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十大投資心學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格上理財

大概五年前,第一次看《窮查理寶典》,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與其說芒格是一位投資家,不如說他更像一個思想家、一個智者。

這本書講具體投資的東西並不多,它更多的是講一些思維方法,甚至一些心理學。投資是一項綜合的工作,光懂經濟學不行,所以芒格提倡跨學科多元化的知識架構。

讀《窮查理寶典》,我概括芒格有十大心性方面的過人之處,這些優勢極大地幫助了芒格和巴菲特獲得了今天的成就。

一、自知之明

芒格說過,「最重要的是,別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怎樣才能做到自知之明?我覺得首先必須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裡。芒格說關於投資我們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芒格和巴菲特堅決不跨出能力圈半步。

巴菲特與比爾·蓋茨是好朋友,但是巴菲特一直沒有買微軟的股票。為什麼?因為他看不懂。有一年比爾·蓋茨過生日的時候,巴菲特買了一百股微軟股票,用的還是他自己的錢,作為一種有友誼的象徵,而不是作為投資。

自知之明更重要的一點是你要了解自己的情緒。《窮查理寶典》一書中總結了25種人類誤判心理學,它們都會影響到投資。比如其中一節講「嫉妒」,這是人之常情,卻嚴重影響到個人的投資行為。《金融危機史》作者金德爾伯格說過一句話:「最令人煩心、最人頭疼的事莫過於看到朋友發大財」。為什麼股市裡羊群效應特別強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到周邊的人賺了錢,在羨慕嫉妒心理的驅動下跟風隨大流。

獵豹移動董事長傅盛總結了人類認知的四個階段。95%的人處於第一個階段,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果你懂得了謙卑,能夠承認「其實這個事情我不知道」,意味著你已經進化到了4%的人群裡,這是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個階段是境界更高的「知道自己知道」。巴菲特和芒格起碼在這個境界,他知道什麼東西我買了不會虧。這樣的人佔0.99%的比例,可謂百裡挑一。

而最頂尖的一群人,他們「不知道自己知道」, 佔0.1%的比例,千裡挑一。

做投資千萬不要落在95%的人群裡邊,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實際上卻並不知道。

二、戰勝自己

戰勝自己,指的是自律和理性。芒格說過,「在生活中不斷培養自己的理想性格(投資性格),毫不妥協的耐性,自律自控——無論遭受多大的壓力,也不會動搖或者改變原則。」

巴菲特打高爾夫的案例足以說明這一點。巴菲特投資做得很好,但是可能高爾夫打得不怎麼樣。有一次,巴菲特參加了一場戶外高爾夫運動,在三天內一桿進洞的成績為零。於是,巴菲特的球友們決定同他打一個賭:如果他不能一桿進洞,只需付出10美元;而如果他做到了,可以獲得20000美元。當場的每個人都接受了這個建議,但巴菲特拒絕了,在他看來, 「如果你不學會在小的事情上約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會受到內心的約束」。

投資與其說是為了戰勝市場,不如說更重要的是戰勝自己。為了戰勝自己,芒格和巴菲特幾十年如一日不停自我提升。芒格和巴菲特都是學習機器,芒格95歲了,每周還是要看20本書,看到興奮時可以熬夜看到凌晨,他對學習的熱愛與毅力實在令人佩服。

正如老子所言,「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能戰勝別人說明你是一個有力量的人;但是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三、懂得周期

芒格和巴菲特非常懂周期,而周期背後實際上是人性。芒格說:「所有人類對幾何級數增長的過度追求,在一個有限的地球上,最終都以慘痛收場。」用大白話說,就是樹不能長到天上去,這是常識。但在現實中,當牛市來臨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可以一直漲,3000點看5000點,5000點看1萬點,總覺得這次是不一樣的。「這次不一樣」恰恰是金融史上最昂貴的教訓之一,實際上最終都要均值回歸。

