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表上看,大熊貓憨態可掬,是動物界「萌物」的代表,而且大熊貓給人的印象就是一位安靜吃竹子的「美男子」。正是大熊貓的這些特點,讓許多人誤認為大熊貓是沒有攻擊性的。其實,這是對大熊貓的誤解。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熊貓兇猛的一面。
大熊貓的食性
大熊貓是我國「國寶」級的保護動物,說起大熊貓的食物,大多數人認為大熊貓就只會吃竹子。其實,真實的大熊貓並非如此。
從距今約800萬年前,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還是一種體型僅有現代熊貓一半的動物,但是,那個時候的始熊貓是純正的食肉動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熊貓家族世世代代不斷的進化著。到了現代,大熊貓作為一種食肉目下的動物,已經幾乎變為純素食的動物,而且它的食物還非常的單一,就是竹子。
對於大熊貓來說,去到竹林裡生活能夠極大的避免與其他大型食肉動物衝突,也能夠遠離人類的侵犯。但是,人類不斷的擴張自己的領土,即使身處竹林的大熊貓也沒能倖免,以至於這種我國獨有的動物,成為了瀕危動物。
在野生環境下,雖然大熊貓主要以竹子為食,但是,它的牙齒以及消化道與其他熊科動物相比,並沒有絲毫的退化,所以竹子並不是大熊貓的全部(佔食物總比的99%),還有1%的食物是肉類,而肉類的主要來源有兩個,一個是自己捕獵的小型動物,一個是動物的屍體。
雖然肉食僅佔大熊貓總食物的1%,但是,它依然是雜食性動物,可以捕獵獵物。也就是說大熊貓是有攻擊性的。不過在野生環境下,大熊貓的捕獵機會很少而已。
在所有的熊科動物中,除了北極熊外,其他熊科動物都是雜食性動物,而且肉食的佔比通常都小於20%。但是,所有的熊科動物都有攻擊性。它們都有著尖利的爪子和牙齒,比如大熊貓就是如此,大熊貓有著平均100公斤以上的體重以及平均160公斤的咬合力。
在這種龐大的體型以及尖利的爪子和牙齒的加持下,大熊貓能夠輕鬆殺死成年人。下面我們舉幾個大熊貓襲擊人的實例。
大熊貓攻擊人的案例
2016年11月,一名大學生21日擅入七星公園內的大熊貓館,被受到驚嚇的大熊貓「陽陽」咬傷,幸好被工作人員及時發現並制止。
2014年3月,村民老關在文縣碧口鎮李子壩村青崖關社茶園中發現一隻野生大熊貓,大熊貓襲擊了老關,直接導致了老關右腿小腿骨骨折。
2007年10月,在北京的大熊貓運動場內,一名12歲的少年翻牆入場,被大熊貓「古古」咬傷雙腿。幸好被人用礦泉水瓶引走。
2004年2月1日,北京一大學生趁大熊貓睡覺時,欲與其「親密接觸」,跳入大熊貓運動場,被正在休息的「吉妮」咬傷右腳掌及踝部。
以上這些案例只是大熊貓襲擊人的一部分。從這些案例我們能夠發現,大部分被大熊貓襲擊的人都是不顧園方的警告擅入大熊貓的棲息地導致的。而在人工飼養下的大熊貓況且有如此強的攻擊力,更不用說野生環境下的大熊貓了。
總結
大熊貓雖然在我們的印象中以人畜無害的形象出現,但是,這並不代表大熊貓就好欺負,它畢竟是食肉目下的熊科動物,而且在食物中還有肉食存在。所以,如果大熊貓被激怒是會攻擊人的。並且,200多斤的大熊貓有著利爪和尖牙,一旦攻擊,對人是有生命威脅的。
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大熊貓食性改變和有一定的攻擊性,它們也不可能活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