是一種自然現象。


每年5月到7月,是英桐的生長旺季,脫皮現象特別明顯,樹幹上露出的白肉,並不是木芯,而是新生的、顏色較淺的樹皮。對它的健康沒有任何危害,相反,更能說明它長勢良好。掉下來的樹皮也有用途,可以做成工藝品或者成為繪畫板。(地大的學生對梧桐樹皮可謂物盡其用)


BY:趙小猴

武漢人為何對英桐又愛又恨?

/


上世紀50年代,因為能抵抗煙塵,隔離噪音,清新空氣,英桐在武漢開始大面積種植。有老照片顯示,當年民眾樂園和保華街一帶都大量種植著英桐,可謂走在潮流前線。


但當苗木長成參天大樹,英桐的缺點也開始凸顯:初春梧桐絮飄飛,秋冬狂風掃落葉,讓人怨聲載道。因此在90年代,武漢的英桐遭到了大量砍伐,漸漸淡出人們視野,但隨著替代品的意楊樹年老退休後,武漢人又開始懷念起英桐的好處,千禧年之後它又被重新接納。



除了武漢哪些城市也愛種植英桐?

/


南京、上海、成都、青島、大連……基本每個大城市都喜歡栽種,而最情深的莫過於南京。


當地有句俗語:「南京有幾樣東西不能動,排名第一的就是梧桐樹」。187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石鼓路種下第一顆英桐,到1929年南京的英桐樹已多達兩萬顆,它們在山坡、路旁、湖畔、街邊、巷內,在雞鳴寺、雨花臺、中山陵紮根成長,至今已成為全城的思鄉情懷和信仰。



英桐能吃嗎?

/


當然,不能。


梧桐樹倒可以,種子可以食用或榨油,有「鳳凰非梧桐不棲」的說法。




據天氣預報溫馨提示,武漢的陣雨還要下個幾天,儘管它在預報這座城市的天氣時已經出現了N次失誤,但我們也只能祈禱:讓雨下小點,太陽溫柔些。


盛夏傍晚,行走在「梧桐樹」下,望著樓宇之間即將西沉的落日或者連綿不絕的烏雲,心情總會愜意很多,有種卸掉重擔的錯覺感,甚至還能體會到淡淡的歐式情愫。



這些樹叫法國梧桐或者英國梧桐都無所謂了,重要的是,它們和我們以及這座城市早已經連在了一起,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當有一日,離開家鄉,在某個時刻,你我都還是會不知覺的想起那年夏天梧桐樹的上蟬鳴和翠葉,想起武漢秋冬乾冷的氣溫和金黃的街頭。


葉上蕭蕭雨,武漢梧桐不寂寞。



文 // 二刀流

圖 // 束也


漢漂第一課,住在城中村




順手給我一顆小心心吧~!

