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太陽不發光,地球表面溫度將下降到多少度?

2020-10-18 艾伯史密斯

我們可以利用熱力學知識進行估算,如果太陽不發光,那麼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在幾天內下降到冰點(0℃),經過很長時間後,最終保持在40K左右,成為一顆冰凍星球。


太陽輻射

自從地球誕生之日起,我們地球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太陽的輻射能量,這樣的「恩惠」持續了45億年,我們使用的風能發電、水力發電、火力發電,如果究其根本,會發現這些能量的源頭就是太陽能。

比如遠古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死後埋入地下形成了煤炭;地表水吸收太陽輻射後蒸發,在高處遇冷形成雨水,雨水匯集成河水,河水順流而下才能進行水力發電。

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這是地球向外輻射熱量和接收太陽輻射共同達成的熱力學平衡,而且還是動態平衡,因為地表任何地方的輻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但是只有面向太陽的一面才能接收太陽輻射。


地球的熱平衡

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熱力學知識,來粗略計算這種熱平衡,從而得知太陽不發光後,地表溫度將下降多少,不過我們首先要來了解地球的熱平衡。

地球的熱量來源主要有兩個途徑——太陽輻射和地熱能,其中地熱的能量也有兩個來源,一是地球誕生之初熔融狀態保留下來的熱能,二是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產生的能量。

地殼平均厚度有17公裡,地幔與地核則是高溫物質,地心溫度更是高達6000度,但是地殼對溫度傳導來說實在太厚了,內部的熱能向地面傳導的速度非常慢,要知道地球誕生了45億年,但是內部溫度下降了不到500度。

當然地球內部的物質衰變提供了很多能量,假如沒有物質衰變的話,我們可以來看大名鼎鼎的開爾文爵士(1824~1907年)在一百多年前的一個計算,當時他認為地球誕生之初是熔融狀態,溫度在4140K,經過一定時間後冷卻到現在的溫度,然後他根據巖石的傳熱係數和熱力學輻射定律,計算出地球年齡為9800萬年,這就是不考慮地球內部物質衰變的結果。

對於其他行星,比如木星的核心溫度高達29萬度,但是木星的表面平均溫度還是低到-150℃,這說明行星內部的熱源對表面溫度的影響非常弱,起碼遠遠低於母恆星的影響。


行星表面溫度的計算

太陽輻射的強度用太陽常數表示,在地球軌道處,太陽常數大約為1367W/m^2,也就是說在太陽垂直照射時,每平方米上太陽輻射功率為1367瓦特。

由於地球是球體,表面積是地球投影面積的4倍(球面積=4πr^2),所以對整個地球表面來說,每平方米接收太陽輻射的功率大約是1367/4=342W。

我們再利用物體輻射時的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

j*=εσΤ^4;

其中j*為輻射度(單位是W/m^2),T 為熱力學溫度, ε為黑體的輻射係數(絕對黑體的ε=1),斯特藩-玻爾茲曼常數σ=5.67*10-8W/(m^2·K^4)。

忽略地熱影響,把地球看作絕對黑體,達到熱平衡時,地球向外輻射的能量等於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也就是:

342=σΤ^4;

得到:

T≈279K=6℃

比實際的15℃略低,這可以看作是地熱能的影響。

同樣的辦法,我們可以計算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39個天文單位,表面平均溫度 為-223℃(50K),大氣非常微薄,冥王星軌道處的太陽常數S降低為:

S=1367/(39^2)≈0.9W/m^2,

利用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建立公式有:

0.9/4=σΤ^;

得到:

T≈45K=228℃;

與實際值223℃基本吻合,說明我們的計算方法是正確的,但是這個方法不適合計算金星這樣的行星,因為金星大氣的溫室效應太嚴重,以金星表面溫度計算會產生很大的偏差。

太陽不發光後的地表溫度

假如太陽不發光,那麼地球就失去了太陽輻射提供的能量,在遠離恆星的宇宙中,只剩下宇宙微波背景提供的3K,理論上時間足夠長的話,地球表面溫度將下降到3K(大約-270℃)。

