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三大周期共振+金牛基金經理掛帥 華安中證電子50ETF正在發行
電子無疑是今年A股的熱門板塊之一,與5G、消費電子、晶片產業鏈、物聯網相關的概念股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華安中證電子50ETF(認購代碼:515323)正在發行,一鍵布局5G、晶片、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的50隻明星龍頭股,為投資者捕捉行業增長收益。
三大周期共振,迎接電子產業黃金時代
從產業周期來看,5G時代正式來臨。參考2G、3G和4G的發展歷程,每一次通信技術的進步都將拉動新一代手機銷量的大規模增長,隨著5G應用全面推廣,智慧型手機將迎來換機潮,5G滲透率顯著提升。同時,智能硬體產業生態鏈的升級換代在5G時代勢不可擋,具備優質客戶群等優勢的供應商在智能硬體市場重構中有著更大的成長性和想像空間。
電子行業發展的第二大驅動力來自於政策支持。中國已經進入科技驅動經濟增長新時代,正式步入創新型國家。「十四五」科技規劃提出堅持「三個面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我國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新經濟產業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電子產業鏈自主可控、硬體生態創新以及新型基建有望成為發展內需市場、促進內循環的重要方向。
資金層面,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布局了半導體全產業鏈,重點投資資本密集型的晶片製造領域。二期基金註冊資本2041億元,預計可撬動的社會資金規模可達6000億元以上,將重點投向晶片製造及設備材料、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環節,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5G、晶片領銜 細分賽道百花齊放
以5G為主導的消費電子是電子行業的主要細分領域之一。2020年被稱為5G商用的元年,今年1-9月,我國5G手機出貨量超過1億。蘋果在10月14日發布了iphone12,現階段蘋果有8到10億的存量客戶,換機潮下蘋果產業鏈將是未來消費電子行業的重要增長點。疫情後網絡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需求井噴,5G在各領域都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前景廣闊。未來隨著5G物聯網的進一步鋪開,智能手錶和可穿戴的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5G的出現及硬體的成熟,有望實現AR/VR的廣覆蓋,大幅提升速度、降低延時。隨著成本下降已經設計多樣化,消費領域的AR/VR在2020年後開始快速成長。
半導體是電子行業的另一個重要子板塊。近兩年來,中美貿易摩擦成為擾動電子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美國多次打壓中國科技行業,對中興通訊等公司實施商業禁令,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威脅中國電子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在此背景下,國產替代加速進行,國內終端廠商開始將供應鏈向國內轉移。從需求端,我國集成電路市場需求接近全球1/3,產值卻不足全球7%,整體自給率不足20%,半導體國產化空間巨大。一直以來,半導體景氣度的提升都源於下遊應用領域需求量的增長,5G的普及將成為半導體新一輪的需求催化劑。
創新是電子行業發展的根基,當前,基於5G技術的探索和創新,通過雲計算和萬物互聯,把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深度整合,全面實現雲時代的移動智能互聯。通過這些技術應用在安防、航空、智能交通、智慧醫藥、工業互聯等細分領域,構建起高效的公關服務體系,提升人們生活的質量和效率。
華安中證電子50ETF 一鍵布局5G、晶片、物聯網、雲計算
中證電子50指數選取了消費電子、半導體和安防等細分板塊中市值較大的50隻股票作為樣本股,以反映電子板塊上市公司股票整體表現。指數匯集了電子產業鏈的熱點龍頭股,主要分布在消費電子、5G應用、半導體等成熟科技公司,同時也涵蓋了安防、雲計算、TWS耳機、OLED等諸多電子科技應用領域,做到了科技主題的廣泛覆蓋。其中,以5G為主導的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佔比57%,半導體佔比25%,物聯網佔比10%,雲計算佔比8%。
電子產業從上遊到下遊,從設計到終端,涉及的細分行業和上市公司範圍廣闊。中證電子50指數集聚了產業鏈中的50隻龍頭股,行業代表性強。雖然股票數量僅佔行業的15%,但佔到了行業50%以上的營業收入、60%以上的自由流通市值、65%以上的淨利潤和65%以上的研發費用,是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代表。
