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實踐課|曠視研究院 X 北大聯合出品,正式上線,免費報名!

2021-01-10 雷鋒網

曠視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機器學習實驗室開設的《深度學習實踐》全套課程(視頻+PPT,共計28課時)今日在AI研習社正式全面上線,讓你足不出戶也能享有高水平的教學資源。

「與其疫情宅家玩遊戲,不如家裡蹲大學把課上。」疫情期間,我們每日聽到的最多的信息之一可能就是號召大家在線堅持學習。不過,在左有「名師授課」、右有「速成深度學習」,多重信息的圍攻之下,大部分人最終還是選擇了那條無數「英雄」選擇的道路——「收藏+下次一定」,重回電子虛擬世界,麻痺自己,蹉跎人生。

 

  怎麼辦?曠視研究院為你支招! 

今日,曠視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機器學習實驗室開設的《深度學習實踐》全套課程(視頻+PPT,共計28課時)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從深度學習基礎理論到計算機視覺實踐,由曠視首席科學家兼研究院長孫劍,及身經百戰的研發總監、資深研究員親身授課,真正將高水平深度學習課程帶給大家。知識全面、循循善誘、透徹又不枯燥是本課程最大的特點。


《深度學習實踐》是曠視研究院聯合頂尖高校開設的系列深度學習精品課程之一。作為曠視的研發中心,曠視研究院一直基於自研的人工智慧算法平臺Brain++和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開展最前沿學術、產業技術研究、交流,累計收穫27項世界冠軍;並實現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領域的應用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曠視後續將對Brain++及其核心框架、平臺進行開源、開放,強大的算力、SOTA模型、框架資源任你用,敬請期待~


此次課程錄製於2017年秋季曠視研究院在北京大學授課期間,已連續開設3年,後續將開放更多精彩課程供同學們學習、研究。

 

      課程大綱   

1、Lecture 1(Intro of CV and DL)

本節課是一堂入門性的概述課程,主要通過向學生介紹計算機視覺的含義,計算機視覺的主要應用場景,以及計算機視覺從經典方法發展到現在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的理路變遷來引導學生獲得對該領域的一個全局性的理解。


2、Lecture 2(Math In DL)

本節課著重介紹深度學習技術中使用的數學知識。與其它課程、書籍不同,本課程忽略了很多過分抽象、複雜且使用頻率不高的內容,以便同學們能夠較為容易地對深度學習涉及到的核心數學知識有良好掌握。


3、Lecture 3(Network Basics & Architecture Design)

本節開始正式介紹深度神經網絡相關的基礎知識。在神經網絡基礎介紹中,講者從視覺識別的困難切入,逐步深入分析了神經網絡架構的特點以及訓練優化方法。進一步,課程還介紹了網絡架構設計的具體細節。


4、Lecture 4(Computation Technology)

本課程介紹深度學習涉及的計算技術,包含人們常用的深度學習框架背後實現的思想與原理;如何在現有如CPU、GPU的構架下,實現快速數學計算;以及在分布式深度學習中的通信與優化技術。


5、Lecture 5(Neural Network Approximation)

本課程介紹神經網絡壓縮技術。眾所周知,一個真正有效地神經網絡在訓練和推理過程中往往需要消耗高額的計算成本,如何更快、更高效地讓其進行工作就成了技術落地的關鍵。本課程從三個方面:低質、稀疏與量化逐一介紹了神經網絡壓縮技術。


6、Lecture 6(Modern Object Detection)

本課程介紹基於深度學習的物體檢測技術。物體檢測技術不要求系統精準識別某個物體的具體屬性,例如這輛車是保時捷 911,而是讓系統能夠在畫面中識別出所有被稱為車的物體,即(Category-level Recognition,而非Instance-level Recognition),本課將對此展開介紹。


7、Lecture 7(Tex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本課程介紹了近年來場景文字檢測與識別中的進展,以及曠視在該領域的工作與成果。具體而言,分為文字識別任務的背景與經典方法回顧、近來基於深度學習的技術進展。需要強調的是在第三部分。課程重點介紹了文字識別任務的數據集與比賽。


8、Lecture 8(Image Segmentation)

