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5心理學考研答案解析及完整真題勤思考研版
勤思考研首發2015心理學考研統考真題答案,剛剛走出考場的同學們,可以以此為參照。對答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試著手複試。此版本答案為勤思考研教研室老師整理的版本,如果對部分題目有異議,可以和我們進一步討論和諮詢。
一、單項選擇題:1-65題,每小題2分,共13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按照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觀點,下列選項中屬於缺失性需要的是( )
A.認識需要 B.審美需要 C.自我實現需要 D.愛與歸屬需要
【勤思解析】D,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劃分為5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層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強,它們能否得到滿足直接關係到個體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層次的需要不是維持個體生存所絕對必須的,但高層次需要的滿足有益於健康、長壽和精力的旺盛,所以又叫生長需要。
2.遠處行駛的汽車看起來很小,但人們並不認為汽車變小了,這體現的知覺特徵是( )
A.恆常性 B.整體性 C.理解性 D.選擇性
【勤思解析】A,知覺恆常性,是指知覺的穩定性或不變性,當客觀條件在一定範圍內改變時,我們的知覺映象在相當程度上卻保持著它的穩定性,稱為知覺恆常性。
3.一個病人聽覺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語,該患者受傷的腦區域是( )
A.布洛卡區 B.威尼爾克區 C.艾克斯區 D.運動區
【勤思解析】B,感覺性失語症(sensory aphasia)又 稱「威尼克氏失語症」(Wernieke's aphasia)。病變位於顳上回之後部,由於其中儲存的聽覺語音記憶痕跡受影響,造成理解口語和口語表達困難。此時病人聽力正常,但聽不懂別人及自己說的話,嚴重時答非所問,病人常滔滔不絕地獨自說個不停,但用詞混亂,使人無法理解。
4.下列選項中,與有機體的呼吸、吞咽、排洩等基本生命活動有密切聯繫的是( )
A.腦橋 B.中腦 C.延腦 D.間腦
【勤思解析】C,延腦(medulla oblongata)脊髓的直接上延部分,是腦幹的後段。延髓調節控制機體的心搏、血壓、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中的局部損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看作機體的生命中樞。延髓是中樞神經系統許多感覺和運動纖維傳導的必經之路。其中一些上行衝動能影響大腦皮層的功能、對維持覺醒和產生睡眠有重要作用。向下的衝動參與了肌緊張和軀體運動的調節。另外,延髓內一些神經核團接受內臟感覺傳入,參與內臟運動及腺分泌的調節。
5.「馬赫帶」反映的感覺現象是( )
A.感覺適應 B.感覺補償 C.感覺融合 D.感覺對比
【勤思解析】D,馬赫帶,1868年奧地利物理學家E.馬赫發現的一種明度對比的視覺效應。馬赫帶的發現推動了對明度和光強間的關係的心理物理測量。
6.在陽光照射下,紅花與藍花可能顯得同樣亮;而當夜幕降臨時,藍花似乎比紅花更亮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棒體細胞是夜視細胞,對波長較短的光具有較高感受性
B.棒體細胞是明視細胞,對波長較長的具有較高敏感性
C.錐體細胞是夜視細胞,對波長較長的光具有較高感受性
D.錐體細胞是明視細胞,對波長較短的光具有較高感受性
【勤思解析】A,普肯野(Purkinje)現象:當人們從視錐視覺向視杆視覺轉變時,人眼對光譜的最大感受性將向波短方向移動,因而出現了明度的不同變化。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見到這種現象。例如,在陽光照射下,紅花與藍花可能顯得同樣亮,而當夜幕降臨時藍花似乎比紅花更亮些。普肯野現象說明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白天或夜晚),人們的視覺機制是不同的。
7.下列選項中,能夠吸引起隨意注意的原因是( )
A.刺激物的新穎性 B.刺激物的強度
C.刺激物的運動變化 D.對注意任務的依從性
【勤思解析】D,隨意注意指的是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形式。隨意注意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它受意識的控制,由第二信號系統支配調節的,它是一種意志的注意,是一種高級的心理現象。具有隨意注意的能力既是注意力。良好的注意力具有隨意性強,能較好地接受自己的意識控制調節,具體表現在注意的穩定性和注意能按需要的轉移性。
8.下列選項中,將明暗和陰影作為重要線索的知覺是( )
A.形狀知覺 B.大小知覺 C.深度知覺 D.顏色知覺
