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拍到飛馬座瀕死恆星完美螺旋狀殘骸(圖)

2021-01-15 央視網科教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9月13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美國宇航局於上周公布了一張「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新照片,展現了一個極為「完美」的星際螺旋狀天體繞雙星系統「飛馬座LL」(Pegasi LL)旋轉的壯觀景象。

  1.「死亡螺旋」

「死亡螺旋」(圖片提供:NASA/ESA)

  天文學家認為,由於雙星系統「飛馬座LL」中的一顆恆星正在走向死亡,最終形成了螺旋狀天體間隔均勻的光環。多數超大質量恆星都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飛馬座LL」卻不同,它安靜地褪去外層的氣體和塵埃物質,形成所謂的行星狀星雲。那顆瀕死恆星自身依舊被布滿灰塵的繭狀物所覆蓋,但它仍以每小時3.1萬英裡(約合每小時5萬公裡)的速度噴射物體,每800年形成一圈新的光環。

  美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天文學家拉夫溫德拉-薩哈伊(Raghvendra Sahai)表示:「如果一顆恆星處於靜止狀態,它大概會以同樣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噴射物質。」不過,那顆瀕死恆星是在繞「飛馬座LL」中心旋轉過程中不斷失去物質。由於它每800年繞「飛馬座LL」運行一圈,其喪失的物質以規則的幾何形狀纏繞在這個雙星系統周圍。

  2.「貓眼」星雲

「貓眼」星雲(圖片提供:NASA/ESA)

  與剛剛開始失去外層氣狀物質的飛馬座LL不同,形成著名「貓眼」星雲的恆星正在加速走向滅亡:在這張「哈勃」太空望遠鏡2004年拍攝的照片中,一顆白矮星清晰可見。這顆白矮星其實是形成所謂行星狀星雲的瀕死恆星的稠密核心。根據這張照片,白矮星周圍至少有11圈昏暗的光環。

  這些光環可能是在白矮星以一波波脈衝形式噴射物質時形成的,或者,它們可能是那顆瀕死恆星曾經是像飛馬座LL這樣的雙子星系一部分的證據。薩哈伊說:「眼下我們只是看到一顆恆星,但這不一定意味著,它始終是一顆恆星。種種理論表明,伴星已經被主恆星所吞噬。」

  3.行星狀星雲

行星狀星雲

  並非所有瀕死恆星都會留下幾何形狀如此完美的殘骸,比如,這張2007年「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行星狀星雲NGC 2440的耳垂狀不規則體就提供了證明這一理論的證據。形成這個行星狀星雲的孤獨恆星可能在定期爆發期間不均勻地噴射物質,令氣體和塵埃物質以不同方向噴射而出。今天,NGC 2440行星狀星雲的白矮星(已知最熱的白矮星)正在釋放強烈的紫外光線,使周圍的恆星殘骸發著光。太陽也將在大約50億年內結束自己的生命,誕生一個行星狀星雲。

  4.太空「靶心」圖案

太空「靶心」圖案

  瀕死恆星與宇宙中這樣的「靶心」無關,相反,我們在這張2008年「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上看到的雙環系統,其實形成於一種稱為引力透鏡的現象。呈現完美幾何形狀的光環被稱為「愛因斯坦光環」,分別來自於兩個距地球110億和60億光年遠的星系。

