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大片段缺失服務,來啦

2020-11-07 伯遠生物

七月水深,八月火熱,2020年總是這麼出其不意,令人難忘,但這一切並沒有阻止科研向前發展的腳步,就在剛剛過去的六月和七月,Cell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雜誌接連發表了關於基因組結構變異的研究,開創了植物研究新領域!

2020年6月17日,Cell在線發表了美國冷泉港實驗室Zachary B. Lippman研究組與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Michael C. Schatz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Major Impacts of Widespread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Gene Expression and Crop Improvement in Tomato」的研究論文。該項研究利用單分子測序技術(ONT)獲得了100個番茄品系的基因組序列,建立了迄今為止最高精度、最為全面的植物結構變異全集,並揭示了結構變異在進化、馴化和育種中的重要作用。

圖1.基因結構變異對番茄基因表達和作物改良影響概述圖

2020年7月31日,德國吉森大學植物育種系Rod J. Snowdon研究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線發表了題「Long-read sequencing reveals widespread intragenic structural variants in a recent allopolyploid crop plant」的論文。這項研究中,他們以甘藍型油菜為例,對具有廣泛結構變異的植物基因組進行了研究,證明了全基因組長讀段測序技術具有高效的檢測內源性基因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SV)的能力。利用長讀段測序技術揭示了油菜中分布廣泛中小型SV,發現高達10%的基因受中小型SV事件的影響,表明中小規模的SV可能是異源多倍體農作物中功能基因多樣性的主要驅動力。

那麼什麼是基因組結構變異?

基因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SV)是基因組DNA中大範圍的結構差異,大小從幾千個核苷酸到整個染色體。SV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基因組變異,當發生在基因的編碼序列中時,它們可能會影響蛋白質序列,從而影響蛋白質功能和穩定性。當包含一個或幾個編碼單元時,缺失或重複可導致基因拷貝數的變化。此外,有研究表明,SV可能通過破壞增強子-啟動子相互作用所必需的基因組結構而幹擾基因調控。

結構變異是一種重要的基因組序列差異,此前由於短序列測序技術的限制,我們對它的了解比較匱乏。近年來單分子測序技術的進步給我們提供了解決平臺。通過獲得很長的序列可以更準確的鑑定結構變異,SV的研究也將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在動物中SV研究的相對較早,2015年,在Cell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用CRISPR/Cas誘導SV的文章,該文章在這項研究中創新性地使用CRISPR/Cas技術,在小鼠中快速而有效地產生SV。

圖2.小鼠中為期10周的CRISVar基因工程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小鼠胚胎幹細胞(ESCs)中使用CRISPR/Cas技術,開發出一個技術流程——他們稱之為CRISVar (CRISPR/Cas-induced structural variants),10周內能夠在小鼠中有效地產生缺失、倒位和重複。研究人員能夠在ESCs中使用CRISPR/Cas系統,靶定在1kb到1.6Mb之間的基因組間隔。

事實上,兩個合成的引導RNAs(sgRNAs)——靶定一個染色體上兩個不同位置,可以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誘導染色體倒位和缺失。例如,Xiao et al(2013)通過向斑馬魚胚胎中直接注射sgRNAs和Cas9,從而誘導斑馬魚胚胎中1.5kb的缺失。同樣的,在HEK293或小鼠MEL細胞系中也獲得了更大的結構重排,包括缺失、插入和易位。

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長片段被測序出來,SV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由於SV對真核生物的性狀變化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可能比單核苷酸多態性具有更高的功能意義,因此對SV的研究熱潮只會增不會減。SV在植物領域的研究落後於動物,那麼在植物中如何進行研究呢,方法來啦。

近年來,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在農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精準育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廣闊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但其只能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產生隨機插入和刪除,精準的片段插入和替換的效率一直很低,極大地限制了其在植物研究和育種上的應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高效的植物基因組片段插入和替換技術體系。

2020年7月6日,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中科院上海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逆境中心朱健康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題為「Targeted, efficient sequence insertion and replacement in rice」的研究論文。

由該研究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中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對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圖3.用於ADHE的化學修飾DSODN序列

此外,2020年3月4日Oliver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Marker-free carotenoid-enriched rice generated through targeted gene insertion using CRISPR-Cas9」的研究論文。他們利用CRISPR/Cas將5.2kb的無標記DNA片段定向插入水稻的兩個GSHs,獲得了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的水稻植株。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植物中基因組結構變異對植物的性狀具有重要的影響,以及植物中插入大片段以及實現片段替換的方法。基因組結構變異屬於植物學研究的新領域,伯遠生物一直秉著讓您在科研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態度,將為您提供基因組大片段缺失的服務,歡迎諮詢!我們的技術值得您期待!