【勤思解析】C,深度知覺的物理線索有:物體的遮擋(重疊),在前面的近,被遮擋者遠;光亮和陰影的分布(明暗分析),近處物體顯得亮,遠處物體顯得暗些;空氣透視,近處物體輪廓清晰、細節分明,遠處物體不清晰;線條透視,指對象在空間上的幾何投影,大小相同的物體近的視角大,遠的視角小。因此向遠方伸展的兩根平行線看起來趨於接近。
9.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注視一根點燃的薰香,開始你會看到一個靜止的光點,過了一會兒,你會覺得這個光點似乎在運動,這種現象是( )
A.動景運動 B.誘發運動 C.自主運動 D.運動後效
【勤思解析】C,自主運動(autokinetic movement)是運動幻覺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沒有月光的夜晚,當我們仰視天空時,有時會發現一個細小而發亮的東西在天空遊動。我們會誤認為它是一架飛機,其實這是由星星引起的自主運動。
10.格列高裡(R.L.Gregory)認為,人們除了依靠網像運動系統獲得關於物體運動的信息以外,還依靠( )
A.特徵覺察系統 B.頭-眼運動系統
C.外周神經系統 D.自主神經系統
【勤思解析】B,為了知覺到運動,人們還需要具有關於自身運動或靜止的特殊信息。這種信息可能來自身體運動時肌肉的動作反饋;也可能來自大腦發出的動作指令。有人假定人腦中存在著某種比較器或視覺穩定中樞,它是兩種信息相互作用的場所。這種運動系統叫做頭-眼運動系統。
11.「小趙比小王聰明,小王比小李聰明」據此得出「小趙最聰明」的結論,該推理屬於( )
A.演繹推理 B.歸納推理 C.類比推理 D.概率推理
【勤思解析】C,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有部分屬性相同,從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相同的推理。歸納推理,就是從個別性知識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所謂演繹推理,就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通過推導即「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
12.下列關於語言的表述,錯誤的是( )
A.語言是人際交流中使用的符號系統
B.音位是語言中可獨立運用的最小單位
C.有限的詞語和規則可以產生無限的語句
D.音位能被組合成語素,語素能被組合成詞語
【勤思解析】B,詞是由語素構成,比語素高一級的語言單位。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這句話說明了詞在語言中的作用,一是說詞是能獨立運用,二是說在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中,它是最小的。但說到獨立運用,實詞和虛詞有不同的情況。就實詞來說,它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
13.「語言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沃爾夫(B.Wholf)提出的這一假設被稱為( )
A.語言相對假設 B.語言生成性假設
C.語言概括性假設 D.語言交互假設
【勤思解析】A,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有兩個部分:1語言決定論,即一個人的思維完全由母語決定,因為一個人只能根據其母語中編碼設定的範疇和區別定義來認識世界;2語言相對論,即語言結構有無限的多樣性,因此一種語言系統中所編定的範疇類別和區分定義為該語言系統所獨有,與其他語言系統中所編定的範疇類別和區分定義不同。
14.右圖所示的是兩條長度相等的線段,但b線段顯得比a線段長,這種現象是( )
A.繆斯—萊耶錯覺 B.賈斯特夫錯覺
C.波根多夫錯覺 D.多爾波也夫錯覺
【勤思解析】A,這種理論與側抑制相似。但我們認為,箭頭起到了一定的透視作用,這種錯覺應當從屬於「大小恆常錯覺」
15.小王開車行駛在馬路上,突然從路邊竄出一條狗,此時他顧不上多想,迅速轉動方向盤並急剎車,停車之後,他才感到自己的心砰砰亂跳,呼吸急促,覺得害怕,能夠較好的解釋該現象的情緒理論是( )
A.詹姆斯—蘭格理論 B.坎農—巴德學說
C.阿諾德的「評定—興奮」學說 D.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
【勤思解析】A,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和丹麥生理學家蘭格分別提出內容相同的一種情緒理論。他們強調情緒的產生是植物性神經活動的產物。後人稱它為情緒的外周理論。即情緒刺激引起身體的生理反應,而生理反應進一步導致情緒體驗的產生。詹姆斯提出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在他看來,是先有機體的生理變化,而後才有情緒。
16.託爾曼有關動機的觀點是( )
A.對達到目標的期待是個體行為的決定因素
B.本能是人類一切思想和行為的動力
C.自我效能感決定個體的動機水平
D.誘因和驅動共同決定個體行為
