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原植物——恰特草

2021-01-13 騰訊網

阿拉伯茶(Catha edulis Forssk),又名恰特草、衣索比亞茶、巧茶,常青灌木。阿拉伯茶(Arabian tea)是一種產於東非和阿拉伯半島地區的植物,阿拉伯茶(Catha edulis Forssk),又名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衣索比亞茶、葉門茶、巧茶、布希曼茶(Bushman's tea)、東非罌粟,東非常青灌木,原產地為衣索比亞,現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衣索比亞、阿拉伯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等地。其莖葉含有天然安非他命,咀嚼時其中含有的令人興奮的成分對人體中樞神經具有刺激作用,使人上癮,是一種軟性毒品。因此,芬蘭政府早已禁止進口阿拉伯茶。被聯合國及美國、歐洲定為軟性毒品。

01

形態特徵

灌木,高1-5米;小枝密生細小白點狀皮孔。葉對生,厚紙質或薄革質,橢圓形或窄橢圓形,長4-7釐米,寬2-4釐米,先端短鈍漸尖,基部窄楔形稍下延,邊緣有明顯密生飩鋸齒;葉柄長3-8毫米。聚傘花序單生葉腋,較短小,長寬均為1.5-2釐米;花序梗粗壯,長5-10毫米,2-4次分枝,分枝短壯,長3毫米以下;小聚傘3花,小花梗粗短,長1-3毫米,果時稍增長,可達5毫米;花小,直徑3-5毫米,白色;花萼,三角卵形,長約1毫米;花瓣,長方窄卵形或窄長圓形,貼生於花盤外側;花絲明顯,較花冠稍短;子房與花盤游離,3室,每室2胚珠,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橙紅色,圓柱狀,長約8毫米,直徑3-4毫米,每室常1種子成熟;種子黑褐色,有極細點紋,窄長倒卵狀,長3-4毫米,頂端圓或偏斜,基部細窄呈尾狀;假種皮橙紅色,包圍種子下半部,並向下延伸,長達3毫米,呈單翅狀。

02

生長環境

阿拉伯茶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疏鬆、富含腐殖質土壤。栽培較易,寒冷的地區溫室盆栽,越冬溫度為8℃。

03

地理分布

阿拉伯茶原產於熱帶非洲,衣索比亞及阿拉伯半島國家栽培,用葉制茶或釀酒。在中國海南興隆及廣西南寧見到引種。

04

藥用價值

阿拉伯茶葉含興奮物質,可嚼碎食用。就像國內的艾蒿,埃塞人把它紮成一捆捆的,用類似芋頭葉的東西包起來,掛在商店門口出售。

13世紀時,當地人已經咀嚼恰特草的嫩芽和葉子來抵抗飢餓和疲勞,後來嚼恰特草的習慣傳到許多非洲和中東國家。不少學生和司機嚼食恰特草來提神醒腦,而農民和勞動者則嚼食恰特草來減輕疲勞。傳統上恰特草是一種社交用的藥物,現今人仍然把家中最好的房間闢為恰特草室,在那兒和親朋好友嚼著恰特草,閒話家常,談天說地。咀嚼恰特草使人感到思維清晰、精力充沛,覺得世間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藥力退卻之後,咀嚼者多感沮喪,邏輯混亂,什麼也不想做。

05

危害

阿拉伯茶葉在葉門被披上合法的外衣,是葉門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試圖擺脫阿拉伯茶葉產業或者將阿拉伯茶葉貿易宣布為非法的政要從未獲得執政權。

薩那不僅是葉門的首都,同時也是全球的「塑膠袋垃圾之都」。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罪魁禍首就是軟性毒品阿拉伯茶葉。據統計,葉門大約90%的成年男性享用這種軟性毒品。嘴裡嚼著阿拉伯茶葉成為葉門人的一件例行公事。阿拉伯茶葉通常使用塑膠袋包裝,被丟棄的包裝充斥著街道的每一個角落。據統計,有超過50%的塑膠袋垃圾是這幫癮君子丟棄的。