參考文獻:

Alonge M , Wang X , Benoit M , et al. Major Impacts of Widespread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Gene Expression and Crop Improvement in Tomato[J]. Cell, 2020, 182(1).

Chawla H S , Lee H T , Gabur L , et al. Long-read sequencing reveals widespread intragenic structural variants in a recent allopolyploid crop plant[J].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20.

Dong O X , Yu S , Jain R , et al. Marker-free carotenoid-enriched rice generated through targeted gene insertion using CRISPR-Cas9[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1).

Katerina, Kraft, Sinje, et al. Deletions, Inversions, Duplications: Engineering of Structural Variants using CRISPR/Cas in Mice[J]. Cell Reports, 2015.

Lu Y , Tian Y , Shen R , et al. Targeted, efficient sequence insertion and replacement in rice[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0.


更多資訊請關注伯遠生物公眾號:biorun2011 網址:biorun.com

相關焦點

  • 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基因編輯刪除基因組片段的靶點設計工具
    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基因編輯刪除基因組片段的靶點設計工具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科學雜誌社 ,作者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動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遺傳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遺傳操作工具。基於CRISPR系統進行的基因編輯技術,主要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的修復機制,在靶位點處引入一個或幾個鹼基的缺失或者插入,實現基因功能敲除的目的。
  • 「醫普」不可小看染色體微缺失微重複
    談到微缺失微重複,我們大家潛意識裡可能覺得是很小的缺失或者重複,對人影響不大,微缺失微重複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晶片結果顯示的微缺失或微重複是基因組上某一區段發生了基因組重排而導致基因組片段的減少或增加的一種改變 。
  • 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這一技術突破,有望幫助科研人員深入理解不同 DNA 片段如何在健康和疾病中協同作用。基於 CRISPR 的基因編輯技術徹底改變了人類基因組的研究,它使得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精確敲除人體內的任何基因來獲取對相關基因所具有功能的認知,但這類方法依然具有一些不足之處。
  • CRISPR編輯人類胚胎有高風險—導致染色體大段甚至整體缺失
    這一結果引來一片質疑聲: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幹細胞研究者Dieter Egli、紀念斯隆—凱薩琳癌症中心發育生物學家Maria Jasin 及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研究者Paul Thomas在內的多名學者撰文稱,精子和卵子的基因組在發育早期距離較遠,難以發生同源染色體間的重組修復,Nature一文的結果很可能是致病遺傳變異周圍基因組的大片段缺失所致
  • 適應人類宿主,新冠病毒在早期進化中發生長片段基因缺失突變
    此項研究發現了SARS-CoV-2基因組中一個長達382nt的缺失突變,幾乎覆蓋了整個ORF8的同時還刪除了ORF8轉錄調控序列(TRS),從而增強了下遊N端基因的轉錄,這很可能是SARS-CoV-2適應人類宿主的結果。
  • Nat Biotechnol:厄運不斷,CRISPR/Cas9基因編輯竟導致大片段DNA...
    科學家們已將CRISPR基因編輯作為一種改變基因組的方法,但有些人提醒道,不想要的DNA變化可能因未檢測到而被遺漏。針對人胚胎幹細胞的基因編輯實驗揭示出CRISPR-Cas9系統的不精確性。圖片來自Annie Cavanagh via Wellcome/CC BY NC。
  • 叮~您有一份染色體微缺失微重複報告解讀指南,請查收
    談到微缺失微重複,我們大家潛意識裡可能覺得是很小的缺失或者重複,對人影響不大,微缺失微重複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晶片結果顯示的微缺失或微重複是基因組上某一區段發生了基因組重排而導致基因組片段的減少或增加的一種改變。
  • 癌症患者全基因組無細胞DNA片段分析
    癌症患者全基因組無細胞DNA片段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5 14:23:08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Victor E.
  • CRISPR/Cas9編輯人類胚胎可能導致大片段突變