【勤思解析】D,託爾曼試圖從可以觀察到的環境刺激和行為反應之間探索有機體的內部過程,從而解答有機體之所以出現這種反應的原因。託爾曼曾經說過,中介變量是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但它是引起一定反應的關鍵,是行為的決定因素。只有搞清楚中介變量,才能回答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為什麼能引起某種可以觀察到的行為反應。最初,託爾曼把中介變量劃分為需求變量和認知變量兩大類,前者本質上是就是動機,後者則包括對客體的知覺、再認等。認知變量是對「是什麼」問題的回答,而需求變量則是對「為什麼」問題的回答。
17.個體的目標定位在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上,認為達到既定目標就是成功,根據成就目標理論,該個體所持有思維成就目標屬於( )
A.掌握目標 B.成績目標 C.效能目標 D.表現目標
【勤思解析】A,動機的成就目標理論,把成就目標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掌握目標,個體的目標定位在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上,認為達到了上述目標就是成功。另一種是成績目標,個體的目標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績上,認為只有贏了才算成功。
18.小張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有兩所學校可選擇,其中,一所是名牌大學,但專業不理想;另一所是一般大學,但專業理想,小張猶豫不決,這種動機衝突是( )
A.雙趨式衝突 B.雙避式衝突 C.趨避式衝突 D.多重趨避式衝突
【勤思解析】D,多重趨避衝突又稱雙趨避衝突,雙重正負衝突,指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標,但每個目標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分別具有吸引和排斥兩個方面的作用時,使人左顧右盼,難以抉擇的心態。如擇業時有兩個單位可供選擇,而每個單位又利弊相當,就有可能舉棋不定而陷入這種衝突中。
19.下列有關幼兒概念發展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一般只能掌握比較具體的實物概念
B.能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對性
C.實物概念的掌握先於數概念的掌握
D.所掌握的概念內涵往往不夠精確
【勤思解析】B,幼兒概括特點包括:(1)概括內容比較貧乏,一個詞只代表一個或某一些具體事物的特徵;(2)概括的特徵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質的;(3)概括的內涵往往不精確,有時過寬,有時又過窄。數概念和實物概念比較起來,是一種更加抽象的概念,因而在兒童發展過程中,掌握數概念比掌握實物概念晚些,也比較難些。
22.根據埃裡克森的理論,老年期的發展任務是獲得( )
A.繁殖感 B.親密感 C.完善感 D.認同感
【勤思解析】C,艾裡克森的心理發展觀第八階段為老年期,從50歲直到死亡,發展任務是獲得完善和避免失望、厭倦感,體驗著智慧的實現。
…………….. (因為回憶版,中間題目不全)
根據下列研究設計,回答45-48題。
某研究者為了研究自變量X(三種水平X1,X2,X3)和自變量Y(兩個水平Y1,Y2)對某種心理活動的影響,抽取若干名大學生,隨機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組,實驗安排:第一組:先做X1Y1,再做X1Y2,第二組:先做X2Y2,再做X2Y1,第三組:先做X3Y1,再做X3Y2。
45.此實驗設計為( )
A.組間設計 B.組內設計 C.區組設計 D.混合設計
【勤思解析】D,混合設計是一個實驗中同時採用兩種基本設計的實驗設計。它要求一個自變量用一種設計處理,如被試內設計處理,而另外一個自變量則可用不同種類的設計處理,即被試間設計。X為被試間變量,Y為被試內變量,所以此實驗設計為混合設計。
46.其中組間變量為( )
A.X B.Y C.X和Y都是 D.X和Y都不是
【勤思解析】A,第一組被試只接受X1水平的處理,第二組只接受X2水平的處理,第三組只接受X3水平的處理,每個被試(組)只接受一個自變量水平的處理,所以X是組間變量。
47.若要求各組被試人數相等,則被試人數可能是( )
A.10 B.20 C.30 D.40
【勤思解析】C,本實驗設計中共需要三組被試,每組人數要求相等,那麼總人數一定要是3的倍數。
48.不宜採用該實驗設計情況是( )
A.X為智力水平 B.Y為智力水平
C.X為圖片類型 D.Y為圖片類型
【勤思解析】B,因為Y為組內變量,組內變量是指每個或每組被試接受所有自變量水平的實驗處理,而同一個或一組被試不可能有兩種智力水平,所以Y不能是智力水平。
49.樣本平均數抽樣分布趨向正態分布的必要條件是( )
A.總體分布單峰,對稱 B.總體均值,方差已知
C.總體分布不限,大樣本 D.總體分布正態,樣本方差已知
【勤思解析】C。N>30,屬於大樣本,可視為漸進正態分布。
50.下列公式中,用來計算標準分數的公式是( )
A.
