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說,真正的高手都會運用這三個法思考問題

2021-01-08 木木西醬

每當在社交網絡看到有關那些「大神」的文章時,許多人呢都會驚呼,哇塞好厲害。驚呼之後卻沒有下文了,很少有人去挖掘那些牛人的背後到底經歷了什麼,所以這世界上只有一個「馬爸爸」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些高手們是善於所思考的,而思考的背後是有自己的思維模型的。

查理芒格說:「學習並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識,而是尋找決策依據。

那麼什麼是決策依據呢?通俗點來講,決策依據就是思維模型。

那麼你也許會追問什麼是思維模型呢?

思維模型就是解決問題的法則。今天就來分享該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型三個法則。

法則一 多讀書

身邊有個朋友小崔,她大學一畢業就負擔的起自己在上海的房租,還每個月給自己的母親打錢,身邊的朋友對她十分羨慕,有天在朋友圈看到她分享的精緻生活後,忍不住問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她說在大學期間,她讀了很多本書,從書中學到了很多思維模型,並且受讀書的影響,她學會了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她會去研究一些平臺的運營規律,久而久之也就摸索出了一些門道。於是她開始在這些平臺運營自己的帳號,建立了一個別人拿不走的「身份」,同時也有了資金的來源。

通過跟她的這次對話,我才明白思考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我們該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型呢,或者說如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思考路徑呢?

一個低成本的方法就是大量閱讀。

我們讀書常見的毛病就是讀了前面的忘了後面的,過了幾天後,當別人問你這本書講了什麼,你肯定是抓耳撓腮想不起來書中到底有哪些內容,而書中傳達了一些關鍵核心問題更是想不起來。

很多人把這個問題歸結為記憶力不太好,其實並不是我們記憶力出現了問題,而是我們沒有帶著目的去認真讀書而已。

讀書是一個輸入, 思考, 然後輸出的過程,讀書不是死讀,關鍵在於思考。

亞瑟.叔本華說過,讀書最重要的是「不讀死書」。

法則二 多思考

讀書並不是一味的死讀,更多的是從書中獲取重要信息後進行思考。比如你在豆瓣看別人的在書評的時候,也要去思考自己是怎樣思考的,別人所思考的東西你能夠認同嗎?找出別人這樣想的原因。

比如對方是從哪個角度思考的呢?他的思考值得我去借鑑嗎?如果可行的話,就去讓大腦儲存這種思維,然後不斷去完善自己思想體系。看電影是也是如此,看完之後再去看別人的影評,反思自己所忽略的細節,然後再去融合,補充。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當遇到問題時,就帶著問題去看書,或者閱讀一本書時,首先問問自己想從書中獲取什麼知識或者明白什麼道理,然後再去讀書。

當看到一段對自己有所啟發的文字時,就立馬合上書開始思考,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增強你的思維能力。

有次有個教授給我們講了他的一個學生的故事,他的這位學生呢,特別喜歡讀書,每次去圖書館讀書也總會招來朋友們的非議,「喲,你又去圖書館了,你可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學生呢。」

他似乎在朋友眼中特別不合群,是個特殊的存在,但是讓大家吃驚的是,這位學生沒畢業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萬,當被大家追問是怎麼樣做到時,他告訴大家要多看書多實踐,要善於學習高手的思維方法。

原來這位學生在實習的時候,每次公司開會,他都會去旁聽學習,仔細記錄領導說的每句話,私下又在思考領導說每句話的思維邏輯以及背後的意圖,久而久之就摸透了領導習慣的思維模式,自然而然就能把每項工作做到令領導都滿意的程度。

後來也跟領導成為了朋友,由於領導的引薦和幫助,隨之也開展了自己線上項目進行運營,於是就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記住掌握知識的關鍵在於好好思考,思考才是讓你成功的最佳捷徑。

法則三 多運用

成甲老師提到:第一步首先是拿出一本書,看目錄快速瀏覽,翻到自己感興趣的段落,

或者發現自己感興趣或者覺得有用的文章就合上書停下來思考。

那麼該思考些什麼內容呢?首先是自我提問,提問什麼問題呢?這個是最關鍵的一點

提問的內容是:為什麼剛才這個點讓我有啟發,它在解決什麼問題?生活中還有類似的問題嗎?自己能把這個啟發點運用到生活之中嗎?這個啟發點有沒有類似其他的知識?