在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同時,種植這種軟性毒品需要耗費大量水。如今的薩那正朝著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水首都的道路邁進。據專家們估計,截至2025年,擁有170萬人口的薩那將成為一個無水之都,從此變成一座鬼城。葉門大約60%的水資源用於澆灌栽種阿拉伯茶葉的田地,滿足人們對阿拉伯茶葉的旺盛需求。塑膠袋垃圾問題還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將越發嚴峻。

葉門人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他們同時指出,如果沒有阿拉伯茶葉,真正的葉門也就不存在了。阿拉伯茶葉早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認為嚼阿拉伯茶葉能夠讓自己妙語連珠,鞏固與別人的友誼,提高注意力,讓他們獲得莫大的滿足感。葉門人需要克服對阿拉伯茶葉的依賴,逐漸擺脫這種可怕的嗜好,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在咀嚼阿拉伯茶葉的同時也在咀嚼著自己的未來。

06

違禁品

葉門的鄰居沙烏地阿拉伯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在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茶葉是違禁品,懲罰非常嚴厲,從事阿拉伯茶葉貿易的人甚至會被判處死刑。在杜拜、阿布達比以及其他鄰國,販賣阿拉伯茶葉同樣是非法行為,甚至連持有阿拉伯茶葉也會被判無期徒刑。

從2014年1月1日開始,國家已經將恰特草列入毒品的嚴打範圍之內。一款名為「阿拉伯茶」的新型毒品從2013年底開始在中國的地下毒品市場交易中蔓延,「阿拉伯茶」酷似市場上常見的莧菜,吸毒者可以直接像吃生菜一樣嚼食,如果將恰特草曬乾,外形又像茶葉一樣,但無論是生吃還是曬乾磨粉衝服,服食後的效果竟然與海洛因相差無幾,毒效驚人且成癮性大。

2014年1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安部、衛生計生委公布的《精神藥品品種目錄(2013年版)》正式實施,該目錄將恰特草列入第一類精神藥品進行管制,屬《刑法》、《禁毒法》所指的毒品範圍。凡種植、持有、販賣、走私、服食恰特草都屬於違法犯罪行為。