B.
C.Z=
D.
【勤思解析】D。有定義可以得出答案。
51.當總體中的個體具有周期性規律是,不適用抽樣方法是( )
A.簡單隨機抽樣 B.分成抽樣
C.等距抽樣 D.方便抽樣
【勤思解析】C。等距抽樣也稱為系統抽樣、機械抽樣,它是首先將總體中各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根據樣本容量要求確定抽選間隔,然後隨機確定起點,每隔一定的間隔抽取一個單位的一種抽樣方式。如題,周期性規律會使抽出的樣本具有某一共同的特徵。
52.研究人員建立了線性回歸方程
。現有一個樣本的自變量分別是3、4、3、4、6,可預測因變量的平均數為( )
A.1.75 B.2.00 C.13.00 D.17.00
【勤思解析】C。算出X的平均數為4,代入方程。
55.如果測驗的校標資料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獲得的,據此計算得到的效度被稱為( )
A.構想效度 B.內容效度 C.同時效度 D.預測效度
【勤思解析】D。根據搜集效標的時間,可以將效標效度分為預測效度和同時效度。
1.同時效度
同時效度的效標資料是與測驗分數同時搜集的。例如大學入學考試可以用中學成績作效標。同時效度常用的效標是在校的學業成績、教師的等級評定、臨床檢查等。
2.預測效度
預測效度的效標資料需要過一段時間才可搜集到。此種效度對人員的選拔和安置工作非常重要。常用的效標是專業訓練的成績、實際工作的表現等。
56.施測某標準測驗獲得的原始分數均值為80,標準差為16;導出分數均值為50,標準差為10,某被試參加測試所得導出分數為70,那無他的原始分數是( )
A.76 B.80 C.100 D.112
【勤思解析】D.
。由公式,導出分數為70,Z=2,則原始數據為80+2×16=112.
58.在標準正態分布中,與Z分數1.0相對應的百分等級是( )
A.34 B.66 C.84 D.98
【勤思解析】C。
如圖,百分等級為50+34=84.
59.從均值為20,標準差為10的總體中抽取一個容量為100的隨機樣本,則樣本均值的抽樣分布為( )
A.
~N(20,
) B.
~N(10,
)
C.
~N(20,
) D.
~N(10,
)
【勤思解析】C。總體方差已知,樣本平均數的均值與總體均值相等,標本平均數的標準差(標準誤)為總體的標準差/(N的開平方)。樣本均值抽樣分布的均值等於總體均值20,標準差等於1.
60.在概化理論中,D研究是指( )
A.概化研究 B.決策研究 C.交叉研究 D.嵌套研究
【勤思解析】B。D研究稱作決策研究,是概化理論最具特色的計量分析手段。
61.當測驗信度增大(趨向於1)時,測量標準誤的變化趨勢是( )
A.減小,趨向於0 B.增大,趨向於無窮大
C.減小,趨向於測驗分數標準差 D.增大,趨向於測驗分數標準差
【勤思解析】A。測量標準誤公式:SE=S x (1-r2xx)的平方根。信度趨於1時,SE趨於0.
