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素有「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幕後智囊」、「最後的武器」之稱,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二號人物,與巴菲特一起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投資奇蹟。在巴菲特長子的眼中,芒格是「世界上第一聰明」的人。比爾·蓋茨對他的評價極高:「沒有芒格的輔助,巴菲特恐怕很難做得這麼好。」就連巴菲特自己也不吝讚譽:「我的老師格雷厄姆只教會了我如何撿煙屁股,芒格則快速地讓我從猴子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堅定的價值投資信奉者
對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崇拜,讓芒格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價值投資信奉者,他以價值投資聞名於世,擅長以低價購進股票或併購公司。芒格獨特的思維體系啟發了無數人,他創造的「多元思維模型」和反向思考邏輯廣受全球投資人推崇。在他的投資哲學中,有一個觀點至關重要:堅持長期投資遠比短炒要好。
芒格和老搭檔巴菲特聯手,用伯克希爾哈撒韋59年間超過5.6萬倍的增長率,締造了人類歷史上的投資奇蹟。
來自奧馬哈的哈佛學霸
1924年1月1日,芒格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的父親是奧馬哈的一名律師、當地唯一的一名聯邦法官,也是社區中的權威人物。
有趣的是,巴菲特也出生在奧馬哈,與芒格家只有六七個街區的距離。這個人口不足40萬、卻誕生了兩位傳奇投資大師的小鎮,已經成為當今投資者每年「朝聖」的地方。據傳,後來學金融的美國人找工作,都喜歡說自己「來自奧馬哈」。
芒格全家人都熱愛閱讀,但他小時候有些閱讀障礙,直到媽媽開始陪著他學習,才讓這個問題消失,他很快成了尖子生。父親阿爾·芒格則總是關心他的愛好。芒格後來成為一個熱愛閱讀、興趣廣泛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父母影響。
20世紀30年代,美國甚至全世界都陷入了經濟大蕭條。雖然爸爸能維持家裡,但芒格還是儘可能去找工作,於是他去了一家雜貨店打工,而這家雜貨店恰巧就是巴菲特的曾祖父開辦的。芒格在其自傳中曾這樣描述這段經歷:「我第一次接觸巴菲特一家,就是因為我在他們家的雜貨店打工。工作時間長,報酬低,不能有任何想法,也不能有任何閃失。」
巴菲特家的小店為芒格提供了理想的從商入門教育,也是他和巴菲特兩家人緣分的開始。
1941年,芒格離開家鄉去密西根大學就讀數學專業,入學沒多久就發生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他退學入伍成為了空軍的一員。
是金子總能發光,芒格參加部隊統一的分級測試,120分以上就能從士兵升為軍官,結果查理考了149分,毫無疑問的「學霸」,因此很快就升為了少尉。
戰爭打斷了芒格的教育,卻讓他磨練出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打牌,這項技能在他日後的投資生涯中也幫助頗大。
戰爭結束後,芒格申請了哈佛法學院,憑著家族好友羅斯科的力薦,才在院長反對的情況下被錄取。1948年,芒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直接進入加州法院當了一名律師,並開始投資於證券以及聯合朋友和客戶進行商業活動,其中一些案例已被編入商學院的研究生課程。
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1959年,是芒格人生的一次巨大轉折,這一年,成年後的芒格與巴菲特終於見面了。兩人見面的timing非常對,當時巴菲特的老師班傑明·格雷厄姆告別投資行業,讓他感到痛苦和失落,內心渴望遇到一個和自己有共鳴的人。而芒格和格雷厄姆的思維機制簡直太像了,「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於是電光火石之間,兩人惺惺相惜,直到現在。
或許是由於出身和經歷的關係,芒格的投資理念很多都來源於生活,在他一生的投資理念中,總是能看到他曾經生活的影子:
1、婚姻與價值投資
芒格和第一任妻子南希關係不太好,兩人並沒有走到最後。多年後,芒格將婚姻和投資的過程進行了比較,他說:
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機會成本,你應該和「能方便找到的最好的那個人」結婚。投資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2、生活經驗與投資對象
芒格從事律師工作時有一句座右銘:最好的法律工作來自你的案頭。
他喜歡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做一些投資,比如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倉儲式商店:好市多。
「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很難想到在我的一生中還有人做過更多事情來永久改變零售業的運營方式,為顧客提供人性的快樂。」
3、閱讀與逆向投資
博覽群書讓芒格領悟了逆向投資。他說,要明白人生如何獲得幸福,就得懂得人生如何變得痛苦;要理解企業如何走向強大,就得研究企業如何步入衰亡。
4、學霸與「多元思維模型」
他提出「多元思維模型」,告誡投資者應該掌握人文社科及理工等各門類的分析方法,綜合應用不同學科的多元思維方式,研究商業投資領域的重要問題。
5、律師與獨立思考
從事律師的經歷,讓芒格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他贊同格雷厄姆最基本的理論,但隨著職業生涯的不斷向前,他和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分歧也越來越明顯,事實證明,芒格獨立思考的能力贏得了巴菲特的認同:
「格雷厄姆教會我買便宜貨,而查理把我推進了不要光買便宜貨的投資方向。這是他對我最大的影響,把我從格雷厄姆有局限性的觀點中釋放出來需要巨大的力量,那就是查理的意志力。他讓我視野變得更開闊。」
芒格擴寬了巴菲特對「好生意」的理解,於是伯克希爾哈撒韋開始熱衷於「以適合的價錢購買優質的公司」。1972年,他們以帳面價值3倍的價錢買下了喜詩糖果(Sees Candy),開創了好生意年代。
每一筆好的投資都是價值投資
芒格認為,人們總是需要經歷過很多之後,才能體會價值投資的好處,「40歲以前沒有真正的價值投資者」。
芒格價值投資理論的核心有兩點:
一是關於投資對象。
他自己理解的價值投資是:得到比付出的代價更高的投資。「每一筆好的投資都是一項價值投資,因為它的內在價值超過了你支付的價格。」芒格說,很多人只會在破產公司裡尋找有價值的投資,想要重組它們,還有人在別人看都不會看一眼的小公司裡尋找。伯克希爾·哈撒韋則是越來越多地去尋找那些真實價值超過自己市值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在未來幾年將會有出色的表現。
二是關於投資期限。
《查理·芒格的原則》中有一句話:偉大的投資需要遲來的滿足感。芒格對此解釋稱,「等待對投資者是有幫助的,很多人只是等不起。如果你沒有那種滿足感遲一些到來的基因,就必須付出很大努力來克服自己的不滿。」
2017年2月,芒格在主持Daily Journal公司2016年度會議時強調,投資上的成功不是頻繁交易,而是少數幾個好的決策加上極大的耐心。「少量好的決定,在長期時間內能導致很好的結果。依靠等待來賺錢,適量的耐心是必須的。」
芒格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投資格言:成功需要非常的耐心,但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也要足夠進取。
(文章來源:廣發基金)
(責任編輯:DF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