相關焦點

  • 新型毒品恰特草是什麼?
    「恰特草」翻譯成中文叫「巧茶」,是一種衛矛科巧茶屬的植物,學名Cathaedulis。它又名阿拉伯茶(Arabiantea)、葉門茶、衣索比亞茶、布希曼茶(Bushman'stea)、東非罌粟,原產地為衣索比亞,現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衣索比亞、阿拉伯半島以及中國海南、廣西等地。
  • 北京嚴控「恰特草」等第三代毒品
    原標題:去年本市查獲7745名吸毒人員 破獲1222起涉毒案——嚴控「恰特草」等第三代毒品針對第三代毒品濫用風險隱患問題,下一步,警方將重點預防和打擊「恰特草」「小樹枝」「笑氣」等新型精神活性物質濫用情況。市禁毒委員會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長陶晶介紹,受國際、國內毒品問題蔓延影響,本市仍處於毒品問題蔓延期、毒品犯罪高發期和毒品治理攻堅期,毒情形勢嚴峻複雜。2017年,本市共查獲吸毒人員7745名,同比上升3.2%。截至去年年底,登記在冊吸毒人員已達3.6萬名。
  • 像茶葉的恰特草今年起列入毒品 全國第一例在蕭山機場查獲
    浙江在線記者從浙江省禁毒部門及杭州海關緝私局了解到,「阿拉伯茶」學名「恰特草」,我國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對這種植物實行管制,今年國內查到的第一例就在蕭山機場。因無相關法規對當事人警告後放行  恰特草,又名巧茶、葉門茶、阿拉伯茶、衣索比亞茶,是原產於熱帶非洲的一種灌木植物。
  • 全國首例走私毒品恰特草案宣判:這種"茶葉"帶不得
    原標題:全國首例走私毒品恰特草案宣判:這種"茶葉"帶不得   恰特草俗稱巧茶、阿拉伯茶,產於東非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莖葉含有天然安非他命,咀嚼時其中含有的令人興奮的成分對人體中樞神經有刺激作用,使人上癮,是一種軟性毒品,被稱「東非罌粟」。   在美國及歐洲大部分國家,恰特草都被列為Ⅱ類軟性毒品,禁止入境及流通。
  • 葉門:一個幾乎全民嚼食毒品的國家
    不吃糧食也要吃草的葉門在阿拉伯地區已經有千年歷史的毒品——恰特草,是當地人不能離開的必備物品。人類使用恰特草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由於大量服用以後會帶給人們致幻的效果,它成為古埃及人會用來釋放神性的工具。13世紀的恰特草已經被人們掌握了使用方法,咀嚼嫩芽和葉子可以幫助抵抗飢餓和疲勞。
  • 帶你認識毒品原植物長什麼樣子!
    不少人應該不陌生  但如果說古柯、罌粟……  這就為大家揭開部分毒品原料的神秘面紗  大麻:高1~3米,一年生直立草本。  罌粟可加工成鴉片、海洛因等毒品,也是多種鎮靜劑的原材料,如:嗎啡、罌粟鹼等。不良商家會將其作為調料,使人「吃」上癮。  幼苗期的罌粟與一般野菜(如:薺薺菜、苦菊)長相相似,長點心吧,可別再把罌粟當野菜吃了!
  • 看看除了罌粟還有哪些毒品原植物
    法院認為,蘇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罌粟,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公訴機關指控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罪名成立;被告人蘇某犯罪後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認罪態度較好,且情節較輕也有悔罪表現,依法可以從輕處罰。遂做出如下判決,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一千元。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深圳警方:警惕恰特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
    據警方介紹,隨著對海洛因、冰毒等傳統類型毒品犯罪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犯罪分子將製販毒目標轉向為更為隱蔽的新型毒品。新型毒品是繼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後的第三代毒品。這種毒品有包裝、吸食方式更隱蔽,容易混淆於普通食品,某些新型毒品可直接兌到酒水飲料中服下,隱蔽性很高。同時,新型毒品比傳統毒品的吸毒效果持續時間更長,更容易上癮。這次查獲的尼美西泮就是新型毒品之一。
  • 這些都是毒品!
    隨著時代發展 毒品已經由傳統的海洛因、冰毒 轉變成各種不同的形象 他們色彩鮮豔、看似無害的外表下 隱藏著巨大的危害 今天,蛋警官來給大家說說「新興毒品」 1 植物類新興毒品
  • 毒品扮成奶茶、跳跳糖 新型毒品正潛伏蔓延
    阿拉伯茶(恰特草阿拉伯茶(Arabian tea)是一種產於東非和阿拉伯半島地區的植物,阿拉伯茶(Catha edulis Forssk),又名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衣索比亞茶、葉門茶、巧茶、布希曼茶(Bushman's tea)、東非罌粟,東非常青灌木,原產地為衣索比亞,現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衣索比亞、阿拉伯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等地。