當前,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需要精確且高效的圖像理解能力,如自動駕駛、室內導航、甚至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等,圖像分割技術就是實現這一切的關鍵技術之一。本課程介紹了圖像分割中語義分割與實例分割技術的具體細節。


9、Lecture 9(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本課程從循環神經網絡(RNN)的基礎到前言應用進行了介紹。作為圖靈完備的模型,循環神經網絡相較於卷積神經網絡能夠做更複雜的工作。從課程設置來看,在介紹了RNN基礎之後,課程會討論部分經典RNN架構,如LSTM、有Attention的RNN和有External Memory的RNN。


10、Lecture 10 (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Models)

本課程介紹生成式模型的基本概念與發展現狀,同時也針對其背後的數學原理進行細緻剖析。生成式模型是概率統計與機器學習中的一類重要模型,指一系列用於隨機生成可觀測數據的模型,應用十分廣泛,可用來自不同的數據進行建模。


11、Lecture 11(Person Re-Identification)

本節課程著重於對行人重識別技術的解讀。作為圖像檢索領域的一個重要子問題,行人重識有著重要應用價值。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程以人臉識別為例,通過分析其與行人重識別的區別之處來向學生介紹後者。進一步,課程還介紹了如何依據一些額外時空信息來輔助開展行人重識別工作。


12、Lecture 12 (Shape from X)

本課程介紹3D重建,即研究如何用視覺的方法來獲得3維信息。具體而言,課程介紹了多種傳統建構物體形狀的方法,與之相對應的,基於神經網絡的3D重建在靈活性與效果上都有著顯著優勢。


13、Lecture 13(Visual Object Tracking)

本課程介紹目標跟蹤技術,由於不同種類的目標跟蹤任務的假設可能有巨大不同,所以本課程首先會介紹運動估計,然後分別專門介紹單目標跟蹤與多目標跟蹤。最後,講者對一些特殊且重要的情形(如快速運動、多個攝像頭)進行了分析。


14、Lecture 14(Neural Network in Computer Graphics)

本課程介紹計算機圖形學中的神經網絡。具體而言,首先介紹了計算機圖形學的含義,與基本情況。進一步,對引入其中的神經網絡技術進行專項解讀,涉及用神經網絡進行渲染、進行3D建模以及visual media retouching。最後,課程介紹了如何將圖形學技術應用到計算機視覺問題之中。



  更多信息  

課程傳送門: 

http://www.mooc.ai/course/749

添加小助手,加入線上交流群:

 


  最後講個真實的故事  

1665年,牛頓在劍橋三一學院就讀期間,倫敦發生大瘟疫,造成數萬人死亡。牛頓回家自我隔離,親戚也不走,聚會也不去。

但正是這段清浄的時間,讓他有機會思考數學、光學、力學的問題,碩果纍纍,成功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光的分解,確立了牛頓第一、第二定律和引力定律的基本思想……

恩?仿佛聽到有人在談論我?

