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牛」這一物種的時候,往往在談什麼?大部分都是和養殖業或者食品行業有關。可以說,大部分人對於牛是不陌生的,很多人也是牛肉和牛奶的忠實愛好者。由此,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我們覺得牛是一種勤勞溫順的動物。但是,全世界的牛都是這個模樣嗎?其實不然,非洲的野水牛就是當地危險的動物之一。別的不說,非洲野水牛的角就和我們平時見到的牛群大不一樣。兩個黝黑的,呈彎鉤形狀的牛角架在頭頂,眼神裡透露著「我們不一樣」的信號。
牛角成為非洲野水牛最特別的存在,除去牛角,非洲野水牛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頭頂那對大而下垂的耳朵。一般而言,成年野水牛的體長最大可以達到3.4米,身高最高也可以達到1.7米,體重可以有900公斤。在非洲的大部分草原或森林地區都可以見到野水牛,有時候它們還會跑到海拔4000米的地方,其生存能力環境適應能力都比一般動物要強。但無論它們跑到哪裡,水源都是它們離不開的東西,每一天野水牛都要喝水一次。
野水牛是一種群居動物,如果你見到單獨的一隻,那很有可能是因為年老或者受傷了不小心脫離了大隊伍。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牛群往往和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但非洲野水牛不同,它們是夜行動物,白天又熱又曬,它們並不願意出來。雖然說在夜間,人們少出門,自然碰到野水牛的機率不高,但是在非洲當地人的心中它們的殺傷力以及危險程度是可以和獅子、獵豹等動物媲美的。
當然體型龐大是它們嚇跑其他動物的先天優勢,但「人多力量大」這一亙古存在的真理也同樣實用於它們。一頭獅子可能還可以和一頭非洲野水牛搏鬥,在一定程度上勝利的機率也不小。但是一頭獅子如果面對的是一群野水牛?勝利的機率可以說沒有。非洲野水牛最厲害的地方便是集體合作。如果一頭野水牛不小心遇到了敵人,那麼只要它發出的求救信號可以被其隊伍聽到,那麼它的夥伴就會趕來救援。
但就是這樣一種對於人類而言很是危險的動物,如今也面臨著重大的生存問題,而它們最大的敵人不再是獅子獵豹,而是人類。一個手無寸鐵的人遇到一頭野水牛,生存下來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個手持武器的人去尋找野水牛,這回是野水牛生存的可能性不大。在科莫、加蘭巴等國家公園,偷獵是野水牛數量減少的最重要原因。我們其實很容易發現,無論某一個動物多麼勇猛,當其面對人類的時候得到的往往都是被殺掉吃掉的結果。當然也會有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在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但是如果還是存在殺獵者,可能這些動物保護組織也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