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成分的細胞化學顯示方法

2021-01-09 科學學習

1、細胞成分

組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O、C、H、N、Si、K、Ca、P、Mg,其d中O、C、H、N四種元素佔90%以上。(如圖1人體細胞)

圖1

細胞的化學物質可分為兩大類:無機物和有機物。在無機物中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約佔細胞物質總含量的75%-80%。有機物中主要由四大類分子所組成,即蛋白質、核酸、脂類和糖,這些分子約佔細胞乾重的90%以上。(如圖2)

圖2

2、細胞成分的細胞化學顯示方法

為了測定細胞中蛋白質、核酸、多糖和脂質等組分,通常利用一些顯色劑與所檢測物質中一些特殊基團特異性結合的特徵,通過顯色劑在細胞中的定位及顏色的深淺來判斷某種物質在細胞中的分布和相對含量。

方法1:福爾根反應可以特異顯示呈紫紅色的DNA的分布。

原理:酸水解可以去除RNA,僅保留DNA,並除去DNA上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鍵的嘌呤,使脫氧核糖的醛基暴露。所暴露的自由醛基與希夫試劑反應呈紫紅色。(如圖3)

圖3

方法2:PAS反應則利用過碘酸氧化作用生成醛基,醛基與鹼性品紅反應產生紫紅色化合物,用於確定多糖的存在。

方法3:四氧化鋨與不飽和脂肪酸反應時呈黑色,用來證明脂滴的存在。而蘇丹Ⅲ(深紅色)染色則通過擴散進入脂滴中,使脂滴著色。

方法4:樣品中的蛋白質成分也有多種的檢測方法。如在米倫反應中,氮汞試劑與組織中的蛋白質側鏈上的酪氨酸殘基反應,形成紅色沉澱。再如在重氮反應中,氫氧化重氮與酪氨酸、色氨酸和組氨酸起反應形成有色的複合物。蛋白質中的-SH基可用形成硫醇鹽共價鍵的試劑進行檢測。

方法5:由於大多數固定劑對酶都有失活或稱鈍化作用,所以,在進行細胞中某種酶的定性研究時,樣品製備常採用冰凍切片,或以冷丙酮、甲醛進行短時間固定,以儘量保持酶的活性,然後將樣品(細胞或組織切片)與適宜底物共同溫育。例如檢測鹼性磷酸酶的格莫瑞方法,是用甘油磷酸脂做底物,由於酶水解釋放的磷酸根,在鈣離子存在的情況下轉變成不溶性的磷酸鈣,進而轉變成金屬銀或硫化鉛、硫化鈷或其他有顏色的化合物,金屬沉澱或顏色的存在部位,也就是鹼性磷酸酶在細胞中的存在部位。

