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的朱小姐在微信朋友圈曬了一張水果小票,引起很多人共鳴,在這張購於城西一家水果連鎖超市的小票上,芒果、檸檬和榴槤三樣水果合計172元,相當於平常三四個人下頓館子的消費。
前幾天,另外一個杭州人在微信朋友圈裡曬蘋果,買三個看上去很普通的蘋果花了19.8元,平均下來6塊多一個。原文寫著:「比得上食堂一頓飯啦,水果吃不起啊!(一個大哭的表情)」。
韓劇有兩樣「奢侈品」常常被中國觀眾嘲笑,一是海帶湯,二是水果。一個蘋果,要一片片地切著吃,多金貴啊。現在,看看我們這裡的水果價格,好像離蘋果切片吃也不遠了。
今年水果為什麼這麼貴?
一個蘋果六塊多,一個西瓜六七十
昨天,在杭州天水巷裡一家小水果店裡,幾十種時鮮水果中,只有兩樣單價低於5元,分別是國產香蕉(3.88元/斤)和海南西瓜(3.5元/斤),其他水果價格看上去都有點「嚇人」:庫爾勒香梨13.8元/斤,北京水蜜桃23元/斤,新鮮荔枝35元/斤,泰國蜜瓜8.8元/斤,陝西紅富士9.8元/斤。價格相對較低的蘋果梨(6.8元/斤),隨便買了4個也要17元。
在杭州城西的一個街頭水果店,打著特價在賣的西瓜也要5.8元/斤,個頭特別大,買一個要六七十元。
水果連鎖店的價格更「可怕」。在杭州大廈某超市的水果店,枇杷29.8元/斤,山竹48.3元/斤、黑布林48元/斤、北京桃36.8元/斤,啤梨29.8元/斤。買一個單價29.8元/斤的牛奶鳳梨至少要50元,買一隻15.8元/斤的海南蜂蜜蜜瓜要40元上下。在這家水果店,只有紅富士(特價9.99元)等極少數水果單價不到10元,但沒有一樣水果單價低於5元/斤。
今年水果到底有多貴?水果店老闆都說有點擋不住。
杭州水星閣某水果店的樓老闆說,他每次進貨5000元左右,以前5000元可以拉上一車,現在只能拉幾箱:一箱山竹400元,一箱無籽提子500元,一箱桃子200多元,一箱火龍果110元,一個泰柚35元,前段時間一箱國產櫻桃都要四五百元。
樓老闆說,往年山竹到這個時候批發價已經回落到80元/箱左右,桃子50元/箱左右,火龍果零售10塊錢差不多可以買到三四個,今年批發市場進貨價大概7塊錢一斤。
物流:
物流成本佔比低,五年時間漲幅不明顯
卓創資訊水果分析師王敏說,從產地運送到一級批發商,水果的物流成本並不算大。
以蘋果為例,從產地出庫,到一級批發市場,運輸加上利潤,蘋果在這個環節產生的費用大概有1.6-1.8元/斤。其中,調度和運輸產生的費只有兩三毛錢。即使油價和司機工資一直上漲,物流成本所佔的比例還是相當有限。
王敏的這個說法得到了水星閣水果店樓老闆的認同。他說,這幾年運輸成本的變化並不明顯。同樣以蘋果為例,四五年前他從北方產地拉一車蘋果到杭州的物流成本大概是400元/噸,今年差不多還是這個價格。「因為這幾年物流企業多了不少,他們競爭的結果不可能迅速拉高運輸成本。」
果農:
生產成本六年漲三成,葡萄產地出貨價基本沒漲
6年前,邵先生和親戚在長興租了200畝田地種美人指葡萄。邵先生說,前後6年時間,生產成本漲了三成左右,不過每年從邵先生果園運出去的葡萄價格卻很穩定,一直在6.5元/斤-7.5元/斤之間。