62.對某高中錄取分數線前150名的學生進行追蹤研究,結果表明:他們的中考總分與高一期末統考總分的相關只有0.16。解釋這個較低相關的最好理由是( )
A.該樣本的同質性很高 B.中考的信度高
C.期末考試的信度高 D.抽樣誤差產生的變異
【勤思解析】A。被試團體的同質性越高,測驗信度越低,因為多次測驗的排名變化大。如果150個被試的水平極為接近,則考試排名很不穩定。
63.在一組在正態分布的數據中,兩端各增加一個極值後,一定不會受到影響的統計特徵值是( )
A.全距 B.眾數 C.平均數 D.標準差
【勤思解析】B。用眾數代表一組數據,可靠性較差,不過,眾數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並且求法簡便。
64.下列常用統計圖中,適合描述部分在總體中所佔比例的圖形是( )
A.箱形圖 B.線形圖 C.條形圖 D.圓形圖
【勤思解析】D。圓形圖即餅圖。
65.下圖是某測驗中四個項目的項目特徵曲線,其中區分度最小的是( )
A.項目1 B.項目2 C.項目3 D.項目4
【勤思解析】題目不全,答案略。
二、多項選擇題:66-75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66.人腦結構中屬於邊緣系統的有( )
A.海馬 B.杏仁核 C.扣帶回 D.小腦
【勤思解析】ABC,邊緣系統包括:內嗅區、眶回、扣帶回、胼胝體下回、海馬回、杏仁核群、隔區、視前區、下丘腦、海馬和乳頭體等部位。此外,中腦被蓋部分一些神經核團以及中央灰質,也因與邊緣系統聯繫密切而被稱為邊緣中腦區。
67.影響短時記憶編碼的因素( )
A.氣質類型 B.組塊 C.加工深度 D.覺醒狀態
【勤思解析】BCD,短時記憶編碼的效果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以下幾個因素。
①覺醒狀態②組塊③加工深度④材料的數量和質量⑤材料的系列位置
68.根據圖爾文(E.tulving)的觀點,能夠用內隱記憶解釋的是( )
A.動力定型 B.動作技能 C.工作記憶 D.簡單條件反射
【勤思解析】AB,動力定型是指一種由固定程序的條件作用建立的暫時聯繫系統,即條件反射系統。它是巴甫洛夫學說中的一個概念。在這一種系統內各個條件刺激按嚴格的序列和時間呈現,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獲得這種系統中的每個刺激的確切而不變的效果,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大腦皮質的活動中建立的一種動力定型。動作技能指通過練習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完善的動作活動方式。如日常生活方面的寫字、行走、騎自行車;體育運動方面的遊泳、體操、打球;生產勞動方面的鋸、刨、車等活動方式,都屬動作技能。工作記憶是一種較短時間範圍的記憶形式,能夠讓大腦組織同時處理多種想法。工作記憶是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出來的,存在著一個分離的記憶結構,工作記憶依賴於大腦前額葉皮層神經環路的功能,尤其是穀氨酸神經元與多巴胺神經元之間的平衡。簡單反射又稱非條件反射、先天性反射。非條件反射:生來就有,通過遺傳而獲得的先天性反射,如吮吸反射。 條件反射:在生活中通過訓練逐漸形成的後天反射,如望梅止渴。
69.根據加德納的觀點,多元智力有( )
A.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 B.社交智力和自知智力
C.音樂智力,運動智力和自然智力 D.言語智力,邏輯——數學智力和空間智力
【勤思解析】BCD,加德納認為,構成智力者乃是以下八種能力: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
70.下列觀點屬於維果斯基心理發展理論的有( )
A.兩種工具觀 B.發生認識論
C.最近發展去學說 D.智力發展內化說
【勤思解析】ACD,在維果斯基文化—歷史發展理論中指出間接的物質生產的工具導致在人類的心理上出現了精神生產的工具,即人類社會所特有的語言和符號。
在教學與發展的關係上,維果斯基提出了三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最近發展區思想;一個是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一個是關於學習的最佳期限問題。
維果斯基分析了智力形成的過程,提出了內化學說。
71.根據自我決定理論,下列學習行為受外部動機支配的有( )
A.打破砂鍋問到底 B.為中華繁榮富強而讀書
C.親其師而信其道 D.為避免父母懲罰而讀書
【勤思解析】CD,自我決定理論將動機劃分為內在動機、內化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化動機是指由外在因素激發個體對學習活動的意義的內在認同與追求,並成為學習的主導動力。自我決定行為源自於自我高度整合的動機,包括內在動機以及高度內化的外部動機。
72.可以記錄行為數據的實驗技術是( )
A.ERP B.fMRI C.眼動技術 D.反應時技術
【勤思解析】ABCD,行為數據主要是指反應時和正確率,在用ERP、fMRI、和眼動技術時,均是用E-prime呈現程序,從而記錄行為數據。而反應時技術也能記錄被試的反應時和正確率。
73.常用來對錯誤記憶進行定量研究的手段有( )
A.關聯效應研究 B.偏好判斷測驗
C.殘圖辨認測驗 D.詞語掩蔽效應研究
【勤思解析】AD,詞語遮蔽效應(Verbal Overshadowing Effect)作為錯誤記憶研究中一個方興未艾的領域和方向,得到很多心理學家的關注和探討。它是指,當所需記憶的事件難於用語言來把握時,詞語化反而會有損記憶,導致記憶錯覺的現象。此現象首先由J.W.Schooler和T.Y.Engster-Schooler在1990年的研究中加以證實。殘圖辨認測驗、偏好判斷測驗為研究內隱記憶的研究方法。