祝大家身體健康,少出門、多運動,提高免疫力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加倍努力學習思考哦~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曠視AI天團線上開講《深度學習實踐》 快來get北大同款課程
    最近,曠視研究院與北大數學科學學院機器學習實驗室聯合出品的《深度學習實踐》課程已經正式在B站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快來get北大同款課程,成為「學霸」吧!圖:曠視推出《深度學習實踐》課程 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事實上,以往的深度學習課程,不管是斯坦福CS系列,還是deepLearning.ai,雖然講得好,但基本上是英文課
  • 跟誰學上線公益「雲課堂」,推出中小學免費直播課
    來源:新浪證券跟誰學攜手中青報、北京日報上線公益「雲課堂」,推出中小學免費直播課近日,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攜手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等多家平臺共同上線公益「雲課堂」,推出覆蓋全年級、全學科的免費直播課。由於開學計劃一再推遲,各地中小學生們普遍面臨著在線學習資源不足的現象。為保證停課不停學,在家中也可以享受優質、貼心的教育服務,跟誰學攜手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等多家平臺共同上線公益「雲課堂」,整合優質課程資源,推出覆蓋全年級、全學科的免費直播課,滿足各年齡段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學生打開「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等app,點擊進入雲課堂,即可自主選課報名。
  • 曠視天元深度學習框架全球首發!3個實習生寫下一行代碼,27項全球AI...
    這次曠視天元開源,可以說為國產深度學習框架打了一針強心劑。相比市面主流深度學習框架,曠視天元上手更快,學習成本和遷移成本都更低。作為一家將AI成功落地的企業,實踐是曠視最寶貴的經驗。2013 年中深度學習剛剛興起,曠視研究院開始嘗試使用深度學習檢測器,清華宿舍中一名實習生埋首兩周,研發出一套人臉識別檢測算法,即便在暗光條件下也能精準檢測人臉,前所未有的算法性能技驚四座,於是曠視正式走上了神經網絡(NN)解一切的道路。 當時曠視條件艱苦,伺服器、主板、顯卡等設備都需要人肉從美國一件件背回,第一臺用來訓練神經網絡的機器,是手拼組裝而成的4卡遊戲臺式機。
  • 環球網「報名大廳」:LILY英語面向4-8歲孩子免費贈送英語思維培養課
    由環球網、知更鳥網聯合推出的公益平臺「報名大廳」於近日上線,平臺匯集了全國上百家知名教育機構,千門線上、線下教育課程。平臺為全國家長、學生、用戶提供優質線上、線下教育公益課程、優惠課程、火爆課程信息。用戶通過環球網教育頻道、知更鳥網登陸平臺選擇機構下方「我要報名」,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培訓機構的線上、線下課程,通過平臺報名將有專業的諮詢老師服務於每一位學生、家長,為學生解決選課等問題。在「停課不停學」這段特殊的防控時期,少兒英語教育品牌LILY英語將於近日上線環球網「報名大廳」平臺。
  • 35 萬行代碼,曠視重磅開源天元深度學習框架 ,四大特性實現簡單開發
    2020年3月25日,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舉辦線上發布會,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宣布正式開源其AI生產力平臺Brain++的核心組件——天元(MegEngine)。本次發布為Alpha版本,基於ApacheLicense2.0,向外界共開源約35萬行代碼,包括C++、CUDA和Python代碼,在GitHub上進行發布。
  • 「錢唐體育課」 報名即將截止!最後幾個免費名額!
    少年」 首屆「錢唐體育課」公益教學活動 正式拉開報名的序幕! 活動一經上線 就得到了大家熱烈的反響 截止目前 籃球課僅剩名額7人次!
  • 2020年成國內深度學習框架開源元年 曠視科技開源天元加速AI落地與...
    人工智慧時代,開源作為算法創新與迭代的重要驅動力,在深度學習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諮詢機構IDC《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份額調研》指出,在AI技術使用方面,接受調研的企業和開發者中,86.2%選擇使用開源的深度學習框架。
  • 字節跳動舉辦 AI 實踐訓練營,報名已正式啟動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消息,近日,由字節跳動發起的面向高校學生的 AI 學習實踐訓練營——Bytedance AI Camp 已正式啟動報名
  • 免費報名| 4位科學博士16節直播課,陪伴全國鄉村孩子探秘科學
    王紅強,博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坐標北京國家地球觀象臺,科研工作者出身,現為專職科普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教委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資源單位項目負責人。(但只能作為網頁遊客身份進入直播間,無法參與上麥與老師互動)橡果科學直播課免費開放給全國鄉村小學生!橡果科學與全國縣域教育局學校合作,邀請學校校長和老師們報名申請成為橡果科學直播課的共創大使!
