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數據分析報告第一步是判斷數據,看看報告中的數據是否有邏輯錯誤、數據錯誤等。之前的兩篇文章已經說過了,今天說說發現事實。
發現事實就是去尋找數據報告中那些比較直觀,可以一目了然發現的事實。找出事實,是產生見解前的必要步驟,也是產生見解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重視找出事實的步驟,那你後面出來的見解,可能會出錯、片面或一知半解,甚至所謂的見解,其實還是事實而已。
例如你下屬給你做好了圖表後,下屬告訴你圖上看到本月較去年同期下滑了25%,其實這就是在告訴你事實,而事實上我們要的是結論。再比如某日花店月匯報PPT上顯著寫著本月銷售最好的前三個品類是沐浴露、潔面乳、潤膚霜(其實在柱狀圖中已經顯然有top銷售品類的排名了),這也是事實而不是結論,你想知道的是同比或環比這些品類排名的變化已經變化背後的故事。
找出事實的常見方法有4種:
01 比較大小
數據之間通過比較它們的大小,往往很快就能找出事實來,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確實對比很容易發現事實。
大家看看下面這張圖,你能發現哪些事實?
給
你
60
秒
思
考
時
間
你找到了幾個事實?來看看我的答案:
銷售目標,東北區最高,華東區第二,華西區第三,……上海區最小;完成率,華中區最好,華北區第二,西南區第三,……東北區最差;同比增長率,西南區第一,華中區第二,華西區第三,……華東區最低;退貨率,利潤目標,完成率,利潤同比增長率,庫存金額,庫存同比,庫存周轉……
這些都屬於事實,絕對不是結論,然而我們看到的數據報告PPT中文字部分,很多其實在該寫結論的地方寫的卻是事實。如下面這張PPT中的「結論」,顯然這樣的結論其實毫無用處。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通過比較同一指標的大小,其實很快就可以找出事實。但要切記是同一指標同一定義的基礎上,才有比較意義。舉個例子說,網絡上經常發布的各行業平均工資數據。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大家把自己的月平均工資來對比,得出的事實就不一定是客觀的了。因為影響工資的因素很多,站在數據本身的角度看,跨行業對比意義不大(除非你看到後,有跳槽的計劃~),回到本行業對比,也仍然會有企業性質、企業盈利、職級水平、工作年限等因素在影響工資。所以對比工資時,儘量找接近自己的數據來對比,這樣更容易讓你找出事實。
通過比大小發現事實是數據報告解讀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合看表格式數據報告的時候用。
02 趨勢分析
趨勢,通常是與時間關聯,同一指標在不同時期的數據會呈現一定的走勢。
大家看到最多的股票的分時圖,從9點30分開盤,到15點收盤形成的走勢圖,還有日K線、周K線、月K線、年K線等。例如這隻股票:
上市以來的,股價整體趨勢是上漲的,近期更是大幅上漲,通過看趨勢也能找出這個事實。同時你也可以使用比大小的方法發現上月創了新高719.96元,(圖中)歷史最低價是76.98元。(如果最低價你買了1萬股,現在你就是土豪了)
再來看看2006年-2016年深圳房價走勢:
圖片來自網絡
從圖看出,2008年、2012年的房價同比是下降的,自2012年開始房價一直呈上升趨勢,且2014-2016年房價大幅上漲,2016年到最高點。
這就是從圖表中的趨勢找出事實,同時大家也會發現,用圖表來看趨勢是非常直觀的,趨勢分析展示一般用折線圖比較多,當然柱形圖也可以看趨勢。
有的時候,別人給你的報告沒有做曲線圖或柱狀圖,此時你可以將對方的圖適當修改以便更方便的發現事實。如果不允許修改,則可以找張紙打個草稿,自己劃張趨勢線(草稿法),當然如果你技術足夠嫻熟,也可以不用草稿,直接在大腦中「生成」一條曲線(人腦法)。厲害了吧?