74.下列有關李克特(R.Likert)式態度量表的描述,正確的有( )
A.假定每個項目都具有同等的量值
B.用項目的評定等級之和表示受測者態度的狀態
C.用量圖分析(scaolgram analysis)的方法生成順序量表
D.用似等距(equal-appearing interrals)的方法是態度強弱差異相同
【勤思解析】ABC, AB李克特量表的特點, 李克特量表屬於等距量表,因此D選項也似乎對(回憶版,選項不清,故用 「似乎」)。
75.重複測量設計方差分析的假設有( )
A.不同處理水平下的總體方差相等
B.每個處理條件內的觀察都是獨立的
C.不同處理水平下的總體服從正態分布
D.因變量的方差-協方差矩陣符合球形假設
【勤思解析】ABC,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設。
三、簡答題:76-80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76.簡述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的含義,並說明這兩種智力的發展趨勢。
【勤思解析】
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等人主張智力由兩種成分構成,液體智力主要和神經生理的結構和功能有關,很少受社會教育影響,它與個體通過遺傳獲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聯繫。例如,瞬時記憶、思維敏捷性、反應速度、知覺的整合能力等。
晶體智力則主要是後天獲得的,受文化背景影響很大,與知識經驗的積累有關.是流體智力運用在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產物。例如,知識、詞彙、計算等方面的能力,它包括大量的知識和技能,與學習能力密切聯繫著。
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的發展是不同的,流體智力隨生理成長曲線而變化,到十四五歲時達到高峰,而後逐漸下降;晶體智力不僅能夠繼續保持,而且還會有所增長,可能要緩慢上升至25或30歲以後,一直到60歲才逐漸衰退。從個體差異上看,流體智力水平的差異要比晶體智力的差異大。
77.什麼是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簡要比較二者的異同。
【勤思解析】
(1)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
社會助長是指人們在有他人旁觀的情況下工作表現比自己單獨進行時好的現象。
社會惰化是指在團體中由於個體的成績沒有被單獨加以評價,而是被看作一個總體時所引發的個體努力水平下降的現象。
(2)二者比較
社會助長的產生可能是因為有他人的存在,當他人出現時,會使人們的喚醒水平增強,而這種生理喚醒水平的激起進一步強化了人們的表現。或者可以從害怕被他人評價的角度解釋社會助長,在有他人存在的環境中,人們由於擔心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引發了激起,並進而對工作績效產生影響。
社會墮化是由於個體認識到自己的努力會埋沒在人群中,所以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降低,從而不大去努力,致使作業水平下降,由此可見,社會惰化與責任分散有關;
社會惰化和社會助長是產生於不同的情境之中的,在社會助長情境中,個體是他人影響的唯一目標,所有的社會影響均指向該個體,當在場的他人增加時,社會影響也增加;而社會惰化現象則發生在團體成員完成團體外他人指定的作業時,每一個個體僅僅是外人影響的目標之一,外人的社會影響會分散到每一個體身上,隨著團體規模的增加,每一個體感受到的壓力隨之降低。
78.什麼是概念轉變?根據波斯納(G.J.Poaner)的觀點,影響概念轉變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勤思解析】
(1)概念轉變指個體原有的某種知識經驗由於受到與此不一致的新經驗的影響而發生的重大改變。
(2)影響概念轉變的條件:
1)學習者對當前的概念產生不滿。
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
3)新概念的合理性。
4)新概念的有效性。
79.簡述一篇心理研究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
【勤思解析】
一篇完整的心理學研究報告一般包括:題目、關鍵詞、摘要、前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以及參考文獻等。
80.簡述心理旋轉現象及其實驗邏輯。
【勤思解析】
(1)20世紀70年代庫柏和謝帕德用減法反應時實驗證明了心理旋轉的存在。Cooper等人用不同傾斜角度的正和反(鏡像)的字母,如非對稱性字母或數字R、J、2、5等來研究表象的旋轉。實驗結果表明,當圖片旋轉180°時,無論正反,反應時最長,而當圖片旋轉0°的時,反應最短。這說明被試在辨別圖形時,需要將頭腦中貯存的圖形表象進行放置,隨著增加,反應時也隨著延長,二者之間呈線性關係。
(2)心理旋轉的實驗邏輯就是減法反應時的實驗邏輯:如果一種作業包含另一種作業所沒有的某個特定的心理過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麼這兩種反應時的差即為此心理過程所需時間。
四、綜合題:81-83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81.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理論)是當代重要的人格理論,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五因素模型屬於哪種類型的人格理論?