講個牛頓的例子,牛頓是高度理性的物理學家,但連牛頓都逃脫不了非理性情緒的驅使。當時南海公司股票大漲,大家都買,牛頓也買了,但他覺得南海公司股價太高有泡沫,就賣掉了,賺了7000英鎊。不久,南海公司股價下跌,看起來牛頓很明智。但是故事沒結束,後來南海公司的股價以更快的速度上漲,牛頓周邊的朋友都大賺其錢,牛頓在最後時刻沒有抗住誘惑,在一個更高的點重新買入南海公司股票。很快南海泡沫真正破滅,牛頓為此虧損了2萬英鎊,是他上一波賺的三倍。正是在南海泡沫裡面他講過那句經典的話:「我可以計算出天體的運行,但是無法測量人性的瘋狂。」市場有周期,人性是驅動周期的根本的原動力。

四、逆向思維

芒格一直強調「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他更經典的一句話是,「如果我知道死在哪裡,那我就永遠不會去那個地方。」這與巴菲特的經典表達「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異曲同工。

這些話說起來都很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很難,因為逆向行動需要逆自己的人性,這恰是投資最考驗人的地方。但巴菲特和芒格做到了,2008年次貸危機最恐懼的時候,他們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我正在買入美國股票」。在2009年度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更進一步,他說暴跌時要貪婪到用大桶去接:「如此巨大的機會非常少見。當天上下金子的時候,應該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環。」

巴菲特可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金白銀的幹。2008年初,伯克希爾擁有443億美元的現金資產,之後他們還留存了2007年度170億美元的營業利潤。然而,到2009年底,他們的現金資產減少到了306億美元。這麼多減少了的現金去哪裡了?當然是去買股票了。

五、多不如少

芒格說,我一生中僅投資了三家企業就很成功了,它們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好市多和李錄的基金。

巴菲特也講過類似的話,他說,「對任何一個擁有常規資金量的人而言,如果他們真的懂得所投的生意,六個已經綽綽有餘了。」甚至,「只要你能頂住價格的波動,擁有3隻股票就足夠了。」

原理也很簡單,書裡芒格引用過比爾·羅斯的話說,「如果你擁有40位妻妾,你一定沒有辦法對每一個女人都認識透徹」。

投資股票也是一樣,如果抱著「與股票結婚」的態度,就必須要深度了解股票,但一個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對幾十隻、幾百隻股票都很熟悉。

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這是非常深刻的道理。學生功課要做得好,必須每天給自己加壓,反覆練習。可是作為修為而言,有時候要做減法,必須把噪音、無用的東西都砍掉,才能夠保持腦子清醒,保持理性。所以做投資是一種修行,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

六、動不如靜

看芒格和巴菲特的生活狀態,他們非常安靜,他們幹的事情最多的是看書和思考。芒格說:「我們花很多時間思考。我的日程安排並不滿,我們坐下來不停地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更像學者而不是生意人。我的系統總是坐下來靜靜地思考幾個小時。我不介意在很長的時間裡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可是我們大眾總想做點什麼,沒做點什麼就覺得心裡發慌,在投資裡面這不見得是一個好事,投資需要的是獨立思考,盲動不如不動。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芒格和巴菲特非常接近於這種狀態,他們遠離華爾街以儘量減少幹擾。在安定中等待機會是他們的投資常態。守靜去躁,正是投資本義。

七、短不如長

芒格形容自己的投資方法是坐等投資法。他以每股16美元購買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現在每股是30多萬美元,漲了18000多倍,當然等待的時間是50年。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也是長線投資為主,比如投資華盛頓郵報超過40年、可口可樂近30年、富國銀行24年。當然這裡邊有美國的國情,在中國做投資,具體的時間不見得一定要跟他們去參照,但這個理念值得借鑑。