    CRISPR/Cas9編輯人類胚胎可能導致大片段突變 2020-11-03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最小」的CRISPR-Cas3系統 可快速準確刪除DNA片段,編輯效率近100%
    也就是說,它僅利用三個cas基因(cas5,cas8和cas7)來產生可組成Cas3的crRNA導向的Cascade監視複合物。Cas3產生了來自編程位點的雙向缺失,可將銅綠假單胞菌基因組減少837 kb(13.5%)。在使用Cascade-Cas3進行編輯時,同源定向修復模板可以有效地指定大的缺失邊界,但Cas9沒有。
  • 湖南大學生物信息學與病原學團隊:重組導致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多樣性
    △來源:視覺中國近日,湖南大學生物信息學與病原學研究團隊在國際獸醫學權威期刊《Veterinary Microbiology》發表文章稱,該團隊研究發現重組導致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多樣性。「這也從理論上解釋了為何相關疫苗的研發非常困難。」
  • cuteSV——基因組結構變異檢測工具
    基因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SV)包括缺失、插入、倒位、重複和易位等類型的基因組變異,與人類的疾病、進化然而受限於SV檢測的準確度、靈敏度及測序成本等因素(目前,大多數SV檢測工具仍然高度依賴高深度的測序數據),在相關領域大範圍推廣SV檢測技術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鹼性介質中高效析氫反應中缺失片段的捕捉策略與展望
    鹼性介質中高效析氫反應中缺失片段的捕捉策略與展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43:36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Matthias Driess團隊綜述了鹼性介質中高效析氫反應中缺失片段的捕捉策略與展望。
  • 解碼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後17年,X染色體被解碼了
    測序X染色體及其它染色體的區域難倒了科學家,因為這些部位包含大量重複的DNA片段,令測序變得棘手,片段上有著重複了成千上萬次的DNA字母(即鹼基)。因此,研究人員不得不將基因組切割為含有上百個鹼基的小片段,這樣便可以一次分析一個小片段。任務完成後,研究人員還須重新拼接這些片段。在人類基因組項目初期,科學家一次僅能讀取500個鹼基。20世紀中期,測序技術愈加精準,但其速度降至每次讀取100至200個鹼基。到2010年,新技術問世,可一次讀取約10000個鹼基。
  • 解碼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後17年,X染色體被解碼了
    測序X染色體及其它染色體的區域難倒了科學家,因為這些部位包含大量重複的DNA片段,令測序變得棘手,片段上有著重複了成千上萬次的DNA字母(即鹼基)。加利福尼亞大學加州聖克魯斯分校的DNA生物學家、該論文作者卡倫·米加表示:「直到最近,組裝或拼湊這些片段才成為可能。」
  • ...鄭大一附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植入前胚胎單細胞基因組微缺失...
    據悉,該院通過「植入前胚胎單細胞基因組微缺失微重複識別新技術(GeMiLa)」幫助遺傳性手足裂患者誕生健康嬰兒尚屬國際首例,這標誌著我院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新技術研發領域又一次取得突破性進展。圖為患者和寶寶牽手的溫馨照片案例剖析—如何幫助手足裂患者家庭生育健康後代?
  • 植物CRISPR 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新進展
    基因組編輯技術就是利用人工設計和改造的核酸酶對基因組進行精確的定點修飾,包括對基因組進行靶向基因敲入 (Knock-in)、基因功能敲除 (Knock-out) 以及有目的的片段替換。CRISPR/Cas9 的發現為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和轉化應用提供了簡單、強大的基因組編輯平臺,因此迅速成為遺傳操作的主流工具。同時,CRISPR/Cas9 也一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和更新。
  • 基因組測序是什麼
    基因組測序正在弄清楚基因組中DNA核苷酸或鹼基的順序-組成生物體DNA的As,Cs,Gs和Ts的順序。人類基因組由超過30億個這些遺傳字母組成。如今,大規模的DNA測序-雄心勃勃的項目(例如對整個基因組測序)所必需的規模-大多是由高科技機器完成的。就像您的眼睛掃描字母序列來閱讀句子一樣,這些機器「讀取」 DNA鹼基序列。
  • 基因敲除真菌編輯服務
    據估計,大約30%的新興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需要新的策略來改善其管理。 CRISPR-Cas9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包括基因敲除,敲入,點突變等)(聚簇規則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相關蛋白9)使研究人員能夠更精確地修飾基因組序列的方式。 CRISPR-Cas的使用不僅提供了執行基因組功能分析的省時方法,而且還提供了新的真菌基因型,可用作植物病原體和觸發植物防禦反應的潛在競爭者。
  • HiFi reads,挑戰基因組組裝不可能
    所謂HiFi組裝,是從三代測序下機的原始Subreads中調取聚合酶繞插入片段圈數大於3圈的Subreads互相校正,獲得高準確度的HiFi reads用於基因組組裝。HiFi組裝基因組的連續性與CLR差別會不會很大?相對於CLR模式30 Kb的插入片段,HiFi模式插入的DNA片段相對會短一些,測序產生的Subreads和用於組裝的CCS reads也相對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