實際上地球內部的熱能,會在很長時間內給地表提供熱能,甚至到太陽系毀滅時還沒用完,但是地表溫度肯定會很低,比冥王星表面溫度還低,大概會維持在40K左右很長時間。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假如太陽是一個不發熱的天體,地球的溫度會達到多少?絕對零度?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家園,它的中心是一顆不斷發光發熱的恆星太陽。地球能夠成為生命星球,能夠演化出人類,跟太陽有著直接的關係。生命的誕生需要滿足很多條件,不僅是地球外部一個穩定的星系環境,更重要的還是需要星球表面需要一個適宜的溫度。地球表面的溫度是如何來的?
  • 流浪地球:沒有太陽照射,地球表面溫度會是多少度?
    2.7K是標準答案,它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但不是正確答案。地核溫度在4000℃以上,中心溫度6800℃。地熱是不可忽視的能源,而且是可持續能源。很多朋友懷疑「地熱」的可持續性,甚至認為是太陽的能量。地表溫度不超過100℃,低於內部溫度,所以地球一直在散熱,地球內部溫度和太陽無關。
  • 太陽的表面溫度能達到多少度 太陽的表面溫度多少度
    我們都知道,太陽的溫度非常高,但是到底有多高,還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太陽的表面溫度能達到多少度。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日冕層溫度約為5 × 106 攝氏度,中心溫度約為2000萬攝氏度,大約是3600多倍。
  • 假如太陽不再為地球提供光與熱,地球的溫度會低到什麼程度?
    地球上大部分的熱量,都是來自太陽的輻射,帶來光與熱!無時不刻都在發生著太陽向外輸送能量,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大概有22億分之一可以到達地球。正是因為太陽的這些恩賜,才讓地球有這麼好的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毫不誇張的說,地球獲得的這一切,幾乎走絕大半是太陽的功勞,當之無愧。
  • 假如太陽停止發光發熱,人類的時間就只剩下八分鐘了嗎?
    假如太陽僅僅是停止發光發熱的話,人類不過是在8分鐘後看不到陽光而已,生死存亡時刻的話,還早呢,怎麼說也得撐上幾個月不是嗎?所以,太陽為什麼會停止發光發熱才是這個問題的關鍵!太陽表面溫度約5700K,但內核超過1500萬K,所以太陽是火熱的,但它的內心更熱。太陽在什麼情況下會熄滅?除非引力坍縮能失效,太陽內核失去溫度與高壓條件,太陽將會熄滅。
  • 如果太陽不發熱,地球溫度會是多少?有可能降到「絕對零度」嗎?
    初期的地球就算太陽從地球形成之初就沒有發光發熱,那時地球自身的溫度也不會很低。要知道,地球在剛誕生時由於大塊巖石的聚集收縮和內部放射性物質蛻變發熱,內部溫度甚至能達到5000度以上。再加上初期的地殼太薄弱,地球內部又太活躍,火山爆發的十分頻繁,表面溫度也能輕鬆的達到500度。
  • 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地球溫度將大幅下降……嗎?
    事實上,這句話的後半截,也就是所謂「科學家稱」後面的那句,正是《每日郵報》7月10日報導這條消息時所用的大字標題。考慮到《每日郵報》一貫譁眾取寵的鮮明風格,他們的報導必須要戴上批判的眼鏡加以仔細審視。那篇報導稱,一項新研究預言,到21世紀30年代,太陽活動將減弱60%。
  • 太陽表面溫度26℃?特別適合人類居住!
    我們的地球地核的溫度就是6000℃左右,如果6000℃就能產生核聚變,那地球先炸了。要讓核聚變理論合理,科學家就推測,太陽的中心溫度得有1500萬℃,才能足以引起核聚變。如果在中心進行核聚變,中心的溫度應該是最高的,而越往外溫度應該越低。上文也提到,科學家測得的太陽外層大氣(日冕)溫度是100萬℃。那麼太陽的這種溫度設定就不符合核聚變理論了。
  • 太陽表面的溫度有多高?這顆恆星表面溫度,足足是太陽的兩倍
    太陽表面的溫度有多高?這顆恆星表面溫度,足足是太陽的兩倍。宇宙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人能夠回答。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能夠觀測到的宇宙半徑是465億光年,這個範圍內的宇宙有幾千億顆恆星。而很可能這麼大的可觀測宇宙範圍,也只是宇宙實際範圍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地球和地球上的人類,更是渺小得微不足道的塵埃。而在這麼大的宇宙當中,和太陽類似的恆星同樣也有許多,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和太陽體積相仿的恆星,但是非常奇妙的是,這顆恆星的質量卻比太陽大了很多,而且溫度也比太陽要高,足足是太陽的兩倍。
  • 太陽把溫度傳到地球,為什麼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太空卻是冰冷的?
    ,所有物體都不能離開太陽的「照耀」,也正因此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是以太陽為中心,呈橢圓軌道的旋轉,地球也不例外。據相關數據推測分析,太陽已經有約45.7億歲,而地球則是約40億歲,在長達40億年的時光裡,太陽的照耀為地球孕育了無數生命,也正因此地球從太陽獲取溫度,並存有溫度,但是,
  • 太陽表面5500℃,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被融化?
    眾所周知,太陽的力量非常強大,每秒鐘釋放出的光和熱遠超我們的想像。太陽的表面平均溫度大約為5500攝氏度,核心處的溫度更是高達1500萬攝氏度。很多人不明白,這個溫度是怎麼測出來的呢?又沒法登陸太陽,肯定不是拿溫度計上去測的,而是通過分析太陽輻射得出來的,輻射溫度計不知道你聽說過沒。400~500攝氏度的高溫就足以讓森林燃燒,1500多度的高溫就足以讓鋼鐵融化,5500攝氏度的高溫幾乎能夠融化地球上的一切物質。通常來說,地球上沒有任何物質能夠抵禦太陽表面的高溫。如果地球太靠近太陽,地球表面的巖石都會被高溫融化掉,變成巖漿。