只有時間足夠長,才能夠享受複利的魔力。如芒格所說,「如果既能理解複利的威力,又能理解獲得複利的艱難,就等於抓住了理解許多事情的精髓」。

從這張圖大家可以看到,巴菲特的財富90%以上是在他60歲之後獲得的,60歲之前的增長非常平緩。這就是複利的魔方。所以巴菲特有句話說得非常妙,他說,「時間的妙處在於它的長度」。

八、謹小慎微

謹小慎微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好像是一個貶義詞,說一個人謹小慎微,感覺好像膽子不夠大,沒魄力,但在投資裡邊,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優點,因為投資不在於你短期跑得多快,而是長期能夠守得住,不出局,剩者為王。

巴菲特講過類似的話,投資最重要三件事,「第一是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還是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是堅決牢記前兩條。」投資第一位是不虧錢,一旦虧損了本金,意味著你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做投資要像老子所說,「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一謹慎遲疑啊,就像冬天涉水過河;畏懼顧慮啊,就像提防四周圍攻;恭敬端凝啊,就像在別人家做客。

這又回到第一條了,做投資必須要自知。所羅門兄弟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亨利·考夫曼說的好:「虧錢最多的人有兩類,一類人什麼都不知道,另一類人什麼都知道。」其實這兩種人實際上是一種人,什麼都知道的人其實他也可能什麼都懂點皮毛,結果還是什麼都不知道。

巴菲特說:「風險恰恰來源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很多人在投資的時候,可能連自己買的股票代表什麼都不清楚,不虧錢才怪。

為什麼謹小慎微?其實是因為自知,因自知而謙卑,知道很多事情不懂,行為就會小心,專業上講叫安全邊際。好公司加上好價格才是好股票, 一隻股票價格20塊錢,但是它可能值30塊錢,買進來肯定很安全,因為有10塊錢的安全邊際。相反則沒有安全邊際。

九、變亦不變

其實芒格、巴菲特他們也在變,這幾年我們看到他們買了不少航空股和科技股。巴菲特早年在航空股上栽過跟鬥,痛定思痛之後認為航空股典型的「價值毀滅者」,並發誓再也不碰航空股。然而這幾年他又重新買進航空股。此外,伯克希爾·哈撒韋還買了蘋果、亞馬遜等科技股,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在科技股最受歡迎的90年代,巴菲特始終拒絕觸碰,為此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巴菲特和芒格放棄了自己的投資原則?不,他們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客觀條件在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自身的進化。他們的能力圈在擴大,以前看不懂的東西現在能看懂了。所以投資之道,變亦不變,這也是一種辯證關係。

十、做個好人

這看起來跟投資似乎沒有直接關係,但實際上我們看芒格的行為準則,他非常強調做個好人。芒格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每天做個好人,只有做個好人,才能最終做個好投資人。

芒格的行為標準明顯高於一般世俗的要求:「有些事情就算你能做,而且做了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不會造成損失,你也不應該去做。」

《窮查理寶典》裡有一個案例,說他要收購一個合伙人的股份,他讓那個合伙人出價,合伙人出13萬美金。芒格說不行,應該是23萬才對,他主動多付人家10萬美金。

投資裡面也有得失之道。小失小得,大失大得,當你放棄了一些短期的小便宜,反而能夠收穫長期的大收益。

價值投資的好處正在於此,其路途雖然表面看起來比較艱難,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光輝大道,因為它讓你積累本領,投資人每天所做的枯燥功課,最終都會變成終身受用的專業能力。

老子有一句話,「不失其所者久」。這裡的「所」就是原則和本分,只有不失本分才能走的很遠。芒格和巴菲特一生巨大的財富積累以及過人的長壽是對他們畢生堅守價值投資本分、堅持做個好人的最佳犒賞。