相關焦點

  • 在這條「清涼路」上,關於法國梧桐,有個浪漫的誤會
    關於法國梧桐的浪漫誤會——說起法國梧桐,腦海裡馬上會想到富有浪漫色彩的法國,隨之想到法國梧桐大概是來自法國吧,其實法國梧桐和法國一點關係也沒有!很多城市在綠化大馬路時,路邊栽種的都是法國梧桐,法國梧桐在世界上也是綠蔭和行道樹的重要樹種
  • 法國梧桐,既不法國,也不梧桐,但很浪漫
    但是這種稱呼是非常不恰當的,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誤會:中國最早被大量當作行道樹的懸鈴木,是上世紀頭兩個十年被法國人引種在上海法租界內的,沒太搞清楚情況的上海人見這樹葉子挺像梧桐的,既然法國人種了這麼多,那麼這種樹應該來自於法國吧,於是就叫它法國梧桐了。
  • 浪漫的法國梧桐為什麼長在了新疆的這座小縣?
    相信很多來自外地的人都說南疆最多的是沙漠、戈壁灘。的確,南疆的各個角落幾乎都有沙漠。但是,你聽說過法桐嗎?看到「法桐」倆字,你是不是也以為它來自浪漫的法國呢?「法桐」也就是法國梧桐,但它卻並非產在法國,而是原產自歐洲東南部及亞洲西部。久經栽培,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
  • 南京有一條「美麗的項鍊」,所流傳的浪漫傳說,卻是個美麗的誤會
    此刻南京最美的不過是那條「梧桐大道」,十米多寬的馬路上,被兩邊一字排開的梧桐樹枝完全覆蓋,抬起頭映入眼帘的並不是蔚藍的天空,而是那密密麻麻的梧桐樹葉,不管是開車還是走路,那沁人心脾涼意,都在無時無刻包裹著人們。而這美麗的背後,還蘊含了一個無比浪漫的傳說。
  • 法國其實並沒有法國梧桐,是真的嗎?
    但是這種稱呼是非常不恰當的,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誤會:中國最早被大量當作行道樹的懸鈴木,是上世紀頭兩個十年被法國人引種在上海法租界內的,沒太搞清楚情況的上海人見這樹葉子挺像梧桐的,既然法國人種了這麼多,那麼這種樹應該來自於法國吧,於是就叫它法國梧桐了。
  • 上海的「法國梧桐"
    「法國梧桐」,並非原產地法國,而是中世紀時英國人雜交培育出來的新種,它的原名「倫敦梧桐」(London Plane),法語叫「Plantane」,以法國種植最多。上世紀初,從法國移民到此,原是慰解法國人的思鄉之情,誰知道落地生根,像個中法混血兒,落戶當年上海的法租界。對近代以來的中國人來說,「法國」還有「巴黎」,代表的是摩登的浪漫世界,具有神奇的誘惑。所以,香謝麗舍大街上的「法國梧桐」,只因為葉子和中國古代的梧桐樹有一點類似,就成為人了上海人口中的「法國梧桐」。
  • 不是梧桐的法國梧桐,何以安家南京?
    ,有些人就誤解了「引種法國梧桐」的真正原因。如今,法國梧桐已經成為了南京的文化名片之一,每個南京人心中都有無法割捨的法桐情結,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法桐故事,在上海、南京、武漢、杭州、青島、西安、鄭州等城市都能看到它的存在。
  • 法國梧桐不是真的梧桐,但真的是好的行道樹
    從學名來看,這一家子似乎很好區分,然而它們的俗稱集合可能比修羅場還要混亂,一不留神,就可能陷入「法桐與美桐雜交產生了法桐」這種繞口令。懸鈴木科是個單屬科,屬下大約只有10種,大部分都原產自北美,歐亞大陸只有2種,其中就有二球懸鈴木的一個親本——三球懸鈴木Platanus orientalis。
  • 法國梧桐浪漫校園 西華師大「金色蝴蝶」滿園翩飛
    法國梧桐浪漫校園 西華師大「金色蝴蝶」滿園翩飛    12月17日,記者在西華師範大學北湖位於市蓮池路的西華師大老校區看到,滿地的法國梧桐樹落葉鋪滿地,為綠樹成蔭的老校區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 關於南京「法國梧桐」的冷知識你知道嗎
    南京城裡有許多的「法國梧桐」,很多人都聽說過「法國梧桐」的愛情故事。據說當年宋美齡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特意從法國引進三萬棵梧桐樹種,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種成一串寶石項鍊,送給愛人做禮物。天吶,哪個女生聽完不心動!也太浪漫了吧~但其實這個故事是假的。其一,南京種植的梧桐以法國梧桐和美國梧桐為主,還有英國梧桐,這三種樹按照生物學科的說法都不算梧桐樹而是懸鈴木。