03 邏輯分析
找出事實,有時候還要結合日常邏輯,業務邏輯來看。看看以下的圖表,是某網絡平臺過去一年的男女線上花費數據:
圖片來自網絡
在這個圖中怎麼找出事實呢?(假定數據是正確的)
先看服飾,明顯看出女性比男性要高,按日常的邏輯,女生在服飾類消費比男性多,沒有問題;
再看嬰兒用品,發現男性居然比女性要高,這對我們日常的邏輯是一個衝擊,一般我們會認為嬰兒用品應該是媽媽買得多。但圖中展示的事實卻是:男性購買嬰兒用品的花費更多。
食品、非食品快消品、電子/數據類產品,男性比女性消費更多,這些現象和我們的日常邏輯也差不多,不會有大的衝擊。
但化妝品類別,居然看到男性還比女性略高一些,這也是對我們的常規邏輯有衝擊的。
所以綜合看完這張圖後,發現的事實就是嬰兒用品、化妝品,男性比女性在線上的花費要多。當然前提是我們已經假定數據是真實的。
04 藉助圖表
現在的數據報告中,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網絡上,更多的以圖表的形式呈現的。最後再跟大家談談如何從常見的圖表中發現事實。會講一個指標、兩個指標、三個或多個指標時,如何更好的發現數據中的事實,本周講一個指標時的幾個場景。
1、餅圖
餅圖一般用來展示份額,在三俗圖表(曲線圖、柱狀圖、餅圖)中排行第三。
如果你看到以上的餅圖,證明作圖者是很業餘的。因為各產品的份額沒有進行大小排序,不容易發現更多的事實。像下面的這個才是合理的:
通過這個圖,我們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出各產品的份額的事實,份額從大到小是:E、D、B、C、A。和前文描述的一樣,如果方便直接改圖表就自己動手,否則就使用草稿法或人腦法。
上面這個圖其實還可以根據業務場景進行優化,如果你的公司是E產品,你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C產品,則可以弱化其它數據,突出E和C的市場份額。這樣受眾是不是更容易發現事實?
所以讀餅圖的思路就是要看出,各對象的份額對比情況是怎麼樣,說白了就是誰大誰小,這就是事實。
2、柱狀圖
這也是很多人愛不釋手的一種圖表。
從柱狀圖中找出事實,方法與讀餅圖的方法基本一樣,是通過比較各柱子的高低,來發現各對象差異的事實。首先圖標中如果是按照時間順序或邏輯大小(從大到小或相反)排列的,則重點看趨勢的事實,然後找大小。如果是按項目排列(如A公司、B公司、C公司......)的,則首先看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不過一般人不會直接把平均值展示在圖表中,這是人腦法就起作用了,哪些高於平均值,哪些低於平均值......
3、曲線圖
這是三俗圖中的老大,出現頻率最高的一種圖。
通過上圖的曲線可以看到7月1-6日的點明顯低於6月底和7月7-10日的,這也是其中一個事實(下一步就是要找到背後的原因或洞察)。7月9日這天銷售最高(要問為什麼)。
通過曲線圖我們可以看到指標的變化趨勢,可以是整體的趨勢,也可以是局部的趨勢,然後再結合業務邏輯從中找出事實。曲線圖和柱狀圖的解讀方法大同小異。
當多曲線出現的時候,使用的解讀同樣是上面的方法,只不過是組合方法。如下圖,你們可以先試試。
這圖有如下一些事實:
1、幾乎每年銷售趨勢都從下往上走,注意這是事實不是結論
2、最大值:2015年的最高銷售在12月,2016年是12月,2017年是1月,這三個數據事實又能產生更大的事實,最大值規律在變化。
3、最小值:2015年在2月,2016年2月,2017年在5月,同樣規律在變化。
......
這些事實背後會有什麼見解或結論,那是另一個話題了,以後再說。好的,今天的內容主要跟大家分享了找出事實的方法,以及如何去從常見圖表中找出事實。大家也會發現,我們今天看的圖表都比較簡單,因為這些都是單指標圖表,只有一個指標呈現在圖表中,讀起來相對會比較簡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