相關焦點

  • 原創|股神查理.芒格的致良知:我的劍只留給可以揮動它的人(《靜思...
    這個關鍵功夫用好了,在人生的各個方面將無往而不利,比如說在股票投資上。股神查理.芒格最推崇孔子,被他的一位中國學生尊為最符合孔子思想的西方人,但他也可能沒有讀過《傳習錄》,甚至沒聽王陽明這個人。不過,這絲毫不影響他踐行致良知的功夫。這是因為道是公道,良知是大家的良知,不是某家私藏,任何人的人生本質上都是致良知的一個過程,查理.芒格更不例外。那麼,這個公案是什麼?
  • 36氪領讀 | 查理·芒格:投資原則之一,讓問題簡單化
    本書介紹的是芒格有關投資和人生的智慧,從投資的基本策略步驟,到開發影響你一生的心智模式,作者將其採訪、演講、作品和致股東的信加以概述,並與基金經理、價值投資者的評論相結合,你可以整體掌握查理·芒格的投資、學習和人生智慧。 作者簡介 特蘭·格裡芬(Tren Griffin)任職於微軟。
  • 「世界上第一聰明人」: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素有「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幕後智囊」、「最後的武器」之稱,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二號人物,與巴菲特一起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投資奇蹟。
  • 了解查理·芒格的智慧,看著幾本書就夠了
    編者按:查理·芒格是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本文是對他投資及生活智慧資料的匯總。本文發表在Farnam Street網站,作者是芒格的鐵桿粉絲,原文標題Who is Charlie Munger? Wit and Wisdom From The World’s Most Irreverent Billionaire。
  • 巴菲特背後的男人查理.芒格:97歲,一周讀20本書,自稱錢多成災
    實際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在查理芒格加入之後,才令人震驚地增長了13500倍,從1000萬美元猛增到1350億美元。雖然從個人資產來看,查理.芒格沒有巴菲特有錢,也沒有巴菲特那麼出名,但他卻被稱為當今最偉大的投資思想家。查理.芒格對於巴菲特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巴菲特曾經這樣評價查理.芒格:這個人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事業,讓我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從猩猩變成了人類。
  • 關於查理.芒格,他的這101件小事,你知道哪些?
    並且作者還去過芒格家裡,採訪了他的家庭成員,還在辦公室對他妹妹進行了長時間的採訪,耗時三年,才寫成了《查理.芒格傳》。結合之前看的《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我整理出了關於查理.芒格的101件小事,希望他的某些思想和行為,能為我們帶來智慧之光。
  • 查理芒格:智慧模型三部曲,受益終生!
    2020年,從閱讀《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開始,我便漸漸愛上了閱讀提高思維的書籍。在過去一年裡,我花了542個小時,閱讀課66本書籍。在這數十本書籍中,讓自己感覺進步最大的,就是這些思考力方面的書籍對自己認知能力的提高。《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是這些書籍中閱讀次數最多的一本書。
  • 查理·芒格:我欽佩中國發生的一切——參加2020年DailyJournal股東...
    美國當地時間2月13日,「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大會」召開,96歲的查理·芒格先生和現場1000多名投資人共聚一堂,共話投資。如果說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是巴菲特先生作為「主人」而芒格先生作為「主賓」的價值投資盛會,那麼Daily Journal股東大會就是芒格先生的專場以及「芒格粉」的頂級盛會。
  • 查理·芒格的四味藥
    題圖:美國投資家  伯克夏·哈撒韋公司副主席 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這位今年已經94歲高壽的老人在過去的47年裡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帳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每股股票價格從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
  • 查理·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會:我對中國保持樂觀