  • 法國梧桐,成都人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說起成都的行道樹,成都人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法國梧桐樹了。行走在成都的街頭,常在道路兩旁見到這樣的行道樹:它們樹形高大,樹冠寬廣, 葉子看起來像個巴掌,樹皮則斑駁粗糙,還會一片一片地剝落;春季常飄果毛,夏季葉綠蔥翠,秋天落葉飄飄,這就是法國梧桐。
  • 揭秘法國梧桐的「真面目」
    作為「跨國樹種」,又被冠以如此響噹噹的稱號,法國梧桐很快就吸引了打假部門的注意。 經過打假部門抽絲剝繭的調查,法國梧桐的「真面目」被一層層揭開。 首先被「拆穿」的就是它那聽起來「高大上「的名字。 實際上,「法國梧桐」既不是梧桐,也不來自法國。
  • 「法國梧桐」:不來自法國,也不是梧桐
    我們常常會在道路兩旁看到掛著「法國梧桐」牌子的高大樹木,但是細細觀察你會發現,這種樹木與我們經常見到的梧桐卻並不相同。那麼,「法國梧桐」到底是不是梧桐呢?而經常出現在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實際上並不是梧桐樹,而是英國梧桐,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懸鈴木。根據原產地的不同,我們將懸鈴木分為美國梧桐、法國梧桐和英國梧桐,而它們每個果序柄上的果實數量也不盡相同。
  • 林草科普|揭秘法國梧桐的「真面目」
    作為「跨國樹種」,又被冠以如此響噹噹的稱號,法國梧桐很快就吸引了打假部門的注意。經過打假部門抽絲剝繭的調查,法國梧桐的「真面目」被一層層揭開。首先被「拆穿」的就是它那聽起來「高大上「的名字。實際上,「法國梧桐」既不是梧桐,也不來自法國。
  • 講真,你不知道「法國梧桐並非梧桐」這件事吧
    前段時間,一條題為「上海街頭多棵梧桐樹『穿』上萌毛衣」的新聞吸引了各方網友的注意力,市民、網友紛紛表示「萌萌噠」、「暖暖的」,更是有網友評論:「有一種溫暖叫樹都穿上了秋褲
  • 它既不產於法國也不是梧桐,為何被稱為法國梧桐,毛絮飄飄怎麼辦
    導語:提起「法國梧桐」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其實稱其為「法國梧桐」是不對的,叫它「懸鈴木」更合適。法國香榭麗舍的林蔭大道、南京那條美麗項鍊,都是因它而來。我國引入栽培的懸鈴木有3種,一般人不容易區分,無論哪種稱其為「懸鈴木「是沒有錯的。
  • 知識講堂│「法國梧桐」、「梧桐」傻傻分不清?
    說起「法國梧桐」,想必不少人都聽說過吧。深秋時節,正是「法國梧桐」葉色絢爛的時候。在每年秋天廣受喜愛的魔都賞葉地中,它可是主角之一。可是不少推薦文章中,會把「法國梧桐」和「梧桐」搞混了。那為什麼會出現「梧桐」、「法國梧桐」傻傻分不清的狀況呢?
  • 法國梧桐or中國梧桐:今後幾人識梧桐?
    △泡桐很多人在談論梧桐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國梧桐——誤把懸鈴木科懸鈴木屬的法國梧桐,當做咱中國的梧桐。△中國梧桐隔盡塵俗都不見,遊人信步好徘徊。」187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石鼓路種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國梧桐樹,在淡去的光陰裡漸漸融入這座城。
  • 中國梧桐和法國梧桐,你分得清嗎?
    說起梧桐,相信大部分人有腦海裡浮現的都是法國梧桐的影像。然而,說起「中國梧桐」,許多人卻聞所未聞,因為在他們看來法國梧桐就是梧桐。然而,法國梧桐實際卻不是梧桐,真正的梧桐實乃中國梧桐。只因各種原因,真正的中國梧桐以前很少作為綠植出現在市區,我們平常所見的大部分均為法國梧桐。那麼究竟什麼是中國梧桐,什麼又是法國梧桐,它們倆有什麼區別呢?
  • 南京「法國梧桐」真的是蔣介石為宋美齡而種?
    在南京,最最有名的行道樹就是這「法國梧桐」。中山南路、中山北路、莫愁路、漢中路、陵園路...十米寬的路面上,被兩邊梧桐樹伸展開來的枝椏完全遮蔽,不論行走還是開車路過,通身都是沁入心脾的涼意。關於南京種植「法國梧桐」的說法有很多種,最浪漫的就是:傳說當年宋美齡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愛妻心切,特意從法國引進兩萬棵梧桐樹種,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種成一串寶石項鍊,送給愛人做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