  第三個超大質量星系(明亮的靶心中央)恰恰處於另外兩個距地球僅30億光年遠的星系前面。由於三個星系這種奇特的排列方式,最近星系的引力使另外兩個星系的光線變形並放大,產生環狀效應。這種引力令太空中光線彎曲的看得見的證據,可能有助於科學家繪製原本看不到的暗物質的分布圖。(秋凌)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經典照片:數百萬恆星構成宇宙噴泉
    研究顯示,成員NGC 7320(右下角)是一個位於另外4個成員前方的星系,該星系與另外幾個成員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它到地球的距離的7倍。NGC 7320距離地球大約是4000萬光年。而史蒂芬五胞胎星系裡的其他成員則位於距離地球2.9億光年的飛馬座裡。
  • 哈勃拍到獵戶座星雲孕育30個嬰兒恆星系統(圖)
    哈勃在獵戶座星雲發現嬰兒恆星系統    哈勃在獵戶座星雲發現嬰兒恆星系統  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乍一看上去,這些圖片似乎是一幅幅美麗的水彩畫,實際上,它們展示的是獵戶座星雲孕育的30個嬰兒恆星系統。
  • 哈勃望遠鏡拍到銀河系奇特行星狀星雲(圖)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的行星狀星雲NGC 2818中國網1月19日訊 據美國每日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日前拍攝到銀河系內一個罕見的美麗行星狀星雲NGC2818,它隱藏在一個距離地球1萬光年羅盤星座的恆星團內部
  • 哈勃望遠鏡拍到獵戶座星雲孕育30個嬰兒恆星系統
    哈勃在獵戶座星雲發現嬰兒恆星系統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乍一看上去,這些圖片似乎是一幅幅美麗的水彩畫,實際上,它們展示的是獵戶座星雲孕育的30個嬰兒恆星系統。這些令人吃驚的圖片是美國宇航局與歐洲航天局負責操控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哈勃」是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一個高敏度觀測設備,也是唯一一架能夠在可見光條件下拍攝擁有如此細節圖片的望遠鏡。    在將照相機對準距地球1500光年的恆星託兒所—— 獵戶座星雲之後,「哈勃」發現了一些小圓塊繞新誕生的恆星運行,說明年輕的恆星系統正在形成之中。
  • 徑向速度法簡介——發現飛馬座51b
    而飛馬座51b圍繞的恆星是飛馬座51(51 Pegasi),它的質量約是太陽的1.045倍,直徑約是太陽的1.025倍,和太陽很像。飛馬座51b則和我們的木星很像,質量約為木星的一半,體積約是木星的兩倍,但它的軌道非常接近它的恆星,約為水星與太陽距離的六分之一,使得它的公轉周期只有4天左右。
  • 哈勃望遠鏡拍到螺旋星雲中部大隆起(圖)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的一個遙遠螺旋星雲中間的隆起物圖片,會讓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星系的「腫瘤」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學家為了進一步了解星系隆起物是如何形成的,他們在進行觀測時拍到這張NGC4710星雲圖。這種隆起物是大部分螺旋星雲的重要組成部分。
  • 哈勃望遠鏡有新發現!拍到一顆爆炸的恆星,殘餘物正掠過銀河系
    有消息稱,科研人員近期在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執行科研任務的時候,意外有了新發現,拍到一顆恆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掠過銀河系。據介紹,這顆恆星的速度估計在每小時56萬公裡,而且經歷了一次「部分超新星」事件。
  • 哈勃望遠鏡有新發現!拍到一顆爆炸的恆星,殘餘物正掠過銀河系
    有消息稱,科研人員近期在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執行科研任務的時候,意外有了新發現,拍到一顆恆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掠過銀河系。據介紹,這顆恆星的速度估計在每小時56萬公裡,而且經歷了一次「部分超新星」事件。換句話說,這顆恆星因為宇宙中不可抗力而發生了爆炸,而略過銀河系的部分被認定是這顆恆星的殘餘物。
  • 用「宇宙煙火」為哈勃望遠鏡慶生,感謝它25年帶來的驚喜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目標中最遠的是距地球130億光年的原始星系,這些星系發出的光芒來自大爆炸後剛剛形成的宇宙早期。        正如太空人約翰·格倫斯菲爾德所言,哈勃捕捉到的照片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認知範圍。天文學家們得以窺探深空,知曉星系在早期的宇宙中是由小塊物質形成的,並認識到大型星系中心一般都存在著一個超重黑洞。