(2)簡要概述五因素模型的形成過程。
(3)說明五因素模型的具體內容。
(4)下圖是一項關於五因素模型的縱向研究結果,試分析該圖並據此說明人格的穩定性與可變性。
【勤思解析】
(1)人格特質理論
(2)初始模型的提出者是雷蒙德(於1961年),但未能達到學術的高度。1990年,他的五因素模型得到最高水平的組織接受(歌德堡,1993)。大五類人格特徵被認為是具有心理學量表基本結構的個性特徵。這五種因素提供了豐富的概念架構,且整合所有的研究成果和人格心理學理論。大五類特點也被叫作「五因素模型」。
至少有四套研究人員各自獨立研究這個模型的數據,現已鑑定出同樣的五大因素:首先Tupes和Cristal,其次是歌德堡在俄勒岡州研究所、美國伊利諾大學的McCrae科斯塔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這四套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方法找到五個特點,不過每一組的5個因素有所不同的名字和定義。然而,所有研究的總體因素類型是一致的。
(3)五因素模型:
外傾性:好交際對不好交際,愛娛樂對嚴肅,感情豐富對含蓄;表現出熱情、社交、果斷、活躍、冒險、樂觀等特點。
神經質:煩惱對平靜,不安全感對安全感,自憐對自我滿意,包括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等特質。
開放性:富於想像對務實,尋求變化對遵守慣例,自主對順從。具有想像、審美、情感豐富、求異、創造、智慧等特徵。
隨和性:熱心對無情,信賴對懷疑,樂於助人對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謙虛、移情等品質。
盡責性:有序對無序,謹慎細心對粗心大意,自律對意志薄弱。包括勝任、公正、條理、盡職、成就、自律、謹慎、克制等特點。
(4)人格發展是個體心理發展的一個方面,是指個體自出生經成年到老年的整個生命全過程中人格特徵形成和表現的過程。人格發展包括穩定和變化兩個方面,而人格穩定和變化都有很多形式。人格的穩定性既包括人格特徵跨情景的穩定性,也包括了人格特質跨時間的穩定性。人格隨著時間的發展既有穩定性又有變化性。人格發展的穩定性和變化性包括兩種類型:同行穩定性和變化,異型穩定性(也稱人格一致性)和變化。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煩惱對平靜,不安全感對安全感,自憐對自我滿意,包括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等特質。得高分者比得低分者更容易因為日常生活的壓力而感到心煩意亂。得低分者多表現自我調適良好,不易於出現極端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社會經驗增加,對世界和社會的理解更加真實,更能適應社會生活,情緒穩定性增加,顯示出N因素分數隨年齡增大而減小。盡責性:指我們如何自律、控制自已。處於維度高端的人做事有計劃,有條理,並能持之以恆;居於低端的人馬虎大意,容易見異思遷,不可靠。16-21歲的青少年盡責性還並不很高,成年之後隨著建立自己的家庭、參加工作、獨立生活,責任感建立,因而在成年之後便維持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中年人(30-49)歲,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承擔著最終的家庭工作負擔,也具有最高水平的盡責性分數;退休之後,家庭和工作負擔減輕,盡責性分數稍有下降。
82.鮑姆瑞德(D.Baumirind)通過追蹤研究發現,不同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青少年發展之間存在聯繫,如下表:
教養方式
結果
兒童時期
青少年時期
權威型
較高的認識和社會能力
較高的自尊,較好的社會技能,較強的道德,親社會關注和較高的學業成就
專斷型
一般的認識和社會能力
一般的學業表現和社會技能,比縱容型教養方式下的青少年更為順從
縱容型
較低的認識和社會能力
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學業成就,此權威型和專斷型教養方式下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社會行為問題
(1)結合鮑姆瑞德的觀點,闡述不同父母教養方式的特點及其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
(2)用親子相互作用模型對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青少年發展之間的關係重新進行解釋,並分析其與鮑姆瑞德觀點之間的差異。
【勤思解析】
不同父母的教養方式:
(1)權威型教養方式:一種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較靈活的教養方式。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對孩子提出許多合理的要求,並且會謹慎地說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保證孩子能夠遵從指導。權威型父母更多地接納孩子的觀點並作出反映,會徵求孩子對家庭事務的意見。能夠認識到並尊重孩子的觀點,以合理、民主的方式來控制孩子。