  • 連太陽也扛不住的高溫,普朗克溫度到底多可怕?
    萬物生產靠太陽,因為太陽源源不斷的向地球釋放熱量,所以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和植物才能生存下去。習慣上,我們把100度的水作為開水,這個溫度已經是很高了,普通人一旦身體溫度超過37度或者38度就是高燒了。對於人而言最適宜的溫度在20-30度之間,超過這個溫度我們就覺得悶熱難耐。比如當溫度達到了40度,人們通常是覺得那是噩夢般的日子。不過40度的溫度,或者100度的溫度相比太陽而言,真的不值一提,因為太陽本身就是一個燃燒得星球,它的表面溫度就高達6000度。
  • 地球內部溫度比太陽表面還要高, 那我們怎麼沒被燒成灰呢
    我們都知道太陽是特別熱的,它的表面大約是5500攝氏度的高溫,假如我們人類要是處於這樣的高溫環境裡,那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就會被燒成灰燼。然而根據一些科學家的說法我們地球的內部大約是6800攝氏度的高溫,這要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高出很多,可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我們為什麼不會被地球內部的高溫給燒成灰燼,甚至我們幾乎都感覺不到地球內部的高溫而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我們人類目前所居住的地球表面將它稱之為地殼,而地殼在地球冷卻的時候它就會凝固。根據專業人員的探測地殼的深度大約是17公裡左右。
  • 熄滅太陽之:抽乾整個地球的水,能部分熄滅太陽嗎?
    水能滅火這小孩子都知道,但水能不能撲滅太陽這就是一個問題了,畢竟太陽也是一個發光發熱體,理論上來看只要散熱足夠快,溫度下降到不足以發光,那麼就算撲滅了嗎?似乎值得探討一下!太陽上應該不含油,儘管聽說有太陽上來的帶電粒子,但整體上還是電荷中性的,所以用水來滅太陽的火似乎沒病,但假如你去做了的話,恰恰不能滅火,反而會讓太陽燃燒的更旺盛,這似乎有些超出我們的常識?其實並沒有,因為水還有另一個特性:熱解!
  • 地球地核處的溫度與太陽表面相當,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溫度?
    據科學家測算,地核的溫度在4000~6800℃,太陽表面的溫度也才5500攝氏度左右,地核深處的溫度在6000攝氏度以上,可以說與太陽表面的溫度肩並肩。鉿合金是目前已知熔點最高的物質,在標準大氣壓下,它的熔點高達4215攝氏度。理論上來講,地球核心處的溫度可以融化任何物質。
  •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發熱?
    如果太陽沒有出現,地球上也就沒有了光和熱,首先人類會處於黑暗之中,能難會見到萬物的生長了。由此可見太陽是地球生物(尤其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太陽的眷顧。既然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不斷探索宇宙奧秘的人類就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太陽為什麼會永久發光發熱呢?
  • 2024年人類探測器將首次進入太陽大氣層,最後焚毀在太陽表面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的中心,也是我們地球生命得以延續的主要依靠,因為有太陽的存在,地球上的萬物才有生長繁衍的機會。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想了解太陽,但都由於太陽距離太過遙遠,溫度太高,一直沒有真正實現。到目前為止,人類先後向太陽發射了各種探測器總共15次,到達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也是在距離太陽,大氣層外圍約4,800萬千米,只能遠觀太陽活動,算不上是完整的太陽之旅。2018年8月12日下午,一個名為帕克的全球首個日冕飛船,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發射升空,它是目前人類飛行最快的探測器,時速達到80萬千米,一分鐘能從北京飛到美國的芝加哥。
  • 太陽一直在發光發熱,太空溫度為什麼是零下?
    我們都知道,一顆星球能夠孕育生命,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擁有光和熱,而太陽恰恰給予了地球最好的環境,要是沒有太陽的話,地球將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冰球,而生命也將不復存在。太陽的表面溫度在5770K以上,人們也因此常常將太陽形容成一個熊熊燃燒的大火球,但其實,太陽的內部並沒有在燃燒,而太空是真空的環境,也不可能提供燃燒所必備的氧氣。
  • 地球核心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為啥人照樣活得好好的?
    眾所周知,地球內部含有巨大的熱量,比如溫泉,地熱能和火山噴發等現象,都向我們說明了這一點。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地球核心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高,那為什麼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和動物還獲得好好的呢?沒有被地球巨大的熱量烤乾?
  • 若是太陽不發熱,地球溫度會下降到「絕對零度」嗎?看完別不信!
    若是太陽不發熱,地球溫度會下降到「絕對零度」嗎?看完別不信!-21 13:20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若是太陽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