  • 「跳跳糖」「止咳水」等 這些都是戴了面具的毒品
    (原標題:「跳跳糖」「奶茶粉」「止咳水」等 這些都是戴了面具的毒品)這些擁有炫彩外表,誘惑名字的,其實都是經過偽裝了的毒品。6月9日上午,渝中區禁毒委員會聯合渝中警方等單位,在日月光中心廣場啟動全民禁毒宣傳月主題活動,向市民展示了36種娛樂場所常見的毒品樣品。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交易,吸毒人員易產生嚴重幻覺致自傷自殘
    近日,深圳警方破獲一宗新型毒品交易案,毒品竟變身「茶葉」裝袋出售,172包新型毒品尼美西泮被當場繳獲。警方介紹,尼美西泮具有致癮性和致幻性。因這種毒品容易混在食物當中,如不慎誤食毒品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 浙江辦理全國首起走私毒品恰特草案 俗稱阿拉伯茶
    中新網杭州7月21日電(張駿 劉波)21日,記者從浙江杭州市檢察院獲悉,杭州市檢察院批捕、起訴的全國首起走私毒品恰特草案,於2014年7月一審宣判,被告人被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 警方:警惕恰特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
    據警方介紹,隨著對海洛因、冰毒等傳統類型毒品犯罪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犯罪分子將製販毒目標轉向為更為隱蔽的新型毒品。新型毒品是繼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後的第三代毒品。這種毒品有包裝、吸食方式更隱蔽,容易混淆於普通食品,某些新型毒品可直接兌到酒水飲料中服下,隱蔽性很高。
  • 第三代毒品驚現京城 「恰特草 小樹枝」被嚴重濫用
    第三代毒品驚現京城 「恰特草、小樹枝」嚴重濫用原標題:「小樹枝」等第三代毒品被管制「小樹枝」、「笑氣」等新精神活性物質已在本市出現濫用情況6月24日,在北京市禁毒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2017年以來,全市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1222起,抓獲涉毒人員9158名。北京市禁毒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北京市仍處於毒品問題蔓延期、毒品犯罪高發期和毒品治理攻堅期,毒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通過網際網路通信工具聯絡,利用物流寄遞渠道運輸毒品,成為本市毒品違法犯罪新常態。
  • 哪些植物類屬於新精神活性物質?廣州華佑戒毒醫院科普
    廣州華佑戒毒醫院給大家普及一下新精神活性物質基礎知識,詳細闡述了目前常見的各類毒品的名稱、物理性質、濫用方式、毒性及成癮症狀等,對規範普及毒品知識、增強廣大人民群眾識毒、防毒、拒毒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認清毒品面目,練就一雙慧眼,一生遠離毒品,健康人生,綠色無毒。
  • 認清毒品 遠離毒品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長期濫用合成毒品還極易導致精神性疾病,由此引發自傷自殘、暴力傷害他人、「毒駕」等肇事肇禍案事件時有發生,給公共安全帶來風險隱患。 小編整理了目前常見的18種毒品,以望增強我們的識毒、防毒、拒毒意識和能力,認清毒品,遠離毒品!
  • 國家禁毒辦權威發布毒品基礎知識(三):新精神活性物質
    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結合毒品濫用新形勢、新特點,權威發布毒品基礎知識,詳細闡述了目前常見的各類毒品的名稱、物理性質、濫用方式、毒性及成癮症狀等,對規範普及毒品知識、增強廣大人民群眾識毒、防毒、拒毒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認清毒品面目,練就一雙慧眼,一生遠離毒品,健康人生,綠色無毒。
  • 毒品預防教育(一):了解我,遠離我!
    還包括具有依賴性的天然植物、煙、酒和溶劑等,與醫療用藥物是不同的概念。● 從毒品的來源看,可分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類。天然毒品是直接從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鴉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與化學物質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機合成的方法製造,如冰毒。
  • 小金瓶、夢幻草……警惕,這些「飲料」可能是新型毒品!
    原標題:小金瓶、夢幻草……警惕,這些「飲料」可能是新型毒品!  像飲料、像樹枝、像茶葉 新型毒品超越常規思路  警方陸續查獲了含有管制毒品成分、以飲料等偽裝形式出現的新型毒品:「G水」、「咔哇潮飲」、「咔哇水」、「小金絲」、「小金瓶」、「夢幻草」、「小樹枝」、「恰特草」、「三口鮑」……這些名字聽起來似乎和毒品沒什麼關係,但事實上卻是隱蔽性很強的新型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