薛兆豐教授這樣說過:在聽關於某個主題的辯論時,不要先聽,要把自己當做當事人,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一遍,再去聽別人的辯論,這樣的學習過程才是高效的。

富蘭克林最開始時練習寫作時,是運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即拿出一篇文章,摘錄每段的核心思想,放置幾天後,再自己組織語言去複述,組織脈絡結構,然後再跟原文比對,看看作者是如何組織句子結構的,作者是怎麼想的,而自己為什麼跟作者想的不一樣,這樣做是在鍛鍊你的構思能力。

由此可見高手的學習方式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我們要勤於思考總結。

實際上查理.芒格思想的精髓就是:每個知識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規律,我們不需要記憶所有的知識,因為知識是記不完的,我們只需要從當前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入手,去抓住知識背後的主要思想,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大多數問題。

根據二八定律,這個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二十得人能夠成功,這百分之二十的人一定是善於思考善於總結的。

每個人都想成為別人眼中那個和厲害的人,但是卻很少有人去付出行動,大多數人只是活在自己幻想之中,幻想著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卻不曾想過雙腳下面就是生活的泥潭。

相關焦點

  • 查理·芒格的十大投資心學
    來源:格上理財大概五年前,第一次看《窮查理寶典》,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與其說芒格是一位投資家,不如說他更像一個思想家、一個智者。這本書講具體投資的東西並不多,它更多的是講一些思維方法,甚至一些心理學。投資是一項綜合的工作,光懂經濟學不行,所以芒格提倡跨學科多元化的知識架構。
  • 36氪領讀 | 查理·芒格:投資原則之一,讓問題簡單化
    書籍摘錄 原則一 讓問題簡單化 我們非常熱愛使問題簡單化。——查理·芒格 讓我們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探討:什麼是價值投資體系,以及誰可以因它而受益?查理·芒格說,(班傑明·格雷厄姆)嘗試發明一個任何人都能用的體系。 格雷厄姆的體系關鍵在於它很簡單。
  • 了解查理·芒格的智慧,看著幾本書就夠了
    兩個人終其一生,實現了如此華麗的成就——簡單地說,他們將公司的資本投資於繁榮成長的企業,而且沒有進行大量的借貸。這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對那些認識他的人來說,查理是一個非常獨立的知識分子,用他的搭檔巴菲特的話來說,「他有他自己的節拍,雖然沒人聽他的音樂。」除了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其他商業、慈善事業之外,查理還以他敏銳、博學的頭腦而聞名。
  • 關於查理.芒格,他的這101件小事,你知道哪些?
    查理後來熱衷於用物理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認為這是處理各種生活問題的有效技巧。芒格很專注,這一點也讓戴維十分崇拜。夜復一夜,芒格總坐在心愛的椅子上,研讀某些東西,充耳不聞孩子們的打鬧、電視機的喧譁和南希喊他吃飯的聲音。戴維說:「父親思考時,能夠抵制絕大多數外界幹擾,如果你試圖在此時引起他注意,你會覺得他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 巴菲特背後的男人查理.芒格:97歲,一周讀20本書,自稱錢多成災
    如果沒有查理.芒格,我會比現在貧窮很多。02我們常常說,要連結人脈,要和牛人學習。查理.芒格就是巴菲特背後的牛人。為了和牛人學習,人們願意付出多少錢呢?很多人應該聽過巴菲特的午餐吧?2000年開始,巴菲特每年都會拍賣和他共進午餐的機會。2019年,巴菲特的午餐價格拍賣到了456.7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154萬元。
  • 「世界上第一聰明人」:查理·芒格
    有趣的是,巴菲特也出生在奧馬哈,與芒格家只有六七個街區的距離。這個人口不足40萬、卻誕生了兩位傳奇投資大師的小鎮,已經成為當今投資者每年「朝聖」的地方。據傳,後來學金融的美國人找工作,都喜歡說自己「來自奧馬哈」。   芒格全家人都熱愛閱讀,但他小時候有些閱讀障礙,直到媽媽開始陪著他學習,才讓這個問題消失,他很快成了尖子生。父親阿爾·芒格則總是關心他的愛好。
  • 查理芒格:智慧模型三部曲,受益終生!
    2020年,從閱讀《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開始,我便漸漸愛上了閱讀提高思維的書籍。在過去一年裡,我花了542個小時,閱讀課66本書籍。在這數十本書籍中,讓自己感覺進步最大的,就是這些思考力方面的書籍對自己認知能力的提高。《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是這些書籍中閱讀次數最多的一本書。
  • 96歲的芒格:我一生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三個字,但很多人都不在意
    我不禁對這位神奇、低調的大佬產生了極強的好奇心,後來發現他的智慧精華主要收錄在《窮查理寶典》裡,我在閱讀之後,發現芒格曾提到,我一生的財富主要來源於三個字。 這三個字表達的意思很常見,但很多人都不在意,所以阿胖一定要分享給你,讓你學習芒格的智慧,財富獲得增長。
