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最早的雞應屬於猛禽類

2020-12-04 海叔說春秋

中國歷史上,雞歷來被作為吉祥動物,被人稱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這對雞的評價可謂是高。

雞在中國文明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在沒有太陽的時候,人們如何來計算時間呢?雞鳴的作用就顯現出來,清晨的雞鳴代表新的一天開始。

民間對雞鳴相當推崇,甚至運用在軍事中。戰國時期著名的函谷關,關門開啟的時候就以雞鳴為準。孟嘗君逃難到函谷關,後有追兵,天未亮,關未開,門客中有雞鳴狗盜之輩,模仿雞鳴,函谷關守將便將關門打開,可見當時學習雞鳴之聲,當是口技中的重要門類。

《太平御覽》:「黃帝之時,以鳳為雞。」以時間計算起來,黃帝時期的雞應該算是最早馴化的雞,用典籍中的說法,雞則是鳳凰,那麼雞本身就並非是溫馴的禽獸,與龍、麒麟、饕餮等上古異獸相比,鳳凰不僅具有猛禽的外貌,更具有不同於其他聖獸的美貌外表,所以雞成為某種民俗中的圖騰,也就理所當然。

在神話故事中,據說在東海中曾經有座大山,名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巨大無比的桃樹,樹根向周圍伸展,足足有三千裡方圓,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這隻金雞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人間和鬼界的界限,神荼、鬱壘鎮守在前,而那些想要作惡的孤魂野鬼,若是被金雞發現,就會被吃掉。如此看來,雞的猛禽屬性更是必然。