相關焦點

  • 細胞化學染色
    細胞化學是細胞和化學相結合的一門科學。
  • 中考生物複習資料:細胞的化學成分綜合練習
    細胞的化學成分綜合練習 一、單選題 1.高等植物細胞內不屬於原生質的結構是 ( B ) A.液泡 B.細胞壁 C.細胞核 D.線粒體 2.下列提法正確的是 ( ) A.原生質專指細胞質 B.細胞核不是原生質 C.人體內的水都是原生質
  • 初中生物考試輔導:細胞的化學成分綜合練習
    細胞的化學成分綜合練習 一、單選題 1.高等植物細胞內不屬於原生質的結構是 ( B ) A.液泡 B.細胞壁 C.細胞核 D.線粒體 2.下列提法正確的是 ( ) A.原生質專指細胞質 B.細胞核不是原生質 C.人體內的水都是原生質
  • 2019中考生物複習資料:細胞的化學成分綜合練習
    細胞的化學成分綜合練習 一、單選題 1.高等植物細胞內不屬於原生質的結構是 ( B ) A.液泡 B.細胞壁 C.細胞核 D.線粒體 2.下列提法正確的是 ( ) A.原生質專指細胞質 B.細胞核不是原生質 C.人體內的水都是原生質
  •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一、標本製作   可製作塗片、印片、細胞單層培養物、組織切片,經適當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螢光染色用。   間接法中上述方法稱雙層法(Double Layer Method)。另一種稱夾心法,即用未標記的特異性抗原加在切片上先與組織中之相應抗體結合,再用該抗原之螢光抗體重疊結合其上,而間接地顯示出組織和細胞中抗體的存在,方法步驟如下:   ①切片或塗片固定後,置於染色溼盒內。   ②滴加未標記的特異性抗原作用切片於37℃,30min。
  • 印度發明更快更好培養表皮細胞成分的水凝膠
    新華社新德裡4月11日電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的研究人員使用由聚丙烯醯胺製成一種無細胞毒性的水凝膠,代替傳統的塑料組織培養皿,可在實驗室中培養更多的表皮主要構成細胞——角質形成細胞。  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進展》期刊上報告說,這種新方法利用細胞與材料之間的張力,使功能角質形成細胞快速繁殖,並不依賴飼養層或任何外源性藥物。飼養層是指在細胞培養皿上鋪展開的飼養細胞層。  研究小組發現,相對不那麼堅硬的水凝膠基質可使角質形成細胞快速增殖到第25代,而塑料板上的細胞在12-15代後停止生長。此外在水凝膠上生成的角質形成細胞的癒合能力也更好。
  • 細胞培養基的使用方法
    細胞培養基&乳歐液模式      化學合成培養基現雖已大規模使用,但在某些培養領域水解乳蛋白仍在使用,以補充培養液中缺乏的胺基酸、小肽物質。較為常用的方式是用漢氏(Hanks』 BSS)或歐式(Earle’s BSS)平衡液溶解水解乳蛋白(一般為5‰濃度),即成乳漢(歐)液,再與化學合成培養基(一般為MEM)按比例混合使用。
  • 白血病的細胞化學檢查
    約70%的ALL可通過細胞形態學特點得以診斷,但此法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結合細胞化學染色可以提高診斷率。目前最常見的五種酶的化學染色方法有過氧化物酶(POX)、鹼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AP)、氯醋酸AS-D萘酚醋酶(CE)和醋酸萘酚醋酶(NSE)。FAB協作組將POX反應百分率 3%作為AML與ALL的分界線。原始細胞陽性率 3%者診斷為AML,<3%者為ALL。SB是與POX平衡的一種染色,二者應用的意義相同。但在POX陰性的原始細胞有時可見SB陽性反應,因此宜兩種染色同時選用。
  •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素製成螢光標記物,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分子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
  • 印度理工學院發明更快更好培養表皮細胞成分的水凝膠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的研究人員使用由聚丙烯醯胺製成一種無細胞毒性的水凝膠,代替傳統的塑料組織培養皿,可在實驗室中培養更多的表皮主要構成細胞——角質形成細胞。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進展》期刊上報告說,這種新方法利用細胞與材料之間的張力,使功能角質形成細胞快速繁殖,並不依賴飼養層或任何外源性藥物。
  • 吳鵬團隊揭示檢測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方法
    吳鵬副教授:我們的技術確定了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中一個腫瘤特異性抗原反應性的PD-1+ Bio+ CD8+和兩個「旁觀者」T細胞亞群:PD-1–和PD-1+Bio–。儘管他們都是「旁觀者」T細胞,這兩組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在轉錄組水平上,PD-1 + Bio–細胞顯示出耗竭T細胞的特徵,PD-1–群體顯示出幼稚T細胞的特徵。
  • Cell:在細胞分裂時,組蛋白化學修飾也可遺傳,並在維持後代細胞身份...
    此外,已知組蛋白的「尾巴」延伸到核小體的外面,使得它們可發生化學變化,這些化學變化決定著一個染色質區域是否「開放」,這就決定著DNA是可接近的,還是緊密壓縮的,這也就決定著這個區域中的基因是發生沉默,還是進行轉錄。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來追蹤核小體中組蛋白發生的化學修飾是否準確地從親本細胞傳遞到細胞分裂後形成的兩個子細胞中的相同DNA區域。
  • 豬結腸脫細胞支架聯合結腸癌HCT116細胞的體外共培養
    :一種通過化學、物理等方法對新鮮豬結腸組織進行脫細胞處理後得到的天然支架,能為細胞提供天然細胞外基質成分的三維生長環境。方法:將新鮮豬結腸以2%SDS、1%Triton X-100及0.5%EDTA浸泡結合反覆振蕩的方法進行脫細胞處理,製備豬結腸脫細胞支架。
  • Cell Res: 體細胞到神經前體細胞的完全化學轉分化
    2014年6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先前有關於通過一些確定的基因可以把體細胞轉分化成神經前體細胞(NPC)。最近同濟大學的裴剛實驗室發現可以通過純粹的化學方法可以把體細胞轉分化成神經前體細胞,相關的成果發表在cell research 上。
  • 我科學家開發出誘導多能幹細胞新方法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研究團隊,揭示了化學方法製備幹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製備幹細胞的方法。相關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Stem Cell)上。
  • 細胞培養基使用方法(微孔濾膜過濾除菌)
    1.2 細胞培養基&乳歐液模式   化學合成培養基現雖已大規模使用,但在某些培養領域水解乳蛋白(Lactalbumin Hydrolysate )仍在使用,以補充培養液中缺乏的胺基酸、小肽物質。
  • 上海交通大學615細胞生物學2003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資料
    一,名詞解釋 1、細胞凋亡,試比較之 2、卡馬斯亮藍染色,用去垢劑抽提後體外培養的細胞,可以顯示出細胞骨架的網絡結構, 但這不是一種特異性方法。顯示細胞骨架成分是否有特異性方法?原理是什麼? 3、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那些關鍵性的細胞結構成分被磷酸化修飾?在細胞分裂中起什麼作 用?
  • 常見細胞汙染
    物理性汙染通過影響細胞培養體系中的生化成分,從而影響細胞的代謝。培養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如溫 度、放射線、振動、輻射(紫外線或螢光)會對細胞產生影響 。細胞、培養液或其它培養試劑暴露於放射線、輻射或過冷過熱的溫度中,可以引起細胞代謝發生改變,如細胞同步化、細胞生長受抑制甚至細胞死亡。通過實驗室 的合理設計及建立規範的操作規程,可以減少環境中物理因素對細胞的影響。
  • Cell | 吳鵬團隊發明酶化學方法捕捉腫瘤抗原特異T細胞
    該工作在發明了一種全新的鄰近酶化學標記技術的基礎上成功展示了該類化學生物學工具在腫瘤免疫領域的重要應用,為利用鄰近標記技術研究細胞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目前還沒有簡單可靠的細胞表面標誌物來特異性地識別TSA反應性T細胞,從而精確地研究它們的表型與功能。因此,發展一種快速、直接的方法來鑑定和分離癌症病人體內的TSA反應性T細胞將有助於加深對腫瘤免疫微環境的生物學理解同時加速相關的轉化研究。
  • 細胞培養汙染拯救及預防方法
    (一)汙染的類型§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汙染不僅僅指微生物,而且還包括所有混入培養環境中的、對細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細胞不純的物質,包括生物和化學物質。1、細菌汙染§細菌汙染是實驗室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即使在細胞培養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為操作不慎而引起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