  • 「哈勃」拍到類似太陽的恆星死亡震撼場面
    (原標題:「哈勃」拍到恆星死亡震撼場面)
  • NASA哈勃望遠鏡抓拍到「蓬鬆」星系:標準螺旋狀,藍色光點熠熠...
    NASA哈勃望遠鏡抓拍到「蓬鬆」星系:標準螺旋狀,藍色光點熠熠生輝  Emma Chou • 2020-07-08 16:21:19 來源:前瞻網
  • 距地6300萬光年,哈勃拍到超螺旋星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下了這張令人難以置信的星系照片,它看起來就像一個「通往另一個維度的大門」。NASA的這張圖片展示了遙遠星系NGC4380的詳細肖像,這個螺旋狀的天體距離地球近6300萬光年,位於處女座。
  • 這些年哈勃望遠鏡拍到的絕美照片!讓我們從新認識宇宙的壯麗!
    這就是史上功能最強,同時也是最為成功的光學望遠鏡——哈勃空間望遠鏡。如今,早已超出設計壽命的哈勃空間望遠鏡仍在超齡服役,為我們拍下大至星系團,小到行星與衛星的宇宙萬象。在哈勃望遠鏡即將迎來30歲生日時,NASA官方選出了「哈勃30年的30張照片」。
  • 哈勃望遠鏡25周年:都拍了哪些壯美照片?
    這張絢麗圖像呈現了灰塵和氣體動蕩的「洞穴」,這裡有數千顆恆星正在孕育之中。該圖像是由哈勃望遠鏡的先進巡天相機(ACS)拍攝的,所在位置是獵戶座星雲,圖中存在著3000多顆不同體積大小的恆星,其中一些從未在可見光下觀看到。左圖是交互星系Arp 273,它是體積較大的螺旋星系,它擁有一個盤狀結構,潮汐作用下扭曲成玫瑰花狀,其潮汐引力來自於圖像下方同伴星系UGC 1813。
  • 哈勃望遠鏡拍到恆星死亡畫面 還原蝴蝶星雲真實色彩
    2009年,歐洲太空總署的天文學家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一副恆星「死亡」畫面,形狀酷似一隻蝴蝶。而那張廣為流傳的照片,顏色絢麗,其實是科學家通過從NGC 6302行星狀星雲的氮氣、氧氣、氦氣、氫氣和硫磺中分離排放物的過濾器合成的。近日,「蝴蝶星雲」的色澤經過重新提交,以近似人類肉眼所見的形式再次公布。
  • 哈勃望遠鏡在仙女座星系周圍繪製了巨大的光暈環
    較重的元素在恆星內部被熱透,然後被彈出到太空中,有時會隨著恆星的死亡而劇烈地運動。然後,暈球被恆星爆炸中的這種物質汙染。仙女座星系,又稱M31,是一個雄偉的螺旋狀,可能有多達1萬億顆恆星,其大小可與我們的銀河系相媲美。在距我們250萬光年的距離上,銀河系離我們太近了,以至於它在秋天的天空中顯得像雪茄狀的高光汙跡。如果用肉眼可以看到它的氣態光暈環,那將是北鬥七星寬度的三倍左右。
  • 哈勃在仙女座星系周圍繪製了巨大的光環
    在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使用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科學家繪製了包圍我們最近的大型銀河系仙女座星系的巨大氣體暈。科研人員發現,延伸到大約五十萬光年的內殼要複雜得多且充滿活力,外殼更光滑,更熱,這種差異可能是由於銀河系盤中超新星活動的影響更直接地影響了內部光暈。該活動的標誌是該小組在仙女座氣態暈圈中發現了大量重元素,較重的元素在恆星的內部被煮熟,然後噴射到太空中-有時隨著恆星的死亡而劇烈運動,然後,暈球被恆星爆炸中的這種物質汙染。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年來的重要成果(一)
    &34;中,天文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發現了一群古老的白矮星,這些白矮星正在吞噬曾經位於銀心區域其他恆星的殘骸。通過哈勃望遠鏡對仙女座星系的詳細觀測,天文學家們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仙女座星系的星團中大質量恆星和小質量恆星的比例與我們銀河系是一致的,這說明宇宙創始過程中恆星的形成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的。
  • 南魚座·北落師門B,鹿豹座·XO-3b,飛馬座·HD 209458 b
    宇宙中有許多巨無霸行星,它們巨大到就連木星這顆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在它們面前都只能算作小個頭。下面就來了解一下3個比木星大的天體行星。南魚座·「北落師門B」 -「索倫之眼」「北落師門B」直徑168724公裡,質量是木星的3倍,也稱為大袞。
  • 專家探測太陽系外行星光線 或揭飛馬座51b謎團
    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 外媒稱,位於智利安第斯山區的天文望遠鏡日前首次探測到來自另一個太陽系的一顆行星的光線。這一發現有助於揭開飛馬座51b的體積、軌道和大氣等方面的謎團。飛馬座51b是一顆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約51光年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