數據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止2020年9月
指數化投資可以有效地幫助投資者分散個股風險,年初以來中證電子50指數跑贏了60%的電子行業股票,跑贏58%的電子50成分股。從歷史收益來看,中證電子50指數自2009年發布以來,累計收益176.04%,年化收益9.77%,相對於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的累計超額收益分別為146.93%和112.95%,對應年化超額收益分別為7.40%和5.18%,顯著跑贏主流寬基指數。
數據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止2020年9月
從估值上看,與科技指數如科創50、創業板50比,估值較低,與電子細分行業指數相比,處於中等位置,當前估值在2020 年以來60%分位左右,屬於較為合理的配置區間。實際上今年7 月份以來中證電子50 指數估值有所回調,伴隨行業景氣的修復,市場情緒或進一步抬升。
數據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止2020年9月
資深基金經理掛帥 管理經驗豐富
華安中證電子50ETF於11月2日至11月18日正式發行。擬任基金經理為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許之彥先生。許之彥博士是指數基金行業的長跑健將,已連續十多年從事著指數與指數化投資,是國內ETF與指數事業的堅守者和矢志不渝的推動者,創立了投教品牌「華安指數大學」,擅長在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下,提供、管理並推廣工具化產品。其管理的華安上證180ETF多次榮獲指數型基金「金牛基金」獎項。
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團隊是國內頭部的指數投資團隊之一,目前管理規模超過570億元,資產管理規模在國內同類型資產排名前十(數據來源:2020年半年報)。
團隊擁有超過19年的指數投資經驗,培育了多隻市場知名產品,比如創業板核心資產代表創業板50ETF,亞洲規模No.1的黃金ETF,經典大盤藍籌上證180ETF以及豐富的QDII指數產品線。華安基金指數產品一直堅持精品化、多元化的布局策略,此次電子50ETF發行也進一步豐富了行業指數的產品線,並努力將電子50ETF打造為行業ETF精品。
溫馨提示:本網站內容不構成買賣任何金融產品的要約或要約邀請,產品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理財非存款、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電子無疑是今年A股的熱門板塊之一,與5G、消費電子、晶片產業鏈、物聯網相關的概念股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華安中證電子50ETF(認購代碼:515323)正在發行,一鍵布局5G、晶片、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的50隻明星龍頭股,為投資者捕捉行業增長收益。
三大周期共振,迎接電子產業黃金時代
從產業周期來看,5G時代正式來臨。參考2G、3G和4G的發展歷程,每一次通信技術的進步都將拉動新一代手機銷量的大規模增長,隨著5G應用全面推廣,智慧型手機將迎來換機潮,5G滲透率顯著提升。同時,智能硬體產業生態鏈的升級換代在5G時代勢不可擋,具備優質客戶群等優勢的供應商在智能硬體市場重構中有著更大的成長性和想像空間。
電子行業發展的第二大驅動力來自於政策支持。中國已經進入科技驅動經濟增長新時代,正式步入創新型國家。「十四五」科技規劃提出堅持「三個面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我國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新經濟產業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電子產業鏈自主可控、硬體生態創新以及新型基建有望成為發展內需市場、促進內循環的重要方向。
資金層面,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布局了半導體全產業鏈,重點投資資本密集型的晶片製造領域。二期基金註冊資本2041億元,預計可撬動的社會資金規模可達6000億元以上,將重點投向晶片製造及設備材料、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環節,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5G、晶片領銜 細分賽道百花齊放
以5G為主導的消費電子是電子行業的主要細分領域之一。2020年被稱為5G商用的元年,今年1-9月,我國5G手機出貨量超過1億。蘋果在10月14日發布了iphone12,現階段蘋果有8到10億的存量客戶,換機潮下蘋果產業鏈將是未來消費電子行業的重要增長點。疫情後網絡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需求井噴,5G在各領域都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前景廣闊。未來隨著5G物聯網的進一步鋪開,智能手錶和可穿戴的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5G的出現及硬體的成熟,有望實現AR/VR的廣覆蓋,大幅提升速度、降低延時。隨著成本下降已經設計多樣化,消費領域的AR/VR在2020年後開始快速成長。
