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的今天1701年11月27日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1701年11月27日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出生 2013-09-11 09:5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生理44 「攝氏」之度——攝爾修斯與「攝氏度」的制定
他就是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對,你沒有看錯,是天文學家。一個天文學家怎麼跟溫度聯繫上了呢?事情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攝氏溫標的確是攝爾修斯確立的,他一生主要在烏普薩拉大學從事天文學研究,但是人們卻只記住了他在溫度計量上設定的標準。
-
趣談物理學家之攝爾修斯:發明一直被倒著用,這也沒誰了!
說起攝爾修斯,中國的學生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大名,其實我們一直使用的攝氏度,就是他的成果。攝氏度裡的「攝氏」就是指攝爾修斯,儘管他並不姓攝,但我們中國人就這麼稱乎他了,誰讓他名字中文譯名太長呢?圖一 攝爾修斯攝爾修斯出生於1701年,大學就讀於烏普薩拉大學,從事天文學、數學、地球物理和實驗物理學研究。年僅26歲便擔任了烏普薩拉科學協會會長,並在大學任教,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個妥妥地學霸!並於1730年開始任烏普薩拉大學教授,又在1740年兼任一烏普薩拉天文臺的臺長,人生一路燦爛輝煌。1742年,攝爾修斯創立了攝氏溫標。
-
西電校友王中林院士獲世界能源領域「諾貝爾獎」——埃尼獎,系獲獎...
2018年7月23日,埃尼獎組委會在義大利羅馬正式宣布:決定將第十一屆埃尼「前沿能源獎」(Energy Frontiers Prize)授予王中林院士,獎金為2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153萬元),以表彰他首次發明納米發電機、開創自驅動系統與藍色能源兩大原創領域,並把納米發電機應用於物聯網
-
西電校友王中林院士 獲得能源領域「諾獎」
7月23日,埃尼獎組委會宣布將第十一屆埃尼「前沿能源獎」授予王中林院士,以表彰他首次發明納米發電機、開創自驅動系統與藍色能源兩大原創領域,並把納米發電機應用於物聯網、傳感網絡、環境保護、人工智慧等新時代能源領域所作出的先驅性的重大貢獻。王中林院士是迄今為止獲得埃尼獎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
-
西電校友王中林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
10月5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10月6日揭曉,頒給Arthur B. McDonald 和Takaaki Kajita ,是關於中微子振蕩的研究。在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中,來自陝西蒲城的鄉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78級校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王中林教授入圍,遺憾的是與諾獎「擦肩而過」。
-
「陝西鄉黨」西電校友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系首位榮獲該獎...
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日前揭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該校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名譽院長兼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王中林,憑藉其在微納能源和自驅動系統領域的開創性成就,榮獲這一世界性大獎,成為35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諾獎」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獲悉,中科院外籍院士、該所所長王中林23日榮獲享有世界能源領域「諾貝爾獎」之稱的埃尼獎(Eni Award),是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該獎與計算機界圖靈獎、數學界菲爾茲獎等並稱為領域性最高獎項。
-
王中林獲「能源界諾貝爾獎」 系獲該獎首位華人科學家
被譽為「能源界諾貝爾獎」的埃尼獎(Eni Award)在義大利羅馬市奎裡納爾宮頒發,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等科學家獲得該獎。埃尼獎組委會對王中林創立的納米能源技術的總體評價是對「物聯網與可再生能源生產」具有重大意義,認為「該研究成果為物聯網、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了能源技術」。同時,埃尼獎組委會認為他「建立了從環境和生物系統中獲取隨機機械能來驅動移動傳感器的原理和技術路線圖」。 此次埃尼獎共分4個獎項,即埃尼「前沿能源獎」「能源轉化獎」「環境先進技術獎」「非洲青年人才獎」和「年度優秀青年學者」。
-
剛獲「世界科學獎」的王中林教授畢業於哪所大學?不是清華、北大
剛獲「世界科學獎」的王中林教授畢業於哪所大學不是清華、北大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是由世界文化理事會設立的一項世界性科學大獎,這項大獎旨在表彰在科技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為人類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學家,每年頒發一次
-
2015年諾貝爾獎預測公布,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成熱門
9月24日,湯森路透在美國費城發布本年度 「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預測18位科學家有可能獲得2015年諾貝爾化學、物理學、醫學、以及經濟學獎,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成為諾獎熱門。而基因編輯技術雖然入選,但發明者之一的張鋒教授卻榜上無名。
-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王中林獲該獎之前,尚無華人獲此殊榮。世界科學獎評選委員會對王中林的科學成就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在納米發電機和自供能系統研究方面做出了影響深遠的開創性貢獻,使人類從環境和生物系統中獲取能量這一全新的技術成為現實,並認為這一領域「有潛力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改變世界」。
-
烏普薩拉大學經濟學博士項目全額獎學金(10個名額)
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et)創建於1477年,是一所世界知名的瑞典國立綜合性公立大學,其也是北歐地區的第一所的大學,常年躋身世界百強大學之列,北歐及全球範圍最好的大學之一,有「北歐劍橋」、「美蘇核競賽見證人」等美譽,在歐洲亦被廣泛視為最享有盛譽的學府之一。
-
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一沙一世界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對記者說。他發明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解決了藍色能源開發和能量搜集的難題,通過高效搜集一片安靜海面的能量,就能點亮萬家燈火。 王中林還說:「所長可以不當,院長可以不當,教授不能不當。為什麼?因為我熱愛科研,熱愛這些年輕的學生,喜歡和他們在一起談笑、說話、討論、研究。這是我一輩子最好的選擇,也最適合我自己的選擇。」
-
王中林院士斬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網友:華人之驕,世界...
6月14日,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揭曉,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6月14日,據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報導,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曉,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王中林院士獲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祝賀 南大校友王貽芳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南京大學1980級校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等10名為中國大陸科學家。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從發展中國家的科學院、國家研究理事會、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發達國家的科學組織的著名科學家中選舉產生的,他們均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對發展中國家科學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廈大教授孫世剛當選院士 另有兩名廈大校友榜上有名
至此,廈門大學共有院士12人,另有雙聘院士10人。 廈大12院士9人在化院 這12名院士,9人在化學學科,2人在生命科學學科,1名在海洋學學科。 廈大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化學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系成立於1922年,是廈大最早成立的系所之一,第一任系主任為留美博士劉樹杞教授。
-
山東大學兩教授同日當選院士!另有3位山大校友入選!
2019年11月22日對山東大學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當天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先後公布增選院士名單,山東大學陳子江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術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另外3名山東大學校友成功當選。陳子江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