專制型教養方式:一種限制性非常強的教養方式,通常成人會提出很多規則,期望孩子能夠嚴格遵守。他們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從這些規則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懲罰和強制性策略迫使兒童順從。專制型的父母不能敏感覺察到孩子的不同觀點,而是希望孩子能夠將他們所說的話當做聖旨,並尊重他們的權威。
縱容型教養方式:一種接納且放任的教養方式。這種類型的父母會相對較少地提出要求,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衝動,避諱密切監控孩子的行動,很少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強硬的控制。
不同教養方式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
權威型教養方式: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得相當好。他們心情愉快,具有社會責任感,自立,有成就定向並且能夠與成人和同伴合作良好。在兒童時期具有較高的認知和社會能力。青少年時期具有較高的自尊,非常好的社會技能,較強的道德、親社會關注和較高的學業成就。(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是關愛和接納的。他們對孩子表達了關愛,這種關愛可以促使孩子遵從父母的指導。父母的要求是公平合理的,而不是專斷獨裁,這樣就會使孩子自願地服從而不是抱怨或挑釁。父母合理地實行控制,考慮孩子觀點的同時謹慎解釋自己的觀點,使得孩子可以實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好地和父母溝通。孩子可以根據父母適當的要求有一些自由或自主權來決定如何最好地達到父母的期望。父母積極的反饋培養了兒童的自立能力、成就動機和較高的自尊。這種支持讓青少年放心大膽地探索各種角色和意識形態,發展了個人的同一性。)
專制型教養方式:孩子一般情緒不穩定,大多數時間都是不愉快、不友好的,而且很容易被激怒,相對來說沒有目標,對於周圍的事物不感興趣。在兒童時期具有一般的認知和社會能力。在青少年時期有一般的學業表現和社會技能,比放任型教養方式下的青少年更為順從。(孩子接受過多的指導,被刻板限制所束縛,他們就較少有機會變得自立,並且缺乏充足的信心自己作出決定。依賴性高,更多的是去服從父母的命令,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缺乏自信的溝通。為了避免父母的懲罰,做事謹小慎微,很怕犯錯誤,做事缺乏主動性。)
縱容型教養方式:放任型父母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通常會表現出衝動和攻擊性。他們一般比較粗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較少控制性並且具有較低的獨立性和成就感。在兒童時期,具有較低的認知和社會能力、青少年時期,具有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學業成就,比權威型和專斷型教養方式下的青少年更容易吸毒。
(2)親子相互作用模型是一種用於解釋兒童發展的理論模型,核心成分就是兒童與其環境經驗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該模型認為,發展是兒童與其環境經驗之間持續、動態的雙向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一方面,兒童發展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外界環境並非獨立於兒童而存在,而是受到兒童自身特點的影響。親子相互作用模型強調相互作用過程的動態性,即兒童與周圍環境間的相互作用是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發生的。
鮑姆瑞德強調環境對兒童影響的單向作用,相互作用模型強調兒童通過對外部環境的影響間接作用於自身發展。
83.某測驗共有6個題目,50名被試在該測試各個題目上得分的方差是 0.75、0.81、0.79、0.83、0.85、0.77,測試總分的方差是16.0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計算該測驗的
係數(
=
)
(2)某被試的測驗總分為65,估計其真分數95%的置信區間。
(3)如果要提高該測驗的信度,可採用哪些方法。
【勤思解析】
{C}(1) {C}計算該測驗的
係數(
=
)
將所給數據代入公式計算,
某被試的測驗總分為65,估計其真分數95%的置信區間置信區間公式:
。
標準誤公式:
,其中
,
=4,則SE=4 x [(1-0.84)的平方根] = 1.6, 將數值代入公式得到:95%置信區間為(65-1.96x1.6,65+1.96x1.6)=(61.86,68.13)
(2)如果要提高該測驗的信度,可採用哪些方法。
①適當增加測驗項目的數量②因素分析和鑑別力分析③控制測驗項目的難度④選取恰當的被試團體⑤弱勢矯正
特別聲明:本答案含有統計公式,部分網站轉載過程中,直接複製粘貼,導致不能正確顯示。如果出現此種情況,可以到勤思官方查看完整版。轉載請註明來源。勤思考研祝大家考研成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