  • 全球人工智慧高被引學者排名公布 曠視孫劍、張祥雨榜上有名
    根據在CCF推薦會議期刊發表論文被引用量,中國機構所屬的人工智慧領域學者有兩名被引次數過萬,其中一位是曠視研究院Base Model組負責人張祥雨,被引14748次。美國機構所屬的人工智慧領域高被引學者排行榜中,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則位列第二,被引29950次。
  • 【發明家的物理課線上課|100個免費聽課名額】6節課讓你愛上物理!
    該課是與北大清華團隊合作,旨在讓枯燥的物理概念變得有趣,150個理論知識點,100+動手實踐實驗,30個科技作品。課程特點:1、物理學理論知識+動手創作,每課有相應的作品;2、可以按模塊報名,一個模塊為6次課。
  • 實踐入門NLP: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
    【NLP工程師入門實踐班】——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開車啦!!還不趕緊上車!?【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首先介紹自然語言處理的發展現狀與挑戰,同時,講解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的結合應用。除了基本算法外,本課程還配備實踐環節,從一些典型的方向:機器翻譯、文本分類、問答等。
  • 十年來最難的一屆CVPR:接收率22%,百度入選19篇,曠視17篇
    Google的研究院George Toderici預測,考慮到新冠肺炎影響研究人員出勤率,CVPR 2021的論文提交數量會在9000多。百度19篇,曠視17篇我們熟悉的國內AI公司,本屆CVPR也有不少戰果。
  • 深度| 曠視人工智慧算法平臺Brain++憑什麼在烏鎮網際網路大會獲獎?
    在此次大會的重頭戲「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上,人工智慧獨角獸曠視發布了名為Brain++的人工智慧算法平臺。據曠視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唐文斌介紹,Brain++是「一套端到端的AI算法平臺,目標是讓研發人員獲得從數據到算法產業化的一攬子技術能力,不用重複造輪子也可以推進AI快速落地。我們的Brain++還引入了AutoML技術,可以讓算法來訓練算法,讓AI來創造AI。」
  • 曠視唐文斌:開源是為了用無限算法解決無限場景中無限問題
    商業化路線,和初步實踐成果。作為全球最早用深度學習方法開展人工智慧商業化探索的科技企業,曠視成立於AI 開發工具匱乏的早期人工智慧時代,於是曠視靠自主研發,從0到1地解決了算法生產的問題。六年間,曠視打造了自己的基礎設施Brain++,今天我們想與更多的企業、開發者開放,合作共贏,促進AI產業繁榮。」唐文斌正式宣布,開源這套曠視自用6年的AI生產力平臺的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並在線正式邀請全球開發者參與共建這套中國自研的生產力平臺核心部分。
  • ...華為發布全新分布式鴻蒙OS;曠視攜手中國聯通研究院打造智能...
    (雷鋒網)曠視攜手中國聯通軟體研究院 打造實人認證智能識別服務日前,曠視與中國聯通軟體研究院攜手打造的定製化實人認證智能識別服務已經上線。這項服務將為中國聯通業務辦理過程中用戶實名制流程的風險管理和創新體驗提供有力支撐。
  • ICCV 2019接收論文提前看,曠視11篇入選文章放出
    Objects365是曠視研究院發布的通用物體檢測數據集,研究團隊由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帶領。 論文的共同一作是CS在讀博士Zheng Qin,他曾在曠視實習。 另一位是曠視研究院研究員黎澤明。
  • 曠視印奇在《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發表署名文章
    其中,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曠視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印奇作為唯一一家企業代表,在報告中發表署名文章,分享AI治理的觀點與實踐。基於曠視自身的實踐,印奇認為企業需要通過對AI治理保持理性的關注並展開具有建設性的討論,對重點議題進行深度的研究,以及堅持不懈的行動,來推動AI治理有效落地。「作為人工智慧時代的『馭火之術』,AI治理需要被更廣泛的認知和踐行,需要知行合一。也希望藉此機會呼籲大家,共同以長期主義的態度,直面AI治理挑戰,一起用人工智慧造福大眾。」印奇在文中進一步指出。
  • DeeCamp2019人工智慧訓練營正式開營!
    第一周裡,學術導師和產業導師將密集講授學術課程和產業課程,將圍繞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人與自動化、自動駕駛這5個全球最熱的AI研究方向展開,包括計算視覺概論、深度強化學習綜述、機器學習的幾何觀點、可證明的機器人安全性、機器學習現階段挑戰、智能語音技術原理及最新進展、人工智慧從科研到實踐、數據驅動下的計算金融實踐、TensorFlow 基礎與實踐
  • 俞敏洪、艾力首次音頻課 蜻蜓FM上線《俞艾新概念—你的英語駕校》
    在信息生活碎片化的時代,近年來,伴隨性的音頻學習方式逐漸普及,英語領域的名師、意見領袖也紛紛加入了網際網路音頻課程的陣營。  6月24日,俞敏洪與艾力合作的《俞艾新概念—你的英語駕校》課程上線蜻蜓FM,教育領域裡的標杆式人物俞敏洪和在《奇葩說》表現不俗的新東方明星講師艾力首次合體,旨在為聽眾帶來高效有趣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