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每年5、6月份的時候,長春人民大街會飛起漫天的楊花,從人民大街兩邊的寫字間向下俯視,有著從飛機舷窗看到雲層的既視感。秋天的時候,春城大街有軌電車落葉景觀藝術街區,每當有軌電車駛過帶起的風,吹動黃葉翩躚飛舞的時候,「一葉知秋」再恰當不過。
長春的文化符號,是春天百年人民大街上滿天的飛絮,夏天文化廣場放飛的風箏,也可能是秋天萬紫千紅的落葉,還可能是冬天裡寂靜而來的雪花。長春的文化意象,是一個飛得更高的故事。從一批文化政策,到一批文化場域,這些城市四季的過往,當你想要認真記錄下來的時候,它們早就融入了尋常巷陌。
雕塑符號,城市守望者初看塞林格《麥田的守望者》的時候,我以為這是個關於稻草人的故事,是個熱愛大自然的故事,後來我知道了並不是這樣。在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我以為這是個關於「城市稻草人」的故事,後來我知道了也不是這樣。雕塑是城市的守望者,卻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如今,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已成為長春人的驕傲。每一次中國長春世界雕塑大會,都有一批世界各國雕塑家創作的精品永久地留在長春,在為市民提供更多可觀賞作品的同時,也把長春向世界雕塑名城方向又推進了一步。雕塑,正逐漸成為詮釋寬容、大氣、開放、包容的長春城市文化的空間符號。
2008年,長春雕塑大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國的500多位雕塑家和規劃建築師達成了《城市雕塑長春宣言》,呼籲市民認識城市雕塑的重要意義,讓城雕真正走入城市生活。隨著時間的變遷,長春逐漸地增加著雕塑內容,國際友好城市雕塑園、長春國際汽車公園、雙陽國際雕塑公園等「雕塑主題公園」。雕塑逐漸成為長春與眾不同的城市氣質。
在長春北湖溼地公園,盡享湖光山色的同時,還有105座雕塑散落在公園的路邊和角落,這些作品是從世界400餘名雕塑家創作的1268件作品中優選出來的。這些雕塑仿佛是公園的「路引」,為遊人指明方向;又或者是「同遊者」,掩映在樹木花叢後,與遊人玩著幼時代的迷藏遊戲。雕塑豐富了北湖溼地公園的文化符號,與景觀融為一體,與遊人相映成趣,形成了公園的主題群落。
建築符號,櫛風中鱗比在許多長春人眼中,長春最氣派的建築非地質宮莫屬。地質宮處於新民大街中軸線的北端,是利用偽滿新帝宮政殿的地基建起來的,曾作為長春地質學院的教學樓使用,因此被稱為「地質宮」,現在成為吉林大學的一個部分,這裡有足球場、露天電影,有時候還會舉辦「書市」,是市民的休閒文化娛樂中心。
位於人民大街2999號的長春市體育館,是「一五」期間長春市重點建設工程之一,它是新中國成立後吉林省最早建成的體育館,因其建築質量,它曾被英國《世界建築》雜誌列為中國八大建築之一。至今,長春市體育館仍是長春基建史上的楷模。
位於新民大街1162號的原吉林省圖書館,現在是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所在地。在蒼松翠柏之間露出一角屋簷,不論從外形還是從往昔的功能來說,都是長春文化的一個重要節點。
對於長春的「鴿子樓」,很多人往往是未見其樓,先聞其名。這棟樓是長春的地標之一,它太容易被長春人提起,因此,很多外地到長春的人都聽過「鴿子樓」,但往往對其沒有更多的了解。事實上,「鴿子樓」是東北地質學院的教學樓,其牆體上的花紋,遠遠望去,像一隻只展翅欲飛的鴿子。
不知從何時起,吉林省文化活動中心、吉林省美術館、吉林省近現代史展覽館三館合一,成了長春古典融合現代的文化標誌。成為服務全省、輻射東北的科技、文化藝術展示交流中心,休閒旅遊中心和影視創意製作中心。中心的設計採用原汁原味的德式風格,三座白色的建築體由方形的中央大相連,整體呈品字形排列。中心是文物美術作品、科技教育成果與一體的集中展示平臺,未來將實現其「傳承文化、科普教育、成果展示、學術交流、休閒旅遊」等功能,發揮拉動全省文化產業、提升文化品味、完善省會誠實功能的作用。
航站符號,等待的哲學每個城市的車站,都會成為這個城市的象徵,長春雖然不是水邊的城市,沒有航船可供停泊,卻並不妨礙她衍生出濃厚的航站文化。
在我們祖輩的相冊裡,幾乎都有一張火車站前的照片,祖輩們在歲月中逐漸改變了容顏。而那個長春火車站,卻依然在那裡,出現在相片中、視頻裡,不悲不喜。
遠眺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一座嶄新的現代化空港以「鶴舞雲天」之勢,將其靚麗的容顏展現在世人面前,令人過目不忘。
如果你在長春地鐵1號線每個站點都逛一逛,將遭遇一場文化盛宴。地鐵站點的風格定位為長春印象,從始發到重點,沿途記錄著長春發展的歷史。將老長春的風貌特色與新長春的時代特徵,做到統一中有變化,完全呈現長春的歷史文化。將長春的過去與現在與人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凝固在走走停停之間。
汽車符號,一汽的年輪如果樹木用一圈一圈的年輪記錄著雨水的豐盈,中國一汽一定就是記錄長春年輪的那棵參天大樹。一汽的廠區大樓,曾成為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的「背景板」;一汽的紅旗轎車,是閱兵儀式上領導人的檢閱車;紅旗小鎮、汽車博物館,等等由一汽拓展出來的文化空間,遍布城市。而最重要的,一汽出產的汽車,每天都穿行在城市的街路,連接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電影符號,時光的嚙合如果說一汽是長春的年輪,那麼長影就是長春的膠片。很多初來長春的遊客,首先想去的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舊址博物館,原因是都是從小就是看著長影廠電影長大的。在長春電影製片廠能夠看到電影故事背後的故事,能夠看到時代主旋律的演變,還能看到大量影片拍攝過程的照片和場景還原,在關注光鮮演員的時代下,這些電影幕後的故事,就像一個窗口,讓我們得以一窺電影的神秘。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一個社會變革的縮影,梳理長春的電影脈絡,無疑是享受一次時空之旅。從中看到長春電影製片廠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而不斷求變的過程,折射出這近幾十年,中國文化發展之快,步伐的跳躍性。
詩歌符號,凝固的詠嘆長春的文化,是行走的文化,是流動的文化,是增減的文化。2020年,長春現代詩公園落成,將新詩文化與園林意境結合,詩入於畫、畫融於景、景觸於情,移步異景、詩景合情,將公園建設成了百讀不厭的一本詩集。詩歌主題公園成為長春新的園林景觀,對於加強長春市文化陣地建設、提升市民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長春市內有130多個公園,種類齊全又風格各異,有著上世紀以社會建設命名色彩的勞動公園、青年公園;也有著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公園——長春德苑;還有用以紀念人物的公園——岱山公園;文化古蹟類公園、體育公園、科技公園,等等星羅棋布在城市的角落。長春的公園是與市民的物質文化需求俱進的,是多元的,兼容並蓄的。現代詩公園不僅給市民們提供了鍛鍊身體的場所,休閒娛樂的場地,還是行走在知識殿堂的文化之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