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走私毒品恰特草案宣判:這種"茶葉"帶不得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全國首例走私毒品恰特草案宣判:這種"茶葉"帶不得

恰特草(資料圖片)

  近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一起走私毒品案,一名埃塞爾比亞籍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這位衣索比亞人走私的是一種新型毒品,叫「恰特草」,該毒物曬乾後外形像茶葉一樣,極難分辨,無論是生吃還是曬乾磨粉衝服,效果與海洛因極似,毒效驚人且成癮性大。

  據悉,該案是今年1月1日我國將恰特草列為精神藥品管制範圍以來,全國首例非法走私毒品恰特草案件。

  杭州市檢察院依法審查認定,該案衣索比亞籍被告人曾於2013年攜帶過恰特草入境被查獲沒收。

  2014年1月13日晚19點左右,被告人乘坐ET688次航班從阿迪斯阿貝巴抵達杭州蕭山機場,入境時選擇無申報通道通關,未向海關申報任何物品。

  杭州蕭山機場海關在其隨身攜帶的雙肩背包內發現用錫紙包裹的3捆植株,經鑑定系恰特草。

  2014年7月1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支持指控事實及罪名,並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恰特草俗稱巧茶、阿拉伯茶,產於東非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莖葉含有天然安非他命,咀嚼時其中含有的令人興奮的成分對人體中樞神經有刺激作用,使人上癮,是一種軟性毒品,被稱「東非罌粟」。

  在美國及歐洲大部分國家,恰特草都被列為Ⅱ類軟性毒品,禁止入境及流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安部、衛生計生委公布的《精神藥品品種目錄(2013年版)》已於2014年1月1日實施,該目錄將恰特草與冰毒、氯胺酮等一同作為第一類精神藥品進行管制,凡種植、持有、販賣、走私、服食恰特草均屬違法犯罪行為。

  有關專家指出,本案的辦理,對於打擊這一種新型毒品,維護社會秩序,鞏固我國的關防安全,均有重要意義。

  同時,杭州市檢察院也注意到恰特草在當地是合法交易的,已建議杭州海關加強宣傳,在入關通道醒目位置明確提示恰特草在我國屬於毒品禁止攜帶入境。

  杭州市檢察院同時提醒廣大民眾,增加對恰特草的辨識,以免誤食。

  【小知識】

  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又名:巧茶、葉門茶、阿拉伯茶、衣索比亞茶等,屬無患子目,衛矛科灌木,高1-5米;小枝密生細小白點狀皮孔。葉對生,厚紙質或薄革質,花序列為單生於葉腋聚傘花序,原產於熱帶非洲,用葉制茶或釀酒。

  恰特草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阿拉伯半島。因其葉中含有興奮物質卡西酮,咀嚼後對人體中樞神經產生刺激作用並容易成癮,又被稱為「東非罌粟」,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II類軟性毒品。很多國家已將其列為興奮劑或受管制藥物,嚴禁旅客攜帶或郵寄入境。從2013年開始,我國已經將恰特草列入毒品的嚴打範圍之內。(浙江在線記者 施宇翔 通訊員 劉波)

(來源:浙江在線)