相關焦點

  • 英國公布猛禽類犯罪地圖
    本報訊 據日本EIC(環境信息與通信)網站消息,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FRA)最近公開發布2011-2015年猛禽類犯罪地圖,指出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發生的猛禽類犯罪(使用槍枝、陷阱、毒藥等殺傷或破壞猛禽巢穴)的具體地點,這些地區被確認為猛禽類犯罪多發區。
  • 什麼是鳥類六大生態類群?那些我們常見的鳥兒都屬於什麼類別?
    現今的鳥類可以粗略分為兩大演化支,分別是古顎類和今顎類。古顎類的特徵是翅膀的功能性下降,沒有飛行能力,但是特化了雙足,奔跑能力優越,代表動物是鴕鳥、鶴鴕、鴯鶓和無翼鳥(幾維鳥)等。而今顎類就是個大支了,現存的絕大多數鳥類都屬於今顎類。不過今顎類也有不會飛的成員,例如憨態可掬的企鵝。
  • 最早的現代鳥類祖先化石!這種「神奇雞」像雞又像鴨 不挑食逃過了...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早的現代鳥類的化石,並將之命名為「Wonderchicken」( 神奇雞)。 菲爾德說,幾乎1.1萬種現存鳥類——古頜類(鴕鳥等不會飛的鳥類)、雁形目(水禽)、雞形目 (陸禽)和新鳥小綱(剩下的95%的鳥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我們認為共同祖先生活在恐龍時代結束之前的某個時間,」他說。 但是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倖存下來的鳥類化石非常少。
  • 雄雞一聲天下白 漫談中國文化中的「雞」
    原標題:漫談中國文化中的「雞」 狀如雞,鳴似鳳。時解落毛羽,肉翮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伏。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為雞於牖上,此之遺像也。」   可見,民間或在屋裡張貼年畫大公雞,或在窗戶張貼剪紙大公雞,以雞王鎮宅,源遠流長,年深日久。
  • 我國第一部專論鷹隼目鳥類的著作《中國猛禽(鷹隼類)》出版 _中國...
    本報訊 記者唐秀萍報導我國第一部專論鷹隼目鳥類的著作――《中國猛禽(鷹隼類)》一書近日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許維樞主編的《中國猛禽(鷹隼類)》,對我國所產59種猛禽的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學名及別名作了逐一訂正,對每一物種的形態特徵、生物學習性及地理分布等進行了科學的描述,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的優秀科技圖書。           我國是猛禽(鷹隼類)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所有猛禽都是對人類非常有益的鳥類。
  • 到上海動物園參加「2017雞年生肖文化節」,看看「鳳凰原型」長什麼樣
    為了迎接雞年的到來,園方新引進一批孔雀,目前共展出藍孔雀38隻、白孔雀6隻。據介紹,雞形目是鳥類中一個主要類群,中國是雞形目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上海動物園飼養有雞形目中的稚科和鳳冠稚科這2科的9種鳥,它們分別是稚科的藍孔雀、藍馬雞、褐馬雞、紅腹錦雞、白腹錦雞、白冠長尾雉、白鷳和藍鷳,以及鳳冠稚科的黑鳳冠雉。其中,褐馬雞、藍鷳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 中國最早文化起源
    兩幅神秘圖案,蘊含了深奧宇宙星象之理,被譽為「宇宙魔方」,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理。中國古代文明第一個裡程碑奠定基石。《易經》、《洪範》兩本經書論釋也,在中華大地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蘊蓋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多領域深遠影響。中國歷史文化淵源河圖洛書,2014年12月正式選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6600萬年前巨型猛禽高3米被稱為「地獄雞」(圖)
    原標題:6600萬年前巨型猛禽高3米被稱為「地獄雞」(圖)   這種動物站起來10英尺高,因長著雞一樣的頭冠、羽毛翅膀、長爪、極具攻擊力的嘴和一條強有力的尾巴,被稱為「地獄雞」  研究人員把這3部分化石拼湊在一起,發現這些分開的骨骼剛好形成一副近乎完整的恐龍骨架
  • 俯衝時速超過飛機,猛禽中的最強戰鬥機,也是最柔情的「硬漢子」
    提到猛禽,我們知道它們是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涵蓋了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的隼形目和鴞形目的所有種,包括了鷹、雕、鵟、鳶、鷲、鷂、鶚、隼、鴞、鵂鶹等次級生態類群,都屬於掠食性鳥類,相比其他生態類群,猛禽的數量相對要少得多,但它們站在了食物鏈的頂層,猛禽被戲稱為「戰鬥機」,而今天我們介紹的
  • 飛吧「座山雕」雖然你偷吃了雞 7隻猛禽回了家