半導體是電子行業的另一個重要子板塊。近兩年來,中美貿易摩擦成為擾動電子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美國多次打壓中國科技行業,對中興通訊等公司實施商業禁令,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威脅中國電子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在此背景下,國產替代加速進行,國內終端廠商開始將供應鏈向國內轉移。從需求端,我國集成電路市場需求接近全球1/3,產值卻不足全球7%,整體自給率不足20%,半導體國產化空間巨大。一直以來,半導體景氣度的提升都源於下遊應用領域需求量的增長,5G的普及將成為半導體新一輪的需求催化劑。
創新是電子行業發展的根基,當前,基於5G技術的探索和創新,通過雲計算和萬物互聯,把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深度整合,全面實現雲時代的移動智能互聯。通過這些技術應用在安防、航空、智能交通、智慧醫藥、工業互聯等細分領域,構建起高效的公關服務體系,提升人們生活的質量和效率。
華安中證電子50ETF 一鍵布局5G、晶片、物聯網、雲計算
中證電子50指數選取了消費電子、半導體和安防等細分板塊中市值較大的50隻股票作為樣本股,以反映電子板塊上市公司股票整體表現。指數匯集了電子產業鏈的熱點龍頭股,主要分布在消費電子、5G應用、半導體等成熟科技公司,同時也涵蓋了安防、雲計算、TWS耳機、OLED等諸多電子科技應用領域,做到了科技主題的廣泛覆蓋。其中,以5G為主導的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佔比57%,半導體佔比25%,物聯網佔比10%,雲計算佔比8%。
電子產業從上遊到下遊,從設計到終端,涉及的細分行業和上市公司範圍廣闊。中證電子50指數集聚了產業鏈中的50隻龍頭股,行業代表性強。雖然股票數量僅佔行業的15%,但佔到了行業50%以上的營業收入、60%以上的自由流通市值、65%以上的淨利潤和65%以上的研發費用,是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代表。
數據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止2020年9月
指數化投資可以有效地幫助投資者分散個股風險,年初以來中證電子50指數跑贏了60%的電子行業股票,跑贏58%的電子50成分股。從歷史收益來看,中證電子50指數自2009年發布以來,累計收益176.04%,年化收益9.77%,相對於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的累計超額收益分別為146.93%和112.95%,對應年化超額收益分別為7.40%和5.18%,顯著跑贏主流寬基指數。
數據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止2020年9月
從估值上看,與科技指數如科創50、創業板50比,估值較低,與電子細分行業指數相比,處於中等位置,當前估值在2020 年以來60%分位左右,屬於較為合理的配置區間。實際上今年7 月份以來中證電子50 指數估值有所回調,伴隨行業景氣的修復,市場情緒或進一步抬升。
數據來源:wind,華安基金,截止2020年9月
資深基金經理掛帥 管理經驗豐富
華安中證電子50ETF於11月2日至11月18日正式發行。擬任基金經理為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許之彥先生。許之彥博士是指數基金行業的長跑健將,已連續十多年從事著指數與指數化投資,是國內ETF與指數事業的堅守者和矢志不渝的推動者,創立了投教品牌「華安指數大學」,擅長在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下,提供、管理並推廣工具化產品。其管理的華安上證180ETF多次榮獲指數型基金「金牛基金」獎項。
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團隊是國內頭部的指數投資團隊之一,目前管理規模超過570億元,資產管理規模在國內同類型資產排名前十(數據來源:2020年半年報)。
團隊擁有超過19年的指數投資經驗,培育了多隻市場知名產品,比如創業板核心資產代表創業板50ETF,亞洲規模No.1的黃金ETF,經典大盤藍籌上證180ETF以及豐富的QDII指數產品線。華安基金指數產品一直堅持精品化、多元化的布局策略,此次電子50ETF發行也進一步豐富了行業指數的產品線,並努力將電子50ETF打造為行業ETF精品。
溫馨提示:本網站內容不構成買賣任何金融產品的要約或要約邀請,產品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理財非存款、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