    美國當地時間2月13日,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大會在洛杉磯召開,96歲的查理·芒格先生和1000多名投資人齊聚一堂,共話投資。會上,芒格先生依舊金句頻出,對全球經濟、政治等熱點問題,以及投資和人生等話題給出了自己獨具智慧的看法。本文整理了部分精彩問答,與大家分享。
  • 《窮查理寶典》讀書筆記
    這本書主要講了查理芒格的一些思想,收錄了查理11篇重要的演講。讀完之後腦海中浮現的關鍵詞:逆向思維、多元思維模型。印象最深的是查理強調的「逆向思維」。他思考時,總是從反面開始,比如思考如何成功,查理會先思考如何失敗。
  • 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93歲的智慧老人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曾共同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提倡要學習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普世智慧」,用它去研究商業社會和投資領域的各種問題。這個「普世智慧」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
  • 芒格推薦的48本書(最全合集)
    今天給大家推薦了48本書,這些書整理自芒格的傳記《窮查理寶典》,希望對大家有用。摘自《窮查理寶典》1 傳記類芒格認為,傳記是一種更易於使人們將思想創立者的生活與人格聯繫在一起的方式,「如果你一生中總是與那些有遠見卓識的故人交友的話,那麼你將生活得更好,更有教養。
  • 豆瓣評分9.1的《窮查理寶典》,已成為頂級人士思維方式的教科書
    當今世上,如果可以選擇和任意一位智者共度午餐,我一定會選擇查理芒格。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他倆合作幾十年,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回報,創造了投資界的神化。很多人願意花幾百萬美元拍買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
  • 芒格畢生之愛:穿透好市多財報 尋找「極致投資」的奧秘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查理·芒格接受《紅周刊》採訪時談到,一生中最成功的三個投資是:伯克希爾、李錄、好市多。而好市多是芒格最滿意的一筆投資,其對芒格而言的重要性似乎勝過伯克希爾,芒格甚至願意把好市多的股票「帶進棺材裡」。作為芒格眼中的「極致投資」,好市多的核心精神是尋找核心用戶並致力於為核心用戶提供最優質、低價的服務。
  • 查理·芒格的5大思考原則,能否為你的人生擴容
    在今時今日高速迭代的資訊時代,如果要從在世的名人中選出一位德高望重、具有普世智慧的人讓我們去學習,那麼,這個人一定非查理·芒格莫屬——股神沃倫巴菲特對他的評價是,「如果沒有查理芒格,我的財富會減少80%」。
  • 96歲,巴菲特合伙人芒格:我成功的方法是,凡事都要反著想
    股神巴菲特,大家對這個名字是耳熟能詳,因為他創造了投資界的奇蹟。但是巴菲特卻說過這麼一句:「我在投資上經常犯錯,芒格總能指出我的錯誤」「班傑明·格拉漢姆曾經教我只買便宜的股票,查理讓我改變了這種想法。這是查理對我真正的影響。」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年輕時相遇,彼此欣賞,然後一起創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奇蹟!
  • 查理芒格Daily Journal2020年會精彩問答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價值守望者(ID:Value-chaser)翻譯:Lee,CFA、CPA、上海英語高級口譯查理芒格Daily Journal2020年會精彩問答 我不喜歡那幫子投行家們誇誇其談什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這算什麼利潤)。
  • 《窮查理寶典》:關於賺錢的方法,我只有9個字!
    《窮查理寶典》:關於賺錢的方法,我只有9個字!多少人不知道,而白白忙碌了一生!小時候,大多數人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偉大的科學家,長大了後卻發現,要想當一門科學家太難了,因為當科學家是所有理想中最需要天分的,沒有天分你就是再努力都沒用!
  • ...點:有一套了解世界的體系比知識更重要——讀《窮查理寶典》有感
    在投資界,查理·芒格和巴菲特齊名,但比巴菲特低調,他被稱為巴菲特的「秘密武器」。很多人追隨芒格的腳步,但筆者認為,芒格和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成功的原因,都在於對事物「極度開闊」的認知。巴菲特和芒格都很難學,巴菲特難學是因為他的投資方式要克服人性的貪婪和恐懼,看了《滾雪球》的人都知道要在狂熱時賣出,在低迷是買入,並且不要擔心波動,等一等再等一等。這看上去簡單的道理,卻在人性面前無比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