邵先生算了一筆帳。葡萄的種植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租金、物料購置、肥料、人工等幾塊。其中,土地租金6年前為500元/畝(籤了15年,今年按協議漲到了650元/畝),工人工資從5年前的45元/工時漲到了75元/工時,平均一畝按50個工時算,人工成本每畝增加了1000元以上。包括肥料和其他成本,6年前種植一畝葡萄的成本大約是1萬元,如果現在重新租土地建果園,一畝的成本要1.4萬元(今年土地租金至少800元以上,物料肥料和人工都漲價了)。
邵先生是最早種植美人指的種植戶之一。這種水果口感比普通葡萄好,但價格也高出一截,5年前,在杭州街邊的水果店裡,美人指價格大約十二三元一斤,接受度非常有限,大部分人還是會買五六元一斤普通葡萄。為了推銷美人指,邵先生不得不自己跑批發市場推銷。
後來,邵先生果園邊上的種植戶越來越多,很多是幾百畝甚至上千畝的大戶。不過,美人指在產地的價格卻相當穩定。
而在杭州的水果店裡,美人指去年就已經漲到接近20元/斤,賣相好的高達25元/斤,和進口提子相當。
「今年美人指還在開花期,從目前來看產量和品質都不錯,預計今年的產地價格依然保持穩定。」邵先生說。
批發商:
批發客囤貨多,蘋果出庫價創歷史新高
最近,在山東煙臺蘋果的氣調庫(水果保鮮冷庫的一種),直徑8釐米蘋果出庫價格為5元/斤。4個月前,同樣規格的蘋果只要3.2元/斤。
王敏說,這個出庫價格已經創下歷史新高。
在世紀聯華慶春店,一斤山東產規格8釐米的蘋果特賣價為4.98元。同樣規格的蘋果,在路邊小店的零售價要七八元一斤。
零售價比產地出貨價還便宜,世紀聯華憑什麼?世紀聯華水果採購經理何建明說,這和超市去年在產地大量囤貨有關。當時世紀聯華從山東、新疆、甘肅和陝西幾個蘋果主產地囤了一萬多噸進冷庫。因為省去了多道中間環節,加價少,零售價比街頭小店乃至目前的產地出庫價都要低。
不過,在蘋果主要產地,大部分蘋果最終落到了一級批發商的手裡,他們對蘋果價格的影響最大。
蘋果是四大水果之一(其他三個品種分別是葡萄、香蕉和柑橘類),每年九十月採摘以後,首先進入冷庫,再慢慢流向市場。蘋果可以在冷庫保存8-12個月。
王敏說,卓創資訊監測的蘋果產地出庫價格主要包括三種情況:普通果農每年新果上市時押注式地把蘋果先存入冷庫,看行情再出貨;合作社將蘋果存入冷庫,一般量比較大;一級客商和買辦。「前面兩類入庫的蘋果早已出清,現在監測到的數據主要是一級批發客和買辦的蘋果。」
王敏說,去年是蘋果小年,全國產量僅3000萬噸左右,較2012年減產950萬噸左右。
目前,今年的新果還沒上市,果農和合作社手裡的蘋果早已經清完。而今年整體氣溫相對較高,對蘋果銷售非常有利,蘋果經銷商前往產地進貨的頻率大於往年,這讓那些在冷庫有貨的一級批發客和代辦有了坐地起價動機。
「5月下旬蘋果套袋(蘋果生長的一個環節)以後就可以對今年蘋果的產量進行評估,如果繼續減產,蘋果的價格還會往上走。」
除了蘋果,很多水果在產地被一級批發商直接囤進了冷庫。
邵先生說,剛種美人指時不得不自己主動到批發市場去推銷,或者請水果店代賣。不過這兩年每到葡萄上市的季節,很多一級批發商從浙江周邊趕來囤貨。特別是安徽的批發客,一囤就是一小車皮。「有些批發商用來備貨的小車有好幾輛,囤的人多了,這幾年冷庫的租金也在漲。」
邵先生還發現,有些批發客想囤到一個合理的心理價位再出手,囤貨的時間拉長,也增加了水果的銷售成本,最終都會體現到零售價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