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業的未來:世界是否需要中國空間站?俄專家說出實情!

2020-12-05 米爾觀天下

眾所周知,現如今的國際空間站已經服役期滿面臨著退役,而在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後,有沒有太空飛行器能接替國際空間站的智能呢?畢竟國際空間所能發揮的作用可是無比重要的。虎哥抱著好奇心上網查了查資料,發現目前世界上唯一可能替代國際航天站的只有我們中國的空間站項目,並且從時間上來說,中國空間站的開始服役時間和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時間也剛好接軌。展望航天工業的未來,世界是否需要我們中國的空間站?有關於這一點,俄羅斯航天專家近日道出了實情。

未來空間站

據近日俄媒報導,俄羅斯媒體記者日前採訪了薩馬拉國立研究大學專家、理論力學教研室主任弗拉基米爾.阿斯拉諾夫教授。就有關於國際空間站退役和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進行了專題採訪,並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專業指點與收穫。

宇宙空間站

在採訪的一開始,阿斯拉諾夫教授首先指出了一個要點,那就是中國的航天事業擁有屬於自己的未來,但一切並不會來的如外界所宣傳的那麼快。「發射並組建起一個真正的空間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俄羅斯和美國在此方面已經有了比較充足且相對成功的經驗,但中國目前在發射組建空間站上的經驗卻還是一片空白。」

中國空間站

阿斯拉諾夫教授同時認為,發展航天事業所需要的高昂經費對現在的中國來說不是什麼問題,當今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擁有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更快的經濟發展速度,這對於長遠發展的航天事業來說非常重要。建設一個空間站所需要花費的巨額資金不是個小數字,阿斯拉諾夫教授承認俄羅斯經濟目前在這方面沒辦法再承擔起巨額的資金,但是中國卻不一樣。作為全球最高速經濟體的中國有能力獨自承擔起一個空間站的發射和建造,在這一點上中國要比俄羅斯做得更好。

俄羅斯太空人

關於世界是否需要中國空間站的問題,阿斯拉諾夫教授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毫無疑問的是,未來的世界必定會非常需要中國的空間站,有相當多的宇宙研究只能在這種大型操作環境下進行。目前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願意對哪些國家開放他們的空間站,對哪些國家不願意開放。我們都知道美國曾經在當年的國際空間站事件中拒絕過中國的申請加入,中國是否會重現當年被美國拒絕的場景,這在目前看來還尚不可知。」虎哥覺得當年美國人拒絕我們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項目實屬非常過分,小夥伴們怎麼看待呢?