相關焦點

  • 浙江辦理全國首起走私毒品恰特草案 俗稱阿拉伯茶
    浙江辦理全國首起走私毒品恰特草案 俗稱阿拉伯茶 2014-07-21 19:07: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杭州7月21日電(張駿 劉波)21日,記者從浙江杭州市檢察院獲悉,杭州市檢察院批捕、起訴的全國首起走私毒品恰特草案,於2014年7月一審宣判,被告人被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 像茶葉的恰特草今年起列入毒品 全國第一例在蕭山機場查獲
    浙江在線杭州4月24日訊(首席記者 童俊)今天,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官方微博稱,目前一款名為「阿拉伯茶」(「恰特草」)的新型毒品流入中國,此毒物曬乾後外形像茶葉一樣,極難分辨,無論是生吃還是曬乾磨粉衝服,效果與海洛因極似,毒效驚人且成癮性大。尤其為謹防不法分子藉此毒害青少年,家長一定提醒孩子萬分小心!
  • 山東查獲新型毒品恰特草50餘公斤
    齊魯網濟南6月22日訊記者今天從青島海關了解到,該關近期連續查獲3起郵遞渠道走私進境新型毒品恰特草案,現場查扣恰特草幹葉53.95千克。青島海關駐郵局辦事處日前對進出境郵件進行監管查驗時,查驗關員使用X光機對進境郵件進行查驗,並發現一件寄自非洲某國郵包機檢圖像可疑,隨後海關關員打開可疑郵包後,發現內有錫紙包裹的恰特草幹葉4包,共計8.1千克。隨後幾天內,青島海關又先後2次查獲類似郵包4件,查獲恰特草幹葉45.85千克。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 警方:警惕恰特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
    喝茶是不少廣東人都有的習慣,但有些「茶」可不能亂喝,裡面裝的可能不是茶葉,而是可怕的新型毒品。近日,深圳蓮塘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羅湖區某酒店內進行非法藥品交易。接報後,蓮塘所民警立即開展行動。於當日 20 時在該酒店抓獲嫌疑人莫某某和莫某,並當場繳獲用茶葉袋包裝的尼美西泮,據統計民警共繳獲 172 包,約 261.4 克樣品,查獲涉案金額 4 萬餘元人民幣。目前莫某、莫某某已被羅湖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該案仍在進一步偵辦中。現場查獲用茶葉袋包裝的尼美西泮。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深圳警方:警惕恰特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
    喝茶是不少廣東人都有的習慣,但有些「茶」可不能亂喝,裡面裝的可能不是茶葉,而是可怕的新型毒品。近日,深圳蓮塘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羅湖區某酒店內進行非法藥品交易。接報後,蓮塘所民警立即開展行動。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交易,吸毒人員易產生嚴重幻覺致自傷自殘
    近日,深圳警方破獲一宗新型毒品交易案,毒品竟變身「茶葉」裝袋出售,172包新型毒品尼美西泮被當場繳獲。警方介紹,尼美西泮具有致癮性和致幻性。因這種毒品容易混在食物當中,如不慎誤食毒品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ODS涉刑案件宣判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ODS涉刑案件宣判 2020-04-27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毒品原植物——恰特草
    傳統上恰特草是一種社交用的藥物,現今人仍然把家中最好的房間闢為恰特草室,在那兒和親朋好友嚼著恰特草,閒話家常,談天說地。咀嚼恰特草使人感到思維清晰、精力充沛,覺得世間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藥力退卻之後,咀嚼者多感沮喪,邏輯混亂,什麼也不想做。
  • 毒品種子不得交易
    毒品種子不得交易 2020-12-24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交易,這些事情真不能做!
    然而,最近深圳警方偵破了一起以「茶葉」為偽裝的新型毒品交易案,還是突破了不少人的認知,甚至上了微博熱搜!對於毒品,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警惕: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如今,不少家庭都有飲茶的習慣,但如果告訴你,毒品可能隱藏在茶葉中,是否覺得不寒而慄?
  • 毒品走私海關查驗神器-手持式拉曼光譜儀
    全國海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禁毒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關于禁毒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國家禁毒委的統一部署下,始終保持打擊毒品走私高壓態勢。2020年前5個月,全國海關查處走私毒品犯罪案件284起,繳獲大麻、海洛因、可待因、冰毒等毒品567.35千克。
  • 廣東出現新型毒品「郵票」!接觸皮膚就能被吸收!販賣者竟有...
    其實這種彩色的郵票並不是真正的郵票,而是新型毒品LSD(俗稱「郵票」)並且已經流入廣東!團團小調查江門出現全國首例網際網路跨境販賣新型毒品「郵票」2018年11月1日江門市公安局公布了江門公安禁毒部門成功偵破的全國首例網際網路跨境販賣新型毒品「郵票」LSD案▼據了解,新型毒品LSD被人製成液體然後塗在紙上製成郵票形狀
  •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關於修改產品質量法的決定(草案)、種子法(草案...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關於修改產品質量法的決定(草案)、種子法(草案三次審議稿)和修改海關法的決定(草案)修改意見的報告        ——2000年7月8日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上
  • 終於宣判了!商河縣人民法院對朱義波販賣毒品案進行宣判!
    //濟南市商河縣人民法院對朱義波販賣毒品案進行宣判//2019年6月24日上午9時,濟南市商河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被告人朱義波販賣毒品一案。商河縣人民法院以被告人朱義波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扣押於湖北省京山市公安局的甲基苯丙胺11.72克,予以沒收;繼續追繳被告人朱義波違法所得人民幣800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毒品犯罪危害公民身心健康,頹廢社會風氣,並容易引發各類刑事犯罪,危害很大,該案的宣判有力地打擊了涉毒分子販賣毒品的違法犯罪行為,體現了國家打擊毒品犯罪的高壓態勢。
  • 走私冷凍肉製品,還侵犯公共利益!上海市檢三分院起訴本市首例針對...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走私冷凍肉類製品,不僅觸犯走私刑事罪,還侵犯公共利益,處置不當會造成環境汙染、破壞生態,具有損害生態環境的重大風險。日前,經市檢三分院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依法判決五名被告人均構成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罪,分別判處一年六個月至三年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依法判令五名被告人公開向社會賠禮道歉,並連帶賠償涉案凍品處置費用人民幣51萬餘元,全部支持了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訴訟請求。宣判後,被告人全額繳納了涉案凍品的處置費用。
  • 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1月4日,江西省浮梁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法庭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公益訴訟起訴人浮梁縣人民檢察院與被告浙江海藍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藍公司)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宣判,判決被告海藍公司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環境功能性損失費用、應急處置費用及檢測費、鑑定費共計2853665.56元,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金171406.35元,同時判令被告海藍公司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2020全國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被告人周新林夥同他人專門購車用於運毒、專門租房用於藏毒、出境查驗毒品、聯繫上家接取毒品,涉案毒品數量特別巨大,且其曾因犯罪被判處重刑,假釋期滿後又迅即實施毒品犯罪,繫纍犯,主觀惡性深,不堪改造。根據在案證據,周新林涉嫌為販賣而運輸毒品,這種情形不同於單純受指使、僱用為他人運輸毒品,量刑時應體現從嚴。
  • 毒品犯罪辯護—從「絕命毒師」案看什麼是刑法意義上的毒品?
    【安道刑辯】毒品犯罪辯護系列文章之一作者:陳思宇 北京市盈科(無錫)律師事務所 刑事部關鍵詞:毒品犯罪、走私販私運輸毒品罪、毒品的特徵、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一、毒品的淵源每年的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這個日期的確定與我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
  • 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2021-01-04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手交易平臺購買大麻製品電子菸 法院:構成走私毒品罪
    【以案說法】上海浦東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高某走私大麻製品0.35克,其行為已構成走私毒品罪。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罪名成立,應予支持。高某有坦白情節,依法從輕處罰。據此,為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法院綜合考慮高某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等,對其判處拘役二個月,緩刑二個月,罰金人民幣二千元;涉案的電子菸彈等物品依法予以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