    浙江在線02月24日訊 據《青年時報》報導前天,天氣晴好,對於溫州綠眼睛野生動物救助站的7隻猛禽來說,是個回家的日子。這天,它們將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前天下午3點,溫州大羅山山腰,溫州「綠眼睛」的林強和幾位林業工作人員一道,在此舉行虎年首次野生動物大型放飛行動。林強戴上防護手套,從兩輛救助車上搬下好幾個大號箱子。
  • 明明是恐龍,憑啥卻被叫做雞?
    長得漂亮的動物通常招人喜歡,但有種顏值不錯的恐龍,卻被賦予了死亡的氣息,還被起了一個和雞有關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呢?綽號「地獄雞」這種恐龍名叫「安祖維利龍」,化石出土於美國北達科他和南達科他州的「地獄溪組」地層。
  • 日本國鳥是綠雉,法國國鳥是高盧雞,中國國鳥是啥?鮮有人知
    白頭海雕是一種猛禽,在鳥類之中也是佼佼者的存在,正因為美國的帶頭作用,很多國家也紛紛效仿,選出自己國家的國鳥綠雉屬於大型雞類,雄鳥的頭頂有一簇紅銅色的羽冠,身上長有泛著金屬光澤的華麗羽毛,多為紫銅、藍綠等顏色,十分耀眼。綠雉棲息在海拔3300米——4400米的灌叢、裸巖等地帶,雙腳強健有力,非常善於奔跑。1947年,綠雉被選定為日本的國鳥,直至現在。
  • 歷史文化類紀錄片應接地氣:用"歷史"豐富國寶內涵
    作為90餘年來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革命史的產物,紅色文化、紅色文物也是我們今天的「國寶」,應為之建立「檔案」。但是必須看到,一直以來文化發展都呈現流行文化與經典文化相伴相生的規律。就像摩爾定律下的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永遠是快節奏、爆炸的信息,但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腳步能夠慢下來,多一些品味、感悟。隨著社會公眾理性的逐步增強,更多的人會去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深層次的養分,喧囂終會歸於平靜,像《國寶檔案》這樣的歷史文化類紀錄片欄目的價值將獲得受眾更多的認可。
  • 猛禽:一生不羈愛自由—新聞—科學網
    在這個觀測周期裡,年輕的「唐卡圖奧」從青海湖出發,穿過甘肅、內蒙古額齊納,達到中蒙邊境,秋冬它又穿過中國、不丹邊境,進入尼泊爾,次年春天再次越過中國的西藏、四川、青海、甘肅、新疆等地,回到蒙古腹地。在這趟越過高原、山川與河流,森林、草原與沙漠的旅途中,「唐卡圖奧」整整飛行了3萬公裡。
  • 6600萬年前的「地獄雞」:3米高巨型猛禽
    它極其殘忍,被稱為「地獄雞」。這種動物站起來10英尺(約合3米)高,因長著雞一樣的頭冠、羽毛翅膀、長爪、極具攻擊力的嘴和一條強有力的尾巴,因而得到了「地獄雞」這個名字。它的學名叫Anzu wyliei。美國猶他大學古生物學家在南達科他州和北達科他州的古老巖石中發現了這種動物的3副部分骨架。
  • 鳥類漫話——猛禽(圖)
    猛禽中的許多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有31種猛禽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而我國更是將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種全部列為了國家級保護動物。一般地說猛禽類有兩大類,一類是隼形類,如老鷹、禿鷲等,另一類是鴞形類,如貓頭鷹等。猛禽是食肉類鳥類,一部分食腐。
  • 鳥類中的「肥啾」並不全屬於雀形目,猛禽裡面也有可愛的毛絨糰子
    同樣的道理,在寵物貓的品種中,有毛的貓咪就有更多人喜歡,而無毛貓就沒那麼多人愛了,雖然也有人喜歡無毛貓,但相比之下還是喜歡有毛貓的人居多。鳥類中也是如此,像禿鷲這種頭頂毛髮稀少的總給人一種陰險的感覺,而像雀形目中的很多毛絨絨、圓嘟嘟的鳥類就特別討人喜歡了。
  • 這些猛禽到底有什麼實力在鳥中稱王?
    猛禽是鳥類食物鏈最頂端的物種,有著非同一般的體型和兇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世界有名的三大猛禽,究竟有哪些非同一般的實力。兀鷲兀鷲屬於鳥類的大型猛禽,長80到150釐米,翼展220-300釐米,體重6-12千克。頭和頸部羽毛退化而裸露,喙的邊緣具有弧形垂突,非常適合撕裂獵物,與禿鷲的區別在下體淺色,且尾呈平形或圓形而非楔形。一般棲息在高原草地、灌木叢以及半荒漠等地帶,以動物的腐肉和屍體為食。
  • 最早的人類與文化
    元謀人是迄今所知中國境內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⑵北京人  1929年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裡被發現,同時出土了大量石製品、骨器和用火遺蹟,年代為距今約70萬年。  北京人的模樣與現代人不完全相同,還保留著猿類的某些特徵,但能夠用手使用工具勞動,四肢發展很快,並由於勞動和直立行走,促進了頭腦的變化。
  • 從河姆渡文化到井頭山遺址:史前時期人們究竟如何生活?
    商代晚期的殷墟西區939座墓葬中,有339座有狗殉葬,佔墓葬總數的三分之一強,其中不少墓中殉狗還在兩隻以上。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狼向狗的演化最早的材料是比利時境內戈耶洞穴遺址出土的個體,發生於距今31700年,其證據便為其吻部明顯短於狼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