相關焦點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航天集團:虛擬實境系列紀錄片在國際空間站開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官網消息,俄航天集團與加拿大Felix Paul Studios影視公司合作拍攝的虛擬實境(VR)系列紀錄片「探索太空.國際空間站體驗」在國際空間站開機。
  • 中國航天新突破,新型火箭發動機啟動!俄專家:距載人登月不遠了
    中國航天技術,這六個字如今放在全球各國中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今時不同往日,五六十年前的時候,中國甚至連發射一顆衛星都比較困難,但是在2021年的如今,中國航天技術可能除了美國之外,少有國家能夠與其並肩了。
  • 國際空間站不妙,俄航天專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11月1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這張由美國航天局提供的視頻截圖顯示的是,參與本次航天任務的4名太空人與此前已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太空人合影(11月17日攝)。(新華社/美聯)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 碳基晶片關鍵技術被北大攻克,未來不需要光刻機?任正非說出實情
    華為所需要的晶片是很高端的,對於光刻機的要求很高,難不成這種新型碳基晶片還不需要光刻機?或許這種新的碳基晶片真的不需要晶片。未來不需要光刻機現代的晶片製作工藝都是源於老美,具體一點就是來自加利福尼亞的矽谷。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載人航天未來兩年11次發射,中國進入「空間站時間」
    新聞背景一:中國空間站Facts & Figures▲中國未來空間站示意圖(來源:人民日報)建成時間:2022年前後運行高度:340—450公裡的近地軌道在軌時間:在軌飛行10年以上主要功能: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並可通過太空維修延長使用壽命
  • 俄專家稱5年後國際空間站或崩,中國將成多國最優選,不包括美國
    【南方+11月27日訊】據11月26日俄媒報導,在俄科院太空委員會會議上,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蘇聯飛行員兼太空人、「能源」火箭航天集團第一副總經理索洛維約夫表示,2025年以後,國際空間站上將有大量構件發生故障。
  • 飛船2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俄航天集團:擬於2020實現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6日報導,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舉行的記者會上播放的視頻顯示,俄航天集團計劃於2020年按最短線路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宇宙飛船,整個行程僅需飛行2個小時。俄航天集團2020年計劃視頻稱,「2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將測試宇宙飛船以繞地飛行1圈的方式飛往國際空間站。」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同時提醒稱,公司計劃「近期」按短程繞飛2圈的方式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載人飛船,該線路將耗時3.5小時。
  • 俄航天企業:俄新艙抵達後中國宇宙飛船將可以飛往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9日電 俄國家航天集團旗下「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表示,中國飛船將可以在俄羅斯新「科學」艙抵達後飛往國際空間站。在必要情況下,任何美國或者甚至中國宇宙飛船都可以對接『科學』號密封對接適配器。」「科學」號艙計劃於2021年4月底由「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場送入軌道。「科學」號艙內將設有第三名俄太空人睡眠區,俄艙段第二個衛生間(「星辰」號艙內設有兩個睡眠區和一個衛生間),以及利用水的氧再生系統和利用尿液的水再生系統。
  • 我國航天技術大躍進,中國的航天空間站正向我們迎面走來
    近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核心艙已基本完成測試,航天員乘組已選定,長徵五號B將擔任「太空專列」,空間站核心艙「天和」號將於明年春天發射。未來兩年計劃通過11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空間站。而後將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專家說出了實情
    專家說出了實情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重要的財富,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只活一次,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並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把自己的健康當回事,有人熬夜泡吧,有人吸毒,有人違法犯罪,報復社會,這一系列行為都是對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不負責任。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圖註:國際空間站俄」星辰「艙俄羅斯航空專家安德烈約寧分析稱,如果國際空間站運行正常的話按照現在這樣的狀況,安德烈約寧提出,國際空間站或許會在2024年停止使用了。而有意思的是,在國際空間站面臨停用的時候,有外媒指出,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 俄專家提議藉助攝像機和泡沫判斷國際空間站的漏氣點位置
    專家對俄太空人阿納託利∙伊萬尼申說,建議2日關閉「星辰」號服務艙中轉隔艙艙門時,把GoPro攝像機和一小塊泡沫放進去。這名專家指出,攝像機可拍下泡沫隨著空氣流動的運動方向,從而判斷漏氣點位置。他補充道,當年太空人亞歷山大·謝列布羅夫在「和平」號空間站使用過該方法。
  • 俄航天被SpaceX擊垮?俄專家:我們沒有選擇,與中國合作吧
    在未來的幾年裡,俄羅斯很可能還要向國際空間站投入10到15億盧布,這對本不富裕的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來說,是一筆巨款,所以說,俄羅斯方面才想要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除此之外,俄羅斯方面還打算,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站,因此,俄羅斯方面才會選擇退出國際空間站。由此可見,俄羅斯還是非常深謀遠慮的。然而,很多俄羅斯人對這一說法並不買帳。
  • ...人類開發遙遠太空的捷徑——訪俄羅斯航天研究專家熱列茲尼亞科夫
    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中國在探月工程、空間站建設、航天運載技術研發、導航衛星系統部署與合作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和進展。」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接受採訪的熱列茲尼亞科夫對中國近年取得的航天成就讚嘆不已。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裂縫打補丁:漏氣速度加快,疑遭隕石撞擊
    本文轉自【新華網】;(原標題: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
  • 中國航天大會召開:公布很多航天黑科技,世界領先?
    浩瀚的宇宙精神和中國式的航天文化,推動了我們科技的進步!在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服務時,鄧爺爺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大會的主題是「弘揚和傳承航天精神,仰望星辰星海」,讓更多的人了解太空,這次大會主要宣敢於創新,鼓勵航天事業加快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以阻止漏氣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以阻止漏氣】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此次漏氣於2019年9月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