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是地獄,兩個人也是地獄,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孤單單的好。———川尻松子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戀愛腦的定義。其實就是一種愛情至上的思維模式。那些一戀愛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愛情和戀人身上的人,會被叫作「戀愛腦」。一旦男朋友沒有相應濃度的情感反饋,她們就會陷入「他愛我,他不愛我」的自我懷疑死循環中。
19世紀法國作家司湯達曾在《論愛情》裡描述過他自己被愛情衝昏頭腦的感覺:「每當向萊奧諾爾伸出手臂,我總是感覺自己快要摔倒了,而且我還得思考該怎麼走路。」
害羞、期待、對被拋棄的恐懼、對回應的渴望,以及贏得這個人的強烈動機,最是讓「戀愛腦」最最欲罷不能的。甚至戀愛腦非常享受挫折的感覺,享受自己為此付出的感覺,哪怕失去了自我。
戀愛腦在我們身邊至少總有那麼一兩個,分手了就在朋友圈裡哭天喊地,分手了就和朋友大吐苦水,兩個人打電話從天黑打到天亮。
戀愛腦是個很常見的事情,不僅我們普通人,明星也是。當然,明星也是「普通」人。
戀愛腦的明星都有哪些呢?個中美人,無一例外。
不得不提的鄭爽。前幾天她承認自己戀愛腦還上了熱搜。
鄭爽&張翰
有一次綜藝上,張翰有一個任務是假裝家裡人生病了,想讓鄭爽去醫院檢查器官看匹配度,鄭爽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張翰還確認一遍,真的嗎?鄭爽回答,如果我可以的話,當然啦!
是,這讓人看得還挺感動的,但是我們仔細思考她的行為。她「二話不說」,我們從這裡也能看出一點苗頭,她是奉獻類型的人格。雖然這裡我們只能看到冰山一角的她,我們目前還是猜測狀態。
戀愛中的鄭爽,男朋友去哪裡拍戲,她就跟到哪裡。當時還有人吐槽:還以為張翰招了一個漂亮的女助理呢。
和男朋友上綜藝,鄭爽口口聲聲都是希望早點嫁給他 。
至於她自己的事業?根本不重要。和男朋友在一起什麼都不重要了。
甚至,她整容也是因為戀愛。
即使鄭爽如此付出,他們還是分手告終。
我們一定要明白:如果你為了一個男人而失去自己,那你早晚也會失去這個男人。
鄭爽&胡彥斌
和胡彥斌在一起之後,據說她24小時都隨時隨地都要能聯繫上胡彥斌。如果胡回復不及時,鄭爽就會一直瘋狂打電話,直到接為止。
鄭爽還寫了一本書,在書裡她就交代了她的愛情觀。「支持你做任何事情,哪怕只是玩玩感情,我都能夠接受你的放縱。」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哪怕對方出軌,哪怕對方玩弄她的感情,只要他們還在一起,鄭爽都可以接受。
她已經盲目了,徹底的失去了自己。把一味的付出和給予,看成獲得愛情的唯一籌碼和留住對方的重核武器。
鄭爽&張恆
相戀沒多久後,鄭爽就再次全身心交付了。
像每個陷入熱戀的女孩子一樣,她享受著戀愛帶來的甜蜜和歡愉,她更享受為這份愛情傾其所有,出資68%與男友合開公司,讓男友做執行董事。
最後果然也是分手。甚至在打官司。
鄭爽是最典型的戀愛腦,並且她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這有多嚴重。
唉!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除了她,還有她們
張雨綺
張雨綺給大家的印象都是敢愛敢恨,雷厲風行,霸氣十足的形象。
但其實,我們仔細看,她也有點戀愛腦。
她那句信「姐信什麼都不信感情」,看似在懟辛巴,其實說了她這麼多年在感情上有多心酸,以及她自己在感情上付出後收到的失望。
張雨綺和汪小菲分手後,沒多久,她就和「湯臣集團公子哥」湯珈鋮傳出了緋聞。
有網友在機場的VIP通道裡,看見張雨綺挽著湯珈鋮的胳膊,有說有笑,非常親密,明顯是在交往。
2010年11月,她發了這樣一條微博。這看起來的確很霸氣。
男朋友=全世界。戀愛腦的典型想法。
張雨綺因為不缺錢,所有男人只要付出一點點真心,她就會覺得這個人是她的真命天子了。這也導致了,她的感情生活的失敗。
2018年9月,上海警方接到報案,一住宅內有人持刀打架。
不料,竟然是張雨綺拿刀將丈夫袁巴元砍傷了,兩人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執,並發生了肢體衝突」,從而導致張雨綺脾氣大發,拿刀砍傷了袁巴元的背部。
三天後,張雨綺和袁巴元協議離婚。幾個月後,張雨綺又宣布:
「單身女人是可以接受任何人追求的,包括她的前夫。」
沒多久,張雨綺就和又袁巴元和好了。和好了沒幾天又鬧翻了...這簡直比過家家還鬧。簡直迷幻。
林青霞
林青霞年輕時多麼的風華絕代。
最紅的時候,她在採訪中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像她演過的瓊瑤女主角一樣,嫁給自己心愛的人。不僅沒名沒分地愛了一個男人十幾年,甚至一度被傳出患有抑鬱症。
93年林青霞參加香港的一個節目時,主持人提到秦漢時,一臉的瞧不起,林青霞還一臉幸福的說他是全世界最好的男人。別人問她打算什麼時候結婚,她說總不能我一個女孩子去求婚吧,立刻又說,其實我有攢下一些錢,他應該也有一些,結婚應該夠用。
王祖賢
王祖賢在與齊秦共度15年後,情傷深重遠赴加拿大,到如今還是孑然一身。
她與秦漢15年裡分分合合。最後一次複合的時候,她幫助齊秦拍攝MV。拍攝的時候,王祖賢一直是光著腳在跑。一天跑了大概足足有5公裡路,腳都磨破了。
可她卻說:「只要齊秦的唱片賣得好,一切都值得!」
對一個戀愛腦來說,愛人對自己往往太過重要。如果我們身邊有戀愛腦的人,也請不要指責他們,不排除一些人享受,但是也有一些人也為自己是戀愛腦感到痛苦。他們的愛與歸屬感得不到滿足,屢屢被人掏空和踐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自尊,自我實現。連自我溫飽都是問題,還談什麼人生宏圖呢?
面對愛,我們常常需要保持理智。正像莎士比亞說的:「Love moderately. Long love doth so.Too swift arrives as tardy as too slow.」
「愛得適度。長久的愛是這樣的。太快和太慢一樣無法讓愛維持。」
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敢要的人,而是敢於接受自己無能為力,敢於適時放棄的人。