  • 查理·芒格的5大思考原則,能否為你的人生擴容
    在今時今日高速迭代的資訊時代,如果要從在世的名人中選出一位德高望重、具有普世智慧的人讓我們去學習,那麼,這個人一定非查理·芒格莫屬——股神沃倫巴菲特對他的評價是,「如果沒有查理芒格,我的財富會減少80%」。
  • 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93歲的智慧老人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曾共同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提倡要學習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普世智慧」,用它去研究商業社會和投資領域的各種問題。這個「普世智慧」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
  • 原創|股神查理.芒格的致良知:我的劍只留給可以揮動它的人(《靜思...
    股神查理.芒格最推崇孔子,被他的一位中國學生尊為最符合孔子思想的西方人,但他也可能沒有讀過《傳習錄》,甚至沒聽王陽明這個人。不過,這絲毫不影響他踐行致良知的功夫。這是因為道是公道,良知是大家的良知,不是某家私藏,任何人的人生本質上都是致良知的一個過程,查理.芒格更不例外。那麼,這個公案是什麼?致良知的功夫關鍵又是什麼?怎樣才能把這個功夫運用到投資中?
  • 《窮查理寶典》讀書筆記
    這本書主要講了查理芒格的一些思想,收錄了查理11篇重要的演講。讀完之後腦海中浮現的關鍵詞:逆向思維、多元思維模型。印象最深的是查理強調的「逆向思維」。他思考時,總是從反面開始,比如思考如何成功,查理會先思考如何失敗。
  • 查理.芒格:真正厲害的人,大都身上具備五個顯著的跡象,你有嗎
    01聚焦和專注自己的領域真正厲害的人具備的第一個顯著特質,往往是懂得聚焦和專注自己的領域。巴菲特一輩子只專注投資,他知道,這是他一生的事業。真正厲害的人會通過聚焦和專注自己的領域看到眾生,他們不會隨意跨界,而是把自己的領域做到極致。
  • 2分鐘學會查理芒格閱讀法,建立多元思維模型,超越90%的人
    美國總統甘迺迪,他每天會用吃早飯的時間閱讀8份報紙,拿破崙非常喜歡看書,一天能看20本書,企業家孫正義在住院兩年期間內,閱讀近4000本書,聯想集團柳傳志,他每天閱讀將近10萬字的閱讀量,以便把握IT行業的高速發展,華人首富李嘉誠,每天會花半個小時時間來閱讀新書,所以說所有成功者都是閱讀者,所有領導者都是閱讀者。
  • 查理·芒格的四味藥
    班傑明·迪斯雷利  2  查理·芒格的四味藥  好啦,卡森開的處方就說到這裡。接下來是芒格另開的四味藥。  第一,要反覆無常,不要虔誠地做你正在做的事。  這味藥肯定能保證你們過上痛苦的生活,取得二流的成就。  只要看看身邊發生的事情,你們就能明白拒不借鑑別人的教訓所造成的後果。  你們若要尋找那條通往因為不小心、沒有創意的錯誤而引起真正的人生麻煩的道路,我建議你們牢牢記住這句現代諺語:  人生就像懸掛式滑翔,起步沒有成功就完蛋啦。
  • 查理·芒格:我欽佩中國發生的一切——參加2020年DailyJournal股東...
    美國當地時間2月13日,「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大會」召開,96歲的查理·芒格先生和現場1000多名投資人共聚一堂,共話投資。如果說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是巴菲特先生作為「主人」而芒格先生作為「主賓」的價值投資盛會,那麼Daily Journal股東大會就是芒格先生的專場以及「芒格粉」的頂級盛會。
  • 豆瓣評分9.1的《窮查理寶典》,已成為頂級人士思維方式的教科書
    一、查理芒格的思維模型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投資者看《窮查理寶典》看到的是投資哲學,創業者看《窮查理寶典》看到的是管理智慧,而我看《窮查理寶典》看到的是有趣的思維模型,不僅僅是喜歡,而且是非常著迷。思維模型是形成對事物認識的複式框架,產生一種思維系統,從而提高對事物的認知,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 查理·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會:我對中國保持樂觀
    美國當地時間2月13日,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大會在洛杉磯召開,96歲的查理·芒格先生和1000多名投資人齊聚一堂,共話投資。會上,芒格先生依舊金句頻出,對全球經濟、政治等熱點問題,以及投資和人生等話題給出了自己獨具智慧的看法。本文整理了部分精彩問答,與大家分享。
  • 最頂尖的高手,都擅長「倒著思考」
    查理·芒格採用的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使用的方法截然相反。反向演繹和逆向思維是對這個方法的兩種描述。舉個例子,保持快樂的一個好方法就是避開那些讓你痛苦的事情。芒格曾經發表過一次演講,講到了約翰尼·卡森的一次演講,芒格說:「卡森說,他不能告訴畢業生如何快樂,但他可以用個人經驗來告訴他們如何變得痛苦。
  • 一眼看透人心世事的高手修煉秘籍:多元思維模型
    成甲的新書《好好思考》,被稱作國內第一本研究運用多元思維模型,培養深度思考力的書。全書內容都在討論一個問題:未來,我們面對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有人說,人生是一場旅行,在旅途中見過了天地,結識了眾生,才能遇見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