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實際中極難見到,但在理論上只有腦幹受損才會導致立刻死亡,大腦有限受損不會失去意識,所以是可以繼續活下去的。腦幹是人體中樞的核心,控制著自主呼吸和心跳,調節著機體運作平衡。
如果說大腦相當於電腦CPU,那麼腦幹就是主機電源。有好多軍警射擊教材指出最佳入射點不是眉心和額頭,而是鼻梁和兩側面頰,從此點射穿頭部必損腦幹。
頭部中彈主要有顱骨切線傷、顱腦穿通傷、顱內反跳傷。
1、切線傷
子彈軌跡與顱骨成切線狀態穿過顱骨和頭皮,通常這種不致命,只會造成頭皮撕裂和顱骨破裂,最多腦組織外露,及時的搶救修補和抗感染是沒問題的。
2、穿通傷
主要有4種情況:子彈射入顱腦內後停止;子彈打穿顱腦造成出入兩個彈孔;子彈在顱內碎裂造成分散碎片彈道;子彈強大的動能帶來的衝擊力或碎片將彈道以外顱骨掀飛。
3、反跳傷
子彈進入顱腦後彈頭及碎片接觸到彈道末端的顱骨內壁後發生反跳,形成新的彈道。
破壞手段:
子彈種類成百上千,殺傷機制各有不同。口徑、初速、氣動外形、彈型、裝藥量、入射角度、入射距離等因素都可以影響殺傷效果,比如北約SS109(5.56mm)、俄羅斯M74(5.45mm)、中國DBP87(5.8mm)等小口徑大長徑比高侵徹彈藥,殺傷力主要來自於高速入射後造成的縱向長距離氣穴和彈道末端彈頭失衡造成的翻滾。美國11.43mm(.45)ACP這種大口徑低長徑比高停止彈藥的殺傷力主要來自入射後產生的橫向巨大氣穴和彈頭動能衝擊力完全釋放對周圍組織的衝擊傷害。
還有國際通用的常見的4.5mm和5.6mm(.22)運動槍彈,由於是整體鉛鑄鈍形彈頭,裝藥量低,殺傷力相比軍用子彈相當低下。子彈種類過多不再一一描述。
也就是說,只要大腦受到的損傷沒到影響其功能的地步,理論上是可以繼續運作的,而實際中頭部中彈後死亡的案例也不都是當場斃命,只是大腦受創後造成昏厥,之後死於失血等其它併發症,當然腦袋碎了或飛了要另說。
頭部中彈致死原因:
1、子彈衝擊波導致腦幹嚴重受損
大口徑子彈的動能全部釋放後的衝擊波相當厲害,不要以為子彈打中人體後只有彈道和氣穴部分有損傷,有案例人在腹部中彈後衝擊波震碎脊椎,左鎖骨中彈後衝擊波導致左肺和心臟大面積軟組織挫傷瘀血。
2、腦組織被破壞後的大面積失血
顱內動靜脈管網密布,且近心血壓高,沒有肌肉水腫或收縮帶來的血管壓迫自主止血,當腦部開放損傷時心臟仍在工作,那麼出血量是很恐怖的。
3、氣栓
近距離射擊顱腦時,高壓氣流通過傷口、顱內篩竇、血管斷端進入體內在心臟形成氣栓造成心臟停跳。
4、腦組織和肺部栓塞
組織碎片進入血管後在腦部和肺部形成栓塞阻礙功能。
5、腦疝
中彈後瞬間升高的顱壓導致腦疝發生。
注意!不要混淆頭部中彈和腦溢血等疾病的病理過程。肯定有人會問為毛腦溢血死亡率也很很高涅?因為腦溢血也會造成顱壓升高,導致腦疝和腦幹受損的發生,死亡大多來源於此,所以除了過程不一樣,結果和中彈是一樣的,有時腦溢血乾脆就是腦幹在出血,那就真夠戧了。
說到這,懂了伐?如果腦袋中了槍,腦幹沒事,沒有大出血氣栓腦疝什麼的,或者併發症發展沒那麼快,並且沒有昏厥,是完全可以有意識的,甚至生還,不要懷疑生命力的頑強和奇蹟。當然這只是小概率事件,孔子曰過:打人要往死裡打。這就是子彈設計師的信條。
現實中有這樣的例子:2005年駐阿美軍紅翼行動中,阿克塞爾森頭部被AK47射中後依然繼續戰鬥,又打空兩個彈夾才死。還有以前新聞播過一個山東老太太小時候被遠處的日本兵拿38大蓋打了一槍,當時腦袋流血哭著跑回了家,後來零幾年時腦袋疼,拍CT把大夫嚇傻了,子彈居然還在大腦裡。
頭部中彈當場死亡的例子我就不用舉了哈=_=。這裡只是說頭部中彈後還有意識是完全可能的,不代表誰腦袋挨了槍子都能活著。
大家願意從真實客觀的角度了解下電影裡的情節真真是極好的,不過嫑和電影較真哈^_^
補充:
想起另一件事:N年前我家附近國道上出了車禍,外地路過的警車追尾,司機和後排乘客當場死亡,副駕位置是個女警察,半邊頭骨被撞飛,大腦少了一半,卻一直清醒有意識,一直堅持到當地警察先趕來,然後她掏出證件,指了指旁邊的包說:裡面有槍,幫我收起來交回去。然後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